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人制砚历史悠久,史上制砚的各种材质虽然众多,但却是逐渐陆续登上砚史舞台,故而对砚质的评价历代又有所不同。编撰于五代后晋时期的《旧唐书》中载述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常论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言墨易冷,绛州黑砚次之。”生活于中唐时期的书法家柳公权,其评价砚的品质等级自然是从砚的研墨功能出发,对当时流行使用的烧陶制砚作出一二等级评价。</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青州石末砚?又为什么被柳公权评为天下第一?关于青州石末砚,北宋唐询在其《砚录》一书中载述:“潍州北海县石末砚,土人取烂石研澄其末,烧之为砚,即柳公权为第一者,潍乃唐青州北海县也。”可见石末砚出自唐代青州,用碎石研磨成石末,再淘澄出石粉,烧造成砚。此种制砚方法与绛州淘澄河泥烧造黑砚的制法相类似,都属烧陶制砚,但两者又非一类,制砚材料一种是石粉,另一种是泥土,砚质自然不同。相传青州石末砚的工艺制法在唐末宋初时已逐渐失传。柳公权评价青州石末砚为天下第一的依据是“墨易冷”,作为终身以砚为伴的书法家,自然是以砚的研墨功能作为评砚的主要标准。唐代制墨是用松烟灰和胶质合成为墨锭,在研墨时墨锭与砚面的反复磨擦中会产生一定的热度,热度又会使墨锭中的胶质形成泡沫,影响到墨汁的使用。所以,一方砚在研墨中的“易冷”和“易热”,就会直接影响墨汁的优劣程度,这也就成了评价砚质优劣的关键,“易冷”者优,“易热”者劣,而青州石末砚的“墨易冷”,就是柳公权评其为天下第一的依据。对此,南宋时高似孙在其《砚笺》一书中也有相同的看法:“公权记石末砚墨易冷,或为冷石坚磨,力两相距必热,而沫磨墨如病儿。”可见在唐代制砚中,以研墨不出沫而论,青州石末制砚为第一,绛州陶制黑砚为笫二。</p> <p class="ql-block"> 在柳公权生活的中唐时期,虽然已有端石制砚,时称紫石砚的出现,但数量极少,并非是制砚主流材料。从近些年考古出土的唐代制砚看,烧陶制砚仍然是当时的主流制砚,而柳公权论砚也只能在流行的制砚中进行一二评说。北宋初年苏易简在其《文房四谱》一书中批评柳公权论砚:“柳公权常论砚,言青州石末为第一,绛州者次之,殊不言端溪石砚。”只能说明苏易简的批评有时间错误,唐代中期之前用砚仍以烧陶制砚为主,而端石和歙石等优质砚材的规模化制砚,应该是从唐末五代时才开始。</p> <p class="ql-block"> 现存于世的唐代制青州石末砚均为出土坑古物,且存世极罕,殊为难得一现。在此展示此方唐代青州石末砚为长方形,前窄后宽,长16公分,前宽8.7公分,后宽10.4公分,四侧下收内敛,有竹刀刮痕,砚身无饰,砚面微凸,砚堂平展温润,椭圆形墨池较深,从墨池中可见石粉烧结分层相接,与澄泥砚的泥质不分层结构颇为不同。砚身遍布沁痕和剝蚀处,古香古色。岁末赏古研,写于津门古砚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