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秋色

师嫣

<p class="ql-block">  在太行五指山山顶,有一招牌,上书:“山不见我,我去见山”。那山不咋地,可这话比山里隨处可见的“我在太行山想你”之类的画风要顺眼深邃得多。</p><p class="ql-block"> 去太行山采秋,已经是我多年的夙愿,想出门去见这个山,已经有太多年头了。直到2021年,当我把出行前所有的功夫做足之后,传来了山这边或山那边因新冠疫情一个个景区被封闭的消息,只好偃旗息鼓地猫在家里黯自神伤。</p><p class="ql-block"> 不去又怎样?去了又如何?为什么一定要去太行山呢?</p><p class="ql-block"> 且不说亿万年前的多次地壳的褶皱隆起和巨大断裂带,形成的那一堵高墙似的千仞绝壁了;也不说山中那“太行八陉”,通往春秋战国以来的千年故事与人文风情;单是从“中华之脊”第二级台阶的高台之上,“一览众山小”地放开视野眺望天际,就相当令人神往。而金秋时节,完全是红黄暖调的高山峡谷,更让人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 揣着这样的心思,走太行的两次精心策划,就沒有打算闯进太行只拜访一座名山而罢休,而是决定玩儿一把命,去走完包括“太行八径”那八百里的起起落落,从而留下一个关于太行山脉的完整印象。时年已经七十有五了,腿脚已经不饶人!爬山基本上是等同于登天,趁着走平路还没气喘如牛,此时不走,更待何时?</p><p class="ql-block"> 2023年之秋,我们居然真的成行了,一行老友新朋20余人动身奔赴太行。但起点却不是太行,而是选定在伏牛山脉之巅的老君山试试腿脚!此刻,它正在云遮雾嶂中召唤着咱们呢。</p> <p class="ql-block">  谁道秋山不宜客?秋风霜叶飞柬帖。</p><p class="ql-block"> 从高悬的索道往下看:几树大红的枫叶跳动着,的确像飞来的请柬。山涧旁,细细的之字形石阶挂在山壁上形成路标:赏秋由此上。</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自是仙山。说高处不胜寒,饶是一把年纪了,也不问归期,只静静地扶栏远眺吧。</p> <p class="ql-block">  入夜,夜色把一切都掩盖下去。到7点亮灯时刻,几座金殿一下子在天幕上亮出。如此的金碧辉煌令人震撼,可在哪里去寻觅秋色呢?</p> <p class="ql-block">  庆幸的是:秋山终不负我。在山顶集体宿舍挨过一夜,次日清晨,飘云扩散成浓雾,同样掩去了一切。然而它却留下了红叶,一幅幅淡彩水墨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  哪怕枯枝不挂秋叶,诗情画意已欣然而至。</p> <p class="ql-block">索道站旁,红叶就以这样铺陈注释着秋色。</p> <p class="ql-block">  下行索道穿过浮云,秋色则直接了当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往下望去,真可谓苍山如画,“霜叶红于二月花”啊!</p> <p class="ql-block">  山璧边,红黄二色也开始堆积。</p> <p class="ql-block">山沟里,一树枫叶则开始跳跃。</p> <p class="ql-block">而索道车脚下,红、黄、绿三原色俨然占据了全部视野!哈哈,时辰还真是选对了!此时豫、晋、冀三省北地,正是秋高气爽的日子!老君山都已经如此绚丽浓烈,我们的指向是向北,向北,再向北,太行秋色还会差吗?</p> <p class="ql-block">  下山从栾川奔向济源,在东汉刘秀陵、龙马负图寺和济神庙走走。第二天清晨,终于在薄雾中拉开奔赴太行的帷幕。</p><p class="ql-block"> 远处是王屋山巍峨的身影,作为太行山延伸的余脉,这一段呈东西走向,而变为南北走向的太行,要走到山西陵川才实现转折。</p> <p class="ql-block">  青山红叶,从这里起构成了太行秋日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俯瞰青山,红叶的点缀的确使天地间多了几分妩媚。</p> <p class="ql-block">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p> <p class="ql-block">登上王屋山轩辕台上总仙宫的顶楼,敞开心胸去收揽这一川锦绣。</p> <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喜欢开阔视野里的这种苍茫大气!