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久没有去徐汇滨江,还是那次参观油罐艺术中心去那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徐江滨江有拥有狭长长的岸线,沿江而立的有星美术馆、龙美术馆、西岸美术馆、西岸N馆、西岸艺术中心、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油罐艺术中心等七座美术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且靠黄浦江边,非常适合沿着江边散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去过其中的四个馆,但这次去星美术馆,正逢闭馆装修,只好在外面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坐落在上海市徐汇滨江的西岸美术馆,是由著名英国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爵士及其团队设计, 历时6年建造完成,总建筑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 。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品,成为了艺术爱好者心驰神往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现代化的美术馆,与古老的黄浦江相互辉映,诉说着一段段历史与现代交织的传奇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术馆的重磅亮相的作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穿越时间和空间,和艺术撞个满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拉乌尔·杜菲大型回顾展“快乐的旋律”,让观众对这位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以传递生命愉悦著称、在多个领域取得极高成就的法国艺术大师进行细致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蓬皮杜直通车,带你穿越到巴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集画作,装置艺术,雕塑,影像于一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代艺术是艺术殿堂的入门款,背后的故事也很容易理解,作品细节和作者表达也很清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的展览非常丰富多彩,这里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音乐会、讲座、工作坊等等。这里的环境也非常舒适,整个艺术中心的设计非常精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海西岸艺术中心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这里都能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西岸美术馆 ,蓬皮杜中心重磅呈献拉乌尔.杜菲大型回顾展,也是中国观众在家门口就能看见的最全面的艺术家回顾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览涵盖绘画、版画及陶瓷等在内的120余件力作,共分12个章节,沿着现代主义艺术的流变之路,对这位以传递生命愉悅著称的法国艺术大师进行完整回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杜菲起于印象派,成于野兽派,短暂探索立体主义,他游走于多个艺术流派之问最终选择忠于自我,是当之无愧的20世纪"独立艺术大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乌尔·杜菲回顾展非常精彩不愧是艺术史上的乐观派,一生从未画过悲伤画作,他的作品都色彩明快风格鲜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乌尔·杜菲是一位总是与快乐和幸福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家,他用明亮的色彩、生动的线条与活泼的个性,传递独特的纯粹愉悦感和生命魅力,展现一种从生命里进发出来的快乐。从他画笔的色彩就能直观感受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览涵盖绘画、版画、陶瓷及纺织品等在内120余件力作,沿着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装饰艺术等现代主义艺术的流变之路,全面呈现二十世纪“独立艺术大师”杜菲广泛的创作领域、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以及艺术史上的卓越成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画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98年。布面油画。1963年艾米莉安.杜菲遗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76年莫里斯.德.弗拉芒克很少创作肖像画。不过尽管如此,他还是留下了肖像作品。这幅《自画像》就是其中之一。画中的他身形健硕,双眼清澈, 弗拉芒克自学成才,拒绝接受学院派教育,因为他不愿让自己的灵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消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多维尔的遛马场1930年布面油画。1930年由在世艺术家之友协会赠予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自二十年代起创作了诸多描绘赛马场的作品,大获收藏家们的青睐。在这幅画里,杜菲描绘了一个遛马场,骑师会在比赛前牵着赛马在这里散步。远处,淹没在郁郁葱葱的绿色中那几抹迷人的红色,正是赛马场看台。明艳的色彩、描绘马匹时的快速笔触,是这幅画作的突出特点,也令其在1930年成为杜菲的第一件进入国家收藏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骑着马的凯斯勒家族约1931-1932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面油画。是一幅大型家族肖像,画中人物为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老板让﹣巴蒂斯特.