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和水乡:从威尼斯到五渔村

莲娜

乘俄航的班机由上海经转莫斯科顺利抵达了意大利之行的第一落脚地-威尼斯。在威尼斯我们没有将酒店放在主岛上,而是选择了位于距离马可·波罗机场(Marco Polo Airport)只有12公里的梅斯特雷(Mestre), 机场出来就有大巴直达,票价8€/人,很方便。因为住在主岛上酒店的性价比太低,更主要的是拖着箱子过桥走石子路,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小巷深处太遭罪了。而从梅斯特雷去威尼斯主岛交通十分方便:火车汽车从早到晚几乎都是每隔10分钟一趟。办理完入住手续,我们便上街了,一是要去买明后二天游玩威尼斯的交通通票,二是要去超市买点水果之类的。至于小城的市中心,我们因路途有点疲惫所以没去。通票分一日,二日和三日的,我们在威尼斯虽停留三晚,但只有二个整天,所以就买了二日票,价格30€/人。买通票后就不怕坐错车了,凭它可以无限次地搭乘公交车,水上巴士,渡轮,到外岛穆拉诺,布拉诺等十分方便。 <h3><br></h3> <h3> 第二天在温州老板开的旅馆吃完早饭,我们便开始了威尼斯的第一天游览。登上公交车,用威尼斯卡打票,没过多久就抵达了主岛上的罗马广场,这里也是各路公交及大巴的换乘枢纽。此刻我们才算是真正地踏上了威尼斯的地块,多少有点激动甚至有点恍惚😜</h3><h3> 今天我们的主要目的地有点"入俗"-圣马可广场及其周边。跟着人流来到了水上巴士码头,上了二号线(与一号线线路一样,但是只停靠大站)直接就到了里亚托桥。 <br></h3> <h3>  第一天上岛天气可不怎么好,云层很厚,气温又低。我们穿上羽绒服,拿着雨伞:出门在外最无奈的就是天气了。这不,里亚托桥在大阴天的背景下也显得呆板了不少。</h3> <h3>  顺着路标,穿过小巷,边观望着周边的景色边驻足拍照,不久世界最大的客厅就冷不丁地出现在眼前。虽然之前通过媒体,书籍及各类照片已经无数次领略过了圣马可广场的精致优雅,但依然还是被它的美而折服! </h3> <h3>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权力的集中地。宫殿,监狱,政府机关,铸币厂和图书馆簇拥着大教堂,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我们到时广场上人还不算多。几处兜售旅游纪念品的摊位和堆放着的长板凳有点刹风景,但即刻就明白了,这些长条板凳可是当水满广场时用于搭建通行平台的。</h3><h3> 相传828年二位威尼斯商人将圣马可的遗体混在运猪肉的车里,从埃及偷运到威尼斯,并在此建立教堂。1073年大教堂在火灾后重建,正面五个入口及其华丽的罗马拱门是陆续完成于十七世纪。拱门上方的五幅马赛克的镶嵌画除中间最大的那幅«最后的审判»,其余都是叙述圣马可事迹的。由于镶嵌画是用不同颜色的天然矿石拼片拼制而成的,所以至今依然保持着鲜艳的色彩,真是美妙绝伦。</h3><h3> </h3> <h3>  这张照片和上面那张是第二天天气放晴后补拍的。大教堂前的三根精美青铜柱旗杆虽然很挡视线,但它们却代表着威尼斯在国威鼎盛时期所拥有的三个岛屿:塞浦路斯岛,克里特岛和波罗奔尼撒半岛,是其辉煌历史的见证。旗杆顶端是代表着威尼斯的金狮子。</h3> <h3>  这个位于广场北边装饰华丽的钟塔建于15世纪末,钟面上是象征月亮和十二宫图的符号。钟的上层是由繁星点缀藏蓝底色衬托下的圣马可翼狮,钟的顶端是堪称"威尼斯工作最辛勤的两位男人"-两尊"摩尔人"的青铜像,风吹日晒尽职尽责地守护在钟旁。</h3> <h3>  大教堂入内参观是免费,不允许拍照。但要看博物馆还有珍宝馆等是要另买票的。我们只买了博物馆的票,5€/人。穿过大教堂前厅右面尽头的一个楼梯,你就可以通往二楼的圣马可博物馆:里面陈列着1204年从君士坦丁堡跑马场的顶端掠夺而来的镀金青铜马的真品。它是公元前四世纪的作品,铜马身体与真马同大。其仿制品在教堂正面圣马可像之下。正面外部的回廊上,可以俯视整个广场同时也可以望见小圣马可广场以及总督府和瀉湖。</h3> <h3>  从大教堂二楼外面的回廊上望去:左手是富丽堂皇的总督府,右手是精致典雅的圣马可图书馆,正前方高耸的两根高大的圆柱,左为展翅欲飞的青铜狮,右为拜占庭统治时期的保护神圣狄奥多尔。