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为国家AAAAA级景区[1],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p><p class="ql-block">芒砀山形成于燕山中晚期,面积16平方公里。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讲学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观;中国最大的汉墓群汉梁王墓群星罗棋布,传承千年的芒砀山古庙会每年在此上演,是豫东集山水、人文、民俗为一体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芒砀山坐落在永城市芒山镇,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六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东距徐州观音机场约80公里,西距商丘机场约90公里。310国道、永砀公路、商徐公路贯穿其间,连霍高速公路与济祁高速公路“十”字相汇,有连霍高速芒砀山站及济祁高速永城北站,距离郑徐高铁永城北站3.5千米。</p><p class="ql-block">地质地貌由河南省地质十一队在徐山所采花岗斑岩样品,经地质矿产部宜昌地质研究所用“全岩法”测定,芒砀山区的形成属燕山中晚期,距今0.8—1.37亿年。芒砀山主要由石灰岩、细晶岩等构成。芒砀山主峰从山顶到山前平地依次分布淡石土、灰石土、褐土性土、潮褐土、淤土。</p> <p class="ql-block">芒砀群山为剥蚀残丘地貌,共有大小山丘20余座。芒砀山主峰居中,海拔高度156.8米。其中保安山、立山南峙,僖山东耸,黄土山、铁角山、夫子山、陶山西立,磨山、马山、徐山、周山、王山、鱼山等在北部逶迤棋布。芒砀山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34℃,年平均降雨量为871.3毫米,雨量充沛,气温适中。碱河、王引河穿境而过。据历史学家考证,古代的芒砀山地区是一片泽国,薛湖、滦湖南绕,丰西泽、沛泽北环,西边是孟渚泽,东边有沙泽、余泽,砀水、获水、谷水、睢水、泡水等河流纵横其间,芒砀山周边全部是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芒砀山也因此显得更为清秀与峻拔,也成为农业、渔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水经注》记载“山有梁孝王墓,或水又东,谷水注之。水上呈砀坡,坡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诸坡流散,为零水、澴水、清水也,即而成潭,谓之砀水。”因距离黄河较近,历史上屡受其泛滥之害,黄河数次大决口,泥沙汹涌而下,最终将芒砀山周边的河流湖泊连同芒砀古城淤积于地下。</p> <p class="ql-block">芒砀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代表,自古为华夏名山,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又似矗立于千里平畴上的一座丰牌,处处镶嵌着美丽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据《砀山县志》记载,永城芒砀山是上古时期著名的采石场,黄帝曾到芒砀山巡视,蚩尤曾在此活动。</p><p class="ql-block">西周至春秋时期,芒砀山属宋国领土,相传宋僖公葬于僖山。孔子“去曹适宋”,恰好经过芒砀山避雨,留下了世界唯一一座用“孔夫子”命名的山峰——夫子山。《神仙传》、《太平广记》与《永城县志》记载战国时墨子曾隐居在芒砀山北周狄山。</p><p class="ql-block">秦始皇置砀郡,治砀县,位于今芒砀山麓,至今有砀郡遗址。“秦始皇望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之”;汉高祖刘邦隐于紫气岩,斩白蛇起义。“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橺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刘邦率兵与秦军在芒砀山大战三日,收复砀城。而陈胜起义之后却被车夫庄贾杀害,被埋葬于芒砀山主峰南侧山脚下,该处存有陈胜的墓冢跟郭沫若手书的石碑。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正是以这支部队为基础,刘邦受命西进,轻取关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并建立大汉王朝。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在此建汉高祖庙,并亲往祭祀;梁孝王刘武曾在芒砀山左右筑东苑,包括落猿岩、栖龙岫、鹤州、雁池、凫岛等风景,梁国诸侯王更是把芒砀山视为最终归宿。王莽时期,渤海太守蒋诩隐居于鱼山。东汉末年,曹操设“摸金校尉”及“发丘将军”盗取及发掘永城芒砀山山上的汉梁王墓群72船宝物。刘备、张飞等曾与曹操争夺徐州,张飞败走后据守芒砀山,并筑寨拒曹,至今山寨仍存有两余米的石墙。汉末高人申屠蟠隐居于此。唐代,薛仁贵“一马扑到黑风口,三箭射下凤凰城”,留下砀城神奇的传世故事。唐咸通年间庞勋芒砀山西出袭宋州,与唐室士兵战于磨山之上。高适、李白、杜甫畅游芒砀山,传下千古诗篇。</p><p class="ql-block">宋代水浒英雄樊瑞、项充、李衮芒砀山聚义,宋江、吴用、公孙胜前往收降,《水浒传》有篇目曰:“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梅尧臣途径永城专门到芒砀山游。明代,祝枝山留下《歌风台》诗篇;李自成据芒砀山抗衡明军。</p> <p class="ql-block">夫子山位于河南永城芒砀山主峰西,是世界唯一一座以孔夫子命名的山峰,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学说,率众弟子“去曹适宋”,途径芒砀山群避雨讲学,当地群众为纪念孔子,将孔子避雨讲学的山崖称为夫子崖,把此山峰称为夫子山,并设文庙世代纪念。夫子山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群西部。