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课程起源:</p> <p class="ql-block"> 冬天到了,气温骤降,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世界,突然大家都被吸引了过来,原来有小朋友发现在操场的滚筒上有好多冰块。对于南方长大的孩子们来说,看见这么多、这么厚的冰真是太开心啦!滚筒一角的冰,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这些冰块是哪来的?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表了意见:</p> <p class="ql-block">月月:你看,我发现了一个大宝藏,滚筒上有冰块。</p> <p class="ql-block">黄炎昊:哇,冰块是哪里来的?</p> <p class="ql-block">张籽萱:“是冰箱里拿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翁彦敏:“是保安室的叔叔运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章予安:“不对,我刚才看到是徐一澄从水里捞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黄炎昊:“老师,我们可以去摸摸吗?”</p>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遇上冰块,当一个个“小问号”恰逢时宜地接连冒出,会是怎样惊喜的际遇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而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不断支持和帮助幼儿去收获成果。教育不仅是发生在课堂上的,更应该发生在生活中,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细节,抓住教育的契机,孩子们对“冰”很感兴趣。基于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我们抓住此次契机,带着孩子们一起进入了探“冰”之旅。</p> <p class="ql-block">二、探冰过程</p> <p class="ql-block">1.关于冰的讨论:</p> <p class="ql-block"> 带着孩子们的各种疑问,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我们的“探冰之旅”就此启程......</p> <p class="ql-block">彦敏:老师,你看冰在我手上变小</p> <p class="ql-block">月月:老师,你看,它没有颜色,是透明的</p> <p class="ql-block">章予安:冰块也太冰了吧我的手都要冻成“冰块”了</p> <p class="ql-block">黄炎昊:我发现这里有一个小洞洞</p> <p class="ql-block">彦敏:这个冰摸起来硬硬的,捏都捏不碎</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一个个小脑袋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兴奋地讨论着。在孩子们热情的“簇拥”下,小小的冰块很快在孩子们的心间生根发芽了。</p><p class="ql-block">分析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馈赠给幼儿探索的最好礼物。随遇而“侯”——静待“小问号”的如约而至,在大自然中,孩子们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惊喜,当孩子们偶然遇上滚筒上的小冰块时,要相信每一次的相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不妨给孩子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个读懂和了解孩子的机会,静待花开,等待一个个的“小问号”如约而至。</p> <p class="ql-block">研讨发现冰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发现与猜想</p> <p class="ql-block">(2)藏冰之奥秘</p><p class="ql-block"> 在幼儿与冰积极互动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孩子们是快乐的。这时予安萌生想法藏冰,把冰带回家给妈妈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予安:老师我可以把冰带回家给妈妈看嘛?我想和妈妈分享我的发型的秘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师:那得放学了才可以带回家呀,那你需要老师怎么帮助你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予安:我把冰藏起来,放学的时候小朋友们下楼排队,你陪我来拿一下,我要带回家给妈妈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师:可以的呀,那你想把它藏到哪去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予安:我把它藏到柜子里,这样就不会被小朋友发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于是一场藏冰之旅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决定把冰带回家分享给妈妈</p> <p class="ql-block">把冰藏到柜子里,这样就不会被发现了</p> <p class="ql-block">那么,藏冰行动成功了吗?等待奇迹的发生....... 果不其然,终于到了放学时间,予安快速来到操场的收纳柜重找冰块,发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予安:老师我的冰块不见啦?它去哪了呢?我早上明明放柜子里的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师:这该怎么办呢?回家和妈妈一起查阅资料藏起来的冰为什么不见了呢?</p> <p class="ql-block">藏冰行动</p> <p class="ql-block">分析:教育就是敏锐捕捉孩子当下热点,给孩子们制造一个又一个问“为什么”的机会。带着这些问题,我决定先求助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初探冰块的秘密,来一场“破冰大调查”安安带着疑问,“冰为什么不见了?”它到底去哪了呢?回到家予安迫不及待把自己今天在幼儿园发现的小秘密分享给了妈妈,并和妈妈共同查找了相关资料,同时还进行了小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原来冰是会融化的,它在温度升高时就会融化,变成水,水蒸气会被热量吸收,就会消失不见。</p> <p class="ql-block">实验1:冰在热量下会融化成水</p> <p class="ql-block">实验2:冰在太阳底下会融化</p> <p class="ql-block">实验3:冰在热水中融化的更快</p> <p class="ql-block">实验4:加入食用盐冰会融化的更快</p> <p class="ql-block">三、 解冰之奥秘,寻冰之足迹。</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对冰块的兴趣只增不减,他们每天都期待着发现更多的冰块。这份期待中也夹杂着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月月:为什么滚筒上的冰块不是每天都有的?这些冰块究竟是怎么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提问:还有哪些地方也有冰块呢?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交给爸爸妈妈吧......</p> <p class="ql-block">冰的秘密调查表</p> <p class="ql-block">我发现的冰</p> <p class="ql-block">(一)探冰大侦探</p><p class="ql-block"> 探冰之谜的逐一击破,孩子们拿着这份与爸爸妈妈共同完成的调查表时,显然每个孩子都有话要说。于是我们及时捕捉到了孩子们想表达的需求,进行了一次儿童会议,让孩子们将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发现的冰块秘密与同伴进行交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们的新发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提问:前几天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了冰的秘密调查表,小朋友们有什么新发现?冰到底是怎么来的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予安:晚上下过雨,才会有冰块。晚上不下雨也会结冰,只要有水就行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月月:很冷很冷的时候,水才会结冰,太热了水是结不了冰。零度以下水才会结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终孩子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讨论中得出,冰块形成有两个重要的条件:首先要有水;其次水的温度要低于0度,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会出现冰块。