</h3> <h3><font color="#010101">  总督府也是可以买票入内参观的。我们是在第二天游完外岛后再进去的,因为当时已经没人排队了,套票票价20€/人。从参考书上看到: 凉廊二楼柱子从左边开始的第九和第十根之间是当时政府用于悬挂死刑判决的。</font>实地查看后,还真是这样,连柱子的颜色也有别于其他的。</h3> <h3>桑索维诺(Sansovino)设计的24K镀金灰泥作品:金色楼梯</h3> <h3>  真是无法想像总督府内部的豪华和大气:16世纪初建造的"巨人梯",在30级大理石台阶的顶部竖立着战神马尔斯和海神尼普顿的雕像。巨人梯现在是被围栏起来,不允许拾阶而上。还有图中的那口雕刻细腻的青铜水井,其水质在16世纪被认为是全威尼斯最好的。它能从外面的水道吸水至其中储存。每天都有许多贩子到此取水,然后再拿到较远的地方贩卖。</h3> <h3>  大会议厅(Sala del Maggior Consiglio):丁托列托之子多梅尼科的巨幅画作«天堂»(1590年)装饰着东面顶端墙面,长22米,宽7米。高台上放置了元首宝座和6个小国会议员的座椅。大厅上下两排窗户均朝潟湖,巨大平滑的天花板上画满了华丽的油画并且镶了浓重的镀金花纹边。</h3> <h3>  二楼长廊上的数个用于收受匿名检举信的"狮子口"。当时威尼斯政府是鼓励告密并且保护检举人,信箱上特地装有三把锁,必须要有拥有三把钥匙的三个人才能打开。</h3> <h3>这就是在总督府内部走在叹息桥上向外张望所能看到的"最后一眼"</h3> <h3>  而户外此时又有多少人在稻草之桥上遥拍这座名气极大的叹息桥啊!</h3> <h3> 赞恩和巴特勒莫·彭恩于1443年建的纸门(Porta della Carta),它面对着小广场,当年可是专属权贵政要的入口,同时也是政府法令的公共布告栏,如今是参观总督府的出口。当我从这个出口走出时,抬头看着如此精美雕塑的门框,怎么想也不明白为何是"纸门"?或许就是因为要发布这些布告,所以称之为纸门?🤔但是从Carta这个发音让我联想到俄语中的卡片或是扑克牌一词.....</h3> <h3>  因为天气不好, 斯拉夫码头停靠的贡多拉有点多,它们与圣乔治马焦雷岛遥相呼应。我们也就没去登顶圣马可钟楼,改乘水上巴士去了对岸。</h3> <h3>  圣乔治马焦雷大教堂所处的小岛就像横跨广场水域的一座舞台。帕拉第奥选用的伊斯特拉白色大理石与瀉湖蓝绿色水面形成鲜明对比,孤傲冷艳。</h3> <h3>  登上大教堂60多米高的钟楼,欣赏了整个威尼斯和瀉湖,其视野一点都不差于圣马可钟楼。所以如果钟楼登顶排队人很多时,可以坐巴士过来,登顶电梯10€/人。</h3> <h3>隔水相望大运河上的安康圣母大教堂</h3> <h3>从圣乔治马焦雷钟楼往圣马可对岸手机拍的视频,下雨刮风,无法拿稳手机。</h3> <h3>  在威尼斯的第一天,由于天公不作美,瀉湖美仑美奂的夕阳景色没能看到,但我们穿街走巷,跨台阶过小桥,时而在教堂前仰望,时而又对着角落发呆,水城的妩媚和通灵真是无处不在,看到了一个只属于我们的独特威尼斯。第二天天空放晴,我们在码头边坐上4.1号线直达瀉湖北部岛屿穆拉诺,俗称玻璃岛。</h3> <h3>穆拉诺岛上标志性的蓝色玻璃花</h3> <h3>圣玛丽亚和多纳托教堂及其钟楼</h3> <h3>  色彩斑斓的布拉诺是威尼斯所辖下的另一个小岛,岛上居民都是渔民的后代,当地的手工蕾丝和抽纱特色手工艺品颇具特色。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岛的地方政府规定当地居民每年要刷一次房子的外墙,且相邻的房屋不可漆城一样的颜色,于是小巧玲珑的房子被刷得五颜六色斑斓缤纷。</h3> <h3>小镇广场</h3> <h3>  彩虹一样的小巷夹着清澈的小河弯曲延伸,同样色彩明快的小船静静地停在河边,如同一个简单纯朴的童话版威尼斯。<br></h3> <h3>  游完二个外岛后,趁着好天,我们赶紧返回了主岛,补拍了一些阳光沐浴下的照片。这不,云层翻滚下的圣马可广场沿岸就是一幅写实的油画。</h3> <h3>阳光下的里亚托桥是不是更活泼灵动些😃</h3> <h3> 威尼斯的二天三晚很快就结束了,真的感到时间还是留的少了。没逛够它的小街水巷,没领略够它的华丽和精美,没走够它那数不清的各式各样的桥,还有那些精致美仑的教堂。