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郭兴福教学法”推广时期

烟雨楼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7px;">(1962年2月——1964年7月)</span><br></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一、南京军区大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b></p><p class="ql-block"> 1961年10月总参军训部出版的《军训通讯》增刊,下发到南京军区。军区首长以敏锐的眼光,立足战略全局的预见性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全力扶植“郭兴福教学法”这个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对打破全军沉闷的训练局面,贯彻军委“以我为主”的训练方针,起了积极的表率作用,为后人树立了党委首长和军政“一把手”抓训练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军区分管军训工作的副司令员王必成中将看完了增刊,经过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地向许世友司令员上将报告“我打算让郭兴福和他的教学班来南京一趟,让他们给步校学员做一次表演,让大家先看看,长长见识,然后组织郭兴福他们到全区部队巡回表演,向全区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南京军区党委当即决定:立即把“郭兴福教学法”列入步校的必训科目,学员必须在掌握“郭兴福教学法”的基本精神后,才能毕业;立即由军训部组织郭兴福带领小分队到军区所属各军、师巡回表演。为迅速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南京军区连续以军区党委及司政机关的名义,作决议、发指示、提要求,组织全军区部队推广“郭兴福教学法”。</p> <p class="ql-block"><b>1.郭兴福带领三班为南京步校学员表演</b></p><p class="ql-block"> 1962年2月,军区通知陆军第12军派郭兴福和他带领的步兵第100团2连3班到南京步校向学员作汇报表演。正是快过年的时候,为了让大伙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2连领导一直到年初三才通知3班。</p><p class="ql-block"> 由3班组成的表演小分队一共12人,军首长让作训处参谋宋文皋、余西祥带队。因为当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字教案,为了便于南京步校学员看懂理解,步兵第34师领导考虑单兵训练试点当初是作训科参谋吴亚东主持的,特意安排吴亚东随队前往作现场解说。</p><p class="ql-block"> 临出发前,郭兴福召开了3班的班务会,要求全体人员要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坚决完成军部交给的任务,到了南京步兵学校以后,要像在部队一样训练,抓紧制订和熟悉表演预案,争取好成绩。大家对完成军里交给的任务充满了信心。</p><p class="ql-block"> 李德生军长亲自为巡演小分队送行,谆谆嘱咐他们:这次到南京,是代表陆军第12军的,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脑子里时刻装着练为战的思想,平时怎么训练就怎么表演,不搞花架子,尽量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平,不折不扣地把军区首长的指示带回来。</p><p class="ql-block"> 小分队在南京步兵学校举行了多场表演,吴亚东既是名副其实的教练员,又是不可缺少的兼职解说员,通过他现场出色的讲解和临场恰到好处的提示,使观看表演的首长和学员们不但容易看懂表演的内容,而且常常使表演大为增色。小分队的每场表演都有新内容,都能根据当时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动作,使人如置身于真正的战场环境,没有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痕迹,充分展现了“郭兴福教学法”“活”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小分队没有辜负军首长的期望,在南京步兵学校的表演获得了成功。离开南京前,小分队一行人员和几位教练员到雨花台陵园缅怀革命烈士,拍下了一张珍贵的全员合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前排左起:陈锦荣、王孝先、陈竹明、叶伯义、庞学贵、陈汉文、钱根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4px;">后排左起:张军、王万金、张振贤、叶铁虎、储杏春、屠炜群、周金华、宋文皋、余西祥、吴亚东、郭兴福</span></p> <p class="ql-block"><b>2.一次艰辛的跨区巡演</b></p><p class="ql-block"> “郭兴福教学法"在全军推广后,各大单位或登门观摩学习,或邀请郭兴福小分队到部队表演。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多次向来访的外国将领、军事代表团汇报表演,给南京军区、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福州军区和广州军区汇报表演240多场,观看人数达数百万。