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核戍边,情注三省四地转战雪漠,骨铮九州五湖

福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卫核戍边,情注三省四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转战雪漠,骨铮九州五湖</b></p><p class="ql-block"> ——说说我们团的三十二字精神 </p><p class="ql-block"> 我是离开部队近四十年的老兵,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日渐衰退,念旧情结却日盛一日。年初,有幸编辑了该部队的简史。编完简史,总觉得意犹未尽,有话要说。越来越怀念那身绿军衣;怀念那段用青春铸就的铁血生活;怀念那帮生死相依的战友……梳理我的军旅生涯,梳理我们的团。总觉得应该给我们的团一个说法,这种欲望愈来愈强,不吐不快。</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团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广大指战员经过28年艰苦实践,凝结的精神安魂定魄,励志荡神,新意长存 。我把它归纳为:“<b>听党指挥,舍身卫核,艰苦奋斗,守隘戍边,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服从大局,无怨无悔</b>”三十二字。</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团就是原兰州军区守备第三师第七团(曾使用过9031、8072、324、8100、5377、84658、84616等代号),是中国唯一一支警卫过三个核武器生产、研发基地(404、504、221)和贺兰雄关守备任务的部队。这支英雄部队从组建到撤编,经历了28个年头。她为国防核工业研制卫国神器及卫疆戌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两弹一星”的保护神和贺兰山卫士。</p><p class="ql-block"> 该部队出师大漠戈壁地窝铺,砺剑雪域高原金银滩,挥戈古塞雄隘赤木关。驻地跨越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四省(区)。抗高寒缺氧,卧冰雪、浴辐射、佑神器;赏大漠孤烟,战风沙、凿岩洞、筑干城。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核武研究基地警卫和边防一线守备等各项任务。</p><p class="ql-block"> 1985年,在执行党和国家对军队实施百万大裁军的战略部署中,该部队列入精简范围,撤销编制,人员分流到各条战线。</p> <p class="ql-block">  <b>一、听党指挥,舍身卫核</b></p><p class="ql-block"> 1955年初。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从此拉开了国防核工业的序幕。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运作下,选址建核生产、研发基地。 </p><p class="ql-block"> 1958年,驻守杭州西子湖畔的一个建制连,奉命调往甘肃酒泉地窝铺,进驻404厂,成为中国警卫核生产基地第一个连队。即:我们团一连。</p><p class="ql-block"> 随后,陆续从北京等军区抽调建制连入驻404、504厂。到1968年初,我们团的前身,原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步兵第四团(8100部队)编成为下辖4个建制营及团直特务连共16个连队的特种兵(1969年以前入伍的新兵都是按照特种兵标准选拔)加强团。</p><p class="ql-block"> 404、504和221三个基地都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警卫部队执行规定更加严格,驻地、勤务等均不许向外泄露。对外通信使用兰州市206和508信箱、西宁市邮政甲545信箱,其实驻地都在远离城市100多公里外的荒漠、峡谷及雪域髙原。指战员们听党指挥,严格保守秘密,几十年来,无一泄密事件。现在核基地开放为国防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近期编辑团队简史,在多个战友微信群中的近千人中淘不到一张以警卫目标为背景的图片,就是听党指挥,严格执行保密纪律的例证。</p><p class="ql-block"> 1968年3月,甘肃省军区独立师第四团移防青海,整编为青海省军区独立师第六团。进驻位於海晏县金银滩的221厂担负警卫任务。