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大相国寺 北宋皇家寺院

波波龙

<p class="ql-block">开封大相国寺北宋皇家寺院 NO .1</p><p class="ql-block">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是国内著名的佛教寺院。许多小说中都有关于大相国寺的描述,比如《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柳"的传奇故事发生地就是这里。</p><p class="ql-block">营业时间:</p><p class="ql-block">08:00-18:30(夏)、08:00-18:00(冬)建议游玩时长:1~2小时</p><p class="ql-block">门票价格:成人票38元,学生票20元(提前网上平台购票会便宜一点哦)</p><p class="ql-block">【寺内游览路线】</p><p class="ql-block"> Q 山门:原来的老山门在解放战争中毁于炮火了,挺可惜的。</p><p class="ql-block">@钟楼⊙鼓楼:钟楼中悬挂的铜钟是清乾隆年间的遗物。</p><p class="ql-block">天王殿:清代乾隆年间所修。</p><p class="ql-block"> O 大雄宝殿:清代顺治年间修建,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p><p class="ql-block">八角琉璃殿:造型非常独特,里面供奉的那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是用一株完整银杏树雕刻而成的,据说是当时工匠花了58年心血完成的艺术杰作。可谓鬼斧神工,是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p><p class="ql-block">藏经楼:保存、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所要通过的这道门就是山门了,山门也称为三门,因为寺院大多居于山林之处,故称山门殿,现已为专门名词,即便在平原也称山门,因有空门(中)、无相门(东)、无所门(西)象征三解脱,所以又称三门。大相国寺的山门,清代乾隆三十一年重修。1948年,山门连同门前一对石狮毁于战火。1958年10月,人民政府组织人力依旧式木制牌楼风格,设计建成砖制牌楼。牌楼四柱三门,柱表用褐色琉璃磁砖镶砌,顶部以绿色琉璃瓦覆盖,顶端两边飞檐,挑出2.2米。中门高8.米,两侧门高6米,全宽8.米。1993年开封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协助寺院负责人做出规划,拟将牌楼式山门改建为传统山门。现今殿式山门,为今方丈心广大和尚发心修建,匾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p> <p class="ql-block">在前院鼓楼的南边有尊"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铜像,鲁智深刚到大相国寺的时候,一心想当个"监寺"之类的"白领",但方丈知人善用,给他安排了个"菜头"的差事。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他们这次听说又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上前把那棵树上下打量了一下说:"不用了,待我把树拔掉。"说完,只见他脱掉外衣,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那棵树竟然连根拔起。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即使是在鲁智深修炼成佛后,大相国寺还是忘不了他那拔山举鼎的神力,方丈搞了个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雕塑,放在山门之后鼓楼之前,长的是大相国寺的威风,干的仍是看家护寺的差事。真是性格决定命运,800多年过去了,鲁智深还是没混上个"白领”的差事</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面前这两座相似的建筑就是钟鼓二楼。钟楼里悬挂一口铜钟,这口铜钟是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铸造,高2.67米,重五千余公斤。钟上刻有"皇途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四句话,每句头一个字加起来就是"皇帝佛法"。相传这口钟在霜天撞击,钟声悠扬深远,传遍全城每一角落,所以"相国霜钟"被誉为汴京八景首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与钟楼相对的便是鼓楼,现已不对外开放,只有寺院内发生重大事情时才可敲响。大相国寺的鼓楼在解放战争中让炮火轰塌,钟楼在1952年被大火焚毁。