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犍陀罗”—深博观展随记

碧云天

<p class="ql-block">看云冈石窟、敦煌壁画,经常听到说“犍陀罗文明”。</p><p class="ql-block">何谓“犍陀罗”?</p><p class="ql-block">最近深圳博物馆有一个犍陀罗艺术展《香林宝像》,转了一圈,初识之乎。</p> <p class="ql-block">“犍陀罗”,是公元前6世纪已经存在的南亚次大陆国家,“犍陀罗”是其梵文国名的音译,意译为香行、香风国等。</p> <p class="ql-block">古代犍陀罗的考古遗址主要分布于今天的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南端,具体包括巴基斯坦北部的白沙瓦河谷到印度河东岸,以及阿富汗喀布尔河谷东部一带。这里是丝绸之路连接南亚次大陆的重要枢纽,地中海文明、伊朗文明、中亚草原文明和印度文明的交汇之地,来自古希腊的神话、美学和哲学,来自西亚的琐罗亚斯德教、弥赛亚信仰以及来自南亚的印度教、佛教在此传播,相互影响,奠定了此地成为世界宗教中心之一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5世纪贵霜王朝时期,犍陀罗佛教艺术通过丝绸之路经新疆、河西走廊进入中原腹地,推动了中国早期佛教文化与艺术的发展;犍陀罗艺术影响下的斯瓦特、克什米尔与吉尔吉特艺术,通过西藏西部进入中国青藏高原,为10世纪以后藏传佛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养分。</p> <p class="ql-block">犍陀罗艺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p><p class="ql-block">早期(1~3世纪)深受古代希腊与罗马艺术影响,流行来自地中海的建筑、尊像和装饰纹样。佛教艺术以灰色片岩雕刻为主,多具有古希腊与罗马雕塑的特征。</p><p class="ql-block">晚期(3世纪中期~5世纪),以石膏造像为主,本土化风格日趋明显。</p> <p class="ql-block">酒神碗 </p><p class="ql-block">金 公元前1世纪 犍陀罗地区 伊斯兰堡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碗腹壁饰四头翼狮与四组蕨类叶片,交错排布。内底头像呈希腊贵族面相,眉骨隆起,鼻梁较高,髭须浓密,卷发垂肩。一般认为该形象为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酒神狄俄尼索斯。</p> <p class="ql-block">萨提尔头像</p><p class="ql-block">灰泥 1世纪 塔克西拉西不卡普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萨提尔是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随从,是山林中一种半人半兽地位稍低的神。该头像为安息帝国时期希腊化风格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格里芬手柄香炉</p><p class="ql-block">铜,公元前1世纪,塔克西拉西尔卡普,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为宗教仪式时使用的香炉,一侧有横向长柄,为格里芬造型。格里芬源于希腊神话,是一种双翼狮身的怪兽。此兽前爪铆在香炉上,后爪立于长方形底座上,属西亚或希腊化风格。</p> <p class="ql-block">帝释天(因陀罗)</p><p class="ql-block">片岩 3-4世纪 键陀罗地区 白沙瓦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像头戴宝冠,左手提金刚杵。金刚杵是武器,在犍陀罗艺术中常见于帝释天与夜叉手中。蓄须的异国人物形象,是古希腊风格在犍陀罗地区的反映。衣服表面以双线表现衣纹,是晚期键陀罗雕刻常用的手法。</p> <p class="ql-block">四面开佛龛的小佛塔</p><p class="ql-block">青铜 5-7世纪 斯瓦特地区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塔覆钵四面各有印度式拱形龛,龛内有坐佛,着袒右袈裟,结伽趺坐,结禅定印。覆钵上交错装饰鹰和花叶,伞盖下缘小孔原来可能垂挂有装饰物。</p> <p class="ql-block">佛足印刻石</p><p class="ql-block">灰色片岩 3-4世纪,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以佛足印象征佛陀,常见于佛教早期艺术,或为特定宗教圣地自然形成的凹坑,或为佛教徒根据此类凹坑仿制的足迹石刻。足印中部有万字符。足跟部有莲花,对应释迦牟尼降生时“步步生莲“之说。两足外为立姿供养人。</p> <p class="ql-block">莲花 </p><p class="ql-block">片岩 2-3世纪 斯瓦特地区 伊斯兰堡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佛教语境下最重要的花就是莲花。此花原是石雕面板的一部分,分十六瓣,中心是高度突出的雌蕊,雄蕊笔直而致密地排布一周。所有花瓣的宽度和长度十分均匀,底部也同样有大小均匀形式相同的萼片。此外,莲花还被用作诸神的宝座,也是众多天神所持的法器。