</p><p class="ql-block"> 这里平均海拔3200米,严重缺氧,水到80度就沸腾了,山顶终年积雪,6月飘雪、大半年飞砂走石、树叶刚伸展到一半就该落红,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高原缺氧使生命体发生诸多方面的改变,最为明显、普遍的是手指甲从红润的圆弧形变成了煞白的平板,甚至中间凹陷,周边翘起、出血;嘴唇干裂,流鼻血;身上起莫名其妙的豆豆……。</p><p class="ql-block"> 部队警卫方式和目标,与404、504厂大致相同,根据总厂及各分厂区域及周边环境实际,以保障基地绝对安全为中心任务,采取设卡、布点、控线的警卫兵力部署原则,对门卫、车间进出口、试验场外围、火车编组站、库等进行警戒。共设外围哨卡7处(1—6号哨和看守所),厂区内部设60余个哨位,外围骑兵巡逻警戒线长达17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里执勤环境也存在复杂多变,经常发生工人闯卡、敌特破坏、不明原因的“信号弹”升空等袭扰警卫事件。</p><p class="ql-block"> 我入伍后单独站的第一个岗哨,就碰上信号弹袭扰。到哨位大约有10分钟,三发红色信号弹从距离哨所数百米的草丛中腾空而起,照亮了整个营区。全连紧急集合荷枪实弹,展开搜索,结果一无所获,这样的事经常发生。 </p><p class="ql-block"> 221厂驻地在四周环山的盆地,虽然长年大风,但厂区处於盆底。空气与外界循环不畅。指战员们长期接受低载量辐射,大多患有病因不明的慢性奇怪病:如皮肤瘙痒、斑疹;毛发脱落、斑秃;血小板减少、贫血;免疫缺陷,再障;性功能障碍、不育;消化不良、肝炎等等。特别是执行押运任务的人员,抵近警卫核部件,必须亲密接触的,受辐射程度更高,肌体的损伤程度更深。但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坚决执行押运任务命令,无怨无悔的冲锋在前,舍身卫核。 </p><p class="ql-block"> 1973年,青海省军区独立师医院组织专业人员对执行押运任务的二营四连进行健康状况普查,肝中毒性损伤达80%左右。有的战友年纪轻轻,就早早离开了我们。而今,战友们身处全国各地,仍无怨无悔,深爱着自己曾经警卫过的那片冻地,期盼有机会再看看使自己激情澎湃的岗亭,捧一把哨位上的泥土回故乡颐养天年。</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有的省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对从该部队退役的老兵进行定期体检,对患有23种核辐射病者进行评残,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和享受其他待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二、艰苦奋斗,守隘戍边</b></p><p class="ql-block"> 我们团从组建初期到精简撤编,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尽赏了大漠驼草孤,长河断虹寒,雪域风霜劲,古塞长城残的奇特景观。战严寒、抗风沙,饮苦水,食陋餐,舍身卫核,固关戍边。 </p><p class="ql-block"> 团队组建初,404厂是在寸草难生的荒漠戈壁;1968年又到雪域高原221厂;1976年4月,部队奉命移防宁夏,部队番号改为宁夏军区独立师一团,代号为84616。部队却进驻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的贺兰山区。贺兰山地域生活环境艰苦,气侯干旱少雨,山上植被稀少,干河槽和山前戈壁只有少许芨芨草和骆驼刺。这里四季多风,用老百姓的话说,一年四季一场风,从年初一刮到年卅。小则5一6级,大则10级以上,特别是沙尘暴来袭时,漫天的黄沙巨浪,翻滚着咆哮着,遮天蔽日。</p><p class="ql-block"> 这里另一个恶劣的自然环境是水源奇缺,当地居(牧)民用水都是从几十里外有水井的地方用牲口驼水饮用。所以,团队一到这里,就规定不得到牧民们掘挖的渗水井取水,再难也不能与民争利。</p><p class="ql-block"> 部队进驻贺兰山后,面对北疆邻国在边境陈兵百万,不断制造摩擦,随时准备大举进犯我国的形势。作为边防一线守备部队,首要任务是建设坚固的阵地防御工程体系。</p><p class="ql-block"> 我团防御任务地域位于三关通道前沿的左翼。以少老山,上海山,牛石头山西端,骆驼脖子山南段,敖包梁西坡等有利地形为依托,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体系,保障三关通道防御地域左翼安全。阻敌从三关通道突破,以及沿巴中公路南下。在未來战争中顶住入侵之敌的第一波冲击。为我军战略预备部队展开歼敌争取時间和主动。 </p><p class="ql-block">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捉襟见肘的施工保障条件,全团指战员学习大庆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精神。开始住羊圈(牧民开春将畜群转往远处草埸,羊圈空置)、坑道和地窝子;吃咸菜、喝凉水;抱风钻、搞爆破。认真贯彻“高速、优质、低耗、安全”的八字国防施工方针,争分夺秒修筑地下长城。