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感情生活

邹伏兴

<p class="ql-block">  乾隆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是我们最熟悉的皇帝之一,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继承了父亲雍正皇帝的大好执政基础,将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晚年固步自封、盲目自大,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拉大,被世界远远甩在了后面。本文从四个方面讲述他作为帝王的感情生活。</p> <p class="ql-block"> 隔代之爱 康熙六十一年阴历三月十二日,因为皇子们的储位之争,九子夺嫡,搞得老皇帝身心疲惫。这一天受皇四子胤禛的邀请,康熙来到儿子的圆明园赏牡丹。父子俩聊些与政治无关的家长里短,气氛十分融洽。见父亲高兴,胤禛叫来自己的两个儿子第四子弘历和五子弘昼觐见祖父。两个孩子当年12岁,出生只相差两个月。弟弟弘昼没有给皇帝留下太深印象,但哥哥弘历却让康熙“见即惊爱”。弘历身材挺拔,皮肤白皙,一举一动既敏捷得体,又落落大方。皇帝问他功课,他把周敦颐的《爱莲说》一字不落轻轻松松就背了下来,之后又非常准确地讲解了含义。康熙非常惊讶,因为这是他见过的几十个孙子里最出色的一个。第二天,皇帝命胤禛送来弘历的生辰八字,请人算过后,康熙给出了“此命贵富天然”的批语。接着马上命胤禛把弘历送进皇宫自己亲自抚养。</p> <p class="ql-block">  此后五个多月,祖孙二人每天形影不离,读书的时候,康熙亲自给他讲解,吃饭的时候,爷爷不断给他夹菜。甚至接见大臣处理军国大事,康熙也特批弘历留在身边。这个乖巧的孙子给康熙的最后岁月带来了很多快乐。出众的天资,让弘历从康熙九十多个孙子中脱颖而出,被隔代指定为皇位继承人。乾隆当了皇帝后,处处刻意效法康熙。康熙为政崇尚宽仁,乾隆一登基,也宣布要宽仁为政。康熙一生六次南巡,乾隆一生也六次南巡。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则在六十年后禅位当太上皇,说自己不能执政时间超过祖父。他对祖父的崇拜,到了亦步亦趋的程度。更引人注目的是,乾隆为自己身后选择的陵墓,不在父亲雍正的清西陵,而是祖父康熙的清东陵。他死后要和祖父长眠在一起,可见祖孙二人感情多么深厚。</p> <p class="ql-block">  皇帝的爱情 乾隆初政,行宽仁之治。然而从乾隆十三年开始,他的执政风格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得严厉苛刻。据史书记载,这一年皇后富察氏去世了。富察皇后是名门之后,家世显赫。她肤白貌美,神态温婉,目光清澈,有很好的风度和修养。除了出身名门、长相姣好之外,更重要的她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贤惠、非常有人格魅力的女人。她既有精明的一面,又有天真的一面;既有温柔的一面,又有活泼的一面;她为人识大体,又善于经营。茫茫人海里,能找到自己真正满意的另一半,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小概率的事。但乾隆皇帝很幸运,找到了让他心仪的富察皇后。</p> <p class="ql-block">  乾隆当了皇帝后,就迫不及待地秘密立储,把富察皇后的长子永琏立为太子。富察皇后非常高兴,乾隆和她的感情,达到了幸福的高峰。然而三年后,一个晴天霹雳让他们从幸福的高峰跌落下来,九岁的永琏死了。富察氏大病一场。乾隆非常担心皇后,天天过来探视,抚慰皇后的痛苦。好不容易到了第七个年头,时来运转,富察氏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夫妻俩生怕这个嫡子再出意外,几乎把全部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但好景不长,这个嫡子刚长到两岁就因天花去世了。这个打击对富察氏来说,太沉重了。但她默默把悲伤藏在心里,表现的异常冷静坚强。让乾隆非常惊讶,对皇后也更敬重了。</p> <p class="ql-block">  乾隆十三年初,三十八岁的乾隆按计划开始即位后第一次东巡。天下初步大治,乾隆踌躇满志。为了缓解皇后再次丧子的痛苦,皇帝带上大病初愈的富察氏和皇太后一起出发去山东登泰山。早春二月,春风浩荡,一大家子出门旅游,心情都很好。不料乐极生悲,下了泰山,回来济南,皇后就感冒了,开始持续发烧。