开封市十分重视大相国寺钟、鼓楼的重建工作,多方筹措资金,聘请古建筑高工吴龙泉担纲设计。新建的钟鼓楼挺拔古朴,玲珑雅致。钟、鼓楼台基各9米见方,高1米,周边围护着青石条。首层高5米,二层4米,楼顶3.3米。总高13.3米。鼓楼内安放着一口木制牛皮大鼓,鼓面直径1.1米,镶在红木鼓架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迎面的这座坐北朝南,五间三开、附金黄琉璃瓦顶盖的大殿便是天王殿,天王殿里供奉的是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菩萨。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下他们的故事:我们先看一看这高1.2米,重2000斤,为上海市玉佛寺所赠的大肚子弥勒佛,相传他的道场在宁波雪窦寺。在五代后梁时期之后,江浙一带的僧院里开始出现笑口弥勒的塑像,这个塑像是按照一个名叫"契此"的和尚的形象塑造的。据《宋高僧传》等佛书记载,契此是五代时期明州人(今浙宁波)人,又号长汀子,他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在江浙一带游化行乞,乞得之物就放在布袋里,因此人们当时称他为"布袋和尚"。他身体肥大,衣着随便,言行不拘小节,为人预测吉凶非常灵验,还能预晴雨,人们觉得他神秘莫测。公元916年(后梁贞明二年)契眦此化于明州岳林寺庑下的一块磐石上。由于他在圆寂时留下一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后人认为他是弥勒化身转世,于是便为他建塔供养。相传再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他将做为释迦牟尼的接班人,降到人间成佛说法度众生,因此他又被称为未来佛。在别人看来这么长的时间,早就迫不及待了,但他还是一副豁达乐观的样子,笑呵呵地耐心等待,所以您可以看两边这副楹联就是对他的真实写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同时也在告诫后人凡事要以宽待人,不要斤斤计较。再来看看这位手持青光宝剑的天王,他便是南方增长天王,因为他的剑能镇住世间妖魔鬼怪,保护人间和平,所以是不带剑鞘的,由于他的剑是持在手中,因此非常锋利,所以取谐音代表风;他旁边这位怀抱碧玉琵琶的便是东方持国天王,细心的您可以发现琵琶上没有弦,虽然没有琴弦,但持国天王仍能用它弹奏着八方乐曲,护持着万国和平,因为他善于调音调弦,所以代表调;与持国天王相对的是北方多闻天王,他以闻多识广著称,您看他左手持混元珠伞,右后持银鼠,相传多闻天王的伞是不能打开的,如果将伞打开,便会将世间万物都收起来,那么,右手所握的这只银鼠,相传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动物。如果把它放在人间,它便会吃尽天下一切植物的根,所以多闻天王一直把它紧紧握在手中,由于伞是遮风挡雨的雨具,所以他代表雨;他旁边是西方广目天王,他以高瞻远瞩而著称,他右手持珠,左手握着一条龙头蛇身的怪物,这个怪物只能顺着摸,所以它代表顺。关于它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即位时,常到相国寺烧香拜佛,这天他来到相国寺看到广目天王手中握着一条龙,就非常不高兴(因为在古代皇帝是被誉为真龙天子的,有哪位皇帝愿意让别人把他握在手中)虽然他没有表现出来,但却被一个聪明的小沙弥看到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方丈,方丈就请工匠把龙改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龙头蛇身的怪物,当赵匡胤再次来到相国寺时,看到广目天王手中所拿的龙改为了龙头蛇身的怪物,自然龙心大悦了。这大佛的保护神,合称护世四天王,同时他们也代表着风调雨顺,百姓拜他们四位就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思。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高2米,重2000斤,为中国佛教协会所赠的便是是韦驮菩萨,他原来只是增长天王身边的一名侍卫,可他为什么由一名卫士成为菩萨呢?相传这是因为释迦牟尼涅磐时,留下了几颗珍贵的舍利,其中一颗被小鬼偷走了。当时韦驮被称为飞毛腿,他凭借飞毛腿追会了舍利,所以被称为菩萨,我们再看一看韦驮菩萨的双手合十,金刚杵在手背上,就是说大相国寺是管吃管住的十方丛林。</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眼前的放生池是大相国寺方丈心广大和尚在1999年修建的,佛教崇尚慈悲、重视生命的平等,反对杀生,所以大相国寺会经常再次举行放生仪式。以此来救度生命、培养悲心。</p> <p class="ql-block">我们眼前的大香炉是相国寺归佛教接管时由香港友人赠送的,它被称为"万年宝鼎"。宝鼎由生铁铸就,重达五吨。有永镇山门,万年和平,吉祥如意之意。现在请您看一下地上的这幅石雕,它所雕的是二龙戏珠图,这个是清乾隆年间出土的文物,有300多年的历史,由此证明,我们的相国寺是一座"皇家寺院"。