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37)沮授早该择新主!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题字:军旅书法家、山东省书协理事吴巨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沮授曾任袁绍的从事、监军、奋威将军,计深谋远,给袁绍出了很多好主意、大主意,但袁绍刚愎自用,纳少废多,枉费了沮授的一片忠心和满脑子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攻占易京、打败公孙瓒后,派长子袁谭出任青州刺史。沮授劝阻说:“这样必定会引发祸乱。”袁绍不听,说:“孤想让每个儿子都据有一个州。”接着又任命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斡为并州刺史。结果,在袁绍死后,三个儿子各自拥兵自重,互不相让、自相残杀,被曹操各个击破。</p><p class="ql-block">建安五年(200年),决定东汉末年北方局势的官渡之战进入第二年。袁绍进军黎阳,并企图渡河与曹军主力决战。为了大军顺利渡河,袁绍命令麾下大将颜良攻打驻守白马的的曹方东郡太守刘延。沮授对袁绍进谏说:“颜良性格气量狭小,虽然骁勇但不能够独自担当大任。”袁绍不听,结果颜良被刘延斩杀。</p><p class="ql-block">袁绍渡河,在延津南面扎营,与曹军交战,手下大将文丑被斩。再次交手,袁军又有大将被捉,袁绍军中大为震动。沮授向袁绍进谏说:“北兵数量众多,但果敢勇猛不及南兵,南兵粮食少而且物资不及北兵;南兵利在急速决战,北兵利在缓慢搏斗。应该慢慢打持久战,拖以日月。”对此高见,袁绍仍不予理睬。</p><p class="ql-block">袁绍与曹操旷日持久交战,曹军军粮缺乏。于是,曹操派奇兵袭击袁绍的运粮车,并大败袁军。后来,袁绍派遣淳于琼等人率兵一万余人往北迎接运粮车队,沮授劝袁绍说:“可以派遣将领蒋奇另外带一支军队在外围,以此阻断曹军的抢劫。”袁绍又不采纳。结果曹操亲自率军偷袭淳于琼,将他们全部斩杀,袁军粮食损失殆尽。</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军争篇》曰:“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粮源被断,袁军崩盘。袁绍与袁谭渡河而逃,沮授被曹军所俘,却受到厚待。但“人在曹营心在袁”的沮授密谋出逃,被曹操杀害。一朵“智谋之花”就这样非常可惜地凋谢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计篇》曰:“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沮授的宏韬高略屡屡被袁绍视为粪土,而他仍死心榻地、一根筋地跟随袁绍,常让后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在群雄逐鹿、圈地争霸的东汉末年,中华大地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大江湖,各方的举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谋士、将领、官吏的易帜择新,也没有纯粹的道德与不道德之说,惟有实现各自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才是王道。沮授作为一位眼光深邃、智谋了得的谋士,对一位不值得效忠的主人,实在没有必要“愚忠”下去!</p><p class="ql-block">当然,沮授不降曹操也许有他的苦衷。《献帝传》云:“太祖曰:‘本初无谋,不用君计,今丧乱过纪,国家未定,当相与图之。’授曰:‘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太祖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p><p class="ql-block">沮授是说,他家人的性命都攥在袁氏手里,他不敢投降曹操。但是,袁氏集团投降曹操的“高官”大有人在,如许攸、高览、张郃,等等。同样是《献帝传》记载,袁军出战前沮授已经看到了袁绍的败相,“会其宗祖,散资财以与之”。也就是说,沮授要选择投降曹操,完全有时间让家人躲到安全之地。从这种意义上看,顾及家人或是沮授拒绝降曹的借口而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左为老路,右为军旅书法家吴巨峰)</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p><p class="ql-block">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