</p><p class="ql-block"> 根据军领导的安排,军作训处参谋宋文皋、余西祥分别带队外出巡演。其中宋文皋带领郭兴福教学小分队为期两个月的巡演可是吃尽了苦头。</p><p class="ql-block"> 宋文皋带领小分队首先到江苏无锡、常熟一带驻军进行巡回表演,之后接到军部命令又奔赴广州军区。这是一次艰辛的行程,为了如期到达广州军区,小分队全体人员乘坐“嘎斯-51”带篷卡车从无锡出发,日夜兼程赶路。汽车沿着太湖湖滨南行,途径浙江、安徽、江西到达广州军区地界,受到广州军区司令部派出的参谋人员的迎接,并根据广州军区的安排,向沿途驻军做了多场表演。</p><p class="ql-block"> 宋文皋、郭兴福一行来到广州时,军区首长到招待所看望他们,并设宴为他们洗尘。首长们细心地发现他们一个个穿着发白的补了又补的旧军装,心里就有数了,便吩咐在场的军区后勤部门的同志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套新军装。这可真是及时雨啊!说句实话,小分队每个人穿在身上的和随身携带的,找不到一件没有磨破的衣服。何止衣服,哪个人不是掉了几层皮!现在,他们手捧新军装,百感交集,心潮难平,决心好好汇报表演,用实际行动报答军区首长的关怀。</p><p class="ql-block"> 根据广州军区司令部的安排,郭兴福教学小分队先后到了广东东江地区和海南岛的驻军部队巡回表演。</p><p class="ql-block"> 正是进入盛夏的季节,南方的天气更是闷热,多雨潮湿,小分队到达广东东江地区时多数人都因为水土不服病倒了,一个个浑身无力,眼皮沉重,身体状况很不好。宋文皋也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连说话都没有精神。当他们一行到达揭阳时,一个个强打精神,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他们谢绝了陆军第41军首长让他们暂停表演,恢复身体的安排,坚持按既定计划表演。他们提出了一个唯一要求是为他们抽调一名班长和几名战士,与小分队中尚能坚持表演的战士组成临时教学表演分队。</p><p class="ql-block"> 揭阳是一个具有革命历史的地区。当年南昌起义军经过千里转战,曾在这一地区遭受重创,几乎全军覆没,但是他们没有绝望。一部分人转移到东江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的农军会合,后来重新拉起了队伍。一部分退回潮州、汕头地区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会合。2万多人的南昌起义军就剩下2000多人了,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饶的意志,终于把这支小小的队伍带出了绝境,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这些历史故事使小分队全体同志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激励着他们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他们克服身体的不适,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演练场,出色地完成了演练任务。</p><p class="ql-block"> 宋文皋带领郭兴福教学小分队完成在广州军区的巡演任务后,计划取道京广路返回部队。忽然接到军区司令部指示要他们直接前往武汉军区继续进行表演。这时小分队已经离开部队近两个月了,不少人伤病在身,家中也有事等着他们处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困难,决心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小分队到达武汉以后,受到陈再道上将等武汉军区首长和军区机关同志的热情欢迎。随后他们到各部队巡回表演,引起强烈的反响。不少人看过表演后,对搞好军事训练树立了信心。</p><p class="ql-block"> 盛夏酷暑,舟车劳顿,当小分队到达海口的时候,宋文皋就病倒了,可是他仍然坚持着带领小分队完成了在广州军区、武汉军区巡演的任务。从武汉军区回到南京,宋文皋终于撑不住被送进军区总院住院治疗。之后,由军作训处参谋余西祥接替宋文皋带领郭兴福教学小分队赴沈阳军区巡演,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p><p class="ql-block"> 虽然巡演是艰辛的,但是小分队每到一个军区都受到了热情接待,使大家感受到了各军区首长对小分队同志们的真切关心。</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龙活虎的参演战士</h5> <p class="ql-block"><b>3.余西祥完成了“郭兴福教学法”的文字整理工作 </b></p><p class="ql-block"> 1961年余西祥从南京步兵学校毕业,在陆军第12军司令部作训处当参谋,不久就被军长李德生指派与宋文皋一起去步兵第100团2连帮助郭兴福整理教学资料。余西祥是高中毕业生,又经过军校深造,不仅文笔好,还善于总结归纳。在2连期间,他认真地帮助郭兴福整理教学经验,同时还运用自己在军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给他出主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 1962年初,余西祥带领郭兴福表演小分队先后在南京步校、步兵第203师、步兵第179师等部队完成了汇报表演任务。小分队完成任务后归还建制时,军里指示余西祥、叶铁虎等人将“郭兴福教学法”和单兵进攻教案整理成文字,以便在更大范围推广,这是余西祥第三次整理郭兴福教学文案。