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导读课

禹峰

<h3>肖磊:河南大学教育学部</h3> <h3>  学校教育改革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带给我们诸多有益启发,对众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更能加深教师对课堂的理解。</h3> <h3>佐藤学:</h3> <h3>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h3> <h3>佐藤学自我画像</h3> <h3>写作背景:<br> 儒家文化圈都非常注重教师中心,强调纪律,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br>对日本基础教育危机的思考:<br>  面对出现学校荒芜、学生逃学</h3> <h3>本书结构框架:</h3> <h3>写作特点:以小见大,见微知著<br> 叙事性:讲故事<br> 情境性:<br>  实践性:</h3> <h3>二、学校教育改革的总体框架<br> 学校教育改革</h3> <h3>(一)实践者主体与研究者主体</h3> <h3>(二)变革实施者、促进者和支持者<br>变革促进者分为三类:<br>1.创始型变革促进者:<br>2.管理型变革促进者:<br>3.回应型变革促进者:</h3> <h3>学校教育变革的基本路径:<br>路线之争:<br>重点之争:</h3> <h3>校本教研:</h3> <h3>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时间,需要三步走。<br>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br>提高研讨会质量。<br>召开公开研讨会。</h3> <h3>在学校开展所有教师都能愉快参加的校内教研</h3> <h3>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br>应对学生的教学<br>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br>教师持有自己明确课题的教学研究</h3> <h3>学习共同体:<br></h3> <h3>学习共同体学校:21世纪的学校</h3> <h3>学习共同体愿景的哲学构成:<br>公共性的哲学:<br>民主主义的哲学:<br>卓越性的哲学:</h3> <h3>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方略:<br>学生学习共同体:<br>教师学习共同体:<br>社会学习共同体:</h3> <h3>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有的风景:<br>大单元教学:忽略了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br>反对抽象的语言、脱离了具体情景的说教</h3> <h3>教学中的学生</h3> <h3>教学中的教师:<br>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h3> <h3>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br>润泽的教室:安心的</h3> <h3>创造型课程</h3> <h3>综合学习课程与学科学习课程:<br></h3> <h3>校本课程:</h3> <h3>需要我们继续思考的几对关系:</h3>

教师

共同体

学习

学校

课程

教研

教学

变革

教育

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