</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进入大雄宝殿。天王殿之后,重檐歇山的雄伟建筑,乃大相国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该殿为清代顺治年修建,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其气势恢宏,堪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中原第一殿"。大殿周围及月台俱白石栏杆的望柱上,镂刻有58个狮子,刻工精巧,形态各异。这大雄宝殿的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均举高一丈三尺。东西两壁台基上所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三世佛背后是大型雕塑海岛观音,取材于《华严经》善财童子53参的故事,形象地表现出南海观音普渡众生的场面。下面 详细讲解一下他们的故事:我们面前的这三尊佛像是佛教中的横三世佛,我们右边的这位是东方净琉璃光世界的教主一一药师佛,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他曾发十二大宏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满众生愿,为众生解除痛苦,消灾延寿",他手托法轮,"法轮常转"象征着佛法像车轮一样滚滚向前,摧毁一切邪恶之势和人间的烦恼。中间这位是佛陀释迦牟尼,也就是乔答摩.西达多。他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父亲是净梵王,母亲是摩耶夫人,他们两人十分恩爱,但膝下无子,在她45岁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小人儿骑着六牙白象向她左肋骨下撞了一下,之后,她便怀孕了。当时必须按照习俗,怀孕期满后须回娘家生产,那么,在途中路过了蓝毗尼花园休息时,她伸手去摘婆罗树上的花,却动了胎气,之后佛陀便降世了。当时天气非常炎热,突然天空出现九条龙为他喷洒香水,因为当时恰巧是阴历四月初八,所以便形成了现在的节日﹣-"浴佛节"。他29岁时痛感人世间生老病死的各种痛苦,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艰苦修行,35岁时在菩提树下"成道",创立了据说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被佛门弟子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他胸前的金色符号,唐朝武则天称它为"万字符",意为"万德吉祥"。现在我们看见的这一尊就是接引佛,也称阿弥陀佛,我们经常听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指的便是这位佛,他手拿金莲台,以此接引众生去西方极乐世界。据《阿弥陀佛经》记载西方有极乐世界,那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清净光明,无限安乐。佛教徒常颂"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把那些修行圆满的人接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您看两边的就是十八罗汉,他们就是护持着三世佛的十八罗汉,是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的。唐五代时期的张玄、贯休两位和尚在十六罗汉后面加画了降龙和伏虎两位罗汉,而后苏轼又作"赞十八罗汉"和"赞十八罗汉颂"等,所以宋朝以后寺院中大多供奉十八罗汉。您走近那由檀香木制成的《海岛观音壁塑图》仔细闻一下,是否有一种淡淡的轻香?中间这位就是海岛观音,她又称渡海观音,看她手持净瓶,据说她净瓶中的水永远也倒不完,意思让老百姓永远脱离苦海。观音两旁是她的得意弟子,左"小龙女"右"善财童子",具说善财童子出生时就有许多金银珠宝出现,可是他却一心向佛,视金银如粪土,便在菩萨指点下,拜了五十三位老师,后边的就是他五十三参,参参见佛的情景,最后取得正果跟随海岛观音四处行善。您看看海岛观音脚下踩的这只动物是什么?它称为"鳌鱼"传说它是海里非常凶猛的动物,据说它一翻身就会天崩地裂,海岛观音为了维护和平就踩到了鳌鱼头上,让它永世不得翻身,有句成语:"独占鳌头"源于此。观音在印度为男身,他原是印度王太子,名不煦。成佛后观音宏愿要免除众生一切苦恼,佛为他受记,称"观世间"其意思是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是观其音声,皆得解脱。现在据佛经中记载,观世间在无量劫前早成正果,号"正法明如来",为实现宏愿,普度众生,今现身菩萨身,到将来成佛。</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便是艮岳遗石,也叫宋宫遗石。宋徽宗建成艮岳花园,假山上的石头全都是从江南运过来的太湖石。因路途遥远,运送起来十分困难,以致劳民伤财,因此其价值连城。