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

小雨*

<p class="ql-block">“商丘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现存的“归德府”(商丘)城,是明代创建的,距今也有500余年的历史。“商丘”在唐宋时期称为“宋城”,相传是“月下老人”和《千里姻缘一线牵》故事的发源地。世居商丘古城的人们大多都知道,今存商丘古城原有东西南北4个城门,即东宾阳、西垤泽、南拱阳、北拱辰。</p><p class="ql-block">对其来历,清康熙四十四年的《商丘县志》记载得很清楚:“旧城(宋朝的南京城)周十二里三百六十步,明初少裁四分之一。弘治十五年(1502年)圮于水,正德六年(1511年)重筑,乃徏而北之,今南门即北门故址也。知州杨泰修,周冕继之,始克竣事。围七里二分五厘,共一千三百四丈二尺五寸,高二丈,顶阔二丈,址阔三丈。八年(1513年),知州刘信建四门外楼(即瓮城门楼)四座,及东、南门内楼二座,其在西、北者尚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知府王有为补足之,又增加角楼四,敌台一十三,警铺三十二。三十七年(1558年),巡抚都御史章焕檄知府陈学夔包以砖门四,东宾阳,西垤泽,南拱阳,北拱辰;水门二:一在南门东,知州王范建;一在南门西,指挥梅旻建。国朝(清)康熙二十六年,知县周宗文重修,复建门楼。”</p><p class="ql-block">历时500余年的商丘古城,经过历代重修保留至现在,其城门除瓮城不存之外堪称完好。在古代,一座修筑有四周城墙的坚固的城池,防御是其主要用途。要想安装在城门口的城门坚固耐用,就要在城门的修建上费点心思和工夫,以此来增加古城的防御功能。向里开的城门上下左右都要有依托,很大很厚实且又沉重的门板,需要有好户枢(门轴)来支撑。为了城门的坚固,关键且具薄弱环节的户枢要很好地隐藏起来,不至于暴露在外轻易受到损毁。 同时,关上的城门背后又要有很粗很长很坚固的、不止一个的大门闩。要知道,为了坚固,城门的门闩是伸到城门两侧的墙体里的,且穿门闩的墙体部位多是石质的。如此等等,形成城门里口、外口宽窄不等的情况,实属建城者的高明之举。</p> <p class="ql-block">商丘古城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现存地上的归德府城于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开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现存归德府城之下同时叠压着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时期修建的归德府城、北宋时期的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汉时期的梁国国都睢阳城、周朝时期的宋国都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穆氏四合院</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商丘古城中山东二街路南(今睢阳区招待所院内)穆氏四合院原为一宅九院,存留下来的前院、东院和后院,只是当初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一。穆氏四合院按照传统的建筑形式,座北朝南,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前低后高的形制而建,反映了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封建礼制。穆氏四合院展示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为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建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从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壮悔堂</p><p class="ql-block">(又名侯方域故居)位于商丘古城北门内附近,为明末四大才子之一、中国古典名著《桃花扇》的主人公侯方域所建。侯方域故居庄重典雅,古色古香。五脊之上形态别致、姿势各异的奇兽独具风采。楼里门窗和格扇的镂花剔线精致。26根圆柱上龙凤浮雕栩栩如生。根根圆柱同62根横梁巧妙扣合的木质结构浑然天成,使楼的内部骨架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即使拆去四壁,楼堂仍安然无恙,建筑技巧令人叫绝。奇妙的设计和精巧的技艺令无数能工巧匠折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存商丘古城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虽然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东门偏南,西门偏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商丘古城是历代先民们智慧累积的创造,更是“象天法地、顺天应地、取法自然”思想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古城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城市的叠压其实就是文明的叠压。当开封“城摞城”奇观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撩开之际,与之近在咫尺遭受着几乎同样命运的商丘古城,已准备好向世人展示她更为悠久的层层叠压在历史积淀中的文明奇迹。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座商丘古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更替史。在时间的长河里,古城俨然已成为一种物语,一种永存。那些大大小小的名典胜迹,犹如一条条幸存的光阴密码,引导后人以及后人的后人,如何追寻并破解已往岁月里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真颜与足迹。而且,这座古城作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载体,也将永远启迪子孙后代,热爱黄河母亲,热爱祖国,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文明。1986年,商丘古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2年11月1日,商丘古城以其水利特色突出、文化品位高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p><p class="ql-block">2013年10月11日,首届澳门国际旅游博览会上,商丘古城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称号。</p><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29日,“美丽中国发展论坛暨第一届最美中国符号品牌榜颁奖盛典”上,商丘获得“第一届最美中国符号品牌榜·最具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名城”称号。</p><p class="ql-block">2016年2月,商丘古城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p> <p class="ql-block">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方孔圆钱,寓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之意。古城内的四合院鳞次栉比,93条街道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见方的许多小块,格局如同棋盘。在古代的八卦学说中,9是最大的数字,而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93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归德古城五百年只是它的“今生”,它的“前世”也非已被探明的四城叠压,而是可以上溯到四千年前,甚至更加久远,久远到万年前的人类童年时代。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诗般的文明进程中,一座小小的城,不仅没有缺位过,而且自始至终立体地呈现为一条清晰、坚韧而又无比活跃的历史生长线,而且成就过那么多个不胜枚举的伟大灵魂。产生过那么多次难以罗列的历史嬗变。创造过那么多项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遗留下诸多追思先贤的古迹名胜。</p> <p class="ql-block">归德府文庙,又名孔庙,为祭孔圣地。坐落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内明伦堂东,前有畔池,并立有孔子、范仲淹的塑像。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归德府文庙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孔子周游列国,回到祖籍宋国商丘时,曾在此讲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此修建了文庙。归德府文庙始建于元初,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历代均在原址上重建。与全国其他文庙布局不同的是,归德府文庙大成殿极具中原风格的建筑特点,是唯一一座学堂建在大殿右侧的文庙,形成了左殿右学的独特建筑格局。归德府文庙被列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商丘古城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摞城三大特点,全城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九十三条街道形如棋盘,内城地势呈龟背状,中间高,四周低,略向南倾斜。内城四周城墙耸立,巍峨壮观,古城四面环水,仅有四门与外界相通,从空中看古城像建在水中一样,这种内城、城湖、城郭三位一体,保存完好的古城,堪称中国古城池的典范之作。现存商丘古城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虽然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东门偏南,西门偏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商丘古城是历代先民们智慧累积的创造,更是“象天法地、顺天应地、取法自然”思想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古城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的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从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航拍照片上发现:在商丘古城及其西南部的方向,地下隐约叠压着几座古城的遗址。随后,他极力建议中美联合发掘商丘古城,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找到这里的先商遗址。四年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哈佛大学皮博迪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在坦荡如砥的豫东大平原的一层层黄沙之下,找到了从上至下叠压着的明弘治十六年之前的归德府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代的宋州治所宋城、汉代梁国国都睢阳城和西周宋国故城。</p><p class="ql-block">1996年,商丘古城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6年,归德府城下叠压的宋国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商丘古城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07年,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主办的2007年首届中国旅游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盛大开幕,国内著名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等150多家旅游团体参加了论坛。论坛还成立了古城古镇古村联盟,并评选商丘古城为“中国十佳古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