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行(四)(环游西部自驾旅行漫游记)

田田

藏北 . 阿里篇 <p class="ql-block">9月22日,在路上的第二十天进藏第十天,今天行程拉萨大昭寺、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赤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p> <p class="ql-block">公元641年16岁的文成公主,带着三百多个能工巧匠,和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从长安出发,耗时三年到达拉萨。文成公主入藏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汉、藏文化交流的序幕。如今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像和八岁等身像,在佛教信徒的心目中,这里正是他们朝圣的终点。在世间所存的众多佛像中,唯有释迦摩尼八岁等身像和十二岁等身像,是佛祖释迦摩尼在世时,比照他八岁和十二岁时的身高量身定做,并由他本人亲自开光的,在佛教徒心中这两尊佛像与释迦摩尼本人别无二致。见到这两尊佛像就是他们的最高追求。</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大昭寺内有大昭寺殿、弥勒佛殿、观音菩萨殿、祖孙三法王殿、度母殿、无量光佛殿等主要大殿构成。</p><p class="ql-block">大昭寺是一座宏伟建筑,整个寺庙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寺内的各个殿堂装饰华丽,金碧辉煌,充满了神秘而庄严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屋顶覆盖着金色的琉璃瓦和铜质的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寺庙殿内也是不允许摄影的。</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不仅又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们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为清代到新中国初期西藏地方官署名,即原西藏地方政府,藏语“噶”是命令的意思,“厦”是房屋的意思,“噶厦”就是发号施令的地方)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一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p> <p class="ql-block">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或是拿着转经筒,以大昭寺为中心,沿着街道绕一圈,表示向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朝拜。虔诚的信教徒们,嘴里诵着经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周围的一切与我无关。</p> <p class="ql-block">在拉萨,藏族人民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八廓街一带称为“拉萨”(藏语意为神地),由此可见,大昭寺在藏族人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不仅是拉萨地理位置的中心,也是拉萨人民生活的中心,更是西藏文化的中心。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政治中心,那么大昭寺就是西藏的信仰中心。</p> <p class="ql-block">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p> <p class="ql-block">其实八廓街不是一条街,而是以大昭寺为中心的一片古城区域。很大一片,可以逛很长时间。基本上都是商店,主要有服饰,头冒,佛串手链,拉萨特色美食特色中草药,照相馆,金银珠宝店,藏式佛家用品等。</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距离布达拉宫并不远,离我们进布达拉宫预约的时间还早,索性就步行逛街,经过江苏路、上海路,毋庸置疑肯定是江苏和上海援建的。</p> <p class="ql-block">走地下通道过布达拉宫广场安检站,终于来到布达拉宫广场,驻足这座宏伟壮观的宫殿脚下,内心是一阵阵的敬意,曾经遥不可及的诗与远方,如今我也站在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湖水中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世界屋脊上的艺术明珠。感觉正被这片充满信仰的土地紧紧的拥抱着,这就是所追求的诗和远方吧。</p> <p class="ql-block">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了藏地的各个部落,并在地处拉萨河谷中心位置的红山上,建造起拥有999间房屋的王宫,这座宫殿正是布达拉宫最早的雏形,用武力统一藏地之后的松赞干布,决定引入佛教以此来团结各个部落。最早传入藏地的佛像,是从印度远道而来名为“时间自在”的十一面观音像。</p><p class="ql-block">相传松赞干布曾把观世音菩萨视为自己的本尊佛,他所居住的宫殿,自然也成为了世人眼中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这个在红山上的宫殿也更名为布达拉,意思是观世音菩萨居住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当天买不到票的,提前一到二天在公众号“布达拉宫官方平台”预订门票。布达拉宫明令禁止内部是不允许拍照的。</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自下而上分为雪城、白宫和红宫,也暗合了佛经中关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学说。</p> <p class="ql-block">雪城指山前的方城,这里是世俗的场所,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举行政教活动的地方,红宫则是由各类佛殿组成,殿内供奉着十位达赖喇嘛的灵塔。