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 通高13.5厘米 ,碗高8.9厘米, 口径13.9厘米 。盏托高6.6厘米,口径14.9厘米 ,底径9.3厘米。1956年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发现,国家一级文物,苏州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这件莲花碗是五代越窑秘色瓷精品,也是苏州博物馆三件国宝文物之一。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为直口深腹,外壁饰浮雕莲花三组,盏托的形状如豆,上部为翻口盘,刻划双钩仰莲两组,下部为向外撇的圈足,饰浮雕覆莲二组。该碗共由七组各种形态的莲花组成。瓷胎呈灰白色,胎质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托心平整,正中镂有一小圆孔直通器底,孔边刻“项记”窑工(作者)二字,施青釉,釉层厚且通体一致,光洁如玉,如宁静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绿,正如陈万里先生形容的“一泓清漪的春水”般的湖绿色,器形敦厚端庄,比例适度,线条流畅,丰腴华美,通体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构思巧妙,浑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何谓“秘色瓷”?“秘色”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一诗,诗中如此形容秘色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由此可知秘色瓷烧造之不易,釉色之青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秘色瓷代表了青瓷制作中的最高工艺水准,其烧制的越窑在现今浙江上林湖一带,始烧于晚唐,盛于五代,直至宋晚期。它有着如冰似玉、无水似水的特点。如冰似玉是指秘色瓷的胎质细腻釉面晶莹,无水似水是指俯身观看秘时,碗中无水,却仿佛始终有着一汪清水在其中一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代以后,越窑秘色瓷专用于进贡朝廷,臣民百姓不得使用,入南宋后已极为罕见,从而给秘色瓷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什么是秘色、是如何烧制的?因无任何实物资料,就成为一个历史之谜。</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地宫 石碑拓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这只温润如玉、造型别致的瓷碗在江苏苏州虎丘塔被发现。当时,有研究人员怀疑这只碗就是史书中的“秘色瓷”,但是苦于没有证据它一度被当作青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1987年,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大批稀世珍宝。其中有这样一块石碑,碑中提到“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而与石碑同时出土的13件瓷器能与之一一对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也让世人第一次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典型的秘色瓷在虎丘塔发现的莲花碗从色泽到工艺完全符合秘色瓷特点由此,莲花碗就有了官方认证的“身份证”并被正式定名为《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碗》。</p> <p class="ql-block">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的外壁由三组浮雕莲花作为装饰。釉层轻薄莹润、淡雅柔和。胎质细腻纯净,气孔小而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件莲花碗器形敦厚端庄,线条流畅。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浑然天成。秘色瓷因其质地上乘,存世数量极少,每一件都堪称国宝。“类玉”“似冰”是秘色之美担得起所有赞美之词。</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之所以叫“秘色”是因为这个颜色太难形容了。说黄不黄,说绿不绿,说灰不灰,说蓝也不蓝,所以干脆叫“秘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人说,应该是“蜂蜜的颜色”。但是写错字,变成了“秘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秘”有神秘、机密、保密、秘密之意。“色”除了有颜色之意,还有配方之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代时期,苏州曾是吴越国领地。根据宋人记载,吴越国君钱镠[liú]规定:越窑专烧贡瓷,庶民不得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秘色瓷的烧造工艺、釉药配方也都由宫廷控制,秘不外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普通人难得一见秘色瓷真容。尽管越窑制瓷可以追溯至商周时期,但是到北宋中期,越窑制瓷业逐渐走向衰落。因此,从宋代之后,秘色瓷就消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秘在颜色、秘在配方的秘色瓷,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地宫出土 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秘色瓷的装烧工艺十分独特,为了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破坏、污损坯体和釉面,秘色瓷在烧造时会被密封在一个“房子”中,这个“房子”叫作匣钵。这样烧造秘色瓷的匣钵胎料更精细,而且每个匣钵只能用一次。烧造时,匣钵一个个垒起来,烧造完成后,要打破匣钵才能取出秘色瓷。所以秘色瓷制作成本高、数量少。</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史上,“秘色”已然成了一个“热搜”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陆龟蒙眼中的秘色,犹如层层叠叠的峰峦之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法门寺出土的13件秘色瓷,有青绿、青黄、青灰等诸多釉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知“秘色”并非指某种固定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荷花即莲花,自古以来被人们不厌其烦吟咏的题材,它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美德赋予人格意义。荷花有着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娇艳娉婷的姿态,而更有清幽、恬适的微妙诗意境界,被文人逸士借景移情寄托多种情感和思绪。汉魏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莲花就被融入一种神秘的宗教色彩,象征着极乐净土和再生的生命意义,成为佛教艺术的主要题材之一,被广泛用在净土环境、佛座、雕刻、绘画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该莲花碗的设计者项氏不仅是一位匠心独具的造型艺术家,而且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所以说这件越窑青瓷莲花碗是一件境界极高的精神产品,佛法与艺术是如此完美地统一在这件举世无双的千古不朽之作中。</p> <p class="ql-block">千峰夺翠,月染秋水。秘色瓷代表着我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巅峰,从时光深处走来的中国陶瓷,承载着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以中国,就是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