</p> <p class="ql-block">调查发现</p> <p class="ql-block">幼儿调查表</p> <p class="ql-block">分析:</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关于冰的深刻交流,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分享欲望特别强烈,尤其是说到冰是从哪来的?孩子们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大声,所以说,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同时满足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交流讨论,孩子们对于冰的秘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了。同时,家园共育,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隐形支持”当关于冰块的“小问号”在孩子们的交谈中接连冒出时,一张小小的调查表将孩子、老师与家长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孩子们探索热情的感染下,家长们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来,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家园双方默契的支持与配合在无形中形成的教育合力,也为孩子的探索活动提供了“隐形支持”。</p> <p class="ql-block">(二)寻冰大行动——走进自然,寻找冰块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哪些地方还会有冰块呢?</p><p class="ql-block"> 通过上节课的讨论,孩子们对于冰的热情只增不减,第二天来园,孩子们争着和我说着我在哪里发现了冰。</p> <p class="ql-block">一澄:我们家的冰箱里也有冰块,但是冰箱上面一层没有冰块,下面一层才会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月月:妈妈喝奶茶的时候,奶茶里也有冰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心妍:冬天我们家的河里也有冰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元梦:我看到过,爸爸干活的田里也有冰块</p> <p class="ql-block">(2)集中活动:《冰先生的魔法》</p><p class="ql-block"> 随着孩子的问题深入,我们开展了“绘本冰先生的魔法”活动。冰,其实不只是冬天常见,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用到冰,你们知道是什么时候吗?它会被用来干什么呢?这次由老师来提出问题,孩子来寻找答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稷琛:“老师,我上次不小心摔了,医生老师带我去保健室给我用冰袋敷脚。医生说冷敷一下就不疼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月月:“昨天妈妈给我吃冰冻榴莲里面也有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澄:“我喜欢冰,夏天可以吃冰棒。”</p> <p class="ql-block">炎昊:“我不喜欢,因为我踩在它上面会摔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分析:</p><p class="ql-block"> 在儿童会议中,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将可能出现冰块、或曾经看到过冰块的地方积极地与其他的小朋友分享,起到了信息交换的作用,在讨论中集体之智慧,进一步拓展了孩子们对冰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三、共赴一场制冰行动</p><p class="ql-block">“寻冰大行动”结束后,孩子们也对本次行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予安:这几天很冷,应该有很多的冰块,为什么我们找到的冰块那么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定轩:可能是水太少了,冻不成冰块,要多一点才行。那我们在那里多放一些水不就可以有很多冰块了吗?于是,一场“制冰行动”拉开了序幕......</p> <p class="ql-block">(1) 第一次制冰行动(一)</p><p class="ql-block"> 于是孩子们在教室里选择着自己认为合适的制冰容器:孩子们有的想要做一块超级大的冰,有的想要做圆形的冰,还有的想要做爱心形状的冰......娃娃家里的锅碗瓢盆、小超市里的零食罐子、盥洗室里的小脸盆、美工区里的罐子都成了孩子们“制冰行动”的重要一员。</p> <p class="ql-block">(2)制冰地点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有了存放水的工具,下一步就要选择将它们放在哪里制冰的成功率更高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炎昊:我想放在滚筒上,那里是我们第一次发现冰的地方,那里发现的冰块是很大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予安:我要放在阳台上,这样我早上一来就可以去看冰块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月月:来来我要把它放在小水池里,那里之前也发现了冰块。</p> <p class="ql-block">制作好标记后,在孩子们讨论后,最终确定了三个“制冰点”,分别是:教室阳台、滑滑梯、水池。</p> <p class="ql-block">研讨放冰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投票决定</p> <p class="ql-block">投票结果</p> <p class="ql-block">制冰小实验,等待结果</p> <p class="ql-block">(3)制冰进行</p><p class="ql-block"> 傍晚,孩子们兵分五路将提前准备好的放有水的容器小心翼翼地放置在自己选择的位置,孩子们都期待着能制冰成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等待奇迹的发生... 那么, 成功了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孩子们一起去户外验收成果。他们发现,结冰成功。</p> <p class="ql-block">(4)第一次制冰后的“童言童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郭梓涵:冰块的形状跟容器的形状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澄:我的冰比你的大</p> <p class="ql-block">炎昊:透明的冰块里好多花纹......</p> <p class="ql-block">分析:</p><p class="ql-block"> 《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学习是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进行的。在第一次制冰过程中,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充分体验了自主探究的各种滋味:有第一次制冰成功时的喜悦;也有与同伴间为共同目标而相互讨论,每一次不同的体验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一次经验的积累一次能力的提升。一个好的探究氛围会激励孩子们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作为老师,我们有时要学会作一个走在孩子后面的支持者。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而是给予孩子更多自主观察、发现、探索、验证的机会。交流小发现、集体共商议、小组齐探究、经验再总结,都是我们不断助推孩子不断往前的好方式。</p> <p class="ql-block">三、反思与感悟:</p><p class="ql-block"> 好的课程,应该来自平凡的日常生活,孩子们的这次探冰之旅始于一次户外活动中的发现,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日益娴熟的探究技巧和对冰初步了解,关于“冰”的主题活动我们还在继续探索着,因为孩子们还有许许多多自己的思考:“大自然的点滴变化总是逃不过孩子们的眼睛,滚筒上的小冰块,一片偶然间发现,在孩子们的眼中都是充满哲理和趣味的。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个季节都因为孩子们而被赋予了无限的美好和期待。<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冬天的故事还在继续……</span>对于课程的探索我们一直在路上,一起期待下一次的探索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