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不会缺席依赖于社会行为学

lingyun699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义不会缺席依赖于社会行为学</p><p class="ql-block">《社会行为学》,研究社会群体行为的规律和后果,以及控制和监测的方法,为决策提供抉择依据。</p><p class="ql-block">《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而犯罪行为则是人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之一。因此,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待犯罪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犯罪的成因、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p><p class="ql-block">首先,犯罪行为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犯罪行为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个人因素也是犯罪成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性格、思想倾向、交友圈等。例如,某些人可能具有侵略性、易怒、没有控制力等性格特点,从而导致他们更容易采取暴力行为。再如,某些人在朋友圈子中会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参与犯罪行为。</p><p class="ql-block">侵犯行为:有意图的伤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反社会行为。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比如愤怒。导致愤怒的因素:遭受他人攻击或烦扰——这是引起愤怒时的反应。最常见的原因,遭受挫折——挫折指任何妨碍个体获得快乐或达到预期目的的外部条件,如果他人阻碍了我们做自己喜欢或想要做的事情,他人就是挫折。</p><p class="ql-block">相对剥夺——当个人将自己的处境与其参照群体中的人相比较并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剥夺。一种源自愤怒的行为,目的是将痛苦或伤害施加给别人。</p><p class="ql-block">性别与侵犯行为</p><p class="ql-block">男性倾向于身体侵犯;女性倾向于关系侵犯,即通过操纵人际关系来伤害他人,如通过传播流言、背后诽谤,回避或排斥他人等。</p><p class="ql-block">当个体被激怒时,侵犯行为的性别差异就消失了,都会有暴力行为。</p><p class="ql-block">愤怒时的反应</p><p class="ql-block">直接的侵犯行为,包括口头或象征性攻击、拒绝或收回某些利益以及身体攻击</p><p class="ql-block">间接的侵犯行为,包括向第三者抱怨或诅咒、伤害对冒犯者有重要意义的东西。</p><p class="ql-block">传统行动和情感行动在客观上可能都是合理的,但在主观上却都是非理性的:前者对行动的目的和手段缺乏有意识的思考而盲从于习惯,后者则受行动者的情感甚至冲动支配。因此这两类社会行动的理性成分都较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行为学》</span>行为是生命的特征,而生命由躯体和灵魂所组成。躯体是生命组成的有形因素,属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范畴。灵魂是生命组成的无形因素,属于《行为学》研究的范畴。灵魂不能脱离躯体,躯体没有灵魂就失去了生命。人的灵魂包含性格和知识两大要素。性格是先天赋予的行为本能:包括欲望、情感、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知识是后天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行为依据:包括习俗、技艺、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意识理念等方面。每个人的灵魂都不会相同,因为每个人先天赋以的性格和后天学习所获得的知识都不会完全一样。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行为的特征,也就是每个人所特有的个性。在灵魂的两大要素之中,性格与知识相比较,知识具有主导的地位。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可以克服性格上的许多弱点,使自己的行为有理性和有预见性。而知识盲点的人,理智也相对盲点,或大胆鲁莽或胆怯畏缩,行为就只能由自己的性格来主导。在同一社会群体之中,由于相同的习俗和文化,成员的个性之中会有较多的共同点,因此就形成了社群成员某些行为的共同特征。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就称这些行为的共同特征为这个民族的民族性和这个国家的国民性。</p><p class="ql-block">行为规律</p><p class="ql-block">1、 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个性的人,有特定的行为表现。</p><p class="ql-block">2、 在相似的环境之中,具有相似个性的人或相似共性的群体,有相似的行为表现。</p><p class="ql-block">3、 任何一种行为,都会相应产生一种以上的后果。任何一种控制行为的行为,也都会相应产生一种以上的后果。而任何一种行为的后果,都有其自身固有的演化规律,与行为者和实施控制行为者的主观愿望无关。由此表明,一种受忌妒、情感冲动行为支配的人,必定会产生相应的后果。</p><p class="ql-block">律制:是社会群体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而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内容包括典籍明订规则和非典籍明订规则两大部分。