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农村去,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那特殊年代青年的远大志向。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伟大号召。 在那举国上下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浪潮中我无奈地选择了,安徽广德化古公社l作为我的下放地方。在那难忘的一九六九年九月十六日早上我带着行李背着背包,在家人和朋友们的送行下,来到江宁路新闸路口的新闸中学的操场上。在那里早已停好了三辆客车有人在车顶上堆放着行李。</p><p class="ql-block">操场上站满了去插队学生送行的人们,下放学生的年龄很多都是和我差不多大,也有大我们四,五岁的哥哥姐姐。学生的父母亲极不放心地叮嘱着自己的孩子,不断地重复着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孩子在不时的点着头也不知道听到了没有。</p><p class="ql-block">开始上车了,大家排着队手里拿着乘车证上了车。车子启动了顿时操场上,汽车上响起了一片叫喊声,和哭泣声,然后在无数双手的挥动下,车子慢慢开出校门。</p><p class="ql-block">车辆行驶了一个小时左右,开始进入了土公路,在那高低起伏中奔驶了六,七个小时,下午三点左右汽车停在了枫树林分场的空地上,学生们纷纷下了车站在自己的行李面前等待着被分配到生产队去。那边社员们早就拿着扁担,绳索等候着我们的到来。</p><p class="ql-block">我茫然地站在行李旁边,只见一个身材瘦小戴着眼镜的青年向我走来,笑着问我姓名,并问我有没有合伙人,我回答说没有。接着又问我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到一个生产队去,我同意了,这是缘分,因为认识了他.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他的名字叫钱复生,另一个也是戴眼镜的叫王文钧,我们三个人一组被安排到王村大队,陈圹西生产队。一个黑黑瘦瘦的男人介绍自己叫彭国正是生产队队长,边上一个人是会计余绍成。他们和社员一起分别抬着挑着我们的行李箱等,翻过几道小山岗,大约走了十来里路,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总祘到了生产队。在一个三间草屋的门口放下行李。</p><p class="ql-block">那屋子的中间放着一张硕大的桌子,像是会议桌,在桌子的尽头,有一个用泥巴堆成的忠字台,台上放着一座40公分高的毛主席像,两边的红纸上分别写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祝我们 的林副主席身体永远健康。右边小屋里一张办公桌上放着一台手摇的电话机后来才知道这里是王村大队的大队部。</p><p class="ql-block">记得晚饭是在民兵营长胡昌明家里吃的,营长夫人精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十几个菜满满地摆在桌上,有粉条烧肉,子鸡炒胡芦,鸡蛋煎饼,炒山芋藤,干煎小鱼,臭豆子.腌豇豆.等记得最清楚的是地大皮炒鸡蛋,那黑黑的像是黑木耳,问了才知道是树底下地上长的茵.滑滑的嫩嫩的很好吃。这个东西太难洗,所以很少有人会弄,以后基本上没有吃到过。桌子放在他的家门口,有几个人作陪,女人和孩子都是不上桌的,他们喝酒的方式很奇特,倒入一个大碗中然后一人一口转着喝,我生平第一次喝了点高梁酒。小线和小王都不敢喝。</p><p class="ql-block">然后回到那个草屋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屋里点着一盏油灯,墙边堆着三个所谓的床,就是土块上排着几根松树杆,没有一根是直的。上面铺上稻草,然后支起蚊帐放上铺盖。那一夜尽管很累但谁也沒睡着,首先是那床高低不平。然后是稻草在身下㗭㗭嗦嗦的响,帐子外面蚊子地嗡嗡叫,屋外青蛙在水沟里田野中大合唱,“咕咕呱呱地唱个不停。漫长的夜晚,总祘要亮了,门外首先是公鸡催着人们起床喔喔地唱了起来,接着狗叫声此起彼伏、农村特有的清晨交响音乐会开始了其中夹杂着老牛的声音,鸭子,鹅也不停地叫唤着,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穿衣起床,走出门外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竟还带着一丝丝的甜味。那是在城里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的。村里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冒起了清烟,厨房里飘来一阵阵香味,哦闻出来了那是煮山芋的味道,满满的一锅,人猪同食,上面大的整齐的人吃,下面小的破的猪吃。</p><p class="ql-block">胡营长来叫我们去吃早餐了,桌上放着几碗菜,旁边三碗米饭,咦!这里怎么早上就吃米饭呢?问了才知道.只要有条件,就这样吃因为农业活是很费力的,消耗大。这以后的十来天都由队长按排到各家去吃。社员们都很客气,把平时舍不得菜都拿出来给我们吃,简直就像过节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