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墨脱,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是西藏高原东南部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是中国唯一一颗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璀璨宝石;这是一片尚未被现代文明染指的处女地、中国大地上最后的净土。</p><p class="ql-block"> 墨脱,在藏传佛教经典中称“博隅白玛岗”,意为“隐藏着的莲花”,据说全域地形极象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卧图,因此又有说法这里是金刚亥姆多吉帕姆用自己的身躯幻化出的,被藏传佛教信徒视为圣地。相传九世纪时莲花生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遍访仙山圣地,到了这里发现此处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有圣地之象,遂在此修行宏法,并取名“白玛岗”。</p><p class="ql-block"> 墨脱,是全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也是全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还是唯一一个不通班车的县。目前通往墨脱的公路只有一条,就是117公里却修了50年的扎墨公路(从西藏波密县城扎木镇到墨脱县城墨脱镇)。这条公路不知承载了多少筑路人的失败与无奈、顽强与不屈。2013年10月扎墨公路通车,墨脱才摘掉了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帽子。受地质与气候条件的约束,扎墨公路实行“双进单出”的交通管制。</p><p class="ql-block"> 自驾墨脱无疑是一次充满挑战和魅力的经历,这不仅是一次探险的旅程,更是一次与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体验。扎墨公路作为一条极具挑战性的公路,让人可以欣赏到令人心驰神往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无论是壮丽的山峦还是辉煌的经幡,都展示了墨脱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走进墨脱,仿佛走进了一个自然的宝库,墨脱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带给人们难以忘怀的记忆。在这约一万平方公里的地域里到处是发育、繁衍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资源,几乎囊括了你能想象到的所有自然景致。这里雪山草甸、高山湖泊、飞流急瀑、热带雨林,连绵的雪山与莽莽林海、青山绿水交相辉映,野生动物在这片土地上自由奔跑,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p><p class="ql-block"> 2020年6月的川藏线、9月的滇藏线,都经过了扎墨公路的起点波密县扎木镇,由于天气原因和行程安排,始终与墨脱擦肩而过,留下了遗憾。几年来走进秘境墨脱,探访莲花圣地这个念头一直在我的一个梗。这也是很多人不解的问我,你都去过西藏了,为什么还要去的原因所在。</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年的准备,2023年5月,我又开启了再次进藏的行程, 而墨脱则是必去的目的地之一。这篇游记就是我第四次进藏的一部分。具体路线规划如下:</p> 完成了第四次进藏之旅后,我先后写完了走遍藏区之稻城亚丁篇、梅里雪山篇和丙察察篇,本篇游记将记载离开察隅辗转到墨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br><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5.30 察隅县城~然乌镇</b></h1><div><br></div><div><br></div><div> 正如开篇介绍的那样,目前进出墨脱只有一条公路,那就是扎墨公路,从察隅去墨脱的察墨公路正在修建中,预计2024年通车,只好绕道波密经扎墨公路进入墨脱。<br> 早餐后我们就出发了,在G219国道上行驶了大约二十多公里后驶入G559国道。公路是铺装路面,养护的比较好,除了偶尔的小坑小洼外,路况还是比较好的。察隅县城海拔大约2000米,公路两旁山青水秀,溪水奔流,处处张显着春的气息。随着海拔的增高,沿途景色也发生了变化,由江南春色变成了雪域高原。汽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盘旋而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后到达了海拔4748米的德姆拉垭口观景台。</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力不但能发电,也能驱动经筒</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德姆拉垭口拍照留念后,我们继续下行,大约行驶了二三十公里后,看见公路两边的开阔地里搭建了许多形状各一的帐篷,顶上都插着中国国旗,迎风飘扬。最显眼的是路边一幢铁皮房子,国旗下竖立着警务室的牌子。每个帐篷旁边都停着各种汽车、农用车或摩托车,帐篷与帐篷之间还拉起了绳子,上面凉晒着衣物、被子等生活用品。帐篷外的藏族人三五成群的席地而坐,有聊天的有喝水的有吃饭的,非常悠闲。奇怪的是出入帐篷的人或是帐篷外席地而坐的人,没有老人没有儿童,都是一群壮劳力。由此可以判断里他们肯定不是游客。我们准备在这里停车吃饭,也探访一下这些人是做什么的。