</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的墙体色彩,同样蕴含着独特的寓意,白色代表慈悲,红色象征智慧,金色则预示着至高无上的权利,</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高110米,自山脚向上到山顶,参观需要爬一定的高度,参观布达拉宫一共需要经过三道门,从第三道门开始正式进入布达拉宫内部,第一道门处会检查身份证和预约券,之后需要走之字型台阶,它被称为圆满汇集道,有900多级台阶。</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峭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后方则是僧官学校门楼。</p> <p class="ql-block">出了廊道,进入一个广场,这就是专供达赖喇嘛在节日期间观赏跳神、藏戏表演的场所,广场的地面全是用西藏特有的阿嘎土打成。“阿嘎”其实就是一种风化石。似土似石,亦土亦石,主要用来做地坪。西藏的“阿嘎”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打制特别费工费时,在旧西藏只有寺庙和一些贵族家庭才用得起,布达拉宫由于其至尊的地位,里面几乎全是“阿嘎”地面。广场的左右两侧全为两层楼的僧房所包围。</p> <p class="ql-block">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共有五座,分别是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各殿形制相同,但规模不等。就是这样一个层层叠叠,而且越往上越重的,这么一个反常规的建筑结构。对于一般的建筑来说,盖都不一定能盖起来,直接压垮。但布达拉宫不会,他高一百一十多米,占地面积又这么大,而且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直到今天依然挺立在那里,纹丝不动。</p><p class="ql-block">奥秘就在布达拉宫的建筑结构,它下面的墙体竟然有五米厚,而且里面被灌入铁汁,然后这样层层叠叠上去,上面的墙厚一米,但里面不再是铜墙铁壁,而是草。白玛草是一种墙体建筑材料,是一种柽柳枝,秋来晒干,去梢剥皮,再用牛皮绳扎成拳头粗的小捆,整整齐齐堆在檐下,等于是在墙外又砌了一堵墙。然后层层夯实,用木钉固定,再染上颜色。在西藏,无论是布达拉宫的女儿墙,还是寺观宫堡的檐下,都有一层如同用毛绒织就的赭红色的东西,这就是白玛草墙。它不仅有着庄严肃穆的装饰效果,还由于白玛草的作用,可以把建筑物顶层的墙砌得薄一些,从而减轻墙体的分量,这对于高达13层的布达拉宫来说,显得至关重要。白玛草制造的工序复杂,利用率又低,老百姓是绝对用不起的,所以,它也不例外地成了旧西藏社会等级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向下远眺,秀丽的拉萨城,静静地呈现在你的眼前。红山的右侧有一座药王山,山上有17世纪建造的一座藏医学院。</p><p class="ql-block">参观布达拉宫有很多规矩,不能佩戴帽子、墨镜、拍照,不能踩踏门槛等,所有游客都需要在一小时内完成参观,宫殿内任何地方都不允许逗留,参观结束后从布达拉宫西门出来,经过后山下山坡。</p> <p class="ql-block">藏族历史记载,松赞干布是吐蕃第33任国王(629~650年在位),但由于在他之前尚未创立藏文,因此很难确定以往历史传说的正确性。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松赞干布改变了青藏高原各自为政、分散孤立的局面,将高原各部统一起来,对西藏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对于西藏的功绩主要在以下三方面。</p><p class="ql-block">其一,创制了藏文和法律。</p><p class="ql-block">其二,建立了一套军政、军民结合的行政体系。</p><p class="ql-block">其三,继续统一青藏高原。</p><p class="ql-block">所以说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籍记载的王朝。自囊日伦赞到末代朗达玛赞普,共延续200多年。吐蕃兴起于七世纪,崩溃于九世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23日,在路上的第二十一天进藏第十一天,今天的行程拉萨~~纳木措.海拔4718米,203公里,京藏高速当雄下高速转S206。纳木措~~班戈海拔4750米, 200公里.Y636乡道转G317。</p> <p class="ql-block">  京藏高速服务区。登高远眺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7111米。</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雪山对于我们来说,那是遥不可及的山峰,但这并没有影响它的魅力,只是静静地驻足,远远地遥望这座雪山,那也是非常美妙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是两座不同的山脉。由青海进藏经过青藏公路海拔最高处的唐古拉山,是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的界山。而念青唐古拉山,则在西藏自治区的腹地,位于拉萨当雄县与那曲市之间,著名的纳木错就在念青唐古拉山的北麓。</p> <p class="ql-block">翻过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亚口,就看见纳木措湖了。</p><p class="ql-block">纳木措藏语为“天湖”的意思,湖面海拔4718米,总面积为1920多平方公里,素以海拔高、面积大、景色瑰丽而著称,是西藏自治区的第二大湖泊。</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雪山连接着远处一片蓝湖,那么宁静、辽远、圣洁。大概正因如此,藏族人称它为“天湖”,它和阿里的玛旁雍错、浪卡子的羊卓雍错并称为西藏三大圣湖。</p><p class="ql-block">湖边的大草原仿佛是一张巨大的绿毯,无边无际地铺在湖的周围。</p> <p class="ql-block">扎西半岛景区进入要换乘景区车到湖边,我们不去,而是去了一个当地藏族村民打造的免费景点。</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里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汽车可以开到离湖边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想近距离接触圣湖就得骑马涉水了。