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伊始,怀着一种感恩之心,翻阅手机看到,从2020年1月16日始,江河老师在海南东方,转发(品读)《东山脚下故事多多》,至2023年12月31日,点评《贴心为民的凌水派出所警务工作站》,据不完全统计,在四年时间里,江河老师共点评我的作品115篇。其中两次连评,还写了一篇散文。超百篇的从文学创作角度的点评,累计几万字,是江河老师的倾力之作,一般人是做不到的,真是难能可贵!看到篇篇点评作品,无不展示江河老师的才华和深厚的文学底蕴,体现她对作品的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令人敬佩不已。</p><p class="ql-block"> 倾力点评来自对家乡人的情感</p><p class="ql-block">江河老师说:“《兴凯湖微生活》平台里8510农场五个人,你和赵明宇、崔春万的作品,都篇篇不落,给予热情点评,尤其是你发的作品,出于一种感恩,最主要还是感觉我们都是8510出来的应该互相多关注。”这是江河老师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同在一个农场一个中学。我1965年上初一,江河老师已上高一,她高我三个年级(初中阶段)。参加工作后,与江河老师的家人接触多了起来。与其父在基层单位共过事,与其叔在农场机关工作,与其弟乌晓光是同学,渐渐地对江河老师的了解多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2018年,乌晓光的同学在大连聚会,我应邀参加,与才子乌晓光接触了几天,彼此之间有共同的语言。他回上海后,他给我寄来《乐维华文存》,是一本散文集。不久之后传来噩耗,乌晓光突发疾病去世,让我痛失了一位知心学友。2021年4月18日,我应邀参加四十四团副连职以上的上海知青聚会,活动后我于21日到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外转了转,怀念该校走出的高才生乌晓光,我把华东师范大学校园的照片发给江河老师,她说:“向前你去华东师范大学了?谢谢你心里还装着晓光。”</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4日,江河老师写了一首散文诗,用排比句写道:“我们是老乡;我们是校友;我们是战友;我们是诗友;我们是同学。”这就是我们的共同语言和爱好,这注定了江河老师长期倾力点评我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倾力点评来自对我的作品认可</p><p class="ql-block"> 2018年,江河老师加入了天津作家协会,比我加入省作家协会要早。在写作上,也比我“出道”早,“江河”名字已远扬。我于2016年在大连开始真正写作,以散文为主,一写8510农场回忆录,二写在大连生活感受。自从与江河老师有了微信联系,从2020年起,开始收藏江河老师的点评作品。2020年1月16日,我的(随笔)《东山脚下故事多多》美篇转发,立即收到江河老师的点评:(品读)《东山脚下故事多多》散文诗。诗中开头写道:“听你讲东山脚下的故事,犹如一曲浩荡历史长河,其中有多少的酸甜苦乐,还有说不尽的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 2020年1月31日,《兴凯湖微生活》平台小说连载《东山脚下》。江河老师评价:“小说拜读,真是一个成熟的作家了。小说故事情节写得十分生动活泼有趣,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人物的刻画都表现的很有功底,祝贺你!”</p><p class="ql-block">看完小说连载《东山脚下》(之二),江河老师欣喜的写道:“</p><p class="ql-block"> 故事主人公在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情节渐渐进入高潮。作者把事件发展的过程写得丝丝入扣,人物性格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达的淋漓尽致!生动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途径,作者的语言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好作品恭喜你!”</p><p class="ql-block"> 2020年2月1日,疫情大暴发,我写了散文《坚守家园》,江河老师点评:“散文《坚守家园》写得太好了!我喜欢的一定可以获奖,祝贺你!”这篇散文被选登大连作家“阻击疫情征文网”上。</p><p class="ql-block"> 2020年2月20日,《兴凯湖微生活》平台(小小说)《鹿采山参报恩人》发表,江河老师写到:“不愧是签约作家,祝贺又一篇精彩小小说问世!”</p><p class="ql-block"> 小说作者把一段人梅花鹿情缘的来龙去脉说的活灵活现,犹如童话一般。一方面表达仁心得回报,知恩图报的道理,也同时用生动的人物与动物故事告诉人们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作品语言表达生动有趣,把一件看似普通的事,写得引人注目,给读者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我加入了大连市作家协会,江河老师为我感到欣喜,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撰写了《热爱,是成功的第一阶梯》——(有感史向前的文学创作)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8510这片黑土地不仅孕育了当年物茂粮丰,同时也孕育了农垦文化的繁荣,几十年后在她的土地上开出绚丽多姿的文化之花,涌现了一大批以孙天茂,赵明宇,王奎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者,最近几年以史向前为突出代表的新一茬文学创作迅速成长,成为农垦文化先锋战士。