虽然我们用威尼斯卡在岛上和岛外走了许多地方,拍了不少的照片,但由于去过威尼斯的人太多了,对该城市都很熟悉,所以就没多去写它。</h3><h3><br></h3><h3> 第四天一大早在住店吃完早餐我们拖着行李来到不远处的火车站。今天行程的目的地是离五渔村最近的拉斯佩奇亚(La Spezia)</h3><h3> 从威尼斯火车去这里还是比较"繁琐"的,需要在博洛尼亚和帕尔马各倒一次车。虽然出行前看了不少的攻略,但毕竟没有实践,心里还是轻松不了。这次出行一路的火车票我们都是事先在意铁官网上买的,付款后意铁会給预留的邮箱发个二维码,打印出来就可以了。这样也就不用在车站找刷票机打票,因为在意大利乘火车,公交还有水上巴士是一定要打票的, 不然的话即使你买票了,没打票依然要被高额处罚。因为在时间上有优势,所以我们没有买那个昂贵的高铁,买的都是普快票,也不用订座,上车后哪有空就坐哪。其实车厢座位都还挺舒服的,唯一就是玻璃窗脏的不敢恭维。不过想想也是,人家用于出行的交通工具,哪会想到还有位外国人要拍照啊😜</h3><h3> 28.60€/人,早晨8:54上车,中途换二次车,14:32顺利抵达。<br></h3> <h3>看看这火车的外观</h3> <h3>沿途查票员下车了......</h3> <h3>  从火车站出来"迷茫"了一会就找到了拉斯佩奇亚的民宿,入住时见到的是房东的女儿。我们略微休整后就去旅游问询处购买五渔村卡,因为不想像旅行社那样赶,还想徒步村与村之间的山道,所以买了29€的二日通票。持该卡可以无限换乘拉斯佩奇亚-五渔村-拉万托间的二等火车,巴士,走山间步道,国家公园,许多博物馆优惠门票,免费五渔村内的wifi,还有很重要的是可以免费使用渔村车站的洗手间,在欧洲旅游这点尤其重要啊😜😜</h3> <h3>拉斯佩奇亚港口</h3> <h3>不远处就是拉斯佩奇亚军港</h3> <h3>街心广场</h3> <h3>街心花园中的加里波第雕像</h3> <h3>逛完街,傍晚时分回到了民宿,见到了房东太太。这家住处是在与主道相交的拐角处,房东打理着这栋楼里的八套房,每套房的色彩及软装各不相同。我们入住的房间整个布置是以红色经典为主:床罩,橱柜以及窗帘的颜色都是那种暗红色,说真的,很不喜欢,但最终也没能开口要求调换,因为房间全部都住满了。但房东太太的热情还真与这红色应景,人特别好,半意大利语半英语地问起我们五渔村的旅游计划。一听我们已经买了二天的通票,她极力推荐我们挤出一点时间去 "第六个渔村-韦内雷港"看看。</h3> <h3>  房东送的五渔村地区产的红葡萄酒,可惜我们都没品尝。因为原本是想带走的,可考虑到行程才刚刚开始,一路拖着太不方便,便留下了。</h3> <h3>  早餐每天都换着样做,尤其是那热呼呼的鸡蛋饼上附着奶酪和培根,真香!</h3><h3> 与房东热烈相拥😛😛😛</h3> <h3> 这是买五渔村二天通票时工作人员給我们的火车时刻表,大家千万别笑,真的就是这么一张小纸条,有点不可思议。没辙,这就是意大利。但游玩时带在身边,随时查看,倒也方便😜晚上细细地研究了一下,才明白车次原来还分平日,节假日,周六,周日。我们决定早晨先从拉斯佩奇亚直接坐到最远处的第五个渔村蒙特罗索,游玩后,再从那里徒步山道去第四个渔村韦尔纳扎,最后去中间的科尔尼利亚,一天走游仨渔村。</h3> <h3> 🍇<font color="#010101">五渔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一千多年前,在此居住的人们在这里筑起石墙,将森林和陡坡改造成良田,耕种葡萄、橄榄和柠檬。<span style="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quot;Helvetica Neue&quot;, &quot;PingFang SC&quot;, &quot;Hiragino Sans GB&quot;, &quot;Microsoft YaHei UI&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到了12世纪,这里成了热那亚共和国的一部分,并以葡萄佳酿闻名于世。历史上几经兴衰,但葡萄酒产业却一直兴旺。