</p> <p class="ql-block">大家骑上马开心的忘记了高海拔了😊</p> <p class="ql-block">4100+的海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0%,但大家几乎都沉浸在新奇与喜悦之中,丝毫没有受到高反的困扰。</p> <p class="ql-block">浩浩荡荡出发</p> <p class="ql-block">高原湖泊总是带给人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它展现的不是平面湖泊的秀丽,而是无边的壮阔与苍凉。</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天空感觉很低,有时候云彩有种触手可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古老的神话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和夫妇。</p> <p class="ql-block">念青唐古拉山因纳木措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措因念青唐古拉山的倒影而愈加绮丽动人。它们相偎相依,成就了人们的想象,成为永恒爱情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走在湖边放眼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天地,天和湖水的蓝色交汇在一起,蓝得清澈而丰润,再也找不到任何地方的景色能与之相比。由于这里地处高原,没有任何空气污染,所以映入我们眼帘的蓝天是那样的深邃,湖水是那么的清澈纯净,远处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披着“白纱”静静地守在湖的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拉近距离欣赏美丽的圣湖,依偎着直插云霄,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的视觉效果特别震撼,如此盛大却宁静的美,只存在于雪山圣湖——纳木措。</p> <p class="ql-block">地处“世界最高屋脊”的它将圣洁纯净的美毫无保留的呈现在世人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因为海拔高,在湖边需要穿羽绒服并保护好头部,长时间被大风吹很容易引起高反,走太快呼吸也会变得急促,慢慢散步最好。</p> <p class="ql-block">西藏很多湖都是当地的圣湖,游玩时切记不要脱鞋下水。</p> <p class="ql-block">沿着纳木措的湖北边走了大约27~28公里左右土路,就到纳木措北岸著名网红地圣象天门,它隔着圣湖与神山念青唐古拉对望,这是西藏的天边秘境,也是西藏美景的终极之地。可惜圣象天门已暂停开放,说是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不知什么时候能开放。</p><p class="ql-block">有时候我们总想着去不去风景就在那里,可事实就在我们悠哉计划的时候,有些风景却有逐客令。</p> <p class="ql-block">门口打个卡,继续下一措“巴木措”。</p> <p class="ql-block">从纳木错圣象天门沿亚当线再转636乡道往班戈方向,约一个小时就抵达巴姆措(巴木措)。</p> <p class="ql-block">在藏北的高原、草原上有看不完的高山、湖泊、云朵、草甸,尤其是那美得无法形容的“一措再措”,时刻冲击着你的视觉和灵魂。美丽又惊艳的巴姆措初看抓人,细看入心。犹如一杯香醇美酒,愈久弥香。</p> <p class="ql-block">和纳木错一样,巴姆措亦是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水所造就。因相隔很近,同根同源,所以纳木错和巴姆措是姐妹湖。</p> <p class="ql-block">巴姆措,又叫布喀池,意思是勇士湖。巴姆措的美,美在善变。湖水一会儿湛蓝,一会儿碧绿,有时还能在短时间内魔幻般呈现出多种色彩,相当惊艳。</p> <p class="ql-block">巴姆措湖边的牦牛和野生动物,高原草原游人稀少,显得更加原始和质朴。</p> <p class="ql-block">黄色的湖岸,蓝色的湖泊,天边的云彩,构成一幅完美无缺的图画,这是造物主送给人类的礼物,大美无边。</p> <p class="ql-block">巴姆措石碑经风吹雨淋字迹模糊不清了,碑上祈福的玛尼堆依然矗立在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24日,在路上的第二十二天进藏第十二天,今天的行程.班戈~~班戈措~~色林措~~哈规措~~达则措~~尼玛.海拔5000米,335公里,G317。</p> <p class="ql-block">从今天起,我们将驶上真正的荒原,荒凉、神秘而寂寥的无人区;‍‍‍‍‍‍‍‍‍‍‍‍‍‍‍‍‍‍‍‍‍‍‍‍‍‍‍‍‍西藏阿里这片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高原缺氧的恶劣条件,让多少向往的人望而却步。走进这片中国最神秘的羌塘高原,领略藏北无人区最粗犷的原始风貌,用身心去膜拜最神圣的世界中心,和那温柔的"‍一措再措。</p><p class="ql-block">早餐后从班戈县出发,沿G317国道开启一段绝美的自驾之旅,新修好的317国由班戈到尼玛很方便,路况也很好。</p> <p class="ql-block">不愧羌塘精华的所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路旁偶尔出现的羊群、马群和野生动物,为蓝天白云下的荒野增添了生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车行驶至317国道和301省道交叉口,道路右侧一大片开阔的草地,远远望去,一个的狭长湖泊,就是班戈措。班戈措海拔4522米,面积54平方公里是个盐湖,属于典型的羌塘高原湖盆地貌,没过多逗留直奔往下一措。</p> <p class="ql-block">色林措位于班戈与尼玛交界处,色林措藏语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它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构造湖。历史上色林措的面积曾达到1万多平方公里,后因气候变化湖泊退缩,附近分离出格仁措、措锷、班戈措、吴如措、恰规措等湖泊。