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文/李健</p><p class="ql-block"> “石榴花文艺”微信公众号平台在陕西文友中的关注度极高,经常刊发一些散文大咖的作品,如:刘成章、朱鸿、方英文、张军峰等。</p><p class="ql-block"> 我与“石榴花文艺”编辑刘欢欢的初次交集,是在2021年底。当时西安新冠疫情泛滥,全市实行交通管制,居家隔离。我一家三口,妻子和儿子都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西安封城”的第五天,恰逢妻子的生日,我却连她的面也见不上。</p><p class="ql-block"> 压抑许久的情绪,只能寻求文字来解脱,我匆忙赶写了一篇《给防疫一线的妻子发红包》,看到疫情期间“石榴花文艺”平台依然正常运营,我第一时间把稿件发给了刘欢欢编辑,刘老师及时给出了修改建议,文章很快就在平台发布了。不久后该文又被“文化艺术报”全文刊登了,从此我成了“石榴花文艺”的忠实粉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中旬,在“石榴花文艺”作家作者群,看到刘欢欢老师的散文集《去看那一树繁华》<span style="color: rgb(74, 74, 74);">出版,</span>我即刻表示祝贺,并希望能早一点拜读佳作。</p><p class="ql-block"> 收到了刘欢欢老师的散文集,通读完毕,不禁感慨万千。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朱鸿老师的推荐语为:“刘欢欢的散文是一种感性、悟性和理性相融的散文,题材多源于日常生活,其思又不止于此。缘事而发,或哀或乐,或义或情。往往意尽言尽,言尽而意萦绕。” 我非常认同朱鸿老师的评价,既有高度又十分准确。</p><p class="ql-block"> 《去看那一树繁华》能同时被李炳银、方英文、朱鸿几位知名作家联袂推荐,也足以证明这本散文集有其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该散文集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大学之前的我:童年的时光,瓜庵子的记忆,同学眼中的学霸。二是教师的我,烛光前行,默默耕耘。三是不惑之年的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知道了如何解惑,活得通透了。</p><p class="ql-block"> 这部作品,以记事议人的时空经纬结构和抒情说理的灵魂映像结构为主,在此谈谈我的阅读感受。</p><p class="ql-block"><b> 一:真情地表述,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共鸣性</b></p><p class="ql-block"> 散文家塞壬老师说过:“散文是在情感的驱动下创作的,情感决定了散文的文学纯度,它是写作者离文学最近的一种表达。一篇散文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写作者如何实现用文字表达情感这一文学形式。”《去看那一树繁花》一书语言朴实,情真意切,人物和故事鲜活,读后令人难忘。作者以真情实感,直率感性的叙述方式,不曾刻意美化和掩饰,没有虚伪的修辞,客观冷静地描写以飨读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赖,且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在散文集中,作者用浓厚的笔墨描写了有关家乡的历史文化,抒发了对于故乡的真挚情感。《永远的村庄》《乡村的春天》《等待麦收》《夏天的故事》《小城临潼》等读后都让我有一种亲切感和熟悉感,进而诱发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故乡临潼区新丰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著名的鸿门宴遗址就在这里。以渭河为界,我的老家渭北与作者的故乡新丰镇互称河东河西,我的童年也是在老家度过的,故,这部作品与我有一种家乡人的亲切感。</p><p class="ql-block"> 《夏天的故事》一文中,作者饱含深情的笔墨,使得人物和故事十分鲜活,极具画面感。文章开头以白描的手法写道:“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的假期都是在地里度过的。三夏大忙时节,八岁的我负责在地里看菜,连带卖菜。”“一个人少年时候的足迹可以带动他的想象。而我除了小学二年级那个暑假去过咸阳之外,几乎很多年没出过临潼。整个童年除了我的那个小学就剩下我的菜地,我的田野。”短短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了作者的童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写妹妹替她看西瓜那段描写更感人泪下。“那个时候,高考是7月7日开始联考两天半,地里的西瓜只能由小妹看了,听说,一天下午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袭来,连着地住对门的长话叔说,女子,回,太操心了。小妹却说;“长话叔,你先回,我大还没来哩。” 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在离家很远的瓜庵子里瑟瑟发抖,用被子盖着自己,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后来风雨把篷布掀翻了,她就坐在床底下…… ” 这段描写让我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都比较差,能考上大学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但我以为,少年时期的磨难终将成为他们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夏天的故事》一文,有作者乡村的成长回忆,有姊妹俩瓜庵子和菜地的故事,有父亲形象的刻画,还有对那片绿油油的菜地状物绘景的描写,这篇散文在情感的驱动下,富有了立体感,让我有了强烈的共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二:烛光前行的经历,彰显出人民教师的担当</b></p><p class="ql-block"> 作者是一位人民教师,她用温情的笔墨展现了教师生涯的经历和感悟。