</p><p class="ql-block">(1)典籍明订规则是指:各种规范、章程、条例、制度、纪律、政策、指示、法令、法律、宪法等等。还有民事交往中的合同、契约。国际交往中的申明、备忘、协议、条约等等。它们都是用文字对所要限定的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其条款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有强制性的约束能力,违反者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其中国家法律和社会制度则是最重要的两种限制社会成员行为的典籍明订规则。</p><p class="ql-block">(2)<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非典籍明订规则是指</span>:风俗、习惯、伦常、礼貌、道德、信义、“识做” 等等。虽然它们不受任何法律的保护,违反了也不会受到制裁和惩罚。非典籍明订的行为规则,对于每一个人的行为,同样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但是如果你不尊习俗不守伦常;你不遵守约定俗成;你背信弃义不尊重朋友;你无道无德丧尽天良;你玩世玩物不“识做”人,那么你将会被世人所蔑视,失去他人对你的尊重,最终将会沦为社会的弃儿。所以这种非典籍明订的行为规则,对于每一个人的行为,同样具有强大的约束力。“识做”一词是广东话,是指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抉择原则的统称。例如:礼貌待人原则,尊老爱幼原则、办事合情理原则、因果是非原则、公平交易原则、利害相较原则(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加择其轻)等等。为人处事都要遵守这些常规的行为准则,否则别人就会觉得你不“识做”人。因此就会遭人白眼到处碰壁,得不到他人对你的尊重、同情、谅解和帮助。</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朱令案对凶手的道德谴责也依然存在,即使暂时逃脱法律的制裁,也难逃约定俗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非典籍明订规则的</span>审判和道德灵魂的谴责。 朱令案中孙释颜的命运引发了人们对正义与邪恶的共识。在这个案件中,人们对事件真相的渴望与对未来的关注交织在一起。这样的案件能否真相大白?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其中的道德与正义?(网易新聞2023年12月26日)</p><p class="ql-block">利用惩罚: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惩罚能减少个人的侵犯冲动。但惩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尤其在涉及侵犯的时候。一方面,人们可能会认为对一项侵犯行为进行惩罚, 能减少它发生的频率;但从另一方面来讲, 既然惩罚本身往往采用侵犯的形式,那么惩罚者实际上是在对他们想要压制的人示范侵犯行为,这将会引发被处罚者的模仿行为。</p><p class="ql-block">对侵犯行为的实验室研究发现,惩罚实际上只能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有在以下两个理想条件下才会成立:一是惩罚是迅速的,它必须在侵犯发生之后马上发挥作用;二是惩罚是不可避免的。</p><p class="ql-block">最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惩罚只能抑制人们明显的侵犯行为,但同时可能导致更多隐蔽性的侵犯行为,而后者的危害性更大。心理学家常常把有侵犯性的人分为两类:控制不足侵犯型和控制过分侵犯型。前者是指那些经常犯小错误的人,这类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后者则是指那些平时把自己隐藏得很好的人,但这类人一旦犯罪,就罪大恶极。利用惩罚减少侵犯行为对前者有用,对后者则作用不大。</p><p class="ql-block">弗洛伊德发现,当病人向他人诉说了积压在内心深处的一些欲望之后, 病人的病情会得到好转,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宣泄。弗洛伊德相信如果人们不能随时发泄自己的侵犯冲动,这些冲动就会累积起来。而这些累积起来的能量会自动寻找一个出口,要么以极端暴力的形式爆发,要么以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出现。</p><p class="ql-block">非典籍明订的行为规则,对于每一个人的行为,同样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但是如果你不尊习俗不守伦常;你无道无德丧尽天良,那么你将会被世人所蔑视,最终将会沦为社会的弃儿。侵害者被其所在国驱逐即是明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行为学》生</span>命是由躯体和灵魂所组成。躯体是生命组成的有形因素,灵魂是生命组成的无形因素。丧失灵魂的人、躯体没有灵魂就失去了生命。即是行尸走肉,虽生犹死!</p><p class="ql-block">老吴的不幸已经不是他一个家庭的悲剧,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呼声强烈。令人遗憾的是,这么多年了,虽然群众自发地探究真相,甚至有贝志城这样的义士挺身而出,但凶手依然逍遥法外。仰望苍天,我惶惑,是什么样残忍、歹毒、冷血的动物才能制造这样惨绝人寰的悲剧!</p><p class="ql-block">一个法治、民主、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应给老吴一个说法,给大众一个说法,给历史一个说法。(网易:朱令家邻居)所以这种非典籍明订的行为规则,对于每一个人的行为,同样具有强大的约束力。正义不会缺席依赖于社会行为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