不过近几十年,由于其北面的“普若岗日冰川”加速融化,色林错的面积又在加大,至2014年面积已达到2391平方公里,成为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p> <p class="ql-block">色林措四面群山环抱,湖盆面积广阔,湖中有山,山又有湖,山环水绕,湖滨水草丰美,是西藏重要的牧业基地,也是高原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生物最多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色林措不愧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当你在草原上车行很久,它依然在你的视线中。</p> <p class="ql-block">色林措湖水湛蓝,来到湖边犹如来到海边,天水一色水比天蓝。</p> <p class="ql-block">湖边简单吃了点干粮正式离别色林措继续赶路。</p> <p class="ql-block">空旷的原野上,G317国道向前伸展,更具原始的野性美,一路上车少人稀。直到现在才明白,现在的大北线已将原来的S301省道全程改造,改建升级为G317国道的延长线,由藏北的那曲直抵阿里地区,这样就方便、快捷、安全的多了。</p> <p class="ql-block">也就二十来分钟的时间就到达恰规措,恰规措位于申扎县以北,面积不大湖面海拔4547米,它与色林措是相通的,但它是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恰规措面积不大,小巧玲珑。</p> <p class="ql-block">在蔚蓝的湖水之中,星罗棋布遍及着大大小小的岛屿,这种景观在西藏大多数的湖泊中极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广袤的草原则是牧民们放牧牛羊的天堂,它们在草原上自由奔跑,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湖泊则散发出宁静与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快到尼玛的时候才看到达则措,达则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看到很多的藏原羚羊。</p> <p class="ql-block">这种屁股上有一块白色毛的叫藏原羚,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藏原羚和藏羚羊的区别还蛮大的。首先个头比藏羚羊小,成年藏原羚体长小于100cm,体重不超过20千克。藏羚羊体长130cm,体重能达到50千克。其次看屁股,藏原羚有明显的标志性特点白屁股,藏羚羊就完全没有这个。雄性藏原羚的角长30cm,向后弯曲镰刀状。而雄性藏羚羊角细长像长矛,藏原羚喜欢群居,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宽谷地区活动,天性机警,听觉视觉发达。在这条美丽风景线中看到藏原羚的几率能接近90%,可惜的是,这条线路看到大名鼎鼎的藏羚羊几率微小。</p> <p class="ql-block">因为藏原羚生性机警只能远观。</p> <p class="ql-block">达则措,藏语为“虎顶湖”,达则错湖水青翠色泽如同碧玉,湖对岸是海拔6350米白雪皑皑的木嘎各波雪山,达则措属重硫酸盐型咸水湖。</p> <p class="ql-block">在达则措南面,位于国道317(2442)里程石墩旁边,有棵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大地之树”。这棵“大地之树”是由于潮汐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潮沟地貌,“大地之树”的“根系”发达“树冠”繁茂,形神兼备,更神奇的是这棵大地之树的树干在国道南侧,树根在国道北侧。这棵美到窒息的风景适合远观,如你走的太近只会看到一片干枯的河床,感谢阿杜的无人机摄影。</p> <p class="ql-block">班戈到尼玛的荒原,是整个阿里北线上藏原羚、野牦牛和野马等野生动物活动最频繁的地段,也是高原湖泊最密集的地区,今天路上一大半的时间都在湖边行驶,经过达则措、吴如措、恰规措、色林措、措鄂、班戈措等大小湖泊,真可谓一措再措,措上加措,一路皆措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晚入住有中央供氧的尼玛大酒店,恢复好体力,明天继续畅游高原之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25日,在路上的第二十三天进藏第十三天,今天行程尼玛~~文布南村126公里~~古象雄遗址15公里~~措勤海拔4660米,130多公里,S205省道转乡道+土路。</p><p class="ql-block">无阿里、不西藏.世界第三极阿里中北线的“一措再措”之旅,继续欣赏雍措之美。</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尼玛县离开317国道,向南走S205省道前往文布南村,游览那里的一座圣湖“当惹雍措”和“古象雄遗址”。</p><p class="ql-block">目前进入阿里共有三条线,318国道称为南线,317国道称为北线,当惹雍措所在地称为阿里中线。</p> <p class="ql-block">从尼玛县至文布南村,大约150公里左右,路况非常好,需要翻越几座山,这里的海拔都在4800米左右,旁边这座湖名为“当穹措”,藏语里当穹措即小的当惹雍措之意,这也正是当穹措名字的来历,我们稍作停留欣赏。</p> <p class="ql-block">“当穹措”像一块天际间坠落的翡翠,静静的镶嵌在群山之中,那样的湛蓝、浩渺和神奇。</p> <p class="ql-block">湖边有一个藏族小村落,名叫文布北村,依山傍水,宛如高原上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布北村:尼玛县南部文部乡的当穹措湖畔,在文部乡南10多公里处,村内有当穹寺,是文部乡的政府驻地。当穹措,也称为当雄措、当穷措,位于当惹雍措北部,湖面的海拔4475米,面积约54.4平方公里,曾与当惹雍措是一体,后因湖水退却而分开。“穷”藏语之意是“小”。</p> <p class="ql-block">湖水在云影的山体和村庄环抱之下,宁静祥和。在迷人的藏北,人潮不涌,喧嚣嘈杂也不复存在,只剩下纯粹的自然和神圣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据说当穹措的湖水一天之内还会三变其色,魅力无穷,匆匆一撇,邂逅怎样的湖色,自然要看此时此刻天神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当穹措在青藏高原的众多湖泊中虽微不足道,但它充满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前面到了文部乡,距离文布南村大约还有30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文部乡有一个检查站,需要登记信息才能进入文布南村。