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慧”处世(29)要“五变”,不要“舞变”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题字: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徐华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势篇》曰:“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孙子借声、色、味之“五变”,形象揭示了“变”的“不可胜穷”及其神奇魅力。</p><p class="ql-block">变者,破旧立新也。变革、变法、变制、变策、变阵……“变”自古就是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旋律,被许多仁人志士推崇践行,但也成为不少“有心人”刻意套在头上的一道光环。</p><p class="ql-block">翁同龢,曾是晚清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帝师出身的翁同龢,投光绪皇帝所好,向其引荐了主张变法的康有为,助力光绪皇帝开启了戊戌维新变法,自己也被戴上了“新派”的帽子。然而,翁同龢虽然内心也支持变法,但他期望的是温和的、小打小闹的、不触动既得利益红线的所谓“变法”,因而在变法中多次反对康有为的思想与措施,引起了光绪的反感,被皇帝“开缺回籍”,由显赫的户部尚书瞬间变成一介“白丁”。变法被慈禧太后叫停后,维新派遭到清算,翁同龢这位晚清政坛的“不倒翁”也因“新派”的帽子,被慈禧革职编管,“永不叙用”。</p><p class="ql-block">看,这就是历史上的“舞变人”付出的惨重代价!</p><p class="ql-block">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变”应该成为不变的底色和旋律。但现实中还是有不少人仅仅把创新作招牌、当噱头,贴着推陈出新的标签,迈着“依然故我”的四方步招摇过市。这些人之所以创新的口号喊得山响,创新的披风无论寒暑概不离身,为的就是博人眼球,捞取某种资本;他们之所以好行“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之实,是因为如此这般既能瞒天过海,又轻车熟路、用不着费力熬神,还无任何风险,“性价比”实在是“高”。</p><p class="ql-block">看来,推进创新,得好好治一治“舞变”行为了!</p><p class="ql-block">如何治?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还是让当今的“舞变人”也像当年的翁同龢那样,付出应有的代价。</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