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解读真相 陈贵郴:我的父亲—陈孝瑜 二.《攻关》(湘谭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秋宇,唐湘岳录音整理)

陈贵郴

<p class="ql-block"><b>  1955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二分队在苏联专家们的帮助下,在湖南郴州许家洞发现了能制造原子弹原料的铀矿,随即组建了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309队10分队,并从中南军区调来40多台汽车,这些汽车是解放战争时期从国民党部队缴获过来的。英、法、德、日,美的车型都有,汽车常常出故障,不到三个月,已有20多台汽车不能行驶,严重影响了生产和设备运输。</b></p><p class="ql-block"><b> 已经当上309队10分队队长的邹一明,想起了当年在上海认识的陈孝瑜,于是专程到上海找到我父亲。父亲听说是为国家做大事,二话不说随邹一明上了火车。</b></p> <p class="ql-block"><b>  分配给309队10队的新式苏联吉斯151十轮大卡车,陈孝瑜从长沙开来十队并在大卡车前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到达郴州后,他跟当时从武汉中南军区调过来的专业汽车修理工李子如,从上海十六铺码头装卸运输公司调来的陆荣荣几个师傅一起,加班加点抢修汽车,为了能节约成本,便于维修,父亲将故障车辆的电路部分全部进行了改造,蓄电池及进入发动机的电路部分以及汽车前后灯的线路,也进行了重新更换,为了赶进度,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直接躺在凳子上就睡着了。</b></p><p class="ql-block"><b> 以前的汽油含杂质比较多,时间久了总把油管堵住,车子性能下降了,有时还启动不了,怎么办?父亲他们直接用嘴吸油管,把杂质排出,再用清水漱口,有时张嘴说话,一股汽油味从嘴巴窜出来。</b></p><p class="ql-block"><b> 奋战半个多月,修好了16台故障汽车,为生产设备早日进入工地赢得了宝贵时间。为此我父亲荣获了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甲等先进生产者”的荣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父亲到郴州一个月后,单位为了把父亲留在许家洞,没经父亲同意,便将远在上海的母亲接了过来,当父亲下班后,惊讶地看到一家人说:“你们怎么来啦?”毋亲说:“不是你打电报让我们来的?!”邹一明队长在一旁高兴地说:“来了好!来了好!我们一起为国家出力。”父亲对邹一明说:“这里的工作做完后,我还是回上海吧?!”邹一鸣说:“别回去了,我们一起为国家效力,你在上海外资企业干过,是技术员,工作上又能独档一面,我们查了你的薪酬,过去一直是65-70块光洋,现在按八级工代遇给你,工资是118.60元。”父亲也不好再托词,为了早日造出中国的原子弹,便留在了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309队10分队。</b></p> <p class="ql-block"><b>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父亲带全家合影留念。(最小的男孩是陈贵郴)</b></p> <p class="ql-block"><b>  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309队10分队经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勘探出湖南郴州许家洞的铀矿储量,1958年5月,国家在湖南郴州许家洞秘密开始了筹备“411工程”的建设,这个项目的主要工作是开采铀矿。建设初期,没有电,晚上照明基本上是用煤油灯和气灯,随着工程的扩大,急需大功率的发电设备,1958年10月,国家花巨资从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一组列车电站,在河北保定安装调试后,命名为“第五列车电站”,列车电站到达郴县许家洞火车站后,因长途行车,起动机蓄电池电源耗尽,无法正常起动,“411工程”领导急得团团转,听说309队10分队转运站有个叫陈孝瑜的电工,便请我父亲前来帮忙,父亲拿仪器检测,见马达没问题,那只能是电瓶出毛病了,打开电柜检测,发现电源已全部耗尽,再看这个电源部分是碱性电池,在国内属稀罕玩意,父亲便告之领导赶快派人到上海、长沙、广州一带购买,三天后,三地的采购员发来电报“碱性电池,国内无货,无法买到。”领导更加急得,又来找我父亲帮忙,叫他想尽办法,把发电机起动。父亲只能改变起动杌电源线路,将国内的酸性蓄电池用上,他用三组24伏蓄电池串联,后又将二组并联的办法,终于起动了列车发电机,向厂区供电,当晚灯光亮起来讨。不少人纷纷跑出屋外,欢呼雀跃。 </b></p> <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下午,“411工程”党委书记刘宽拿着二支鸡来感谢我父亲,他对父亲说:“陈师傅呀,你太厉害了!你为矿里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原子弹铀矿的开采施工,做出了贡献,谢谢你呀!”父亲说:“客气啦,都是一家人,做这些也都是为了国家建设,应该的!”这些工作本不在父亲职责范围内,况且给他发工资的不是二矿,是10分队。但他有求必应,时不时往那边跑,成了二矿的编外人员。是啊,二矿和10分队是兄弟单位,大家都是为国家早日造出原子弹服务,在工作中相互协作,好似一家人。 </b></p> <p class="ql-block"><b>  图片中做讲解示范的,是父亲陈孝瑜</b></p> <p class="ql-block"><b>  父亲不仅服务二矿,他还参与了研制农村沼气灯的工作,这项成果,造福了许家洞当地的村民,也造福了全国六亿多农民。</b></p><p class="ql-block"><b> 1958年初,父亲从《学科学》杂志刊登的文章中了解到,粪便发酵可以产生沼气,沼气可以充当新能源,沼气燃烧后,还可以代替柴草煮饭,父亲在想;即然可以燃烧发光,发热,就可以加以利用,制做出沼气灯,使沼气的作用更大地发挥,他兴奋极了,决定试一下。 </b></p><p class="ql-block"><b> 他找到了许家洞乡农科站的周子桂帮忙,一开始,沼气中混杂的水蒸气导致无法点燃,父亲根据蒸馏水的原理,将水蒸气分离开了。水蒸气排除后,他找了很多固定发光材料,很多材料燃烧后只能发红,无法发亮,前七次试验都失败了,第八次,父亲找来了消防队用的石棉纱罩,把它固定在沼气末端,在棉纱罩中弄几个出气孔,再利用气压的原理,使其保持供气稳定,点火后,终于成功!</b></p><p class="ql-block"><b> 这项发明惊动了湖南郴州市委,当地宣传部门和《新湖南报》记者很快赶到郴州,1958年5月28日开始,宣传沼气灯的报道,在《郴州日报》及各种杂志中出现,23天后《新湖南报》刊载了文章和照片《全省各地积极实验推广沼气》,重点提到了我父亲的事迹。</b></p> <p class="ql-block"><b>  1958年7月6日,“湖南省农业技术革新工作者代表会议”在长沙召开。我父亲受邀参加会议,在主席台上和湖南省长程潜、省委书记周小舟、湖南省军区副司令陈明仁、湘谭地委书记华国锋等一起坐在主席团成员中。他被邀请大会发言,回顾发明沼气灯的过程,在总结时他说:“我们不向困难低头,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b></p><p class="ql-block"><b> 父亲的名字,在主席团第二页</b></p> <p class="ql-block"><b> 父亲在大会上的发言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