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

建建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7日,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p><p class="ql-block">同年12月19日,我有幸受邀赴云南农业大学普洱校区热带作物学院讲学和参观。普洱扬名,躬逢其盛,自然少不了现场对普洱茶的探究。我对普洱茶并不陌生,平日爱喝的也是滇红或普洱茶,因为肠胃不好,喝绿茶有刺激,即改喝暖胃的红茶类也有较长时日了。这次来到普洱茶源,中国茶都,可以说进一步结缘了。</p><p class="ql-block">在普洱的日子里,整天沉浸在“左手咖啡右手茶”的场景和氛围里。(原来除了普洱茶,当地还是云南小粒咖啡最大产地和供货商)无论是在入住的酒店九思素源或讲课的热作学院普洱茶实验室,随时会享用东道主送来的茶汤和礼仪。学校方还专门安排我到老街石屏会馆,品尝了景迈山申遗珍藏款古树陈茶,并赠送我两罐限量版。茶汤滋味醇厚,入口暖胃,肥而不腻,生津回甘。在 茶源产地现场,得到少数民族朋友盛情款待,接受如此珍贵礼遇,幸甚!本来接待我的李老师提出要陪我去看看景迈山,但得知路途遥远,且时间也有冲突,我还是婉拒了。留点遗憾,下次再来吧!但听了介绍,大致对景迈山也有所了解。景迈山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占地面积2,8万亩。景迈山先民于此,与茶共生,“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景观延续至今,生生不息。<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大树下有古茶树,古茶树下有草本植物。宁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2003年8月,中国科学院“澜沧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研究提出: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集生物宝库、文化宝库、金山银库、生态和人文旅游宝库及艺术宝库于一身,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生产应用价值,将可以成为世界茶叶的发祥地,是重要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在普洱期间,恰逢我毕业多年的学生在西双版纳做项目,他热情邀请我到他团队一手策划并持续跟进,如今异常火爆的告庄西双景做客。于是,峰回路转,出差之行一下子切換至休闲度假模式。</p><p class="ql-block">普洱茶虽以普洱地区命名,其实是个广义概念,著名产茶区还包括临沧地区和西双版纳地区。西双版纳产区也有着极为丰富的茶山资源。如“班章为王,易武为后”早已脍炙人口。我在阪纳小住的日子里,继续着普洱茶的神奇探访。</p><p class="ql-block">在我入住的湄公河景兰大酒店二楼展厅区域,有个高档普洱茶会所,我有幸在那里品尝了一些收藏级的品牌名茶,听学生如数家珍般介绍普洱茶的品类和特性。如普洱茶分为台地茶,大树茶和古树茶,周边几十个山头都有各自成名的茶叶,具有一山一味,一寨一味特性。普洱茶有糯香,樟香,荷香,枣香,兰香,陈香,蜜香,清香等香型。喝普洱茶要注重气味和口感,“香,甘,滑,重,酸,甜,苦,涩”是否达到一定平衡?虽然我之前也一直喝普洱茶,但始终不明底细。现在围炉煮菜,一边听讲,一边品尝,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由于我不适合喝生茶,与那些被老茶客奉为至宝的冰岛,老班章,布朗山等名茶也就无缘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熟茶茶性更温和,便于饭后和睡前饮用,因此我更偏</span>好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熟普,其滋味醇厚,入口顺滑,绵软回甘,让人迷恋。</p><p class="ql-block">虽然喝过好茶,也长了不少茶文化知识,但从未见过生长着的普洱茶树,既然到了产地,岂有不探究其真面目此理?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学生专门安排包车并专程陪我开启了古茶树寻访之旅。据了解,易武、倚邦、蛮砖、莽枝、革登、攸乐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在勐海的巴达茶山上,还有一株被载入史册的、1700余年树龄的野生古茶树。我们此行走的是新八大茶山之一,在勐海境内的南糯山寻访几百年的古茶王树。这是条非常规线路,司机也不太熟悉,一路上走走停停。我们看到好的景色就登高远眺,层峦叠嶂,遍布森林,也不知其中夹杂着多少古茶树?沿路民宿茶坊不少,还到当地的一家网红半山酒店打了卡。茶王树的确切地址在南糯山哈尼族丫口新寨,但一时找不到入口,后来绕了点路才在一个半坡山寨进入。山路崎岖,车子开不进去,我们就在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上,走了近4公里山路,终于一睹有800年之久的茶王,茶后古树真容。001号金伞古茶王树标签:树龄800年,树高11米,胸径60cm,冠幅7,5米。诧异的是,这样一株年代久远的古茶树看上去并不粗壮。沿路谷深林密,古树参天,野茶树混迹其间,有的还开着小骨朵黄花,让我真正认知了乔木类茶树及其知识,古茶树并不等于野茶树,先民们经历了野生,过渡和栽培技术的过程。我之前看到的都是灌木类台地茶,真是不虚此行!这时已到了午后1点多钟,正好有村民在简易的棚架下生火做饭,我们便搭伙野炊了一把。在周边几百年的古茶树下,山泉潺潺,洗净的大芭蕉叶充当餐具,上面放着烤熟的猪肝和土豆,我们喝着正宗产地的普洱茶就食,野趣横生,不亦乐乎!如此独特无以复加的场景和体验,人生能得有几回?</p><p class="ql-block">世界的普洱中国的茶,啊!我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