</p><p class="ql-block"> 史向前先天的文学天赋异禀给了他创作的优越条件,而更主要是他对文学创作的挚爱,对农垦文化的执着追求,尤其勤奋投入让他在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作品无论纪实文学、散文、小说等都博得了广发读者的好评,赢得了数以万计的点击量。</p><p class="ql-block"> 有句名家名言:“热爱是成功的第一阶梯。”史向前的创作成功也正是基于他对文学的热爱,对农垦文化的热爱吧。有了热爱的先决条件,就决定了他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也正“志存高远”的具体体现。</p><p class="ql-block"> 因为热爱,他就执着,即使遇到困难不言放弃。我们都读过他最初创作的8510场史纪实文学,浩繁的人物照片,大量的数据,数十万文字表述,花费的精力可想而知。需要查阅多少历史资料,需要访问多少分散在四面八方的老垦荒人,用浩如烟海形容不过分,但是为了完成这些创作,为了把8510的昨天留给后人,他创作的本身就是一种用北大荒精神支撑的过程,他坚持下来了,我可以想象,他写作的聚精会神,废寝忘食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因为热爱,他可以孜孜以求,努力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向生活学习,他的散文创作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文字功夫和文学底蕴的积累。每一篇散文中名人名言,古典古韵的引用都是有据可查,用得恰到好处,从而提升了作品的品位!散文创作无论写人写事都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尤其作者的发散思维能力给读者留下深深地记忆,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境界。</p><p class="ql-block"> 因为热爱,他可以在写作中不断求新求好。作者的几篇写景写花的散文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所以要做好一件事必有对此事的挚爱,向前就凭借着一份爱把创作坚持下来并做到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无论纪实文学还是小说,都是在用文字践行习主席“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用传统的精神,民族的故事启迪读者心灵,以优秀的作品感染鼓舞读者,这就是一位文学创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感。</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好作品?什么是成功?好作品是不仅有读者,还要感动读者,反映时代精神,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的作品。带着使命感与责任感,带着深深的文化自信与勇气,带着执着的爱与追求,把优势与努力完美结合起来,这就是走向成功。</p><p class="ql-block"> 2020-5.3于天津津南区</p><p class="ql-block">文友这样评价江河老师的点评作品:</p><p class="ql-block">江河的文风清新隽永,文笔精练,流畅自如。没有空语套话,没有咄咄逼人夸张耸动之氣。</p><p class="ql-block">言之有物,娓娓而谈,看客似闻高山流水,如茗香茶,得一方静土,赏一方青山绿水。</p><p class="ql-block">谁说女子不如男?东中女秀才,巾帼不让须眉!</p><p class="ql-block">黄茂矩</p> <p class="ql-block"> 江河的评论很到位。执着精神、挚爱文学是向前在创作方面取得不斐成绩的关键所在,也是其创作道路的动力和源泉。更是他梦寐以求的目标和努力方向。荣誉和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向前的笔耕不辍,孜孜不倦的创作精神可圈可点!为江河精辟点评称赞!</p><p class="ql-block">邓国良</p><p class="ql-block"> (小说连载)《缘在东山脚下》(1—20),2021年6月5日在兴凯湖微生活》平台发表,江河老师点评:“恭喜你吧!万字小说从短篇到中篇的跨越,不简单,不容易!了不起!成功从来都属于有梦想且勤奋的人,属于有天赋且努力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p><p class="ql-block"> 《缘在东山脚下》把一个时代的纯真的爱情品质刻画的淋漓尽致,故事情节曲曲折折,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如何把握小说体裁的虚虚实实,让故事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很清晰,丝丝入扣。环环相接,这是小说创作的基本功力。小说《缘在东山脚下》做到了!史向前叙事小说,从中篇《爱在东山脚下》到长篇《房子的故事》,的确是一个跨越或者飞跃,不仅是文字的增加,更是人物关系,情节的上达到一个新高度!