乾隆想让皇后在济南养好病再走。富察氏担心自己在济南养病影响皇帝处理军政大事,坚持要回北京调治病情。随后他们就启程坐船沿着运河北返。结果当天晚上,皇后就驾崩于船上。皇后去世,乾隆心里,痛断肝肠。从失去皇后的那一天起,他的人生,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悲痛之中。</p> <p class="ql-block">  对富察氏的思念,成了乾隆后半生感情生活的主旋律。皇后居住的长春宫,乾隆命令所有的陈设,要保持原样,一点都不准变动。每年皇后的忌辰,乾隆都来这里凭吊,一坐就是半天。这种做法坚持了四十多年,直到退位。皇后去世时坐的船,是皇后最后生活过的地方。乾隆下令不管有多么困难,也要把这条船运回北京城,留作纪念。乾隆五十五年,已经八十岁的他又一次来到妻子坟前,写下这样一首诗:三秋别忽尔,一晌奠酸然。夏日冬之夜,远期只廿年。意思说:我已经有三年没给你上坟了,今天来到这里,又忍不住哭了。年龄越来越大,唯一的安慰,就是可以早点见到你!</p> <p class="ql-block">  皇帝的亲情 乾隆被带进皇宫扶养期间,康熙专门到儿子居住的府邸召见了乾隆的生母,这个当时尚没有封号的宫女,被懂识人术的老皇帝称为“有福之人”。十四年后,乾隆登基,她从一个宫女变成了全天下最尊贵、最有地位的女人。乾隆是大孝子,和母亲的感情特别好。当了皇帝,虽然日理万机,但只要有空,就跑到母亲跟前请安,陪母亲说话、吃饭、散步。每次出巡,到哪里旅游,都带上母亲。老太太身体康健,爱热闹。八十三岁临去世前一年,还跟着儿子爬泰山。乾隆刚登基的时候很节俭,但对母亲很大方。有一年老太太五十岁大寿,乾隆组织了几千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跪在路上,手举鲜花高喊“太后万岁”,为讨母亲欢心,仅此一项就花了几十万两银子。即便是这么孝顺,有一次母亲和他聊天,要求他拨钱维修顺天府附近一个庙时,他转头就对太后宫里的太监、宫女下旨意,严禁他们将外面的事讲给太后听,违者严惩不贷。他对母亲搞信息封锁,让太后与政治绝缘。在对母亲极尽孝心的同时,也在高度防备太后干预朝政。</p> <p class="ql-block">  乾隆是个完美主义者,既想在母亲面前做个孝子,也想在弟弟面前做一个仁爱的兄长。他对兄弟有个原则,就是生活上待遇从优,政治上控制从严。政治权力,乾隆丝毫不让兄弟们染指。弘昼和他从小一起长大,兄弟俩感情很深,但身为皇帝的亲弟弟,精力充沛,也不乏才干,他一生都不能参与朝政,活着就是混吃等死。极度无聊的他,经常在家里演习自己的葬礼,自己装作死人,坐在贡桌上,看别人哭相,再评出一二三等奖来。</p> <p class="ql-block">  九子夺嫡时,皇八字允禩 、皇九子允禟是主要政敌,雍正即位后,对他俩兄弟进行了政治清算,改他们名叫“阿其那”(猪)、塞思黑(狗),把他们的子孙全部开除宗籍,不承认他们是皇族。乾隆执政后,下了一道谕旨,给两个叔叔平反,恢复了他们子孙的皇族身份,让他们重新过上了贵族生活。另一边他又立了一个规矩,王爷宗亲不进军机处(核心权力部门),严禁他们参与政治,彻底防止亲贵干政。</p> <p class="ql-block">  君臣之道 雍正是历史上出了名的难侍候的皇帝,为人特别苛刻。但他对张廷玉,却是一见如故,欣赏至极。在位十三年,几乎一天都离不开他。除了加官进爵,还给以张廷玉配享太庙这个汉族官员从未有过的殊荣。雍正皇帝喜欢张廷玉,除了他的才干外,就是两个人的性格特别互补。雍正这个人喜怒无常,大起大落。张廷玉呢,性格周密细致,有涵养。然而乾隆皇帝对张廷玉的印象,与雍正大不一样。人与人之间性格相似的,有时特别默契,有时却互相排斥。乾隆和张廷玉一样,都是特别世故、特别精明、特别有城府的人。乾隆认为张廷玉做事,表面上大公无私,背后却心机极深。</p> <p class="ql-block">  乾隆执政之初,特别需要张廷玉的政治经验,对他很尊重、很重视。乾隆当了六七年皇帝后,对政务已经越来越熟悉,再加上乾隆不断提拔重用年轻大臣,张廷玉可利用价值大大降低。乾隆十三年,最钟爱的富察皇后去世了,乾隆感情世界的巨大风暴,让大清政坛发生了的一次九级地震。张廷玉因为皇后葬礼宣读的册文一个字的错误,被乾隆罚俸一年。这对从政四十七年来从未犯过任何错误的张廷玉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急流勇退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一天,趁着乾隆高兴,张廷玉又一次提出退休的想法。乾隆眼见张廷玉走路要人搀,记忆力差,思维能力也不行,说话有时还颠三倒四,也就允准了他退休。张廷玉高高兴兴回了家,半夜醒来,想起雍正给他配享太庙的事,乾隆没有给个准信。