<br> 我们把车停好后,从车上取下我们携带的自热米饭放在了汽车引擎盖上。正在这时,从警务室里出来一个身穿制服的警察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当得知我们是自驾游的,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们的值班房子里,说房间里面暖和,还可以提供开水等。开始我们觉得不好打扰他们便婉拒了他们的邀请,但盛情之下只好客随主便了。<br></h3><div> 这是一栋我们石油人常见的铁爬犁房子,大约20平方米的房间里,放了两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一进门那个熊熊燃烧着的火炉,使整个房间温暖如春。经过攀谈得知,他们是察隅县古玉乡派出所的干警,周围帐篷里的人是乡政府组织的虫草采挖队,在划定的区域有序采挖虫草,采挖的虫草归个人所有。他们负责治安秩序,避免在虫草采挖过程中发生纠纷。我们到的那天正值当地藏族的一个节日,大家休息一天。<br> 在交谈中得知,这两个民警一个是汉族一个是藏族,其中个头高一点的汉族人还是我们陕西老乡,在西藏服役后要求留在当地。也许是老乡见老乡也许是藏汉一家亲,两位民警对我们非常热情,拿出了他们平时吃的方便面、各种榨菜小咸菜,还有自己蒸的米饭,让人深感他们的热情、好客、朴实。<br> 他们还展示了采挖的新鲜虫草,说如果我们感兴趣,可以以每根50~100不等的优惠价格卖给我们,我们婉言拒绝了。</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鲜的虫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 饭后,我们和两位热心的民警合影留念,与他们告别后就出发了。在国道559上行驶了约30公里,下午3点到了然乌镇。<br></div><div>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藏汉一家亲</h3><div><br></div><div> 然乌湖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然乌乡,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湖边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如诗如画。狭长的湖面向西蜿蜒十余千米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随季节的不同 ,河水也呈现出或碧蓝或青绿等数种颜色。河道中许多岩石和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春季树影婆娑秋冬薄雾弥漫,四季美景都会使人如进梦幻之境。<br> 然乌湖分上然乌和下然乌,然乌镇沿着G318往波密方向是下然乌,沿G599往察隅方向是上然乌,上然乌才是然乌湖的精髓所在。由于我们是从察隅方向过来的,所以首先看到的应该是然乌湖。<br> 此前我曾两次来然乌湖,且都住在然乌镇,由于行程安排只到了上然乌,下然乌也就是一走而过,没有做任何停留。这次是自驾,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准备好好欣赏欣赏一下上、下然乌的美景。<br> 我们在然乌镇办理了酒店入住,然后驱车来到下然乌,在然乌国际自驾房车营地停好车,登上观景台眺望下然乌的湖光山色,随后又来到观赏下然乌的网红打卡地。这里以静著称的碧蓝湖水,浅滩上五颜六色的卵石、茂密的森林、嫩绿的草地、白雪皑皑的雪山,共同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div> <div> 前两次都是早晨来拍上然乌湖的,这次时间充足,就来看看傍晚时分的上然乌景色,我们轻车熟路的停好车,直接找到了最佳拍摄机位。<br></div><div> 傍晚的上然乌湖,它又有另一种不同的色彩,一抹夕阳洒在然乌湖面,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雪山,这才是真正的雪域高原之美,静谧而优雅。 </div> <div><br></div><div> 傍晚我们回到酒店休息。<br></div><div><br></div><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5.31 然乌镇~波密</b></h1><br><br> 凌晨五点我们又前往上然乌湖,路上几乎没有车辆,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架起手机拍延时,支起三脚架装上照相机,期待能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div><div> 清晨的上然乌湖冒着缕缕的雾气,洁白的雪山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仿佛来到了仙境一般,给人的心灵有一种远离喧嚣的震撼之美。天越来越亮了,太阳也慢慢地升起来了,这时湖面一阵微风飘过,湖水伴随着微风也荡漾起来并呈扩大势头。在平静如镜的湖面上倒影的雪山也开始扭动模糊起来。</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下面我把不同季节三次到上然乌湖拍摄的照片做一比较:<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06月18日拍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08月26日拍摄</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05月31日拍摄</div><div><br></div><div> 从上面三张照片看出,上半年来然乌湖,由于还没有到雨季,湖水比较清澈。下半年就不一样了,雨水、雪水都汇入湖中,就混浊了。