</p> <p class="ql-block">持莲花手</p><p class="ql-block">灰色片岩 2-3世纪 马尔丹地区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雕塑表现了一只持莲花的右手,手掌雕刻细腻,手指修长,轻握莲花。花束由五朵莲花组成,围绕在边缘的四朵含范待放,中间的一朵已经盛开,莲蓬凸出,共有三层花瓣,最外层莲瓣向下垂。</p> <p class="ql-block">狮子像</p><p class="ql-block">灰泥 4世纪 拉瓦尔品第地区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狮子象征智慧与威严,经常作为装饰物出现在拱门和庙墙上。本尊狮子像双目圆睁,舌头吐出,神态俏皮。狮子两前腿呈前伸状,但爪部已不存。</p> <p class="ql-block">象</p><p class="ql-block">灰色片岩 2-3世纪 拉瓦尔品第地区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象是古印度地区国王的理想坐骑,象征力量刚强、平衡沉稳与富足。此尊大象背上覆盖毡子,上有水波纹饰,挂有一个宝瓶。象鼻已不存,其所踏之处可见二朵略有损坏的连花,应为犍陀罗石雕艺木中常见的象鼻卷莲花的题材。</p> <p class="ql-block">佛立像</p><p class="ql-block">片岩 1~2世纪 白沙瓦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像为犍陀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佛陀赤足,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厚重,神情庄严肃穆,饱含悲悯。此像具有古希腊、罗马雕塑的特征:鼻梁高挺,波浪式卷发,欧罗巴人面部轮廓,反映了希腊文明对犍陀罗艺术的影响。这类佛像也被称为“希腊化佛像”,深刻影响了我国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的佛教造像。</p> <p class="ql-block">佛传故事</p><p class="ql-block">佛传故事即讲述释迦牟尼此世生命历程的故事,包括他作为迦吡罗卫国的太子降生、历经苦修和降魔,修成正觉,弘扬佛法度化众生,最终在娑罗树下涅槃的经历。佛传故事的艺术呈现是对佛教基本精神与教义的世俗化表达。</p> <p class="ql-block">佛传故事(降魔成道、初转法轮、离开毗舍离城、力士移山、佛陀涅槃) </p><p class="ql-block">灰色片岩 2-3世纪 马尔丹地区塔库特伊巴希 白沙瓦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佛传图浮雕根据释迦牟尼佛传记雕刻而成,通常以佛陀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分舍利等特定事迹为刻画对象,是犍陀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件浮雕作品自上而下分别雕刻了五个场景,降魔成道、初转法轮、离开毗舍离城、力士移山、佛陀涅槃。</p> <p class="ql-block">(局部)初转法轮</p> <p class="ql-block">(局部)离开吡舍离城</p> <p class="ql-block">(局部)力士移山</p> <p class="ql-block">(局部)佛陀涅槃</p> <p class="ql-block">佛陀苦修像</p><p class="ql-block">片岩 3-4世纪 马尔丹地区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像表现释加牟尼以六年时间在尼连禅河畔苦修的情形。佛像眼窝深陷,骨瘦如柴,肋骨排列醒目,双手结禅定印,结珈趺坐于台座上。为寻求众生解脱之道,深受身心苦行中的释迦是犍陀罗佛传浮雕中的重要主题。</p> <p class="ql-block">施转法轮印佛坐像</p><p class="ql-block">片岩 4世纪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像表现释迦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的情形。</p><p class="ql-block">佛陀身着袒右肩袈裟,双手施转法轮印,结金刚迦趺坐。佛陀面容呈随园形,五官匀称,头顶肉髻较小,属典型的犍陀罗风格,身躯强健匀称,仿佛能感到衣下躯体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太子树下思维</p><p class="ql-block">灰色片岩 2世纪 斯瓦特地区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悉达多太子在观看农耕时,念及生命无常和死之必然,于是独自到阎浮树下冥思。</p> <p class="ql-block">帝释窟禅定</p><p class="ql-block">灰色片岩 3-4世纪 恰沙达地区 白沙瓦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佛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跏趺坐于</span>摩揭陀国一山中的帝释窟中,双手结禅定印,进入禅定状态。众神祇围绕佛陀等待说法。人物间穿插鸟兽、山石及林木,表明在荒野之地。