于是一大早就起来找乾隆要写个“保证书”。张廷玉这个要求非常不恰当,乾隆是个很重规矩的人。虽然内心不情愿,但见这个为大清服务了一辈子的三朝元老、如今哭哭啼啼跪在自己面前,况且配享太庙是老爸同意的,既然已经让他退休,干脆送佛送到西、好事做到底。就命人写了一个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的诏书。</p> <p class="ql-block">  张廷玉出宫后,乾隆一个人坐在那里,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按规定,大臣得到皇帝的好处,第二天必须进宫谢恩。但张廷玉这几天折腾,晚上没睡好觉,加上年纪也大,第二天起不来,半上午才想起让儿子代他向乾隆谢恩。本来写这个保证书就很窝火,如此施以特恩他居然连面都不露,乾隆心里的火就更大了。他马上命军机大臣写一道谕旨,令张廷玉“明白回奏”,就是让他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当面谢恩。当天值班的军机大臣正好是张廷玉的学生,他怕老师吃亏,所以就找人把这个消息传给了张廷玉。结果这个一世精明的老臣一下子犯了糊涂,皇帝的谕旨还没到,他就一大早进宫去向乾隆谢罪。乾隆马上就意识到有人向张廷玉通风报信,这还了得。他一直想要打击朋党,如今证据就在眼前。他决心把张廷玉彻底搞垮、搞臭。乾隆下令削去他的伯爵,取消配享太庙,赶回家乡。张廷玉心心念念的衣锦还乡,结果是灰头土脸到家,没有一个官员敢来迎接。但噩运还未结束,几个月后受亲家牵连,乾隆又派大臣德保到他家查抄收回三代皇帝赐给他的一切赏物,并暗示德保重点查抄文章、书信、便条,看看其中有没有对乾隆不满之词。张廷玉是个清官,家里没什么财产,所有的文字中没有一个字涉及政治,更没有任何对皇帝和朝政的品评。五年后,张廷玉死了,乾隆也感到一丝悲痛,君臣相处十四年,回想起他一生的作为,觉得自己对他确实苛刻了。乾隆又做出眷顾老臣的姿态,下诏宽恕张廷玉的一切过失,仍然命他配享太庙。只不过这一切张廷玉已经不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年,六十五岁的他又一次东巡。清朝时期交通不便,坐在轿子里的皇帝很无聊,他拉开大轿的侧帘,看见一张新面孔的侍卫,二十来岁,白皙清秀,骑在马上,风度翩翩。乾隆就问他叫什么名字,多少年纪?侍卫说自己叫和珅,26岁。问他读过书吗?和珅一下子就把当年参加乡试的卷子从头到尾背了出来。乾隆看他说话流利又得体,态度恭敬又从容,一下子就对他很感兴趣。于是马上叫人去查和珅的出身和背景。和珅是世家出身,在咸安宫学(皇家贵族学校)读过书,后来因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三年前托关系进宫做了侍卫。乾隆看他家世清白,背景良好,很满意。又试着派他给自己办了几件事,结果几件事办下来,乾隆发现这个和珅不一般,善解人意,周到细致,乾隆大喜过望。</p> <p class="ql-block">  一年多的时间,和珅从三等侍卫到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他的升迁,不能说是坐直升飞机,只能说是坐火箭上来的。 和珅为什么能够如此受乾隆的赏识,一年内连升九级呢?第一、和珅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能绝对服从皇帝,确保皇帝大权独揽。第二、和珅才华出众,办事利落,能够帮他处理一些复杂事务。乾隆晚年,既不想破坏增加老百姓负担的承诺,又想要享受生活。在古代,君子耻于谈钱,拙于理财。而和珅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理财家。和珅身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是一个没有操守、没有原则的人。他的人生追求就是做最大的官、享受最好的生活。和珅完美的契合了乾隆晚年的政治和生活的需要,为乾隆减轻政务压力、物质享受提供服务。他向乾隆力荐的议罪银制度,虽然为乾隆带来了几百万两零花钱,却给大清王朝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损失。这一制度让乾隆朝的大臣们贪腐层出不穷,催生了一桩又一桩惊天大案。嘉庆亲政仅三天 就下令查抄和珅家,他的财产价值4.4亿两白银,相当于大清十五年财政收入。</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朋友,你喜欢乾隆皇帝吗?请谈谈你对他的认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