凯斯勒、其妻与他们的五个孩子。这次群像创作受到了18世纪英国肖像画的启发,杜菲为了做好准备,为每个模特都完成了多幅个人肖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特鲁维尔的广告牌1906年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法莱斯圣热尔维广场1906年布面油画。1943年保罗.雅莫遗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上: 巴黎(法国)《拉里奥诺夫和勤务兵肖像》[1911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画中是服兵役期间的拉里奥诺夫,身旁是他的副手。画中的两个男人并肩而行,漫步在鲜花盛开的景致中。</p><p class="ql-block"> 下:凯斯.凡.东根1877年,德夫哈芬(荷兰)-1968年,摩纳哥(摩纳哥公国)《比莉肖像》[1920年]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2009年由安妮特.沃尔佛﹣丹纳夫人遗赠国家蓬皮社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由格勒诺布尔博物馆保管 。</p><p class="ql-block"> 一个面孔,可以映像一个时代。蓬皮杜中心典藏展“映像的肖像”,关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穿粉色衣服的女士1908年布面油画。1963年艾米莉安.杜菲遗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女泳者1919年布面油画。1954年艾米莉安.杜菲赠予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长期租借于南锡美术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上:《艺术家与他母亲的肖像》,1919年</p><p class="ql-block">布面油画。1992年购藏蓬皮杜中心,巴黎</p><p class="ql-block">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p><p class="ql-block">1919年,德·基里科和母亲一起生活在罗马,这幅母子肖像为我们很好地展现了前文所说的转变。在这幅画作中,德·基里科给予了母亲一种圣母像的姿势,并为她穿上了一件绯红色的长袍,但却将自己的脸处理为一个平面的轮廓,以一种勋章式的侧脸像加以呈现。但是你可在人物身侧看到了另一张面孔吗?那正是艺术家本人。</p><p class="ql-block"> 下:《艺术家的妻子和女儿(让娜和吉娜)》布面油画1935年购藏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这幅画中,塞维里尼的妻子吉娜手拿一本打开的书,他的女儿让娜双腿上有一只鸽子。这种庄重严肃的正脸和睁大的双眼中所传递出的固定不变的神情,显然借鉴了意大利拉文纳的查士丁尼和狄奥多拉时代。这种对意大利民族传统艺术的借鉴正是上世纪30年代对古典具象的回溯中一大鲜明特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左:《演员波莱特.帕克斯》1928年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右:《罗马卖花女》,1925年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收网的渔夫约1914年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3年艾米莉安.杜菲遗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乌尔.杜菲热爱民间艺术,这幅《收网的渔夫》便是如此,这件作品是杜菲1910年完成的一件木刻版画的再创作,其独特的尺幅被认为是受到了中世纪彩色玻璃花窗的启发。在窄幅画面中,男性人物的白色衬衫与鲜艳的蓝色长裤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惊人的视觉冲击力,成为一个不朽的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鲍里斯·塔斯利茨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1年,巴黎(法国)-2005年,巴黎(法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自贝尼萨夫(奥兰尼)的铁矿工家庭》,1952年布面油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永冰,在离开中国前往法国定居的前几年,黄永冰完成了这幅"混合"肖像。这幅画强调了关于《蒙娜丽莎》本质的模糊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左上:黑底粉色女泳者花瓶1925年8月14日锡釉陶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右上:黑底粉色女泳者花瓶1938年12月13日锡釉陶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左下:安布罗斯.沃拉尔花瓶1930年12月9日锡釉陶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右下:俄耳甫斯花瓶1938年12月13日锡釉陶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镜中我》是最近的一个活动,可以涂鸦头像。在一楼大厅里的两张桌子正反两面有镜子,有硬板纸,有各种颜色的笔。对着镜子,看自己一分钟,然后在一分钟内画出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童心未泯,拿起笔在40秒钟时间也画了一张,放在许多自画像一起了,画得不好,重在参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岸美术馆室正对黄浦江,黄浦江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微波粼粼,显得十分美丽动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岸美术馆北广场上就立起来了一张“人生银幕”,捕捉天然“影像”并配以字幕和声音,这件自带字幕的诗意装置每日上映着真实人生剧本,令无数路人驻足停留,许多人在银幕框框内留影。因为这里可不是电视里的人物景色,而是最为即兴和真切的生活篇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