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崔德雍,今天要跟大家分享1100年前的崔雍的翻车事故。</p><p class="ql-block">开聊前,先朗读一首诗:</p><p class="ql-block">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p><p class="ql-block">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名为《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作者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一般认为,李商隐的情诗王子称号是指爱情,从这首诗看来,还应该包括亲情和友情。而诗中的崔雍和崔衮,是唐朝名臣崔戎的两个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而且三人平时关系很好,情深义重。</p><p class="ql-block">而崔雍,与我重名,又同属崔氏博陵堂,不知道我是不是他千年轮回转世?</p> <p class="ql-block">话说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4年),李商隐应试不中,投奔任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既然是亲戚,李商隐又那么聪明上进,崔戎怜亲爱才兼具,在李商隐求学和参加高考的过程中,崔戎调动资源,推荐家教老师,尽力给于具体指导和帮助,并在李商隐考取进士后,欲利用职务便利,吩咐李商隐不用参加招干考试,直接回到他的地盘上安排工作,进入公务员队伍。妥妥的的好表叔,稳稳的知遇之恩!</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的是,李商隐刚如约回来,崔戎突然就死在兖州观察使任上,郁闷啊!参加完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帮忙葬了表叔后,小李只好离开崔家,去另谋出路。一日,旅宿在骆家的园亭里,寂寞中又怀念起两位表兄弟,便即兴写下了这首很有人情味的小诗,表达作者对表兄弟丧父之悲的同情以及自己处境寂寥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关于这一节,有诗解说是因为李商隐借宿骆家,可能被骆家人欺负,有寄人篱下之感而发。老崔认为,这样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此时,离崔戎去世不久,对商隐先生来说,表叔兼恩人刚去世,加上跟表兄弟的感情笃深,一停下来就会挂念,是正常的事,所以,大概率跟骆家无关,大家不必信谣传谣,让骆家蒙冤。</p> <p class="ql-block">牛逼崔戎,博陵(今河北安平)人,老崔博陵堂同宗先祖,终官于兖海沂密观察使任上,唐朝的观察使,是一省的军政领导,略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并获赠礼部尚书非领导职务,老崔猜想,崔戎到地府后,有本族前辈判官之首崔钰相助,有可能到现在还是崔氏阴间最高统帅。</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成语,叫“脱靴断镫”,就是出自专门颂扬崔戎的一个典故。</p><p class="ql-block">说的是唐文宗七年至八年,崔戎任华州刺使,因其清廉勤政,爱民如子,以为百姓谋幸福为己任,一心为百姓办好事,在其得以提拨离任时,当地百姓不舍,冒着抗旨的风险脱其靴子,断其马镫,坚决挽留,使他不能成行,以致于他只能趁夜骑快马离开,一帮群众在后面追了好远,实在追不上了方才作罢。此事最后口口相传,成为佳话,也得到官方褒扬,真正做到群众满意、领导器重。这么一来,以后当地官员为表政得民心,便东施效颦,纷纷在离任时叫当地百姓代表为其脱鞋,或者干脆命工作人员将靴子挂于城门,仪式化为“城楼挂靴”。</p><p class="ql-block">唐朝的刺史,略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委书记,一方要员。崔戎在任一年多时间,能得到全市老实人的爱戴挽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老崔敢说崔戎是唐朝名臣,是有道理的。</p> <p class="ql-block">可令人世代惋惜的是,就这么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竟然生出了一个大逆不道,死有余辜的崔氏首虎儿子——崔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来,按照崔雍本人的学识水平,是不能坐在那么高位的,但博陵崔氏是当时的门阀望族,崔雍受此荫蔽,才能上位的。如果他不犯错误,平安完成任期,有一天混到和他老爸一样的观察使甚至到中央也是不奇怪的。</span></p> <p class="ql-block">唐懿宗李漼平定庞勋叛乱时,崔雍任和州刺史。庞勋叛乱,是指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庞勋在当时的桂州也就是现在我们的桂林领导驻军起义。这次叛乱,虽然很快被唐懿宗镇压下去了,但是开启了大规模唐末农民起义的大幕,为唐朝灭亡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新唐书》认为:“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p><p class="ql-block">当时,庞勋叛军攻和州,来得突然,叛军众守军寡,但和州城墙坚固,守军士气高昂,均愿意死守拒敌。可是,贪生怕死的崔雍做出了两波要命的骚操作。</p> <p class="ql-block">第一波:受骗屠城。</p><p class="ql-block">崔雍不顾将士们的反对,一意孤行,与叛军谈判,达成协议:和州开门让叛军入城,叛军保证崔雍家人和财产的安全,其他财物由叛军任取;守军集中休整,不得对叛军有任何反抗,如有反抗者,由叛军处置……</p><p class="ql-block">这哪里是谈判?简直就是投降!可即使这样,叛军还不满足,入城后除了没侵犯老崔家外,满城抢掠杀戮,并将已经缴械的守军将士集体拉到护城河边团灭。崔雍看着,虽痛心疾首,但还是自欺欺人式地自我安慰说,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于是,接着</p> <p class="ql-block">第二波:欺君邀功。</p><p class="ql-block">因自己的决策失误,造成和州惨不忍睹,但崔雍不但不思悔改,还根本不知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墻的简单道理,也没有欺君作死的敬畏,马上谎报朝廷,说和州没经过战斗,就劝退了叛军!皇上一看,连夸崔雍不愧是崔戎之后,果然是虎父无犬子!但是马上,事情极度反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原来,在叛军集中屠杀守城将士时,有部分身强力壮又会游泳的将士趁乱逃出城,直接返回长安向皇帝报告情况,并集体请求严惩崔雍,高喊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啊皇上!</p> <p class="ql-block">皇帝一听,气得差点吐血!好你个崔雍,为了自身安全而被屠城,还敢假功欺君!不灭你三族,其意难平!于是崔雍的命走到了尽头。好在皇上念及名臣崔戎的面子和顾忌崔氏门阀的势力,网开一面,并未正典严刑,只是诏赐崔雍伏法自尽,草草结案,并未连坐家人族间,否则,可能就没有现在的崔德雍了……</p><p class="ql-block">他死之后,两个儿子也被锁锢流放,崔雍朝内圈子人物尽数外贬。崔雍自以为聪明,却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p><p class="ql-block">如此这般,崔家蒙羞,想来李商隐也后悔写那首亲情诗,惭愧让世人都知道崔雍是他的表弟了。</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唐懿宗李漼,骄逸残暴,尚且对崔雍家顾忌三分,可见博陵堂曾经是多么的风光无限!曾经的崔雍,是不好惹的!可叹千年轮回,仅是多了个德字,何至于今日再无刺史缘?难道是崔雍把崔德雍的福报提前透支了吗?</p> <p class="ql-block">讲完,照例以歌作结,曰《题崔雍》</p><p class="ql-block">未继脱靴断蹬节,开城迎叛血成河;</p><p class="ql-block">贪生怕死崔雍罪,商隐当惭是表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恭祝大家周末愉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