</p> <p class="ql-block">广袤的草原望不到边界</p> <p class="ql-block">这里车辆极少,看不到人山川、草原、丘陵交相变化,地形多样。</p> <p class="ql-block">远远的有一片房子,那里应该是文布南村了,文布南村背靠一座山,面对着浩瀚的当惹雍措。</p> <p class="ql-block">文布南村:是藏北草原的原生态村庄,座落在美丽的当惹雍措湖畔,对面是达尔果雪山。海拔4600米,是西藏高原古时候几十个小王国的驻地,也是著名的王国——象雄王宫的驻地,也是古老苯教的发祥地,现在这里的藏民族村民也都是苯教徒。</p> <p class="ql-block">村里游人和村民很少见,但是旅馆、酒店却很多,酒店大多数都是川菜,我们没作停留直接去往古象雄遗址。</p> <p class="ql-block">过了文布南村再没有正式的公路,所以205省道可能就是专为文布南村和当惹雍措旅游而修建的。</p><p class="ql-block">从村头的这条路可到湖东南方向的古象雄遗址。</p> <p class="ql-block">初见当惹雍措就是那种莫名的、一见钟情的、一不可言说的那种喜欢。</p> <p class="ql-block">藏北草原的精灵藏原羚,汽车接近时便迅速跑开。</p> <p class="ql-block">当惹雍措,是西藏面积第四大湖,中国第二深的湖,湖深高达230多米,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苯教徒崇拜的最大的圣湖。当惹雍措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环山,唯南岸达尔果山东侧有一缺口。达尔果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形状酷似7座整齐排列的金字塔。它和当惹雍措一起被雍仲苯教徒奉为神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措”藏语的意思是湖,而“雍”在藏语里有绿松石的意思,“雍措”可以理解为像绿松石一样的湖。最主要的“雍措”在藏文化中可以说是很崇高圣神的,就连纳木措西藏的第一大湖都不够级别使用“雍”这个字。在西藏上千个湖泊中,也仅有六个叫“雍措”的湖:玛旁雍措、羊卓雍措、当惹雍措、普莫雍措、拿日雍措和冲巴雍措。叫“雍措”的湖那就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女神中的女神了。</span></p> <p class="ql-block">去往古象雄遗址没有像样的路,都是车辙印组成的碎石路,坑洼路有一定的危险性。</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牧羊人。</p> <p class="ql-block">连续的搓衣板路颠的怀疑人生,真正领教了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的滋味。</p><p class="ql-block">而且上山坡度极大,汽车在这高海拔地区也会高反,碰到大高坡乘车人员只能下车,等车冲上坡再慢慢爬上去,在内地二三百米的高坡不算什么,但在第三极阿里地区上坡要多次吸氧才能气喘吁吁爬上去,真的很费劲。</p> <p class="ql-block">直到古象雄遗址跟前都还有一段陡坡悬崖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冲了三次长高坡,终于到了古象雄王国遗址,如不是四驱加手动车还真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象雄王国”是吐蕃王朝之前的一个部落,古象雄王国地域辽阔,它位于交通要道,古时是“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地交流过。它是西藏历史上最早的古国。</p><p class="ql-block">古象雄时期的文明起源与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代相近。这一时期存在于大约一万八千年前,是当时西藏高原上的古老文明,古象雄王朝的势力范围,曾波及到今四川,甘肃,青海,云南,及整个西藏。直到松赞干布于七世纪建立了吐蕃王朝。</p> <p class="ql-block">遗址旁还有几户藏族人家。</p> <p class="ql-block">“象雄王国”大体可分为,上中下或里中外三部分,上象雄位于阿里地区扎达县穹隆银城一带,中心在我们所处的当惹雍措附近,下象雄位于昌都地区,中心为孜珠山上的孜珠寺。</p> <p class="ql-block">  景区简介说明 :</p><p class="ql-block"> 当惹穹宗从赤吴穹泽演变而来,在象雄时期黎弥嘉王修建城堡之后,更名为当惹穹庆宗,是古象雄四城五堡的城堡之一。“穹”译为大鹏鸟,象征着在古象雄时期人类的起源和血统;“宗”指在远古政治统治中心或者易守难攻之地。</p><p class="ql-block">当惹穹宗坐落于当惹雍措(湖)东岸穹宗吾孜山顶上,属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文部乡南居委会,距县城140公里,海拔4777米,遗址总面积75000平方米,周长1600米,2009年被列为第五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点。</p><p class="ql-block">据传说,在古代象雄文化中狮虎穹龙象征四行,即虎代表气行、狮子代表地行、穹代表火行、龙代表水行,狮虎穹龙代表四行作为内中外象雄所辖四城五堡的象征性名称。东有当惹穹(鹏)宗、南有蒙玉达木(虎)宗、西有色日珠木(龙)宗、北有日土森格(狮)宗,其中当惹穹宗是中象雄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惹穹宗不仅是中象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黎弥嘉王的王宫,也是苯教大成者杰慕尼奥和玛顿索增的掘藏之地。穹宗山顶有古象雄城堡遗址,东坡有一处被称为嘎姆东雄的修行岩洞,形似雄狮对卧的岩壁上有自然形成的大象、秃鹫、大鹏鸟、岗底斯山、雍忠符号、“ ”字等奇特岩貌。此处有颇多苯教高僧大德修行圆满之地,其苯教高僧陈巴南卡、东琼土牵、次旺仁增等贤德加持的修行处。