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四川盆地西靠青藏高原,北依秦巴山地,东连长江三峡,南临云贵高原,地貌复杂、生态多样、资源富集,远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迁徙交融,孕育了远古四川的早期文明。</p><p>峡江地区的龙骨坡遗址将人类活动的历史追溯到了距今约200万年前;腹心地带的眉山坛罐山遗址是四川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川西高原出土的大量手斧是古人类对高海拔环境生存适应的见证;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资阳人”是中国南方地区晚期智人的重要代表。进入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族群汇聚盆地,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史前文化。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筑墙建城,古蜀文明由此开篇,并酝酿出灿烂辉煌的三星堆文明,使成都平原成了长江上游文明的中心。</p><p>“远古四川——史前时期的四川”是我院基本陈列改造的第一期工程,展览通过340余件文物,勾勒出远古人类在四川盆地的繁衍生息和文化交融,并向观众展示了四川盆地早期文明的形成过程。</p><p>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p><p>第一单元“走出洪荒——旧石器时代”,主要展示了四川盆地及周边发现的坛罐山遗址、龙垭遗址、富林遗址及川西高原手斧遗存等重要遗址,通过对各个遗址及其所处自然环境的解读,重现了四川盆地远古人类或逐水而居,或以洞穴为家,在巴山蜀水之间生产劳作的情景。</p><p>第二单元“文明星火——新石器时代”,主要根据四川盆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分区域展示了当时生活在四川盆地的不同族群及其文化多样性。也正是因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和聚合性,使各个聚落最终发展成为古城址群,并酝酿出盆地的文明星火。</p><p>第三单元“平原筑城——古蜀文明开篇”,主要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在经过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后,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八大古城”,社会中开始有了阶层的分化与公共权力组织,成都平原至此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而拉开了古蜀文明的序篇。</p><p>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出现,拉开了四川盆地文明发展的序幕,象征着权力的礼仪性建筑和礼器使祭祀成了当时重要的社会集体活动,古蜀文明曙光初现。三星堆文明便是继此之后,逐渐在成都平原崛起,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早期城市,使古蜀文明在青铜时代最终成为长江上游的文明中心,与黄河流域的其他早期文明并辉,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