</p> <p class="ql-block">晱子本生</p><p class="ql-block">灰色片岩 2-3世纪 马尔丹地区 白沙瓦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晱子,又称商莫迦,少年时陪伴双目失明的父母在山中茅屋修行,外出为父母取水时被狩猎的迦夷国王误射致死,临终嘱托国王替其照料双亲。帝择天等天神为其仁孝感动,施药复活晱子,与其父母团聚。</p><p class="ql-block">晱子本生故事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便广为流传,常见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此浮雕中,画面正中的国王开弓射箭,箭在飞过两头麋鹿后正中晱子。</p> <p class="ql-block">晱子本生</p><p class="ql-block">灰色片岩 2世纪马尔丹地区 白沙瓦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浮雕反映了晱子本生故事后半部分的三个情节,从左至右依次为: 身挎弓箭的国王见茅屋修行的晱子父母,国王为琰子父母带路,众人见证帝释天复活晱子。</p> <p class="ql-block">菩萨</p><p class="ql-block">苦萨的梵文原意为“追求觉悟的有情众生”。键陀罗艺术中的菩萨造像,既有表现成佛前的悉达多王子,也有作为未来佛的弥勒菩萨,后来还有观音菩萨。菩萨的出现代表了佛教从小乘向大乘发展,开启了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双重追求。修菩萨行者一方面要自己积世修行,达到彻悟的境界;另一方面要在现实的苦难中救助他人,帮助他人走向觉悟的世界,具有智慧与慈悲的双重面向。犍陀罗兴起的菩萨信仰,随佛教传入中国,对东亚地区的佛教及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部分菩萨头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 </p><p class="ql-block">黄铜 7-8世纪 克什米尔 故官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此佛头涂蓝,面部与颈部泥金,着袒右肩式袈裟,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持衣角,全趺坐于莲台上。莲台上部较小,佛膝盖超出台面、覆莲部分较大。莲瓣宽扁,以阴线为勒,边缘各瓣中上部有两条短阴线。这种独特的莲瓣见于克什米尔加尔郭咤王朝造像中。</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p><p class="ql-block">黄铜 10-11世纪 克什米尔地区 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此佛高肉髻,头涂蓝,面部与颈部泥金,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下垂持衣角。着通肩式袈裟,袈裟紧贴身体,胸前和双臂有波浪式衣纹,双腿光滑无衣纹,仅见膝盖突出。直立于椭圆形小台上,小台原来应当安置于长方形台座上,现已缺失。</p> <p class="ql-block">思惟莲花手观音</p><p class="ql-block">黄铜错红铜 625~644或645年 吉尔吉特 故官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此观音头戴三叶冠,正中冠叶前有无量光佛小化佛形象。发髻上有扇形装饰,明显受萨珊波斯贵族服饰影响。左手持莲枝,右手抬起,食指伸出,指向面颊,头略右侧,作思惟相。地平正面和右侧阴刻前夏拉达字体梵文题记,译为“祈愿成功!此尊佛像由吉祥勃律圣王施供”。</p> <p class="ql-block">能胜三界金刚</p><p class="ql-block">黄铜 10或11世纪 克什米尔或西藏西部 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能胜三界金刚,也称“降三世金刚”,有对抗印度教湿婆神的意味,是金刚界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此尊三面六臂,戴尖三叶冠,正中冠叶有阿閦佛的小化佛像。正二手于胸前施金刚吽迦罗印,右手持金刚杖和法轮,左手持树枝和莲花。裙带垂落莲台面,天衣两端与背后大背光铸在一起,做法古拙。</p><p class="ql-block">清宫纸签题记云:“大利益梵铜琍玛能胜三界金刚。四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1783年1月22日) 收,达赖喇嘛进”。这位达赖喇嘛当指第八世达赖喇嘛降贝嘉措。</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像</p><p class="ql-block">黄铜 11世纪 克什米尔或西藏西部 故官博物院藏 </p><p class="ql-block">此文殊菩萨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扶着从座面生长起的乌巴拉花茎。持乌巴拉花是文殊菩萨的主要特征之一。菩萨双臂缠绕长花蔓,一直垂落至脚踝部分,腹肌清晰可见。着犊鼻裙,裙子紧贴双腿,表面以阴线刻不同的图案作为装饰,具有中亚面料的图案特点,极具写实效果。</p> <p class="ql-block"> ( 2024年1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