相传,每到猴年十月十日,虚空间的所有持明、空行姆聚集于此举行修行盛会,从而形成了如今每隔十二年一度在当惹穹宗和当惹玉澎轮流举办盛大法会的传统习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今的当惹穹宗,作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点,尼玛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也作为中象雄古城遗址,当惹雍措环湖成为重要旅游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几十米高的石山,背依达尔果雪山,西临当惹雍错,地势雄奇,似一扼险而踞的大石堡山寨,富有王国都城之气势,这便是传说中的古象雄王国遗址了,是许多藏族同胞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象雄”的核心地,在这里感受原汁原味的象雄历史。</p> <p class="ql-block">史载象雄第一代王敦巴辛绕缔造了雍仲苯教,主张万物有灵,从此苯教作为西藏最古老宗教延续着西藏的文化和文明。今天藏族人许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都是从雍仲苯教、从象雄时代延续下来的,比如转神山、拜神湖、磕长头、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供奉朵玛盘酥油花、使用转经简等。藏文字也起源于象雄文,可见象雄文明的深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象雄文化,是西藏的本土文化,被称为西藏的根基文化,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也是西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古象雄王国遗址是藏民们的心灵圣地,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的人们跋山涉水来到这里转山,洗涤净化灵魂,然后再心满意足地踏上迢迢归途……时至今日,在西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民俗信仰中,都深深留下了古象雄文化的烙印和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的这几处洞穴应该是景区说明上的苯教高僧陈巴南卡、东琼土牵、次旺仁增等贤德加持的修行处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有着看当惹雍措最美的视角,也许只有亲自经历过跋涉万水千山、历尽千辛万苦的人,才能亲眼目睹到西藏这片本就美丽绝伦的土地深藏着如此壮丽的景色。</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到湖边“干饭”。</p> <p class="ql-block">当惹雍措它的美不在于大,而是它的色彩,那纯粹的蓝,极美的蓝,如流动的丝缎、美丽的碧玉,如梦境、如幻影。</p><p class="ql-block">西藏的湖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水色极美,湖泊的透明度一般在1~10米,湖水清澈明净。湖面多呈深蓝色,因为阳光中的红、橙、黄等长波易被水体吸收,紫、蓝等短波则被水分子散射折返湖面。在高原上行走,不用刻意寻找,你就会与各种美丽的湖泊相遇。</p> <p class="ql-block">干完饭继续赶路,从当惹雍措一路去往措勤的路又是一条不平坦之路。</p> <p class="ql-block">从文布南村到措勤有两条道可走,走省道回到尼玛到洞措再到措勤,从地图上看有点绕路,但全程多是柏油路,因贪恋沿途的美景,阿杜带我们走捷径抄近道前往措勤,来了一次羌塘草原无人区的穿越。</p> <p class="ql-block">离开湖边穿过草原,来到了80多公里外的来多乡,继续往前翻过了一个垭口,来到导航不出来路的军仓乡,接下来是不知多少公里的草原土路,搓衣板路颠的手痛,时不时还有看不清的坑,还有滑胎的沙石路,但这里风景奇美,路况极差,甚至于都没有路。</p> <p class="ql-block">这条不平坦之路,许多地方甚至只有过往车辆留下的车辙,越往山里走除了要仔细辨路之外,还要趟水沟,陷车、冲陡坡时有发生,又没有导航信号心里没底。</p><p class="ql-block">一路与车共舞,一路土路没有标记,一路在费劲的找路连老司机也跑错了路,一路一直在对讲机问阿杜有没有跑错路。</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车队一路往西走到天黑,隐隐约约好像到了湖边,(扎日南木措)沿湖一直往西走了大约20公里土路,终于到了铺装路面,隐约看到前方有星星点点的灯光了,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终于顺利到达目的地措勤啦,但也是晚上11点了,整整开了二个小时的夜车。(这里和内地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26日,在路上的第二十四天,进藏第十四天今天的行程措勤~~打加措、打加忙措、达格架喷泉~~萨嗄县海拔4600米,G216国道转G219国道,286公里。</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车队从措勤县启程,沿216国道前行,开了没多久路边就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湖泊,这应该是昨晚失之交臂的扎日南木措一角,车队没做停留,继续赶路。</p> <p class="ql-block">216国道措勤至萨嘎县,是阿里腹地的一条高海拔旅行线,全程海拔高达4500米以上,实属严峻的高原穿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措勤县地处高原深处,是一片充满神秘和壮美的土地,这里群山环绕,湖泊众多,蓝天白云下藏野驴、牦牛悠闲地漫步在广袤的草原上,呈现出一幅宁静而高远的高原画卷。</p> <p class="ql-block">不时的还有牦牛冲上公路,所以开车遇上牦牛要特别小心,不能惹爆它的脾气,不然它可能会掀翻你的车车喽。</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攀升,稀薄的空气令呼吸略显困难,眼前的美景足以使我们忘却身体的不适。</p> <p class="ql-block">我们向高原深处前行,216国道婉如一条黑色绸带,穿梭于高原之间,带领我们发现这个神秘之地。</p> <p class="ql-block">宁静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途经湖泊无数,每一处皆独具韵味。</p> <p class="ql-block">湖面碧绿如玉,倒影着蓝天白云和雪山,美的窒息,湖水幽蓝深邃,储藏无尽奥秘,这些应该就是为何能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吧!