</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苏轼叹谓的那种“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境界啊!心中所有角落那些咄咄逼人的戾气被一扫而光,澄清,透明,平和地与青山呼应!</p> <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下了索道气喘吁吁攀登山道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飘浮的白云翻过山岗,在红叶间游动。美哉,王屋山!</p> <p class="ql-block">  王屋山脚下,当然少不了那个“开门见山”的愚公。《列子.汤问》中那个说挖就挖,“叩石垦壤”死活要移山的故事,作为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被雕塑在这几个汉子身上。感动上帝是故事的结尾。</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是朔东?还是雍南?眼前的王屋山是被上帝遣力士移至这里的,还是沒移?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只知那时节,王屋山尚沒上升到金山银山的理论高度,愚公若知有今日,或许就此罢手不再高举那镢头了吧?让智叟“亡其言”的关于子子孙孙的逻辑不会再继续下去了,孩子们再不会每天挖山不止,而是让读书声飘上云间。</p> <p class="ql-block">  下了王屋山去了久负盛名的嘉应观,而后往辉县下榻。印象中辉县是河南一个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风”乃诸如太行大山腹地的秋沟村、齐王寨难得一赏的山村风情和万仙山、关山等秀丽风光;而“水”,除了山间大小瀑布,则莫过于酒店墙外的百泉园了,它有着辉县颐和园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百泉园是否有百泉?不必较真儿。但喷突着的大小泉眼,把晶莹的泉水喷洒在一片碧波之上,美得不要不要的。相比之下,济南那趵突泉一方水池,倒显得小家子气了!望穿秋水,用在趵突泉是过于牵强了,而在百泉园,却十分贴切。</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在百泉园闭园的最后一刻闯进园中的,那时正是天边被晚霞染红的时刻。虽然不那么像“秋水共长天一色”,但近处的老树虬枝衬着远处的红墙金瓦,还真有几分皇家园林的气派。</p><p class="ql-block"> 何况,泉水汇成那么清洌的秋水实在值得一赏。赏秋并不是单赏红叶秋林,秋水本来也是秋色主题的诗意构成啊。</p> <p class="ql-block">  静静地坐在水边,呆呆地望着一钩残月缓缓升起,已成碎片的诗,一词一句像波光一样星星点点地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百泉宾馆是个相当不错的下榻之地,我们决定在这里住宿两天。次日晨即动身去了关山。</p><p class="ql-block"> 辉县附近修武的云台山、红石峡几年前去过了,而这里,沒去八里沟而选择关山,首先是想看看采诗命名的这一太行大断层绝景,是否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那种气魄。昨天在百泉园赏月启发了我,心里还私藏着一个念头:如山中留连到傍晚,沒准儿还能抓拍到一幅诗意的“关山月”,这个词牌下,好诗可是不少哩!</p><p class="ql-block"> 走进关山山门,一树金黄就点缀在起伏的山峦下。</p> <p class="ql-block">  几经折腾,终于上车往大山深处开去。绝壁下的山路秋色如许,山风拂过很感惬意!</p> <p class="ql-block">抬头望去,几树红叶被阳光打得透亮,更衬出了大山深处那种秋日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大山蓝色的背景中,一堆堆,一簇簇的秋叶点缀在雾霭中,矇胧而又明朗。</p> <p class="ql-block">即使这单调的幽蓝,也被阳光刻画出诗意的层次。</p> <p class="ql-block">  日头刚刚落在山头,像一环佛光照耀着关山!此刻我才想起:关山之关呢?还有那“关山月”呢?</p><p class="ql-block"> 落山的太阳很耀眼,日月同辉是别指望了。而山为太行雄关,我为华夏儿郎?