</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quot;Helvetica Neue&quot;, &quot;PingFang SC&quot;, &quot;Hiragino Sans GB&quot;, &quot;Microsoft YaHei UI&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如今,五渔村“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美丽景色受到全世界旅游者的青睐。</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quot;Helvetica Neue&quot;, &quot;PingFang SC&quot;, &quot;Hiragino Sans GB&quot;, &quot;Microsoft YaHei UI&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五个小渔村由蒙特罗索Monterosso al Mare、韦尔纳扎Vernazza、科尔尼利亚Corniglia、马纳罗拉Manarola及里奥马焦雷Riomaggiore组成。</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quot;Helvetica Neue&quot;, &quot;PingFang SC&quot;, &quot;Hiragino Sans GB&quot;, &quot;Microsoft YaHei UI&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村庄之间由栈道和铁路相连,仿佛串起一条明丽的彩色贝壳项链。</span></font><br></h3><h3><font color="#010101"><span style="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quot;Helvetica Neue&quot;, &quot;PingFang SC&quot;, &quot;Hiragino Sans GB&quot;, &quot;Microsoft YaHei UI&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nbsp; &nbsp; &nbsp; &nbsp;1997年,这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span></font></h3> <h3>  早晨坐上8:25的车,8:48分就到了蒙特罗索火车站:因为有游记里提示,该渔村适合早晨由东向西拍照。可我们到时,天真是死阴死阴的,看着还要下雨,风也不小。四月中旬还未开启五渔村的旅游旺季,所以这五个渔村里唯一有海滩可以下水游泳和晒日光浴的地方显得清静了许多。<br></h3> <h3>将照片除雾后,可以隐隐约约看到一字排开的五个渔村。</h3> <h3> 从火车站出来往右手海边走不了几分钟就能看到海边著名的大力士雕像,但现在被脚手架包裹的都看不清了。这里被称为渔村的新城,仅存着最后一片免费的公共海滩。</h3> <h3>  网上截图一张:14米高的大力士海神像,建于1910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毁坏,断臂。最初的雕像是海王神头顶着一个巨大的圆盘,手持三叉戟,屹立在海岩上,守护着这片海域。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分辨,雕像与海边的石头真是浑然一体。</h3> <h3> 蒙特罗索代表性的心型沙滩:但其实它不是沙子而是小鹅卵石的,因此要穿鞋走在上面才行。</h3> <h3>  老城里这座始建于16世纪的死亡与祷告礼拜堂十分奇异,其内部的装饰都是由骷髅而做成的,是不是有点难以理解?原来它是人们为纪念葬身大海的水手们而建的,因为当时属于黑人兄弟会,所以也被称为"黑人兄弟会礼拜堂"</h3> <h3>  蒙特罗索已经在我们的身后了......因为我们走上了去下一个渔村-韦尔纳扎的步道。