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盗沟的秋冬穿越——悠然遇见秋冬的惊艳

雨霖铃

<p class="ql-block">在美篇偶然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征文,叫做“悠然遇见秋冬的惊艳”。</p><p class="ql-block">这个主题霎时击中我心。这个主题真是太“惊艳”了!是谁居然能想出这么绝妙的主意来?而且还是“悠然遇见”这个“惊艳”……,好策划呀,令人“惊艳”的策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得写出怎样的文章,配上怎样的图,才能对得起这“惊艳”的题目和悠然的心境?</p><p class="ql-block">闭上眼,仿佛看到了许多属于秋冬的景象:既有白雪皑皑的莽原,也有雕栏玉砌的庭院,还有雪花漫舞的天空;或是黄叶飘落在秋风,或是金色大地的丰收,抑或是寂寥肃杀的荒野……</p> <p class="ql-block">不是“秋或冬”,也不是“秋、冬”,就是“秋冬”,应该是秋冬之交的变幻才对。</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半日时光穿越秋冬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旅程都是从路上开始的。</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5日,前两天刚下了一场雨。这个季节,已是山下为雨山顶积雪了。</p><p class="ql-block">远处山顶的雪,与蓝天上的白云交融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离开国道,驶向乡间小道。</p><p class="ql-block">透过树上的黄叶,斑驳的阳光撒在地面,让人感受着金色的秋季时光。</p> <p class="ql-block">山下农田早已收割完毕,而山里的收获才刚刚开始。</p><p class="ql-block">气候学中有海拔升高100米,平均气温下降0.6~0.7℃的定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是由南向北行。比较南北两面山上,显然南山海拔更高,积雪更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望南边的高山,山巅积雪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愈发壮观。看到这景象,够惊艳吧?你有没有一种从秋季一下穿越到冬季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的增高,农田渐渐减少。这里是农牧过渡区的人工圈养育肥牦牛。</p><p class="ql-block">这也是这条乡道上,山这边的最后一个村庄,再往前行就是没人的山地了。</p> <p class="ql-block">海拔继续增高,这里已经是真正放牧的牧区了。你看到那撒满山坡的羊群了吗?</p> <p class="ql-block">秋阳煦煦,高原上的天空总是格外的蓝。整个天空一丝云也没有。</p><p class="ql-block">“天蓝得好像假的一样”,这是一位外地朋友在看到这番景色时对我发出的感叹。许多年过去,说者可能早已忘记曾经的感叹,却一直留在了我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开始翻越山梁了。你能看清绿色护栏指示的之字形盘山路吗?</p><p class="ql-block">在高原上,这都不能称之为“山”,只能叫“山梁”。如果把这叫做翻过一座山,就会贻笑大方了。</p> <p class="ql-block">来到山垭口,这里积雪较多。</p><p class="ql-block">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这些雪块是被风吹上坡,像滚雪球似的,然后过了垭口跌落下来摔裂形成的。</p><p class="ql-block">别看现在午后阳光正好,风不大,但早晚垭口的风还是很大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垭口海拔才3100多米,不算高。现在知道为什么只能算“山梁”不能叫“山”了吧?</p> <p class="ql-block">翻过垭口,一是海拔高了,二是因为是背阴坡,所以积雪较多。</p><p class="ql-block">现在与山下相比,犹如在短短一小时内,二十公里的距离,却从秋季穿越到冬季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咦,远处一片黑乎乎的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一座光伏电站。</p><p class="ql-block">22年春天来这里,看见几个民工在这拉铁丝网,当时还以为是在拉网围栏呢。谁想到一年多时间,这么一个规模不小的光伏电站就已投入使用了,不得不感慨我们国家的建设速度。</p> <p class="ql-block">山顶垭口处,人工种植的牧草因为注重产量会选择比较高的品种,全都被山垭口的风吹得倒伏在地。</p> <p class="ql-block">而野生的草是这个高度。</p><p class="ql-block">联想到中国古人的智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看来草高于坡,同样是风必伏之。道理是相同的,大自然对待万物以同一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在山顶上,一股涓涓细流,由南向北顺坡下淌,深度尚不足一指。</p><p class="ql-block">这条路,我曾在夏天和冬天走过多次,但秋冬之交还是第一次。大约是积雪融化的缘故,水比往常多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下山了。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那涓涓细流已经变成了一条小溪。</p> <p class="ql-block">水量也越来越大了。</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地形,在古时候倒是很适于强人隐蔽于此,伺机出没。</p> <p class="ql-block">千万不要以为我随口胡诌一个强盗沟的地名,它的的确确就叫这个名字!导航显示我正在强盗沟附近的Y101乡道上。</p><p class="ql-block">这条乡道,是联通湟源县申中乡与湟中县(现在是湟中区了)拦隆口镇的乡村道路。</p> <p class="ql-block">再随海拔高度继续降低,小溪开始奔流,山坡出现了树木。</p><p class="ql-block">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分辨出山这边与山那边景色、植被的细微的不同之处。</p> <p class="ql-block">开始又有村庄有人烟了。</p><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丰收景象,一下子又从冬季回到了秋季,似乎在十几分钟里再度穿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小溪得到壮大,现在可以称之为小河了吧?都可以引流灌溉农田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山沟,进入河谷地带。我们目睹了一条小河的诞生,并伴随着一起走过它成长的过程。现在它已从紧贴地面的涓涓细流成为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p><p class="ql-block">目睹一条河流的诞生,与我在额济纳《弱水的恋歌》中目睹一条河的死亡一样,同样是一段非常值得和惊艳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出山沟,来到河谷地带,视野一下开阔起来。远处的雪山更加巍峨,眼前的新一代大棚向我们展示现代农业的发展进步。</p> <p class="ql-block">这里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更较山上温暖,田野里已是小麦收割后复种的蔬菜。你看,这大葱都长到一米高了。</p> <p class="ql-block">返途中又回到了金色的秋天。</p><p class="ql-block">身在天地之间,行在群山之间;</p><p class="ql-block">短短半日时光,在地理上穿越了一条名曰强盗沟的山沟,在季节上穿越了秋与冬。</p><p class="ql-block">唯有在极短的时间里,目睹了秋与冬的并存,才会同时“遇见”“秋冬”;</p><p class="ql-block">唯有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秋与冬天衣无缝般的转换与再转换,才会有“悠然”的心态去感悟它的“惊艳”。</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金黄色的树叶随风飘落。</p><p class="ql-block">想起一个颇有哲理的疑问:</p><p class="ql-block">秋叶的飘落,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p> <p class="ql-block">当写完这篇随笔时,忽然对此有了新的感悟:</p><p class="ql-block">金风吹来,黄叶飘舞;大地的丰收,农人的笑颜;这一切,这既是秋的惊艳,不舍与挽留。也是冬的惊艳,追求与坚持。</p><p class="ql-block">是大自然的恩赐,造成了这秋与冬的惊艳。</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若能悠然遇见这些,他一定是幸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