此时此地,才想起60年前,15岁的我在风琴伴奏下,一个秃顶音乐老师指挥我与同学们一起高唱过:《我们在太行山上》……以白马银枪为理想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p> <p class="ql-block">  次日,我们决定去太行山中的两个小山村,即秋沟村和齐王寨。</p><p class="ql-block"> 秋沟村其实并不在太行的山沟里而在半山腰,但去那里却要从山沟里爬上去。当然爬得非常累,但一路上的秋色之浓郁,却比已经攀过的三座大山更甚!</p> <p class="ql-block">  山沟名为秋沟,在沟里走着走着就明白了:山沟两侧嵯峨的山壁上,秋色是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而在沟底小河边,斑斓的秋色更是养眼醒目。</p> <p class="ql-block">  一树树红叶就这么悬挂在陡峭的山崖上。</p> <p class="ql-block">  到了齐王寨,半山上的一线飞瀑边则挂起一串串红叶。</p> <p class="ql-block">娇黄的秋菊也挤在瀑布边绽放。</p> <p class="ql-block">齐王寨肯定是有故事的。但那些语焉不详的片断,似乎只是千年前宏大叙事的尾声,像山泉那样往下滴落。我们是被一个好心的小伙子开车穿过挂壁公路捎上去的。几天来,我们已攀上河南境内三座海拔1500~2400米的大山,拜访过四五座寺院和道观以及这两个高高在上的小山村,想起明日将进入山西走进太行腹地,我可真是爬不动了啊!</p> <p class="ql-block">  从河南辉县奔向山西陵川,终于进入了太行山的华彩一段。陵川今年初夏曾来过一次,为的是钰山脚下的青龙寺,那座小寺的唐塑唐构是了不得的精彩!而此次再来,首当其冲的就是王莽岭!</p><p class="ql-block"> 王莽岭景区是南太行的最高峰,海拔约1700余米。这里以观云海、日出著称,是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甚至自许为“太行至尊”。</p><p class="ql-block"> 几番寻找,终于寻到“太行云顶”处的绝壁向下俯瞰。一条细线似的山路在山崖里蜿蜒,但秋色却并不浓郁。</p> <p class="ql-block">  晴空万里之下,云海没有出现。太行群峰以一种苍茫的蓝调呈现,层层叠叠地构成了秋日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  那种起伏山脊浓浓淡淡的层次,可以窥见太行雄伟的身姿,同样醉人。</p> <p class="ql-block">  而沿山脚公路而下,不多远即可到达“白陉”。</p><p class="ql-block"> 白陉古道,又称孟门陉,是“太行八陉”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古道,从辉县至陵川长约上百公里,迄今已有2550年的历史。白陉古道在悬崖缝里那著名的72拐,今天是不可能去爬了,但在这卵石小径上溜达溜达,也很惬意!</p> <p class="ql-block">夕阳穿过山缝透射到山谷里,两千多年前金戈铁马的喧嚣早已飘散,只有秋色渲染出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陵川是座从商周就建城的古城,从古称“光狼”就知乃胡汉杂居之地。那个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从奴隶做到皇帝的羯族人石勒,据说就葬在城里的崇安寺。崇安寺绝对值得一看,但给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一个太行小山村浙水村,是从当年上党郡往河南“阳马古道”的重要驿站。</p><p class="ql-block"> 跟我走过的古村落比较,浙水村并无奇特之处。但是,这天正值九九重阳节,浙水村的乡亲们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欢迎我们。</p> <p class="ql-block">  这个村过“重阳节”的重大活动,是请年滿六十岁的老人们在村委会吃“大锅饭”会餐。村里和周边赶来的老头老太太,在这里捧起一只大碗,挤在一侧的角落,村里干部先从大锅里打一大汤勺米饭,再从另一锅里打一勺大酱煮的肉、豆腐、蔬菜等连汤带水的烩菜,然后捧着这碗“盖浇饭”就聚在一起开吃。贺节沒有人发表讲话,沒有张灯结彩,连标语也省下了。但老人们倒是吃得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干部们看着我们几个先窜进大院举着相机的人年岁也不轻了,招呼着我们也来一碗。正是午饭时间,我和乃木、谢老、云儿几个也不推辞,也捧起大碗接下饭菜,扒了两口,哎,还真好吃啊!