天色也开始变亮了些,从高处往下看也真是很养眼😃</h3> <h3>  这段徒步的一开始就是走向上攀的高台阶而且还有点陡,不一会又要往下走。上上下下,步道很窄,基本上就是只能一人通行,大家都是排着队跟着走。旺季时,徒步的人非常多,一旦前面有人累了想歇歇脚,那后面的人也只好停下来。我们这次人还不算多,走走停停,拍拍照片,用了二个多小时,最快的人90分钟走完。</h3> <h3>  探出身子已经能看到一点韦尔纳扎了......边走边感叹,如果不是自由行,哪能这么随意安排,如此美妙的景色和适宜的感受岂不就是错过了吗?</h3> <h3>  在高处步道上当你第一眼看到韦尔纳扎的全景时,你会情不自禁地问,这是真的吗?因为五个渔村中最迷你的村庄实在是有点美的太不真实了!于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占最佳位置按下了快门。 </h3><h3> 韦尔纳扎的石板路、柱廊以及漂亮的街巷让这里依然散发着中世纪的气息。人工堤坝如同手臂一般,为村庄围起平静的港湾。<br></h3> <h3>  登上五渔村现存的,历史悠久的多利亚城堡,你就能尽情地享受无敌的景观,门票1.50€.城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00年前后,如今这里大部分已是断壁残垣,只有平坦空地中央的圆形塔楼依然耸立不倒。</h3> <h3>  村里有许多狭窄的小道可以通往水边,小路上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和餐馆。圣玛格丽特教堂是座古老的教堂。传说人们在附近海滩的一个木盒里发现了圣玛格丽特的尸骨,后于1318年在水边建造了这座哥特式又附有利古里亚建筑风格的小教堂,其40米高的黑白二色装饰的八角型塔楼,位于小镇的主广场。<br></h3> <h3>  韦尔纳扎是五个渔村中最古老的城镇,其历史可追溯到1080年。为了使其免遭海盗的袭击,村里建有至高的瞭望塔和堡垒,同时这里也不通汽车,因而被认为是真正的渔村。</h3><h3> 在这半山腰的地方,可以将韦村的所有景致尽收眼底:五彩的房屋,清澈的海水,摇曳的小船以及中世纪的教堂和瞭望塔.....美的真是让人好不嫉妒👏</h3> <h3>  先前一直被马纳罗拉的照片所迷倒,但去了之后,我们却更喜欢韦尔纳扎:一个人可以坐在礁石堆上发呆,听着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回头看看村里的彩色小船和房子,心里得到的那份惬意和平静真是无法形容,仿佛走到海角天涯.....</h3><h3> 时间不早了,我们还剩下今天计划中的最后一个渔村-科尔尼利亚,该去火车站了。</h3> <h3> 这是在韦尔纳扎火车站将镜头拉近后拍到的第三个渔村-科尔尼利亚照片。镜头不够长啊😢(可以点击放大看到渔村)</h3><h3> 科村位于五个渔村的中间,坐落在一处岩石林立高达100米海岬的顶端 ,建于十一世纪,其周边广阔的葡萄园非常美丽。</h3><h3> 由于下起了雨,所以火车抵到达渔村后,我们没有去爬有377级砖砌的Z字台阶,而是搭乘绿色小巴直达建在山崖上的村庄。这样一来,感觉科尔尼利亚也就只是一个长在山顶上的山村,而不像渔村 :大海在下, 小村在上。</h3> <h3>  小型主广场上的古朴教堂还开着,沿着阶梯上行就可以找到中世纪建造的瞭望台。科尔尼利亚由于占有海拔高和中心位置的优势,所以这里也是唯一可以纵览五座村庄的地方。可惜老天不给力,我们看到的渔村很有限,能见度太差了。</h3> <h3>  此处盛产的柠檬和柠檬口味的冰激凌。</h3> <h3>  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我觉得这个渔村完全可以忽略。只是因其地势高,可以站在平台上眺望海岸线有点不值。</h3> <h3>  在拉斯佩奇亚的第二天早晨,我们采纳了房东的建议,在加里波第大街上乘上了"P"线公交车先去了韦内雷港。去后我们感觉这里甚至是比五渔村更出色,它給了我们额外的惊喜。如果五渔村想要再添加第六名荣誉新成员的话,那么韦内雷港一定是当仁不让。</h3><h3> 单程2.5€/人,时间40分钟。</h3> <h3> 早晨镇子里游客还不多。安静下来的渔村,回归了其本色的淳朴与悠闲。