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的《繁花》——搅动了心底那一抹嫣红

保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世纪初,一位叫爱因斯坦的天才物理学家,提出了改变物理学的革命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一理论的提出,深刻地颠覆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相对论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光锥之内是命运”。用一句白话来说,就是我们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存放在这个光锥之中。在光锥里,时间轴代表了事件发生的顺序,而空间轴则表示了事件的位置。如果我们能拥有超光速的能力,我们将可以回溯到以往生命的每一个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超光速的能力,眼前不现实。但聪明的人类发明了文字、发明了照片、发明了电影。让人们在阅读、欣赏、观看之余。一样能回到曾经的过往。影视无疑就是最好的回溯工具,而正好王家卫就是那位善于利用影视手段,帮你回溯你人生中“繁花”的怪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2年,在《收获》秋冬卷,一篇名为《繁花》的长篇小说发表。2015年9月,《繁花》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但即便是这么高等级的奖项,说句实话,大多数人依然不认识那个躲在作品背后的作家——金宇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直到2023年年末,王家卫带着他十年磨一剑的《繁花》登录央视黄金档。关于《繁花》的一切才真正进入大众的话题。通过视屏在华夏大地新旧交替的年末岁首,掀起了一股“繁花”热浪。据说大结局当天,上海影视中心破天荒地开放影院,播放大结局,结果一票难求直接把黄牛票推上四位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什么要说是王家卫的《繁花》,因为金宇澄的《繁花》在卖给墨镜王的那一刻起,《繁花》的影视版权就从姓金变成了姓王。《繁花》的故事,也从金的文字变成了王的视野。名字还是“繁花”,但精神已经是王家卫的元素,其内核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有人还在纠结,王的《繁花》颠覆了金的《繁花》,那只能说“肤浅了”。不要忘记“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就如金宇澄所言:“那个是王家卫的《繁花》。”结果好不好,观众说了算,他们是用脚投票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没有看过金的文字《繁花》,但看了王的视觉《繁花》,一部用电影的手法精制的电视剧,好看、耐看、值得看就是第一感受。据说央视影评居然给出:“繁花可能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孤品。”的至高评价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墨镜王的眼里,有他自己的上海滩,也有他自己的“繁花”人物与故事。他就像一个可以回到光锥之中的观察者一样,动用一切属于他风格的元素,为再现王家卫的“繁花”,进行了定制打造。霓虹的街道、阔绰的厅堂、拥挤的巷弄、逼仄的角落,都是他给看客讲故事最好的场景。历史的事件在他非线性叙事手法中娓娓道来,碎片化的情节、跳跃式的剪辑和蒙太奇的衔接,让整个剧情充满了悬念与未知,吊足了看客的关注度与好奇心。为30集的电视连续剧从主观上营造出一种尖锐的张力和柔软的空间,让看客从情绪上和心理上一步步落入墨镜王的“陷阱”而欲罢不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影视是最容易打动人的媒介工具,它可以动用声、光、影、色,瞬间把你带回到你生命中的高光时刻或至暗空间。声情并茂拿捏你内心最柔弱的地方,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让你共情其间,一时间分不清是剧中人物代言了自己,还是自己融入了剧中人物。在现实中你不会实现的、你不能到达的、你不敢去做的,一切一切都在那些光影之中得到释怀,压抑之情随着剧情得到迸发,完成自我精神的升华。而王家卫,就是擅长通过故事、用光、颜色、场景、拍摄角度、背景音乐,甚至是旁白来邀你入戏的“高手”。在他的作品里光影表现人物性格,色彩展现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貌似阴暗的色调远远要比那些“糖水”的明快更能凝固时空的瞬间,让你如身临其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墨镜王一个善于用影像去讲述故事的导演,色彩和用光是他与众不同的标签。他的人物是用光影来塑造打磨,他的作品是用色彩来渲染烘托。让看客通过光影下的人物和调性中的色彩,去与他的班底一起感受作品要表达的内心世界。他在繁花中使用复古暖色,在黄色与红色的交织中,构建出上海滩迷离的气息。剧中李李的红、玲子的红、汪小姐的红,都是不一样的,甚至三位小领班的红也都不一样。贯穿全剧的这些暖色,渲染着在平淡生活中逐渐燃烧的激情与欲望。而那些被昏暗的灯光笼罩的黄红融合,则象征着各种无奈的困惑。光怪陆离的色彩,时有时无的虚化,或明或暗的晃动,有意无意的折射,让看客在一丝丝惊慌之余,又获得一种莫名的惆怅和未能释放的挠心。把剧中角色的心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就如剧中小人物陶陶从心底喊出的那句:“我是一只小小鸟,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家卫善于用光,在《繁花》30集的剧中,为了塑造人物,表达人物内心的变化,他让看客领略了摄影界的各色用光。首先整个剧目使用大光比低反差,使得整场戏给人一种柔和恬静的视觉效果。其次在表现主要人物场景时,经常使用伦勃朗光,这是一种经典的拍摄人像的光线方法,通过一个光源和一个反射光源或两个单独的光源,利用柔和的金黄色光在颧骨上形成一个小三角形的高光。这种高光使人物五官凸显,突出人物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让影像更具戏剧感。 在宝总与三位女主的对手戏中反复使用。再次在突出女性角色的场景,则多使用派拉蒙光(蝴蝶光),通过在人脸的正斜上方进行布光,可以突出脸颊和下巴的阴影,并让脸看起来更瘦、下巴更尖,出现一定的层次感,提升女性角色在剧中的魅力。所以女主李李的扮演者辛芷蕾自言:“自己的美被王家卫拍出了灵魂。”再其次为了营造剧情和人物的强烈反差对比,勾勒人物边缘,刻画好人物的外形和表情,墨镜王大量使用侧光与侧逆光。更好地渲染出角色的细节和特点。通过细致入微的镜头语言和情感深沉的剧情,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和故事的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部电影还是一部电视剧,故事讲得好,作品成功一半。王家卫擅长讲故事,立得住人物,稳得住节奏,这是他的长项,他第一次出道就靠讲故事。或许从小出生在上海,浸淫在大上海电影院中的童年。周边亲戚朋友的亲身经历,自己的耳闻目染就是他讲好《繁花》故事的源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又或许是他大学的平面设计的功底,将画面美学、人物塑造、服装道具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融入故事之中,利用虚化的前景,几何形状的背影,成片的光斑幻影,俯拍仰拍的机位,让人物故事情节都充满了艺术感。再聪明地辅助予一个时代的经典老歌(据说用了57首),恰如其分的渲染,加上戏骨与主角之间的较量,反衬,烘托,交相辉映。每个人心中的繁花,就这样在王家卫一帧帧划过的精致画面里重温、绽放、抚慰,搅动了心底那一抹嫣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繁花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家卫的《繁花》洋洋洒洒30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在道尽江湖恩怨,叙终儿女情长后,于阿宝的蜕变、爷叔的回归、李李的救赎、玲子的奋起、小汪的独立之中,完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这个闭环里或许有你,或许有她,毕竟那就是那一代人的繁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汪小姐在大结局中串联收官,一一交代剧中人物的去向,不突兀很丝滑。这也许就是墨镜王的狡猾之处,不落俗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代在变,新年又来,江湖依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江湖再见。</span></p> <p class="ql-block">注:文中部分照片源自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