但是假山建好后不久,金兵攻陷开封,钦徽二帝被金人掳去,太湖石也多被运走,所剩寥寥无几,现在看到的就是其中的一块,其具有四大特点:瘦,露,透,皱。这块石头孔孔相通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相国寺的镇寺之宝一一千手千眼佛。这尊佛像是清乾隆年间由一位民间艺术巨匠花费了整整五十八年的时间,呕心沥血,用整棵银杏木雕刻成的,高6.6米,须弥座高0.55米,为四面造型,每面各有大手六只,最上面两手高举阿弥陀佛,也就是说他一心一意向佛,每面像形成扇状,颁布着大大小小的胳膊和手掌◇南北两面为四层,东西两面为二层,每只手中刻有一只眼,共计有1048只眼◇所以称千手千眼佛。观音是我国民间信奉最多的一位菩萨,他们全名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每面各只小手手势都不近相同,所以堪称世界罕见的艺术精品,而且您还会发现我们的这位千手千眼观世音与众不同的是,为一位男像,并且包括他的身材和身形都是男性化,所以他又是我国唯一的一尊密宗四面银杏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说到这尊千手千眼观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古时有一个国王病重,百治不愈,无奈之际,求助于一个游方和尚。和尚说,我给予你一个仙方,但需你亲人的一只手,一只眼做药方,方能见效。国王召见他的三个女儿,大女儿说:"我刚刚生下一个婴儿,如果断手剜眼,谁来照顾孩子呢?"二女儿说:"我刚刚完婚,倘若如此,何以面对驸马呢?"只有三女儿站出来说:我年轻无忧,就让我来帮助父王吧!她毫不犹豫地抽刀断下一臂,剜下一眼,做成药引。国王用药后,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这个故事广为流传,竟然让佛祖知道了,佛祖大为感慨,说这就是我们推崇的孝道啊!我要给她重新安上手眼,重塑全身让百姓都对长辈行以孝道。佛祖的话经传令官传下来,因为中国</p><p class="ql-block">话"全"与"千"相近,竟传成了"千",所以这个公主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正进入的佛殿叫五百罗汉殿,八角造型,俗称"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独特,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可谓独一无二。该殿为清乾隆年所建,占地828平方米。这座殿有三部分组成,最外面是游廊殿,里面是无井院,中间是中心亭,1980年采用先进撬升技术整座殿整体提高1.67米。它是开封人的骄傲。现在殿内供奉的是2008年塑造的500尊铜罗汉。</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眼前这两座碑亭位于罗汉殿之后、藏经楼之前的庭院中,分为东、西两座。称为东碑亭和西碑亭。</p> <p class="ql-block">我们正进入的大师堂里面供奉的是著名的空海大师,空海大师曾经十七次随日本遣唐使团远渡重洋赴,来到中国学习我们先进的文化,礼仪,以及佛法。他回国日本后,佛法中的一种叫做大弘天台密法也被他带回日本,他也成为日本佛教东密的创始人,被广大的弟子尊称为言宗开山祖师,被当时的日本天皇授于"弘法大师"的称号。而我们大相国寺,经北宋之鼎盛影响日深,远为日本政府和佛教所钦慕,在公元139年日本小松天皇敕命足义利将军,在日本京都建与大相国寺同名的寺院,此举架构了中、日两国相国寺的殊胜因缘。1992年中、日两国相国寺结为友好寺院,已故赵朴初会长亲笔题写的中日友好纪念碑,坐立在前院天王殿的右侧。</p> <p class="ql-block">我们眼前这一座高大二层建筑是藏经楼,藏经楼顾名思义是寺院保存、收藏佛教经典的地方。大相国寺藏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680余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5米,高20余米。该楼重檐歇山,建筑高大,垂脊挑角,脊上饰有琉璃狮子,角下吊挂风铃,微风拂之,叮咚作响,令人心旷神怡。藏经楼明间檐下悬挂篆书匾额,白底黑字,笔力遒劲,相传为清代书法大家孙星衍遗墨。走进藏经楼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开过光的佛像,就是白玉佛。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小小的故事呢。白玉佛是新加坡的一位老居士专门在泰国订做,采用非常珍贵的缅甸白玉精雕细刻而成的佛像,在1992年举行水陆法会的时候,送给我们的。您看这尊白玉佛的眉心,还有一颗闪亮耀眼的红宝石。泰国◇新加坡,缅甸这些东南亚国家信仰的是南传佛教,他们的佛像是非常灵秀的,这里的这个佛与大雄宝殿里的形象是不同的,她线条优美端庄秀丽,造型非常之女性化。您抬头看一下上面这个匾额上有四个字:"是寿者相",这是我们中国著名书画家时千里为真禅大师过八十大寿时所送的寿礼,意思为这是长寿者的相貌,在这里也恭祝亲们都是寿者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