芒砀山,即永城市芒砀山汉文化景区,有“仙女峰”之称,因拥有夫子崖、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陈胜王陵、汉梁王墓群、芒砀山古庙会等丰富的历史事件与文化古迹而闻名于世。相传在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学说,率众弟子“去曹适宋”,路过芒砀山主峰西侧的一道山岭前,突然天降大雨,急切间到山间一天然崖洞避雨。等雨过天晴,孔子派弟子在崖前晒书,并且在山坡上大杏树下开坛讲学。二千多年来,此“夫子避雨处”成为孔子传道的圣迹,一直保留至今,当地人把这座山叫作“夫子山”,把这片崖叫“夫子崖”,山前的村庄叫“夫子崖村”。唐朝时,当地人雕刻的孔子避雨石像,至今仍安座在夫子崖内。宋朝时,当地人在崖前山坡上建起了文庙,大殿内圣像俨然,厢房中贤人逼真,庙院中古柏参天,石碑林立。其中最耀眼的当数清代县令周正纪撰写的《夫子崖碑记》和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为先祖撰文而立的三道石碑。</p><p class="ql-block">夫子崖又称夫子避雨处,位于永城芒砀山麓的夫子山南坡,为一天然岩洞。传说孔子游宋,在这里避过雨。 洞南北约8米,东西约10米,高2米。四壁齐整,洞底光滑。洞中有孔子石像一尊,拱手缩颈,屈膝盘坐。该像高1米,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洞的正上方,有一平坦的巨石,当地人惯称晒简崖。传说孔子遇雨淋湿了竹简,在此摊晒。</p><p class="ql-block">洞前有孔庙一座,当地人称夫子庙。该店建于何时不详。但据碑文记载,明清曾遭兵燹。孔庙为清代建筑,有山门、厢房、启圣殿,共二十八间。殿外有两株高大的古柏。传说清朝咸丰年间,捻军火烧夫子庙,大殿被焚。但古柏生命力特强,仅烧伤了北面的树干,留下几块疤痕。</p><p class="ql-block">柏树下有三块巨大的清代石碑,其中,有两块为孔子67代孙衍圣公孔毓圻和71代孙衍圣公孔昭焕所立。碑文中都提到孔子从鲁去宋在此避雨之事。</p><p class="ql-block">古柏的表根插进一块石碑的碑角,柏碑浑然一体,十分别致。</p> <p class="ql-block">神话传说</p><p class="ql-block">斩蛇起义</p><p class="ql-block">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趁机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所有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p><p class="ql-block">刘邦斩蛇起义</p><p class="ql-block">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继续赶路。月色苍茫,小径蜿蜒。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顿时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白蛇化作一股青气飘荡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刘邦贵为天子,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传说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此是后话。</p><p class="ql-block">刘邦斩蛇之后,继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老妇人说完就不见踪影。这人来到刘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见到的讲了一遍,刘邦听后内心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坚定了反秦起义的决心,沛县弟子听说后都愿意归附他。刘邦先隐藏于芒砀山泽中,后又返回沛县,杀了县令,被拥立为沛公,扯旗造反。经过楚汉争霸终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p><p class="ql-block">芒山盗</p><p class="ql-block">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shǔn)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niè)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p><p class="ql-block">(选自《读书镜》,明陈继儒撰)</p><p class="ql-block">主旨:说明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并要教育有益于孩子健康良好的知识。</p><p class="ql-block">张飞寨</p><p class="ql-block">徐州之战,刘、关、张战败失散,张飞逃到芒砀山。他听说山上有座高祖庙,遂骑马上山朝拜汉高祖,祈求刘邦在天之灵保佑他的后代刘备不死。走进山门,他见庙院内有一棵不到碗口粗的银杏树。于是他把那匹战马拴在树上,迈开大步走进大殿。谁知那匹战马又渴又饿,看到青枝绿叶的小银杏树,一口把树头咬掉,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张飞面对刘邦塑像双膝跪倒祷告一番之后走出大殿,来到院内,见自己的战马已把银杏树头吃下大半,张飞又气又急,拿起鞭子朝马腚上“叭叭叭”狠狠打了几下。那马疼得直叫,咴咴的嘶鸣声在芒砀山回荡。后来,这棵银杏树从头上又发出了三枝新芽,长成了如今的参天大树。这就是“张飞的马一口咬出了魏、蜀、吴三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石婆婆</p><p class="ql-block">在山城集的南头宋街北边.有一尊石头雕刻的老太婆坐像.商有3尺。只见她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捏着一条虫子,造型乍动.栩栩如生。她就是传说中的石婆婆。</p><p class="ql-block">相传,很早的时候,山城集南头有个刘老太太,膝下无儿无女,老伴下世的也早,她一人孤苦伶仃地过着穷日子。