<br></h3> <h3> 韦内雷港(Porto Venere )坐落在利古里亚海岸东段、五渔村延伸线的尽头,扼守着诗人湾(Gulf of Poets)的西侧,是海港拉斯佩齐亚的出海门户。古时罗马人建造了韦内雷港,将它用作从高卢到西班牙航线的基地,拜占庭人,伦巴第人,热那亚人和拿破仑都先后从这里经过,从古到今它一直都是军事、经济重镇和交通要道。 </h3> <h3>  沿着主街直走,石板路尽头的这座黑白条纹的圣彼得教堂(Chiesa di San Pietro)可以说是韦内雷港的点睛之处。教堂建于1198年,坐落在一座五世纪的早期基督教教堂旧址之上。最初这里有一座供奉维纳斯(诞生于海洋泡沫)的罗马神庙,韦内雷港由此得名。当我迎面向它走去时,即刻被一种神奇的魔力所吸引。这座饱经风浪洗礼的哥特式教堂美得令人词穷! 它是那么的古老和平静,犹如在对世人说:我一直在这......从教堂看山海景色秀丽,而从远方看教堂,更似是神来之笔。</h3> <h3>意版望海女😎</h3> <h3>  气势恢宏的多利亚城堡Castello Doria历史非常久远,没人知道最初的城堡是何时建造的。热那亚人于十六世纪将它重建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它雄踞在海港背后的山头上,气势威严,战略意义重大,在精美的露天花园里可以欣赏周边壮阔美丽的海景。</h3> <h3>城堡中完好无损的露天剧场</h3> <h3> 建在海岩壁的墓地,面对利古里亚海的美景。说心里话,连死后的葬身地都让人羡慕不已。</h3> <h3>  午后的利古里亚海闪耀着它的蔚蓝,不时有游艇划过海面。<br></h3> <p class="ql-block">  拜伦洞穴(Grotta di Byron)又名“阿尔帕伊阿洞”(Grotta Arpaia)坐落在城堡下方的海岸上,从圣彼得教堂处或乘船可以观看它的外貌。它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至罗马时期,因被称为利古里亚海中最浪漫的场所,深受英国诗人拜伦的喜爱。从十八世纪起,在英国的文人中十分流行到此度假。诗人拜伦(Lord Byron)还多次从韦内雷港游到海湾对岸的莱里奇去看望他的朋友雪莱。</p> <h3> 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小镇,有层叠的彩色房子,有呼啸的惊涛拍石,有海角天边的圣彼得教堂,有高处的Doria城堡。</h3><h3> 那海湾口延伸出的一片岩岸岬角,在我们看来更像美丽的女神仰面平躺在湛蓝的海面上。<br></h3> <h3>  圣洛伦佐教堂始建于1130年,坐落在滨水区狭窄的阶梯上方,通过一段铺着鹅卵石的小路就可以抵达。</h3> <h3>  海边一侧是漫步道,而远处的背景就是意大利海岸典型的彩色房屋,与蓝天游艇一同倒映在清澈湛蓝的海水中。整个利古里亚滨海地区不仅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其实从“地位”上来讲,韦内雷港是同五渔村和沿海群岛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韦内雷港在意大利语中被称为“女神之港”,或许这个名字更能与此地摄人心魄的风景相称。<br></h3> <h3>  由于我们还惦念着另外二个没去过的渔村,就不敢在韦港多停留了。在返回坐巴士的路上顺便去码头打听了一下从韦内雷港坐船去五渔村的价格,单程20€。我们感到与2.5€的巴士比小贵了一些,因此没坐船。但如果再有机会去利古里亚海游玩的话,我一定会选择坐船,换个视角,从海上看看这一串珍珠般的美丽渔村。<br></h3> <h3>  回到拉斯佩奇亚我们乘火车又返回了韦尔纳扎,主要是昨天游玩时天气一直阴沉沉的,今天想去拍几张阳光普照下的最爱渔村。车站出来后,我们选择了由韦尔纳扎往科尔尼利亚方向的步道,向高处走不了多久,韦尔纳扎就向我们展示了其另一面的美姿。</h3><h3> 实在没有忍住,还是将自己贴进了风景如画的韦尔纳扎,不好意思😛我们匆匆地拍了几张,带着万分的满意乘火车前往里奥马焦雷。</h3> <h3>韦尔纳扎-不愧为我们最喜爱的渔村!</h3> <h3>  五渔村最东边的里奥马焦雷是五个村庄中最大的一个。火车是停在隧道里的,下车后需要穿过长长的通道才能进入村中心。