</p><p class="ql-block"> 赶紧出了院门呼朋唤友,大伙儿都涌进村委会,一个个捧着大碗和太行浙水村的老人们,一起过了个从来沒有体验过的重阳节。</p> <p class="ql-block">  人一多,村委会院内挤不下了,不少老人捧着大碗走到院外吃着,这是一个秋日艳阳下非常祥和的场景。老人们吃得开心,我也非常开心。在70多年的人生标尺上,从儿童节到重阳节一个一个过去了,我何曾体验过这样的节日氛围?</p><p class="ql-block"> 再想想,在当今中国农村数以百万计的村子里,有多少还在欢度重阳节呢?又有几个以如此“大锅饭”团聚的方式来过重阳节?哈哈,还真被我们赶上了!赶上的不是一餐饭,而是带人间烟火气的美好节日,也是太行最美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  在赴太行十六日的行程中,最有代表性秋色最美的一段开始了。这就是由陵川向北,位于壶关的八泉峡和位于平顺的通天峡。</p><p class="ql-block"> 在八泉峡入口,一卷巨大的竹木简上篆刻着一首五言古诗《苦寒行》,作者曹操。记忆里曹诗都是四言,但此诗以五言开宗明义:“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艰哉”!一语道出了我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就在《苦寒行》的诗简下,已经能望见高达上百米垂直电梯的玻璃幕墙,而且还有大型的“空中巴士”与之衔接。看来,这不仅仅是“峡”,同样是艰哉难攀的山!但再难,我也要舍身一试!</p> <p class="ql-block">午后强烈的阳光照射在山脊上,那一线秋叶不仅特别出彩,甚至还有几分娇艳!我见过如此浓烈的秋色吗?已经沒功夫细想,手忙脚乱地调整长焦镜头,透过电梯的玻璃赶紧抓拍!</p> <p class="ql-block">  借助一梯一索,很快上到山巅。山巅两亭一坪,方圆不过百十来米。而四方皆是万丈深谷,这才让我想起:八泉峡突出的是“峡”,而不是山。</p><p class="ql-block"> 悬崖边,红叶肆无忌惮地绽放开来。</p> <p class="ql-block">  一小段石径把我们又引向下达深谷的索道。回首望去,多彩的山巅美极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段漫长的下行索道,要翻过几座高高的山头,还真是在浏览“十里画廊”:在侧光、逆光着力的刻画中,雕塑、油画、水彩在一帧又一帧地展开。</p> <p class="ql-block">透亮的枫叶林衬在大山暗暗的背景中,像在寂静中奏出一首秋声曲。</p> <p class="ql-block">到了谷底,泉水汇成的小溪则开始登场吟唱。</p> <p class="ql-block">浓烈的暖调色彩转为柔和的冷调,水花儿在碧蓝的流水上跳动,吋急时缓地与我相伴而行。</p> <p class="ql-block">峡谷底的石径边,秋叶仍给出了前行的路标。</p> <p class="ql-block">说是飞珠溅玉,却听流水欢歌。</p> <p class="ql-block">峡谷中这条路好像沒有尽头,它通向何处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  而小溪则认准了前方,劈开巨石一路飞奔。</p><p class="ql-block"> 走出八泉峡,已经是月上柳梢头的时刻了。一切都开始溶入夜幕的朦胧,而清晣浮现的,是清清溪水飘流的几片红叶,从而把2023这个太行秋日留在了行走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次日我们又前往通天峡。如果扒拉一点诗意,可否说峡谷绝壁下堆积的红叶像燃尽生命的火焰?</p> <p class="ql-block">  高光下切,层次分明地勾勒出秋山红叶的轮廓线,美得一塌糊涂!</p> <p class="ql-block">  走通天峡与八泉峡不同,是溯溪而上,“反其道而行之”。这就不能不在峡谷底往上攀登,当然比行走八泉溪累多了。但一途都在水边漫步,走走歇歇,也别是一种感受。</p> <p class="ql-block">峡中小溪的流量比八泉峡小,但高山流水,积洼成潭,峡中碧潭则是另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  在山间栈道上往下望去,只见清风徐来,秋波荡起,正是王观那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权且当作太行峡中送过来的一番情意吧。于我,是入眼亦入心。</p> <p class="ql-block">  三五点秋叶投影碧水之镜,“何谓伊人,在水一方”?