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方寸之间的点点滴滴(1)</b></p> <p class="ql-block"> 儿时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打开父亲的书柜,翻看一本厚厚的笔记本——64开红色布面硬皮笔记本,就是从这笔记本里面让儿时的我对世界有了更多的认知。这是父亲的一本集邮册。</p> <p class="ql-block"> 这本“集邮册”并非如当今专业集邮册那般高端大气,也没有新(邮)票整齐的堆码,它的里面收集的都是使用过的邮票(信销票),留有繁、简体字邮戳的记录,有的清晰可辨,有的只留下淡淡的痕迹。除此之外还收藏有几枚军人邮件免费邮戳印记(当年我们家挂有“军属光荣”牌匾)。</p> <p class="ql-block"> 在当年我翻看这本“集邮册”的时候,里面收集的邮票大部分都长于我的年纪。</p> <p class="ql-block"> 出于对世界的好奇和认知欲望,我经常地翻看它,喜欢看邮票上面的毛主席像,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看邮票上的天安门,看邮票上的颐和园、天坛、北海和故宫,看戴大盖帽的解放军(在我儿时记忆里解放军就是雷锋的样子,帽徽里有八一五角星,领章上有五角星,但没有戴大盖帽),……</p> <p class="ql-block"> 在翻看邮票的年月中,父亲也教给了学龄前的我很多知识:</p> <p class="ql-block"> 现在使用的钱叫人民币,我们说的几块钱的“块”,它的正式名称叫“元”,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是“圆”;</p> <p class="ql-block"> 1955年以前我们国家使用的人民币(长大后知道是第一套人民币)是从1948年开始使用,它的壹万圆等于第二套以后人民币的壹元;</p> <p class="ql-block"> 1927年八月一日的南昌起义也叫作“八一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指挥作战;</p> <p class="ql-block"> 1950年志愿军出国作战,抗美援朝;</p> <p class="ql-block"> 志愿军1958年凯旋归国,他们是戴肩章的;</p> <p class="ql-block"> 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的人是詹天佑;</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第一台汽车是1957年出厂的;</p> <p class="ql-block"> 有个唱京剧的著名演员叫梅兰芳,他是个男人,演了杨贵妃;</p> <p class="ql-block"> 古代有个写戏剧的人叫关汉卿;</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有人发明了测量地震的地动仪;</p> <p class="ql-block"> 有个地方叫敦煌,那里有很多壁画;</p> <p class="ql-block"> 古代有个诗人叫屈原;</p> <p class="ql-block"> 古代有个中药学家叫李时珍;</p> <p class="ql-block"> 有个叫白求恩的外国医生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p> <p class="ql-block"> 看着邮票,也担心过拖拉机会不会轧着人。</p> <p class="ql-block"> 对照着邮票的面额,父亲也教给了我一些基本的邮电知识(那时邮政和电信是在一起的,称邮电局):寄平信八分钱,本市内寄平信四分钱,航空平信一角钱(10分),挂号信二角钱(20分)。航空信件会快一些,但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没有民航飞机场,寄航空信件也不会快;挂号信要收信人签收,不容易丢,用于寄重要信件比较安全。如果有急事就拍电报,电报按字数收费,每个字(好像)是七分钱,比较贵,所以字数要尽可能少。</p> <p class="ql-block"> 近六十载的春秋似乎转眼即逝,今天的我也已退休数年,这本集邮册拿在了我的手中。邮票承载着历史,记录着时光,这本集邮册则是我的儿时记忆的一份珍品,虽然它已经过了修补,封面也已不像当年那样鲜艳灿烂,但呈现在我眼前似乎还和儿时的印象一般,承载着父亲对我们的挚爱,也承载着我们对慈父深深地追忆和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