为作者点赞!”</p><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28日—12月4日,(长篇叙事)《房子的故事》《1—8)美篇转发,江河老师跟踪点评八篇。“史向前,不仅是文字的增加,更是人物关系,情节的上达到一个新高度!为作者点赞!”</p><p class="ql-block"> 2023年2月2日,(小说)《八年的相恋》在《兴凯湖微生活》平台连载,江河老师连评七篇后感言:</p><p class="ql-block">史向前小说小说连载《八年的相恋》今天读完了!好事多磨,八年相恋终成正果!八年的曲折是对爱情双方的考验!八年相恋双方都坚守一份真爱,没有被来自各方面的曲折击败,这是忠贞不渝的爱情见证!也为一生的相依相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p class="ql-block"> 八年相恋,奠基于双方的志同道合,这是最厚重的感情基础,双方八年不动摇,基于彼此的信赖,对自己的慧眼识珠选择的无悔,这些前因作者都在前面做了严丝合缝的铺垫。小说连载以双方的皆大欢喜让八年相恋有了完美结局。</p><p class="ql-block"> 都说经过考验的婚姻才经得起岁月检验。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孟启明许春梅老师如今双双进去九十岁以上高领,他们的爱不仅经历了恋爱时期的各种考验,也经历了后来的“深挖”时期九个月牛棚的磨砺!直到他们双双光荣退休享受安泰无忧的晚年生活。 史向前小说连载生动讲述了八年相恋的曲折经过,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虽然不算复杂,但是作者把八年相恋的原因通过所有的细节讲的很是生动感人。作品整体小说要素体现完整,情节生动。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了人物对爱情的专一和品质!是一篇成功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倾力点评促进了学习和交流</p><p class="ql-block">江河老师的倾力点评,我都仔细的阅读,学习点评写法与语言,从中找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对作品进行修改补充。我在11万字的基础上,将(家史叙事)《房子的故事》,续写33万字,得益于江河等老师的点睛之笔,锦上添花点缀。</p><p class="ql-block"> 我也尝试着点评江河老师的作品,但我达不到篇篇给予点评,只好抓重点,抓亮点。2022年4月,江河老师的小小说《坎儿》发表,让我眼前一亮,随即写了一篇点评。</p><p class="ql-block">浅析江河小小说《坎儿》</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些闲暇空儿,消遣江河大姐的小小说《坎儿》,向我们讲述一个短而精,浅不俗,耐看的当下社会现象,一个家庭引发的故事,竞如在目前,似在身边,引爆了强烈的现场感。</p><p class="ql-block"> 作者运用典型化手法,成功塑造了“立秋”、“父亲”、“丈夫”、“婆婆”的形象,尤其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通情达理的“婆婆”。</p><p class="ql-block"> 作者运用矛盾冲突写法,叙述《坎儿》的“三个坎”:立秋的下岗坎,如何面对?父亲的面子坎,如何说服?丈夫的离婚坎,如何处理?“三道坎”三次矛盾冲突,还好,“立秋”都挺过来了,在婆婆的“大义凛然”下,“三道坎”顺利迈过,立秋“蹚过了女人河。”</p> <p class="ql-block"> 江河文学功底厚实,从她的最近散文《别忘戴口罩》等作品,可以看出:生活和文字都是她的挚爱,她喜欢在挚爱里寻找“诗与远方”的浪漫,也寻找“烟火人间”的本真。</p><p class="ql-block"> 品嚼《坎儿》时代风雨中揭示的底层人物命运的种种况味,雅俗共赏的佳作。读了《坎儿》,足以启迪读者,浚发妙悟灵思。</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都曾有过《坎儿》的类似经历,或将还会有“坎儿”,那是饱经流年的洗涤。</p><p class="ql-block">史向前</p><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17日上午于大连</p><p class="ql-block"> 我浅析江河小小说《坎儿》,江河老师是认可的,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感到很欣慰。</p><p class="ql-block"> 向前老弟,一大早我刚完活,看到你对江河小小说《坎儿》专业水准的点评,远远不是感谢,更是佩服向前对作品的透彻分析:大时代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生活。向前的精彩点评无疑给《坎儿》增添了浓重的色彩,也是对江河最大激励鞭策!同时也让我看到一篇好的文学评论应该怎么写。应该说你对《坎儿》点评是文学评论的样板之作。由衷感谢向前花费那么大精力写这篇点评文字。</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江河文学功底差距太大,写不出像样的评论,向你学习吧,在进步中提高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还点评了江河老师的(散文)《你是我永远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品读江河《你是我永远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你是我永远的老师》,往事写真,一打眼,就很入眼。