</p><p class="ql-block"> 当时,团党委提出了“先工作、后生活”的保障方针。把作战工事设施构筑放在笫一位,生活设施建设靠后安排。</p><p class="ql-block"> 驻地在严重缺水的荒山沟中,面对着邻近腾格里沙漠、荒漠戈壁的环境。水和蔬菜成了部队生活的两大问题,为了保证施工任务顺利开展,团里采取了两项措施:</p><p class="ql-block"> 每天团部派一辆卡车到距驻地近百公里的银川市区或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买菜,然后分给各个连队,尽管当地蔬菜部门知道部队在山上艰苦状况后尽力满足部队采购需求,但每天一台车的运量分到十多个超百人的连队,新鲜菜显得很少很少,大部分是靠咸菜垫补。后勤部门尽力而为也难保人人每天能吃着新鲜蔬菜。 </p><p class="ql-block"> 团部专门固定了一辆“水车”,到20公里外的黄土沟农场机井拉水,每天定量供应,遵循“先吃喝、后洗漱”的用水原则。战士们打风钻、出石渣,身上一身汗,衣服全是灰,回到宿舍也少有水洗。好在大家都累得要死,吃点倒头就睡。就这样,一天三班倒,24小时连轴转,工程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 开筑坑道,指战员们和钢钎、铁锤、风钻、炸药、雷菅、水泥和沙子打交道。打眼、装药、放炮、出渣,循环往复。等收工时,大家都一个样:整齐划一的柳条安全帽,一身堪用军用品棉衣工作服,用爆破用过的一米废旧导火索捆在腰间,一色灰不溜秋。只有张嘴时才露出白色的牙齿本色,根本分不清你我他,大家互相只能用“你”、“那个谁”互称。只有返回驻地洗臉后方显庐山真面目。</p><p class="ql-block"> 坑道构筑,分屯兵和火炮工事。屯兵工事一般是贯通式,一般有两到叁个口。在贯通主坑道内掘有平行房间,修建人员休息室、伙房、储水库、伤员救护及照明设施间等一应俱全。火炮工事则比较简单,只要能把炮隐藏里边就行。</p><p class="ql-block"> 三关口周边的山上有上百坑道及火炮工事。具体数目不得而知。按照老百姓的话,整个贺兰山都被掏空了。 </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年努力。一条条坑道与观察所、指挥所,前沿阵地及营房相连,有了新的水源。形成了打、藏结合、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坚固陣地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b>三、顽强拼搏,无私奉献</b></p><p class="ql-block"> 部队从警卫转为国防施工,一切从零开始,面临的困难巨大,光有吃苦精神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科学态度和顽强拼搏精神,敢于刺刀见红,背水一战。 </p><p class="ql-block"> 开挖山洞,最怕的就是塌方事故。山体岩石比较坚固的,进度缓慢,但比较安全。由于贺兰山属于海底隆起地质,石质松散,坑道掘进极易出现塌方事故。为加强施工中安全工作的组织应对,团党委决定:所有机关干部都下到连队挂职带班。</p><p class="ql-block"> 1977年夏,我挂职一营机炮连副指导员带班,该连开挖的山洞就是松散石的山体,只能挖掘一米,被覆一米,也就是掘进一米后,用石块、混泥土箍起来,然后再继续挖掘。我们只好把三班调成四班,每班都有干部带领。一次,我值凌晨0—6点的班,由于闹钟出点问题,我晚起了几分钟,还没有出宿舍,战士张勇急匆匆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报告:</p><p class="ql-block"> “指导员,塌方了!”</p><p class="ql-block"> “人都出来了没有?” 我边向现场跑边问。</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他的声音很小很小,原来他已经跑不动了,离我好远。</p><p class="ql-block"> 我的头发都竖起来了,心已经堵到嗓子眼了。那可是七、八条鲜活的生命啊!</p><p class="ql-block"> 到了现场,冒顶仍在继续,灰尘从洞口往外涌,班长拖着哭腔报告:“张勇不见了,肯定在里边”!</p><p class="ql-block"> “赶紧找!”我急糊涂了。</p><p class="ql-block"> 全班齐声大喊“张勇!……”。</p><p class="ql-block"> 张勇跑来了,大家把张勇一顿“暴揍”。谢天谢地,一场虚惊过去了。原来张勇出洞来方便,还没来得及解裤带,就听见一声闷响,意识到出事了,撒腿就跑回营地报告。</p><p class="ql-block"> 我命令战士原地休息,派班长回营区向团指报告,请工程技术人员來现场指导解决。</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司令部的黄参谋来了。他原是我当排长时带过的兵,也不敢随便拿主意,要等师部施工指挥部工程技术人员来解决。