</h3> <h3>  五个渔村虽然不大,可都有自己的小教堂。教堂建于1340年,哥特式的立面上,装饰着兽形和人形雕像。内部斑马纹的三联拱让人印象深刻。从教堂所在的高地上可俯瞰整个里奥马焦雷。<br></h3> <h3>  要识别里奥马焦雷是很容易的,因为渔村的一排排彩色小房是依着山坡以海边码头为中心成V字型往上不断叠加而建的,一条通道绵延到山腰。虽然小镇不大,却因高低错落的变化让这里的风景格外生动。<br></h3> <h3>  </h3> <h3>  照片中那条紧挨着海岸的狭长小道就是被冠名为Via dell'Amore"爱之路",它连接着马纳罗拉和里奥马焦雷,建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是被用于存放炸弹的。但由于它太过于美丽,战后人们变将它保留了下来,最后成为了五渔村浪漫的标志。它一边是地中海炫目深邃的蓝,另一边则是让情侣们自己去肆意涂鸦的岩石。可惜因受2012年岩崩的毁坏被迫关闭至今,不让走了。<br></h3> <h3>  于是我们就走向了渔村的另一侧,那里也有一条沿海岸的小路,只是走起来不像爱之路那么平坦,有的地方真可谓直线上升,紧贴着山崖,但景色依然秀丽。</h3> <h3>  最后来到的渔村就是大名鼎鼎的马纳罗拉了。一进入村子就能感觉到这里人流量明显要多于其他几个村子。时间离太阳落山还早,但人们已经早早地占据了好位置,架着相机等着。每个人都期望能拍出一张自己的大片带回家,因为«国家地理»杂志就是将马纳罗拉礁石上错落有致的五彩村屋摄影作品发布在封面上,从而使更多的人知道了意大利的五渔村!</h3> <h3>  马纳罗拉五颜六色的房子是紧贴着陡峭的悬崖向上向高而建的,它们就如同点缀在青山与大海之间的彩色宝石,远远望去好像是彩色版的圣托里尼。<br></h3> <h3>  猛拍了一气,我们又开始在村子里四处走走。沿着台阶而上,一路爬升至山顶可以俯瞰漂亮的渔村、别致的院落和清澈的利古里亚海。<br></h3> <h3>  在马纳罗拉一处的高坡上偶然发现:从这个角度终于可以看明白了位于山顶上的科尔尼利亚😜</h3> <h3>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之外,拥有漫长历史的马纳罗拉小镇上遗留着不少中世纪的人文景观。位于小镇口上的圣劳伦斯教堂,建于1338年,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眼前的这座教堂并不像其他教堂华丽宏大,外观十分朴素。在时间的洗刷下,教堂外墙更是显得斑驳陆离。教堂的对面是一座中世纪的钟楼,旧时被用作瞭望塔,如今作为钟楼依旧还工作着。傍晚时分古老淳厚的钟声真是穿透了整个城镇......</h3> <h3>  马纳罗拉与其他几个渔村相比,葡萄种植的面积是最大的,此地居民自产的夏克特拉酒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由于其酿酒方式的复杂以及一年是最小的酿期,所以价格昂贵,多用于重要场合,比如洗礼,婚礼,还有葬礼。</h3><h3> 从火车站出来往村里走的小道两边张贴着村民沿用古罗马人酿酒的技术从种植,采摘和制酒的照片。</h3> <h3>  就是在这片山坡上,每年12月8日到来年的2月上旬马纳罗拉都会举行耶稣诞生场景的"灯光秀"。到时会有三百只象征着耶稣诞生场景的灯被洒落在山腰的梯田之中。当夕阳西下,日落之后,所有山上的灯都会被点亮,顷刻整个山坡变成了繁星布满的天空,映着不远处灯光笼罩下的七彩小镇和波光粼粼的深蓝色大海,无比壮观震撼。</h3> <p class="ql-block"> 我想,站在远处看着此景,一定会让人产生一种敬畏感,在灯光的洗礼下,仿佛内心也变得圣洁起来。(照片是网上截图)</p> <h3>  我们在高处的石凳上就这么坐着,哪也不想去了......但是今晚估计是拍不了日落中的马纳罗拉了,太阳又躲进云层里去了。于是我们踏上了返程的火车,而其他人依然守候着,因为马纳罗拉的夜景更美! </h3><h3> 要告别如此梦幻般的仙境还真是不舍,想当年连英国的雪莱夫妇都曾追梦至此。</h3><h3> 再见了,怎么都看不够的水乡! 再见了,五幅各领风骚的彩色画板!<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