作者深情地回了一甲子的师生情。文章有三大看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看点:讲述了两位夫妻老师爱生如子,甘做红烛,师德润德的故事。作者把两位老师的爱,从课堂联系到宿舍,提到给学生晾晒尿的被褥的感人细节。</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看点:讲述了两位老师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作者得益于两位老师的厚爱。作者幸福的写到:“人生最大的幸运是上学遇上好学校,学业遇上好老师。”这话说到每个学子的心坎儿上。其实,人生有三大幸事:上学遇到好老师,工作遇到好领导,结婚后遇到好伙伴。人生起步,关键是遇到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看点:讲述了两位耄耋老师,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清欢岁月书相伴,激情燃烧在夕阳晚霞。作者披露,人逾六十的孟老师,在步入金秋岁月,十年笔耕不辍,写了三本回忆录,自当收获了一生的风雨耕耘,收获了人生的幸福快乐。别让快乐变老,两位老师做到了。巴金说:“没有人因为多活几岁变老,变老是因为他们抛弃了理想。”作者热情地宣传了俩位老师的快乐有理想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读罢《你是我永远的老师》,我也涌动回忆的思绪。孟启明老师是我初中的数学老师,是一位有风度的魅力,那时他英姿勃发,满身朝气。正如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风度具有一种无形却巨大的力量,它不动声色地塑造人、影响人。”我们刚入学不久,就被孟启明老师的风度所感染,为他的生动趣味的讲课所折服。</p><p class="ql-block">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江河不吝啬笔墨赞美了俩位恩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所有人除父母之外的第二个榜样。一位好的老师能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正面影响。江河著文,正是宣扬的这样老师,所以,《你是我的永远的老师》作品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绵绵悠长师生真情,老师之伟大,在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p><p class="ql-block"> 在老师的记忆库,是按什么顺序储存的?但大多数的时候,让老师记住的是那些有感恩之心,一直惦着老师的学生, 这个学生就是江河(乌先玲)</p><p class="ql-block"> 史向前</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日于大连高新区</p><p class="ql-block"> 江河老师几年来倾力点评我的作品,不仅扩大了我的作品的影响,而且对我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提高有帮助有激励和鞭策,难得的指导老师,点评的系列作品弥足珍贵,宝贵的文字资料。 </p><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9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史向前(笔名:石进),男,1950年生,辽宁省黑山县人,高级政工师。 </p><p class="ql-block"> 主要代表作品:纪实性散文《8510农场红星大楼》、《八五一0农场十八年》、《阳台上的幸福》,短篇小说《红星大楼之恋》、《哥仨儿抓阄抢媳妇》,中篇小说《缘在东山脚下》、《母亲的心事》、《八年的相恋》,长篇叙事《房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辽宁《晚晴报》、《大连晚报》、《大连日报》发表散文多篇,散文《宜居城市大连》征文获《大连晚报》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2021年在庆祝《参考消息》创刊90周年“我与《参考消息》的故事”征文活动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参考消息》荣誉读者称号,《喜得荣誉证书》一文于2022年3月24日刊登在《参考消息》《读编互动》栏目。</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12日,《大连日报》在“只争朝夕共创未来·我们这十年”征文活动中,刊登了(随笔)《阳台上的幸福》,荣获佳作奖。</p><p class="ql-block"> 现为大连市沙河口区作家协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兴凯湖微生活》签约作家。</p> <p class="ql-block">文图编辑:史向前</p><p class="ql-block">文章校正:食言</p><p class="ql-block">音一一乐:平湖秋色</p><p class="ql-block">美餐制作:张增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