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四川侨汇高级糕点票

成都徐宝朝

<p class="ql-block">  1961年,正是我国粮食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粮食似乎已成了“生存”的代名词了。但国家为了提高侨汇收入,不惜代价的加大侨汇物资供应的力度。</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按照中央要求力争完成年度一亿美元侨汇收入任务的精神,四川省商业厅、粮食厅、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以计密(61)字第37号《关于凭侨汇证增加侨眷、归侨高级糕点供应的通知》的文件,下发重庆、成都、自贡、各专区、自治州。文件规定:根据国务院财贸办公室的通知,对于侨眷、归侨凭侨汇证除仍按规定继续供应五种物资外,每100元人民币侨汇收入的,再增加供应高级糕点四市斤,按市价供应,不再收粮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1年的四川侨汇高级糕点票,分1市两、2市两、5市两、1市斤四种面额。</p><p class="ql-block"> 据成都市商业局的反映,供应商店需要供应票证样本凭此验对,故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1961年4月下发的计密(61)字第37号文件中,随文件配发了样本寄给各行,并要求各行立即转发给商业局和供应商店备验对使用,详见下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以说这套四川侨汇高级糕点票样本,各地中行、商业部门以及相关的供应商店应该都有留底保存的样本。</p> <p class="ql-block">  1962年1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以川办(62)字第0052号《转发“关于华侨汇款增加物质供应的办法”》的文件,下发给各专署、各自治州、重庆市、成都市、自贡市人民委员会、各有关县(市)人民委员会、省外事办公室、省商业厅、省粮食厅、省分行。</p><p class="ql-block"> 文件主要的规定:</p><p class="ql-block"> 一是除按原规定每100元人民币侨汇收入的,供应粮食12市斤、食油2市斤、食糖2市斤、猪肉2市斤、棉布10市尺、高级糕点4市斤外,每100元人民币侨汇收入的,再增加价值不低于人民币25元的日用品、其他副食品、高档商品。</p><p class="ql-block"> 二是除高级糕点、日用品、其他副食品、高档商品按市场价供应外,其他粮食、食品、食糖、猪肉、棉布均按原规定,在市场价基础上加价30~100%。</p><p class="ql-block"> 三是使用期限为一年。</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62年的四川侨汇高级糕点票,分1市两、2市两、1市斤三种面额。下发的文件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  至此,四川侨汇票证中的两套高级糕点票的发行情况已基本表述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  那么四川侨汇高级糕点票为什么会取消呢?且看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客观的表述并作出粗浅的分析。</p><p class="ql-block"> 1962年,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国内物质供应到了最严峻的时期。当年5月中旬,华侨事务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部、粮食部、对外贸易部联合给国务院写了一个报告,即《关于1962年侨汇问题的报告》。该报告指出:1961年侨汇收入大幅度下降,全年共收入6839万美元,比1960年侨汇收入的9682万美元,下降了29%。1962年的侨汇收入任务计划是8000万美元,但1962年1~4月份侨汇收入只完成1361万美元,仅为去年同期侨汇收入的一半,形势极为严峻。侨汇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对侨汇物资供应的不足,故华侨将一部分瞻家汇款,在国外购买粮食、副食品等寄回国内,仅1961年华侨从国外寄回或带回的粮食、副食品就高达十多万吨。</p><p class="ql-block"> 为了完成今年的侨汇收入任务,该报告从政治、经济角度提出了五条措施,其中第二条是做好侨汇物资供应工作。这一条大幅度增加了侨汇物资供应的品种和数量,仅粮食这一项就由原100元人民币侨汇供应12市斤增加到30市斤。与此同时,原定的4斤高级糕点就不再供应。此外,凭侨汇票证供应的各种商品一律按平价供应,立即取消了加价供应的规定。</p><p class="ql-block"> 国务院赓即以文件形式批转了这个报告,下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各部委,于1962年7月1日开始实行。</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看到,侨汇高级糕点供应至1962年6月30日就停止使用了。</p> <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尽管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但收效甚微。试想一下,在那个什么物质都需要票证的年代,尤其又恰恰遇到是物质极为匮乏的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有钱没票,自然是什么物质都买不到。既然有钱买不到东西,所以华侨用瞻家汇款在国外购买食物寄回国内应该是无奈之举吧。</p><p class="ql-block"> 1962年8月,“中央侨汇工作小组”成立,并以小组名称给国务院写了《关于侨汇物资供应问题的请示报告》。同年8月20日,国务院将该报告以文件形式批转给各地政府,且于同年9月1日执行。采取的措施其他不说,仅粮食这一项就由原100元人民币侨汇供应30斤增加至80斤。可以想想,一个泱泱大国,为了区区几千万美元的侨汇收入,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不惜动用国务院连续三次行文(1962年1月、7月、9月),侨汇物资供应的政策举措一改再改,这是我国绝无仅有的事。再看看效果,1962年国家侨汇收入实际完成5000万美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归纳两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四川侨汇高级糕点票自1961年4月份开始使用至1962年停止使用,期间共发行两套票,整个实际使用时间为一年零三个月,犹如昙花一现。</p><p class="ql-block"> 二是实行增加侨汇高级糕点政策是杯水车薪的举措,至少可以说决策者对当时的形势发展情况的估计严重不足,才出此不着边际的政策举措。但反过来说,在今天的票证收藏中,正因为有了这昙花一现的侨汇高级糕点票,才有了今天讨论的收藏话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