刘老太太虽然穷,但人非常勤快,又肯帮助别人,给李家看个小孩,为张家看个庄稼,很受大家的尊敬。 有一年芒砀山周围惨遭虫害,庄稼被虫糟蹋得非常厉害,再好的一块庄稼,一夜之间变得光秃秃的。农民看到自己好端端的庄稼被虫毁掉,都非常心痛。</p><p class="ql-block">虫灾发生后,刘老太太无论走到谁的地里,见虫就逮,用手捏,用剪刀铰.有时为了灭虫,连饭也顾不得吃。她不但自己灭虫,还教大家消灭虫的办法。她说:“有虫不要怕,想法对付它,大的用剪铰,小的用灰撒。”谁家地里虫多,她就到谁家地里去。后来不知怎的,她走到哪里,哪里的虫就绝迹了。大家都按她说的办法去做,虫灾很快被扑灭了。庄稼又慢慢地旺盛起来。</p><p class="ql-block">刘老太太由于长年累月地帮助别人,加上不分昼夜地灭虫,一病不起,告别了人生。埋葬她那天,周围村庄的人都来了。棺木刚下坑,只见棺材的上面起了一团雾,越来越大,直往天空上飘。在场的人都看见刘老太太坐在雾团中上天了。</p><p class="ql-block">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功绩,就给她雕刻了石像,立在山城集南头的路边上。</p> <p class="ql-block">芒砀山省级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汉文化景区,占地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由芒砀山园区(保安山景区、芒砀山景区、夫子山景区、僖山景区)和鱼山园区组成。</p><p class="ql-block">芒砀山地质、地貌独特,散布在景区内的地质景观、地质遗迹、生物资源和人文遗产,构成了记录这里亿万年沧桑演变、地理环境变迁以及数千年人类文化活动的活字典。通过把当地文化、地质科普、生态环境、民俗风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让更多的人了解地层的演变、地球的发展,进而认识到宇宙的规律。芒砀山位于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的黄淮河冲积平原,它东接徐淮,南依浍水,西连商汴,北枕陇海,总面积50平方公里,是一座以典型地质剖面、残丘地貌为主,以人文和生态为辅的综合性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地质资料显示,芒砀山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自中元古代(距今16亿年~10亿年)主要经历了6次大的地壳运动,才最后形成该骨架。</p><p class="ql-block">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被称为吕梁运动地壳运动,此后,华北地台全面缓慢下降,由准平原状态转为滨海—浅海氧化环境,由蓟县纪(距今14亿年~10亿年)一直延续至中奥陶世的晚期(距今约4.6亿年)。在距今约4.61亿年的中奥陶世晚期,该区发生了名为加里东运动的地壳运动,华北地台又整体抬升,结束古生代海侵,转为风化剥蚀阶段,这一阶段持续到晚古生代中石炭世(距今约3.45亿年)。</p><p class="ql-block">在距今3.54亿年~2.90亿年,这里发生了被称为华里西运动的地壳运动,结束了华北地台的长期剥蚀,地壳震荡活跃,海陆变迁较快,海进时期为碳酸盐岩沉积;海退时为陆源碎屑沉积,多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植物化石极为丰富,并夹多层煤。</p><p class="ql-block">在距今2.55亿年~2.05亿年,该区又发生了名为印支运动的地壳运动,华北地台整体抬升。之后,又发生了燕山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褶皱与断裂并伴随着岩浆的喷发与侵入活动,之前的地质构造格架被肢解和改造,形成新的构造格局。</p><p class="ql-block">芒砀山地质公园的主体是沉积岩,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地球的沧桑演化,宛若一部地壳发展演变的鸿篇巨著,向人们展示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p><p class="ql-block">在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这里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河南省东部与西部的地壳变化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性,豫西隆升为山丘环境,东部整体下降,燕山期隆升的山岳、丘陵成为广阔的盆地,由剥蚀转向接受沉积。芒砀山现存地貌就是这次运动所致,也就是说,芒砀山与今天相似的骨架形成于这一时期。</p><p class="ql-block">芒砀山地质公园展馆内景</p><p class="ql-block">经历大自然14亿年的精心雕琢,形成了芒砀山地区以平原为主,兼有剥蚀残丘的地貌特征,并为这里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芒砀山附近蕴藏着多种矿产资源,探明有白云岩矿、大理石、花岗岩、高岭土、石英岩、磁铁矿17种之多,且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其中以煤的储量最大,这里优质煤储存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精查储量32.43亿吨,另有远景储量约20亿吨,年开采能力超过2000万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奇峰怪石是芒砀山主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它的成因除了岩溶作用外,人为开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怪石形状奇异,有的如利剑直刺苍穹,有的如老人端坐沉思,有的如擎天一柱,有的两峭壁间形成人造峡谷,有的断层面光滑如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