这时,灰尘已散,说明冒顶结束。我全副武装找来根长木杆进入洞里,从被覆面看上去,冒顶足近两米,用木杆捅了捅,掉了两块小石头。我喊来班长和副班长,我们三人开始出渣。清理现场后果断的开始被覆,哪怕是一寸一寸前进,工程一刻也不能停。</p><p class="ql-block"> 山洞,打了一个又一个;有惊无险的事件,一个接着一个。我们的干部战士就是这样顽强拼搏,特别是生死攸关时刻干部、党员冲在前,克服了一个个艰难险阻,拼出一条成功的血路,既顺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无比艰巨的任务。又保持了零重大伤亡事故发生。</p><p class="ql-block"> 在着眼于打和藏的工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后开始“治窝”,即进行生活保障设施项目施工。先后进行阵地营房、引水工程、开挖埋设国防通信电缆。完成了10多万平方米营房建设;数百公里通讯电缆埋设;30多公里高压输电线路架设;开挖成功新水源及其它生活配套设施,生活保障设施的完善,改善了干部战士的生活条件,更加增强和鼓舞了干部战士守疆卫土的意志和豪情。</p><p class="ql-block"> 特别要提及的是引水工程。团领导走访牧民,学习民间寻找水源的经验。对团阵地地形地貌细致勘察,选定上海山与少老山之间有沙枣树的山坡,进行截面挖掘,切出一条长60米、深近2米的横沟,将渗水收聚起來,建成畜水池,昼夜截聚的水量达100吨左右。三营机炮连在营区山坡打出一眼昼夜出水8一10吨出水量的裂稀性水井。使部分连队和团机关用上了自來水。夏季每周还给公社机关送水,一次次浇灌公社驻地树木,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增进了团结协作,奠定了军民共守边疆的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部队在执行221厂警卫任务期间。指战员不但用手中的钢枪和激情燃烧的青春,贴身护卫着每一个核部件的诞生和前往下一个目标。而且还用沸腾的热血播撒大爱,保障了221人生命的急需。</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但凡总厂医院有危重伤病人抢救或者产妇生产,都由值班连队专守备勤,当需要补充血液时,紧急前往,立即无偿献血。子弟兵用一滴滴殷红的热血,护佑伤病员转危为安,迎来一个又一个221人的诞生,默默奉献,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四、服从大局,无怨无悔</b></p><p class="ql-block"> 1984年下半年,就有部队撤编解散的消息传出。团党委决定:正面引导,教育部队正确对待,立足当下,做好眼前工作。部队士气昂扬、纪律不松、干劲不减,确保了施工、训练等各项工作正常运作和圆满完成。</p><p class="ql-block"> 1984年,部队在石嘴山参加国防通讯工程施工,不但圆满完成施工任务,而且在宁夏军区的部队正规化建设检查验收中,再次被评为:正规化建设团(队)达标单位。</p><p class="ql-block">  1985年初,部队撤编已成定局,四个营合并成两个营,干部转业大批量指标下达。6月,我团坚决执行命令,抽调兵力对三关地区国防工程进行封闭伪装。一丝不苟的整理装订好全部阵地档案资料。</p><p class="ql-block"> 军委的撤编命令下达后,又成立了善后办公室,无怨无悔的做好善后一切工作。确保人员、装备、物资、财务账目清楚,帐实相抵,对冲归零。善始善终、圆满完成撤编移交任务。</p><p class="ql-block"> 原兰州军区守备三师七团,这支“保惊天动地事,当闹市寂寥兵”的神秘部队从军队编制序列消失,但它情注三省四地,为国防核工业和阵地建设所作的贡献,永载史册;其团队精神与“贺兰山精神”天然融合,与“两弹一星精神”浑然一体、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昔日核基地的保护神和贺兰山的卫士们分赴全国各行各业,在新的岗位上发扬光大团队精神,建功立业,成绩斐然。出现了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军中娇子及学者专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骨干;国营和私人企业老板、带头人。在地域分布上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精英辈出,各领风骚,骨铮九州五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笔者注:本文在立意、草拟、遣词、修改等环节,得到了原团队刘朱绪团长、崔继成政委、胡玉田主任、杨勇民副主任、郑新放股长、张毅东协理员的鼎力支持和深度参与,成文又在本团多个战友微信群里,广泛讨论形成共识。故本文为集体创作)</p> <p class="ql-block">图:原创</p><p class="ql-block">文: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