<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洛阳。1990年1月从洛阳出国留学,出国之前的洛阳还没有《洛阳晚报》,当时只有《洛阳日报》。</p><p class="ql-block"> 我平时很喜欢看报,每天总是翻看当日的《洛阳日报》,而且还容易动情。</p><p class="ql-block"> 记得1987年洛阳有一支以雷建生、郎宝洛二人为首组建的“洛阳黄漂队”正在进行黄河漂流。</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洛阳日报》上登了一个消息:说是由洛阳五、六个年青人组成的黄漂声援队要骑自行车从洛阳出发边走边为他们沿途捐款,计划要踦到黄漂英雄们的宿营地,并计划好了从洛阳的出发日。</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看到这篇文章后热血沸腾,马上想法与他们取得联系后坚毅地表示我也想与他们一起去。他们听后非常高兴,还说:“有个女同志一起去,将更有号召力”。</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当时已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了,处于母亲的本能我非常担心这几个人一路行程上的生活问题。我只想像一个母亲那样一路照顾他们、协助他们完成这个使命。</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还一本正经地向单位领导请了假。后因家人苦苦相劝,我终究没有去成。为此我在单位上还落下了笑话,我也觉得脸上无光。</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在国外取得了经营学博士学位,并在国外大学成了一名正式教员。2000年我开始经常带着我的学生到洛阳进行中国文化研修,并与洛阳青年之间的友好交流。 </p><p class="ql-block"> 2011年11月3日河南的《大河报》用整版篇幅以“洛霞与梦想齐飞”为题对我在国外闯荡并学有所成又酷爱家乡的事做了专题报道。</p> <p class="ql-block"> 2012年3月我回洛阳休假时又受到了《洛阳晚报》记者的专访,这时我才第一次知道了《洛阳晚报》的事。</p><p class="ql-block"> 2012年3月12日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样去报亭买《洛阳晚报》时,卖报大妈看了我一眼惊奇地说道:“哎呀,你不是这像片上的人吗?”她一边说一边把当天的晚报递给我。我一看才发现整个一版以“一名洛阳留学生的追梦路”为题对我出国闯荡后不忘家乡、为家乡积极做事做了专题报道。并且在报上左上角处还刊登了我的一张全身照。那着装正是我当天的着装,再加上同样的发型,怪不得大妈一下子认出了我。</p><p class="ql-block"> 大妈很热情,满脸堆笑地说什么也不要我的报钱,还说她卖了几十年的报,遇到报中人来买报是头一次,要取个吉利。</p><p class="ql-block"> 大妈真的是太热情了、家乡人真是太好啊!</p> <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我每次回国后都喜欢看《洛阳晚报》,而且也积极投稿。2017年1月23日、2018年12月7日、2019年2月1日、2023年11月30日的《洛阳晚报》都曾登有我写的文章和文字。</p> <p class="ql-block"> 《洛阳晚报》还从2017年开始一直对由我创建的洛阳“文人墨客群”以及回家乡时主持“洛阳文人墨客艺术团”的演出、参加公益活动之事作过专题报道和个别报道。</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由我创建的“文人墨客群”还被《洛阳晚报》授予最抱团团体、并专门颁发了证书。</p> <p class="ql-block"> 现在《洛阳晚报》有了电子版,我身在海外也可以每天阅读了,这简直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真的是于《洛阳晚报》结下了不了之情啊。</p> <p class="ql-block"> 我深深感到:一个人,不管她生活在哪里,都忘不了家乡啊,因为她的根在家乡。而《洛阳晚报》正是延长了我在洛阳的根、缩短了我与家乡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初,正值《洛阳晚报》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又写了一篇小短文“晚报抚乡愁”投稿至《洛阳晚报》,以此文来表达一下我对家乡报纸三十年之庆的祝贺之心。</p><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12日,《洛阳晚报》刋登了我写的这篇小短文。我非常高兴、也非常兴奋。因为我虽生活在海外,但已经能与家人同“呼吸”了。</p> <p class="ql-block"> 真心感谢《洛阳晚报》对海外赤子的挂念和关心、感谢《洛阳晚报》让我有了与家乡父老乡亲们倾叙感情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谢谢家乡报纸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