《高中语文第一节课》《疫情居家上课》《我讲“涉江采芙蓉”》《桃苑北路》《我的小学校长学长》《一个普通文科生的成功逆袭》《高考结束,有一种爱指向分离》诸多文章,语言纯朴,字里行间充满了温度,有生活的艰辛,有优秀教师的担当,有对学生的关爱和帮助,更有对这份神圣职业的理解和热爱。</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以自己的经历和人生观来阐述自己所认识的世界,从日常中发掘平凡背后的意义,提升了作品的思想高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桃苑北路》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这条路是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自2010年秋天起,我在这条路上走了八年,在人生的长河中,八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就这短短的八年时间,这条路却让我将恐惧、孤独、无助、欣喜、欣慰、柳暗花明、不由得边走边唱的情感体验齐齐地经历了一遍。”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恐惧、孤独、无助、欣喜、欣慰、柳暗花明、边走边唱,这几个词用得好。既有个人辛酸的描写,又隐喻了这条路八年中的发展变化。 </p><p class="ql-block"> 《高考结束,有一种爱指向分离》一文,作者更是把师生情,同学离别时的不舍描写得淋漓尽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带给读者强烈的共鸣感。</span></p><p class="ql-block"> 文中这样写道,“每年高考,学长学姐总说,考完兴奋了一秒,却怀念了一世。我们如此期待长大,期待崭新的前程,却在未来的岁月里千万遍地呼唤青春,回想分离。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三:不惑之年,别样的人生体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人到中年,生命过半,走过春夏秋冬,历经风霜雨雪,懂得人生不易,更懂得珍惜当下,于过往的经历汲取了人生的真谛,活得更加通透。中年的作者,用睿智的语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文字的温度和激情,还有对人生的思考和社会的认知。从刘欢欢老师诸多作品中,我们再一次看到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看到在现实和挫折面前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年关,让我醒悟》一文中,我看到的是一位36岁的女子,为了事业,把自己差一点变成了“剩女”。 在《人生四十》中,我看到了她初为人母的艰辛与无奈,也看到了母爱的伟大。 这部散文集中多篇文章,都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启迪和哲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中年的理想》最后一段,她这样写道:“不埋怨,不对比,好好生活。因为生之前世界和我无关,死之后世界和我无关,唯有活着的时候,能让我和这个世界产生关联。可人生苦短,光阴易逝,生命的长度无从把握,我们唯有用价值把生命拓宽,用境界和格局把精神走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些语言通透而有哲理。经历风霜雨雪后,作者依然能保持这样高的人生境界,实属难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综上所述:我以为:刘欢欢老师的散文集,文笔朴实而富有意境,言简意骇,观点独特而鲜明,文字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值得我学习和借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然,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李炳银老师对作品的评价更有高度,他道:“好的散文,是一个人对社会、人生感悟的印痕,真诚中流露着自然与质朴的个性。刘欢欢这些书写世间风物人事、身边见闻的文字,出于细腻观察,身心体悟,从容表达,是她思想、情感、美学的满溢与艺术传递,少矫情造作之弊,无虚张声势之嫌,在看似日常中有一种新颖特别的见识感悟,是有灵秀素雅风采,勃发生命力量的好文章!散文若此,实乃作家之才,读者之福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散文集《火红的石榴花》最后一段话:“生如夏花,活着,就要像夏天火红的石榴花那样绚丽烂漫,红得通透、纯粹,火得热烈、奔放。”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刘欢欢老师的公众号名为《石榴花文艺》?为何她创建的作者、作家群,又以石榴花为名。</p><p class="ql-block"> 《石榴花文艺》平台,似一颗果实累累的石榴树,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如临潼的石榴一样,远近闻名,甘甜可口。我尚未谋面的文友刘欢欢老师爱花,她的散文集正如“石榴新蕊一枝开”,叫人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