</p> <p class="ql-block">  一抬头,高峡绝壁上的秋叶款款婷婷地飘落而下,山谷里万籁寂静,说是诗,我可是连一丝风声也沒听到。</p> <p class="ql-block">  而高峡圈住的这一泓碧水,竟可在谷中泛舟而行。</p> <p class="ql-block">  弃舟登岸走入穿山石洞,一侧的洞口硬是框出了一幅画。</p> <p class="ql-block">  在洞口凭栏探头一望,一下就被震住了:如此幽谷,也是色彩斑斓的浓郁秋色。</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山洞,秋色则更加明媚多彩。可以看到索道车在深谷里上下穿行。我们将从这里升起上到峰顶。</p> <p class="ql-block">  随着索道车缓缓爬升,峡谷的景色为之一变,红叶开始铺陈在嵯峨的山石间。</p> <p class="ql-block">  越往上,视野越开阔。高山峡谷进入了“上帝视角”。红叶成了山头山脊的点缀,映衬在蜿蜒的群峰之中。</p> <p class="ql-block"> 待上到山巅龙脊岭,那种弯曲墙状的山岭,看下去像是用大指甲硬生生地揑出一行行的深谷。这显然是峡谷中的大小河流侵蚀下切和断层岩壁重力崩塌的结果。如此壮况的独特峡谷,是我平生第一次得见。</p> <p class="ql-block">  用长焦镜头一推,阳光依旧不舍地抚摸着山脊的秋叶,而古老的小径,也依旧向峡谷深处延伸。</p> <p class="ql-block">  “山高水长”,是对太行峡谷客观而又准确的概括。行脚至此,在太行山中走了十来天了,我也可以得出饱览秋色不虚此行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但是“沒有比脚更远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更美的太行,还在前方等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从平顺走高速去涉县,也就从山西进入了河北,为的是去看那座中国最大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娲皇宫。</p><p class="ql-block"> 这座太行山中的女娲神庙,最初吸引我的是:由于那方净土过于狭窄陡峭,它只好用八根铁链将庙宇楼阁拴在绝壁山崖之上,香客们称之为“吊庙”。这在全国或世界上恐怕是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 高速公路旁秋色不减,但此时我才分辨出,那片嫣红并非都是枫叶乌桕什么的,还有熟透的柿子!</p> <p class="ql-block">  上娲皇宫的索道上,这个判断再一次得到印证,黑暗背景中的枯枝红柿,真像一幅大师们的版画。</p> <p class="ql-block">  山道在茂密的树丛中穿过,陡峭得看过去都腿脚发软。</p> <p class="ql-block">  而山道边的秋叶却红得分外夺目,或许再陡,边走边赏也不累,原本咱们不是为赶路来着。</p> <p class="ql-block">  先乘上山索道车再走山道,终于爬上了娲皇宫。第一眼就被震撼到了:咫尺之地紧贴峭壁建起如此辉弘的亭台楼阁,着实不易,何况这座娲皇宫最早是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北齐!</p> <p class="ql-block">  果然,这座高达四层的娲皇阁就是被8根铁链拴在山壁上,据说已经拴了14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从娲皇阁狭窄的木梯一层层攀上去,每层都供奉着女娲神像,那些造像说不上精美,多数手中都捧着小娃娃,甚至还有女娲盖着大被子睡觉的造像,显得很亲切也很民间。而墙上的壁画,显然出自专业画师之手,从构图到色彩都属上乘。多是炼石补天之类的传说叙事,看上去不会早于清代。</p><p class="ql-block"> 此阁每层都有回廊,可以凭栏饱览脚下山川。</p> <p class="ql-block">  阳光下,山道上的秋色一如既往的浓郁。</p> <p class="ql-block">  在山脚的女娲广场上,可以一览无余地观赏娲皇宫之全貌。中华人文始祖的女娲端坐在那绿色山坡顶端的娲皇宫楼阁上,正透过窗格默默地注视着人间和她创造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与伏羲和女娲相比,亚当和夏娃该是老外的人文始祖了吧!但我多次去欧洲北美,却沒见到一处他们的祭祀场所,是因为偷吃禁果吗?哈哈</p> <p class="ql-block">  看着天色尚早,下午我们又去了不远处的太行五指山。