</p> <p class="ql-block">经过艰辛的行程,我们到达世界最高喷泉,达格架热喷泉。</p> <p class="ql-block">老远就看到前方一片热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达格架热喷泉是我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泉眼最多、最壮观的地热喷泉群。</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有间歇性的喷泉群,非常的神奇,喷出的水温高达87度,都可以把鸡蛋煮熟,这里的海拔5084米,如果想在这里把水烧到87度都非常困难,得用高压锅才行,这地方喷出来的水比烧出来的水温度还要高,真是难以置信,并且它还不是一直喷,就像音乐喷泉一样忽高忽低,变幻无穷很有节奏感。</p> <p class="ql-block">在数百米长的河谷两侧,密集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个泉眼,其中以热喷泉群为主。</p> <p class="ql-block">试一下水温,准备煮温泉鸡蛋当午饭。</p> <p class="ql-block">达格架热温泉的形成,与喜马拉雅山近代的上升活动有关。</p> <p class="ql-block">从达格架喷泉到萨嘎县80多公里,216转219国道一会就到了。萨嘎县也是一个边境县城,南与吉隆县、尼泊尔为了邻,北与措勤县相接,雅鲁藏布江上游。</p><p class="ql-block">今天到萨嘎县酒店的时间还算早,刚好酒店后面有个洗车场,昨天一天车子在灰尘里打滚也该给洗洗尘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住宿还是有点贵的,350一个房间,与在内地150的房间差不多,不过酒店配备了制氧机和加湿器。</p> <p class="ql-block">高原的物价也很贵,点了一锅粥要价60元。真不知道网络上那些炫耀穷游西藏的人是怎么游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27日,在路上的第二十五天,进藏第十五天,从今天开始进入阿里南线的行程。萨嘎县~~玛旁雍错464公里~~普兰县82公里,海拔3900米,219国道转S207省道。</p> <p class="ql-block">阿里的油价是真贵呀,92号汽油每升9.84元,不过西藏所有的路,包括高速公路都是免费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19不愧是国之大道,当我们踏上征程不多久高原的大美随即拉开大幕。</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眼前展现的是一片宁静而壮丽的自然景色。萨嘎的美丽风光在我们身后渐行渐远,而仲巴的美景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p> <p class="ql-block">这里绝对是西藏的西藏,高原的高原,平地都在4500米以上。查藏拉山、突击拉山、朔格拉山、马攸木拉山等垭口一个接着一个。</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景色也是丰富密集的一天。沿着219国道一直前行,时而笔直、时而划着美丽的弧线、时而盘旋着越过山峰的天路。</p> <p class="ql-block">翻越突击拉山口进入仲巴县。</p> <p class="ql-block">高原特有的景色,兰天、白云、雪山伴随着美丽的高原沙漠草原就出现在路两旁。</p> <p class="ql-block">沙漠并不大,沿着路边蜿蜒几公里到湛蓝的公珠措湖边,与湖泊呼应的是身后的雪山,沙丘、草原、共同出现在视野里。</p> <p class="ql-block">在日喀则与阿里地域交界处,有一座横跨公路的阿里标志性大门。跨过它,就进入到“藏西秘境天上阿里”南线了。</p> <p class="ql-block">越过马攸木拉山的垭口后,便进入普兰县境内。</p> <p class="ql-block">路上途径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远处的雪山杰玛央宗就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这一路雪山不断,周围的景观变化也非常丰富。今天的路程较长有点紧张,所以我们一路基本没多停留。</p> <p class="ql-block">杰马央宗冰川是冰川群,分布长度100多公里,共有冰川32条,为雅鲁藏布江的源头杰马央宗和库比藏布的源区。雪线高度为5400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天公作美我们足够幸运,冈仁波齐也格外的眷顾我们,到达霍尔巴乡就已经能远远的看到冈仁波齐雪峰了,接下来一路的行程可以多次观赏神山,住宿普兰第二天还会路过再观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当天气晴朗时,神山的真容会展现出来,给人以无比的震撼和敬畏之感。</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海拔6665米,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第一高峰冷布岗日海拔7095米,)也是岗底斯山脉的主峰,它的山峰四壁非常对称,形状酷似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誉为神山之王。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雍仲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span>众神佛下界的居所。马泉河、象泉河、狮泉河、孔雀河从冈仁波齐四方流出,分别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源头。据说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以洗尽一生的罪孽。岗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p> <p class="ql-block">近距离仰望着传说中的神山,它是那么近,那么美,那么神圣。</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峰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故乡。也有一些佛教人士认为,佛经里著名的须弥山(象征着佛教宇宙的中心),就是冈仁波齐。