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从心站起》读后感</span></p> <p class="ql-block"> 前不久,在培训机构等候区等言言放学,坐位边是一组摆满了书的书架,我伸手取下一本,原本是想随意翻翻打发时间,然而,就是这么一翻,却再也无法放下。</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很久没有这样认真地一气呵成地看完一本书了。当我捧着这本用辅助器完成的《从心站起》,读着书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从心站起》由五个部分组成,前后分别有序言、跋、后记。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当他“从心站起”后,他用他唯一的一根辅助器“指头”,在键盘上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随心所欲地敲,他把他的经历与情感, 痛苦与快乐,通过“指头”传递给他爱的人与爱他的人。</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一、曾经的辉煌</b></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一声春雷,炸响了中华大地,也炸开了人们禁個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吸引着无数有志的优秀儿女,《从心站起》的作者——石新荣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1997年,过完30岁生日的石新荣,辞别中铅,怀揣梦想,踏上南下之路,走进了深圳《证券时报》。</p><p class="ql-block"> 在开篇第一章《我是怎样快乐起来》中有几行醒目的文字:“我曾经是一名非常忙碌的财经记者,每年使用机票50张以上。”从石新荣的文字里、数据里,我看到了一位满腔抱负、年轻有为的财经记者。</p><p class="ql-block"> 为了将报纸赶在第二天早晨上班之前准时、准确、无误的送到千家万户的读者手中,石新荣熬夜加班校稿、排版、编辑至转点,有时甚至到黎明。在没有网络的年代,报纸对人们了解时政、发展商机非常重要,而《证券时报》则是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报纸,它铅印出来的信息更会令人信服,他在《南下》中写道:“信息披露编缉工作,关系着人们口袋里的真金白银,责任重大!”</p><p class="ql-block"> 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p><p class="ql-block"> 很快,石新荣就被公司委任重任,让他去西安组建西北总部。初来乍到,白手起家,从办公场地选址,到“招兵买马”,再到公司业务的拓展;他举家北迁,他奔波在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他伏案加班……努力终于没有白费!他与他的团队终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开创之路,他所在的西北证券在北方已是小有名气,他个人也连续4年获得了报社一等奖,这一切都是社会与单位对他个人和他所在的单位的认可。此时的公司正朝气蓬勃,此时的他正带领团队奋发向上……就在石新荣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等待他的将是他人生毁灭性的灾祸!</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二、生命的沉睡</b></p><p class="ql-block"> 当石新荣从ICU重症病房醒来时,奄奄一息的他发现自己浑身缠满绷带,上下插遍管子,身体被紧紧箍在床上……从医生口中与亲人们的眼神里得知了自己的健康状况,他不相信,更不能接受。石新荣在第二章《住院记事》中写道:“当知道自己颈部以下的身体没有了知觉,坐不起来,翻不了身,一杯水放在面前都喝不到口中的时候,我的精神处于极度崩溃。”</p><p class="ql-block"> 36岁,这个年龄正是承担各种责任的年龄,他却什么都承担不了,你说他能不彻底绝望吗?遇到如此大的意外打击,搁谁身上也接受不了。</p><p class="ql-block"> 他痛不欲生,心灰意冷,不愿接受康复治疗,一心求死。他在《住院记事》与《我是怎样快乐起来的》中写道:“坐在一棵高大的木棉树下看着一朵朵木棉花打着旋儿飘落,我在思考着死亡的问题”;“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时候,我在想,假如有一颗炸弹落到我头上多好,或者有颗陨石落在头上也好啊!”</p><p class="ql-block"> 身体上的创伤,精神上的打击,让石新荣看不到任何希望,他曾经奢想:“给我两根能动的手指头多好啊,那样,我可以写字、看书、拿勺子、端茶杯……”连这样的要求都让他达不到,他觉得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那个时候的石新荣就像美国作家亨利的《最后一片树叶》里描述的情景一样:他就像那一片叶子,随时会飘落。</p><p class="ql-block"> 要渡过绝望这一关是多么的难啊!除了身体的病痛之外,最大的疼痛是在内心。事业的夭折,年迈的父母,弱妻幼子……哪一桩都是让他迈不过去的坎。他煎熬、挣扎,他活着,形同行尸走肉般,他在《你的心是一座花园》中说:“车祸后,我沉默了五年,如同死亡了五年”。</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三、凤凰涅槃</b></p><p class="ql-block"> 石新荣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道痛苦的肉体磨难,经历了七七四十九次心灵的煎熬,终于浴火重生从心站起来了,并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p><p class="ql-block"> 经过洗礼,他淡然超然,大彻大悟,他试图在生活中去触摸和寻找人生的乐趣与意义。</p><p class="ql-block"> 他开始有滋有味地养鱼、种兰花,在《救活了一条金鱼》中写道:“我的宝贝鱼变成了一条僵鱼,漂浮在水中……哎!多么可爱的一条生命啊,我赶紧对它实施紧急抢救。半夜,我又两次起来去看鱼,晨起后又先去看鱼,竟然它还活着”。</p><p class="ql-block"> 他喜欢瓷器,源于一次瓷器展销会。他视瓷器为活体,常用心与它“对话”,在《瓷韵》中就有这样一段:“我把两件瓷器放在我床边的窗台上,半夜醒来,淅淅沥沥的雨中,听到瓶子发出清脆的开片声,‘咔’ ,又是‘咔’ 的一声。瓷韵是活的!”把瓷器当成生命载体,这是一种奇妙的体检,是一种境界的升华。</p><p class="ql-block"> 他不仅开始热爱关怀大自然的这些有生命的物种,同时喜欢音乐和美术,在欣赏的同时,不断深入研究。</p><p class="ql-block"> 他指导上小学的儿子读完了300多本书,他在《书痴石展》中大量记载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文字,这篇文章的开头一段有这样一段内容:“石展自小爱读书,与我有很大的关系。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单靠几体教科书是一件极可笑的事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石展上三年级起,我便开始系统地指导他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我经常坐着轮椅,悠悠然往来于这些书店之间,书店的许多员工对我都熟悉。”他对儿子的引导正如他儿子在一篇作文结尾中对父亲的认定:“在现实生活中,是我推着坐轮椅的爸爸,可在人生路上,却一直是坐轮椅的爸爸引导着我”。</p><p class="ql-block"> 他用辅助工具学会打字,开通博客,并写下了二十多万字。</p><p class="ql-block"> 他积极建言献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经常用自己典型的例子帮残疾朋友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与曾经关心帮助过他的人。</p><p class="ql-block"> 曾经的石新荣是那么的痛苦,那么的沮丧,如今变成如此乐观、积极向上;虽然他身体残缺,但他阳光健康。劫后重生的他笑着说:这是上苍赐给我独特的生命体验。</p> <p class="ql-block"> 《从心站起》看似石新荣个人的故事,浓缩的却是深圳这个移民城市深圳人的精神奋斗史,更是一部生动的活教材。</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在崎岖不平的人生道路上,也许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阻碍,当我看到《从心站起》、看到成功走出绝望的石新荣时,我选择将它推介给那些正走在迷茫路上的人和涉世未深的孩子们,也许,这本真实感人的故事书,可以帮助他(她)们冲出险境,帮助他(她)如何去正确看待人生、认识人生,这也正是我想借这本书的力量为之想写几句说几句的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