虽山下山上,实在看不出何为“五指”,但悟空的西游故事却被放大,到处都能见到这“泼猴”!</p><p class="ql-block"> 唯有上山的索道还很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  实话实说,这五指山实在是乏善可陈,除了山顶有一个肥胖的大圣和一只更肥胖的蟾蜍,啥也沒有。但赏秋还是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  譬如山崖石缝中这一树红叶……</p> <p class="ql-block">  朦胧太行丛山峻岭的秋林映衬……</p> <p class="ql-block">  由于放不下浊漳河畔的三座古寺,我们从河北涉县又返回山西平顺。在几个偏僻的小村庄找到了大云院、天台庵和原起寺。其中,大云院藏得最深也最精彩,它的这三尊唐风宋塑、全国唯一的五代璧画、庄重典雅的古建殿堂以及刻滿乐舞浮雕的寺塔,都被一个关门闭户的院落圈在村后的土坎上。不像原起寺,在公路上就能望见那秀美的七层宝塔。</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返回山西还有一个原因,即从平顺将驱约300公里,奔赴那座天下名关娘子关!</p><p class="ql-block"> 起了个大早,在太行的曙光中上了高速。</p> <p class="ql-block">  让人沒想到的是,刚下高速,就发现娘子关之前,还有一座嵌在内长城上的固关!</p><p class="ql-block"> 从车窗瞥见固关第一眼,就确信此关非同凡响。它那不加修饰的古拙和稳沉,正是古道雄关的气派。这里扼守着“太行八陉”之五的井陉古道,是当年一个黙默无闻不见经传的驿站。</p><p class="ql-block"> 再沒有什么比石板路上深深的车辙更能诠释古道了!一人一车被定格在长城城垣围住的空间内。此时无声胜有声,寂寞的古道上似有“得得”的马蹄声传来!如此还原了千百年前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  待登上娘子关,城楼上旌旗猎猎,飘飞在滿山秋色的背景中……</p> <p class="ql-block">  走过娘子关就又返回了河北!由晋国的高原进入了燕赵之地的平原。山脉在这里作为边界,我们攀上了北太行最后一座高峰白石山。</p><p class="ql-block"> 同样是乘上山索道,同样是凌空饱览太行秋色。我心里升出莫名的感叹:即我不后悔年轻时沒有来走太行,因为那时,还沒有什么上山索道,还得用腿脚去丈量太行。很多绝美的境界,还养在深闺无人识,不是靠纯粹的攀登就能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  山上松林边这一落拓放肆的老者是谁呢?老子?不敢瞎猜。但如果是他就对了:此行我们起于老君山的老子像前,终于北太行的老子像前。瞧瞧自己一生碌碌而“无为”,只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高台起于垒土”;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去挖啊挖啊挖,只是走啊走啊走。看背葫芦酒壶的老头那份儿自在与快乐!微斯人,孰与吾归?</p> <p class="ql-block">  在白石山的栈道上眺望远方,视野里依旧是一派苍蓝。这种从天穹到苍海梦幻般的蓝,我一直认定是天地间最博大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在太行攀过的九处巅峰,无一例外地把一切溶进了蓝色的线条之间。从中,我已经分辨出“太行八陉”之七的“飞狐陉”,分辨出飞升登顶的索道天路。但我知道,还有没有分辨出的,那是人间,我在那混沌中已经度过了七十多年……</p> <p class="ql-block">  白石山下,秋色如许。</p> <p class="ql-block">  眺望远方,长城则翻山越岭而去。</p> <p class="ql-block">  而走出紫荆关这道长城,也就走出了太行。</p> <p class="ql-block">  在雄关身后的太行山中,留下了我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 最能表达此行心境的,原来是在秋日的易水边。</p> <p class="ql-block">  飞鸟扑腾着唱起一曲慷慨悲凉之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生走过,不再复还!再见了,我的金秋太行!</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