</p><p class="ql-block">印度教认为:印度教里的三位主神之一,且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神,就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耆那教,源于印度教,也尊崇湿婆神。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希特勒,也曾认为那里是世界的轴心,派人去考察,希望能用神秘的力量,来改变战局。</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冈仁波齐就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时至今日仍然无人登顶过这座神山。虽然政府出于宗教原因为保护圣山禁止攀登。但冈仁波齐,无疑是一生必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苍茫高原中,冈仁波齐如同王座,至高无上地矗立在碧空如洗的蓝天下,威严耸立。(卫星云图照)</p> <p class="ql-block">卫星云图</p> <p class="ql-block">卫星云图</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东侧的一片4公里长的山谷,朝向北侧环抱住一片白雪覆盖的冰川世界。(卫星云图)</p> <p class="ql-block">卫星云图</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这片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冈仁波齐这座神山承载着无数信徒的信仰与希望。无论是朝圣者还是游客,来到这里都会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宏与美丽、生命的顽强与力量以及信仰的坚定与神圣。(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纳木那尼峰,一个与冈仁波齐遥遥相望的山峰,海拔7694米,纳木纳尼峰被藏民们称为喜马拉雅山的第五女神,是“圣母之山”和“神女峰”。纳木那尼峰像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士,有着属于自己的完美线条,六条山脊线分布着数十座六千多米的山头,错落有致,和冈仁波齐遥遥相望,山顶的云雾宛若白纱,显得纳木那尼峰深情又神秘。</p> <p class="ql-block">号称“神山之王”的冈仁波齐与号称“圣母之山”的纳木那尼峰相距100公里,遥遥相望的两峰之间是“圣湖”玛旁雍措和“鬼湖”拉昂措。其中玛旁雍措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沿公路转了个大弯远远的就见到玛旁雍措圣湖了,玛旁雍措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湖水透明度最高的淡水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亚洲四个大河流的发源地。玛旁雍措圣湖,还有“世界江河之母”的美誉。</p><p class="ql-block">阿里地区,有名的四大河流,就发源于此湖。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p><p class="ql-block">孔雀河,向东南方向,流经尼泊尔,汇入印度的圣河——恒河。</p><p class="ql-block">狮泉河,向西北方向,经过克什米尔,流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西游记》里提到的通天河,实际上就是这里的狮泉河</p><p class="ql-block">马泉河,向东,流入雅鲁藏布江,出境后,就是著名的布拉马普特拉河。</p><p class="ql-block">象泉河,向西南方向,流入萨特累季河。</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措在藏语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起因是11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外道黑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此湖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圣湖边祈福的五彩经幡阵</p> <p class="ql-block">玛旁雍措: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大名鼎鼎的冈仁波齐峰矗立在她的北面,冈仁波齐神山有多坚毅,玛旁雍措就有多有柔美,这一刚一柔结合造就了藏地极致的美。</p><p class="ql-block">玛旁雍措不仅拥有美丽的景色,还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湖水清澈,孕育着各类鱼类和水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印度吠陀宗教中,湖最初在梵天的思想中创造而后显化在地球上,玛旁雍措湖因此成为圣湖,圣湖的水清爽甘甜。旁边仅一路相隔的拉昂措则是号称鬼湖的咸水湖,鬼湖的水却苦涩难咽。因形状似残缺的新月,象征月亮的黑暗面。玛旁雍措形状像太阳,象征太阳的光明面。两个湖分别象征太阳和月亮,分别代表光明和黑暗。一正一邪,相依共存。</p> <p class="ql-block">与玛旁雍措仅一路之隔的拉昂措,作为咸水湖它寸草不生,风浪还很大,不像玛旁雍措那样静谧富有生命。拉昂措面积不如玛旁雍措,但景色更胜一筹,湖面随阳光的变化会在一天之内出现6种以上的不同色彩。</p><p class="ql-block">拉昂措,人称“鬼魅之湖”。拉昂措有多副面孔,白日下幽蓝的湖水,深不可测,仿佛隐藏着巨大的谜团。有时阴云密布,巨大的云朵垂落水中,使鬼湖笼罩着一层阴郁的色彩。拉昂措有极其优美的湖岸线,涟漪荡漾湖边,湖水层层叠叠。</p> <p class="ql-block">纳木那尼峰是多面的,东边的山脊像是刀刃,陡峭险峻,高度差两千来米的峭壁让人望去脚底发软,像是一个凌厉的女战士。</p> <p class="ql-block">纳木那尼峰的西侧,整个山脊扇面分布,由北向南,坡度平缓,还有五条冰川在其中,冰面晶莹,分布着裂纹,像是慈祥母亲笑时眼角的皱纹,雍容、慈祥。</p> <p class="ql-block">沿着纳木那尼峰西侧的公路一路向着普兰县进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