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余西祥等人终于在1962年5月完成了"郭兴福教学法"的文字整理工作,并先后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p> <b>4.南京军区多次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郭兴福教学法”</b><br> 在上世纪60年代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运动中,南京军区党委紧抓"郭兴福教学法"这个典型,在1962年一年之内成功地组织了滁县现场会、杭州现场会、镇江现场会和一些军兵种的现场会,以这种形式发动群众,交流经验,普及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群众性练兵运动。现场会不仅成为一种比武的形式,更是一个培养人才,鼓励进步的大学校。到会的同志不是身经百战的战将,就是军事训练的行家里手,有效地调动了练兵积极性,激发了部队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在汇报表演现场,指战员们一起摸爬滚打,共同观摩研究,互相交流训练经验,促使训练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弘扬了我军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同时,汇报表演中展示的杀敌硬功,让部队官兵和地方人民群众看了,鼓舞人心、提高士气,让外军看了,则能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作用。当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看了杨村部队的军事技术表演后,发表了那篇“永远也不要在陆地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的谈话。<br> 南京军区组织滁州现场会时,汇报表演的只有单兵、小组和班的战术课目。杭州现场会,就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汇报表演的单位数量增加了,而且参加表演的单位大多是各军师的知名英雄、模范个人或单位。如“王克勤排”、“济南英雄团”、“战斗英雄徐天良”任教的班,以及著名神枪手娄受才、孙正岳等,各单位普遍表现出技术精、战术活、作风顽强敢打必胜的精神。<br> 1963年10月10日—19日,南京军区在镇江召开的现场会,是一次规模更大的现场会。有数百名团以上干部和43个分队参加,参加汇报表演的除步兵外,又有了炮兵、装甲兵、工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各兵种和海岛守备部队。汇报内容有白天和夜间的技术和战术表演,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令人大开眼界。事实证明,“郭兴福教学法”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已经在军区各部队推广,确实是一种可以把思想、作风、技术、战术都能练得过硬的好方法,各部队都涌现出了一批郭兴福式的先进典型,进一步证明了它的生命力。<br><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演的基层官兵在研究探讨。</h5> <b>5、轶事 </b><div> 军作训处参谋宋文皋奉命带领小分队到各军区巡回表演,吃尽了辛苦。这其中还有一段传闻:宋文皋曾“拒绝”帮助郭兴福。<br> 事情发生在去广州军区巡演期间。根据广州军区的安排,宋文皋带领郭兴福及小分队先后到了广东东江地区和海南岛的驻军部队巡回表演。<br> 因为水土不服,小分队到东江的时候,不少人都生病了。宋文皋吃不下睡不着,说话都有气无力的。郭兴福也不知道怎么搞的,脸色发黄,耳朵里面流脓水,整天头昏头痛难忍。郭兴福躺在床上吃力地喊着“宋——参——谋”,断断续续地说“到了揭阳以后——,还是请你领着大伙儿表演吧,你看——行不行?”<br> 宋文皋总算明白了郭兴福话里的含义,思忖片刻后说:“这个我不能代劳,别人是冲着你郭兴福来的,你不出场,那还看什么郭兴福教学法!”<br> “这个我知道,你听我说——”郭兴福喘着气,说话虽然有气无力,可依然是见理不饶人,“你领着大伙儿表演,一点不比我差。——再说,整个表演程式——都是我们一起搞起来的——你闭着眼睛也能完成任务——你就帮我一次吧!”<br> “不行,我不能帮这个忙!”宋文皋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有责任让别人看到货真价实的‘郭兴福教学法’,不能让别人看冒牌货!过去我们常说,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鼻子。现在是考验我们的时候了。再说,别人要看你,不是看我,你就咬咬牙挺过去吧,克服克服吧!”听了这番话,郭兴福知道宋文皋肯定不会帮这个忙了,虽然嘴里嘟囔着,也没再坚持要宋文皋替他主持表演。宋文皋也深知郭兴福的为人,现在他不再推三阻四的,就意味着他已经想通了,放心吧,他不会让你失望的。<br> 郭兴福带着小分队一到揭阳黄草岭表演现场,顿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看上去简直像变了一个人,脸色虽然泛灰,却显示出刚毅和坚强。郭兴福没有再提身体不适的事,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演练场,面对着眼前刚刚由陆军第41军战士和原来教学小分队汇合编成的战斗班,发出了洪亮的口令,目光与宋文皋对视的一刹那,明显地感受到了老战友给予的那种强有力的支持,使他信心倍增。他没有犹豫,带领着这支新组建的战斗班,成功地完成了单兵进攻战术的表演。</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