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隶书《道德经》之六十四

隶书学友会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六十四章</p><p class="ql-block">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p><p class="ql-block">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p><p class="ql-block">合抱之木生於毫末;</p><p class="ql-block">九層之臺起於壘土;</p><p class="ql-block">千里之行,始於足下。</p><p class="ql-block">為者敗之,執者失之。</p><p class="ql-block">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p><p class="ql-block">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p><p class="ql-block">慎終如始,則無敗事。</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p> <p class="ql-block">有所作为的都会败毁,抓在手里的都会失去。因此,圣人没有作为所以不会败毁,没有抓住所以不会失去。</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不管谁有多大的作为,无论哪个建立了怎样的功绩,也不管什么人创造了何等的财富和价值,都没有能够长久的。最后统统败毁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销声匿迹。</p><p class="ql-block">抓在手里的,无论是权力还是荣誉,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甚至连同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过是暂时现象。没有一个人能从这个世界上带走分毫,凡是有所作为的事物,终究全都逃不过流失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铁定的规律,恒古不变的法则。人类历史的舞台上,有改天换地之能的人不计其数,曾经翻江倒海者也大有其人。可是,他们的那些辉煌,都伴随着故事书一页一页地翻过,留下的除了戏论就是笑谈。</p><p class="ql-block">有为的造作本来具有生灭的属性,生灭的因所结出的只能是生灭的果。制造一个生灭,靠不住。抓住一个生灭,更靠不住。生了,仿佛存在,那只是一种心理的寄托。灭了,连心念也荡然无存,只留下淡淡的回忆。只要还在追求,还有所得,都规避不了劫难一般的败毁与消亡。</p><p class="ql-block">有生有灭的东西,哪里有实际存在?随生随灭,流转无住,仅仅是一念虚妄心在摇恍。只有不生不灭的东西,原本才真实不虚。就像一个精神病患者恢复了正常,错乱的幻觉一去不再复返,从此觉醒,明道也是如此。人唯有抛弃生灭的假相,那个恒久不变的真心才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大道,不需要造作也不需要抓取,原本富足。只要保持一心不乱,它就静静安恬在那里,永远不曾失去什么。本来具足,又何须求得。</p><p class="ql-block">圣人不造生灭无常的因,因此心不安住在生灭中;圣人不抓虚幻不实的果,所以心不接受外界诱惑。是故,圣人根本不存在败毁,从来也谈不上损失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