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文字 摄影 / 海 礁</b></p><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 1975年深秋的一天,连队组织个人携行物品点验后,指导员把我叫到了连部。<br> “这本书是在你床头柜里发现的。”指导员手里拿着我的那本《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七月版)。<br> 我点头。<br> 指导员满脸地严肃:“你一个小班长,刚刚入党又没几天,就开始研究苏联共产党了。”<br> 我说我是在学习苏共历史。<br> 指导员悄声地对我说:“苏联都变修了,苏修亡我贼心不死……你这书是从哪弄来的?”<br> “新华书店买的。”我又补充道,“书店刚刚进的。”<br> “什么!——噢?”指导员又翻了几页书,“先借我看看吧。”<br> 一年后,指导员转业离开连队时把书还给了我,苦笑道:“看了一年也没看太明白。”接过书我发现上面增添了不少圈圈杠杠和一串串问号、感叹号。<br> 于是,我又接着读。我就是好奇,苏共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她是怎样诞生、发展的,怎样领导苏联人民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又为什么变修了。<br> 就这样懵懵懂懂地看了许多遍,直到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解散苏联和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宣言,我才有了些体会。<br>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1938年苏联出版,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适应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中共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和毛泽东的高度推崇,在中国得到长期而广泛的传播。毛泽东同志评价该书:“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典型,在全世界还只有这一个完全的典型。”主持编写这本书的斯大林花了二十年时间精心组织策划,他说:“这本书是历史的,又是理论的……这本书要读。”<br> <h5> 当年我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供参考的读物很少,阅读氛围又不是很开放,懵懵懂懂地收获甚少。只能说,这是我从一个刚刚趟过十年红色海洋的小小少年,在成长为年轻士兵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渴望,在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迷茫中寻求世界观的取向,以其初步的政治自觉辨识信仰架构与初心的确立。</h5><h5> 现在的阅读条件和环境好多了,我常在手机上搜到《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某个章节看上一小段。</h5><h5> </h5><p class="ql-block"><br></p><h5> <b> </b><b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经历了漫长而光荣的途程,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俄国出现的人数不多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和团体,发展为现在领导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工农国家的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党。”</b></h5><h5><span style="color: rgb(155, 155, 155);"> ——摘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导言</span></h5><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