<br> 太阳出来了,湖水模糊了,我们也拍到了我们想拍的风景,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上然乌湖,在G599国道上驶回然乌镇,上了G318国道继续我们的行程。<br> 行驶了半个小时就到了最美318网红洗车打卡点。这个“网红洗车场”在然乌镇到米堆冰川的途中,其实是夏季山上的积雪融化成清澈的雪水,顺着山上的一条水沟流了下来,漫过了流经的318国道,形成一段涉水路面。车辆通过时溅起的水花非常漂亮也很刺激,所以行走在G318的朋友大多数人都要在这里拍照留念,很是好玩。甚至有的人在这里拍视频搞直播,流连忘返。我也是几次路过这里拍照拍视频,这次也不例外。不过这次水量比较小,为了佐证,再发一段以前拍摄的画面。 <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08月26日拍摄,当时我们车上还带有模特呢。</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在网红洗车场打卡后,不到半小时就到了米堆冰川,这也是我第三次来到这里。由于自感观赏性不高,我只进去过一次,第二次就没有进去,当然这次也不准备进去。但为了文章的完整性,我还是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米堆冰川。</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米堆冰川在米堆河的上游,米堆河是帕隆藏布的支流,而帕隆藏布又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也就是说米堆河最终汇入了雅鲁藏布江。米堆冰川靠近川藏公路,进入方便;规模大,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以特征典型,类型齐全,发育美丽的拱弧构造而闻名,是罕见的自然奇观。在这里,冰川、湖泊、农田、村庄、森林等融会在一起,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旅游的绝好去处。</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常年雪光闪耀、景色神奇迷人。冰川冰洁如玉,景色秀美,形态各异,姿色醉人。冰川下端是针阔叶混交林地,皑皑白雪终年不化,郁郁森林四季常青,头裹银帕,下着翠裙。由于冰面气温较暖,常年生活着冰蚯蚓、冰蚤和其他各类微生物。受喜玛拉雅山东段的气候影响,米堆冰川虽位于北纬29°的位置,但是冰川末端的温度却比大约北纬44°的博格多山的冰川还要低,是我国现代冰川中较为特殊的现象。</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年05月31日拍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0年06月18日拍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区外拍的米堆冰川2020年08月26日拍摄</h3><div> </div><div> 从米堆冰川出来后,沿着G318国道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看到路边竖立着一个标有朗秋冰川的路牌。对于朗秋冰川,以前没有听说过,也没有提前做好相应的攻略,出于好奇想去一探究竟。<br></div><div> 下了G318国道,过栋曲村帕隆藏布钢架大桥,驶入一条沿着无名河铺设的柏油路面的乡村道路,过了朗秋村,一座雪山展现在眼前,朗秋冰川距离你也就越来越近了。<br></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一个酷似游客中心的简易停车场里我们停好车,环视周围没有任何标志或宣传牌。停在我们旁边的一辆面包车里出来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好奇地看着我们。我掏出几粒糖块递给小孩,小孩一点都不怯生,欣然接受了我的好意。这时,也许是小孩的家长也凑了过来和我们攀谈。原来他们是在这里售卖一些当地特产,也可以给游人当向导去冰川。<br></h3><div> 朗秋冰川位于波密县松宗镇10公里处的朗秋村境内,发源于帕隆藏布南岸的岗日嘎布雪山海拔6045米的康肖岗日峰,冰舌末端海拔大概3668米,还有冰塔林,蓝冰,夏季有冰瀑。规模比大名鼎鼎的米堆冰川(上面刚刚介绍过,可以通过照片进行比较)更庞大,站在距冰川40公里外的318国道处,只能窥见它的十分之一。这里有目前为免费景区。<br> 由于朗秋冰川正在开发,网上几乎找不到相关的攻略,照片资料也少的可怜。如果你有毅力抵达冰川脚下,就要徒步穿越森林、草地、河谷,当看到连绵雪山和纯净湖水的那一刻,相信整个人都会融化在山光水色里。<br> 按照指引,我们从停车的地方走进一片原始森林,沿着行人走出的一条隐隐约约的小道摸索着往前走, 这里没有信号,生怕走错方向迷路相互联系不上。好在树林里面只有两三条岔道,我们选择行人痕迹比较明显的小道。在树林里大约走了二三十分钟,看见一条河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顺着河道朝右看去,一座美丽的雪山横在我们的眼前,好像伸手就能触摸到一样。</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穿越树林<br></h3> <div> </div><div> 沿着河流逆流徒步大约十公里即可到达朗秋冰川的边缘,如果时间来得及,如果有人当向导,可以徒步到冰川边缘去看看。但我们既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去冒险,只好原路返回停车场。<br></div><div> 下午早早就到了波密县城,这也是我第三次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前两次都是住一晚就走,没有好好审视这座美丽的城市。要去墨脱,波密是必经之路。进出墨脱实行“双进单出”交通管制,今天是5月31日,明天是6月01日,都不能只能后天才能进墨脱。这样我们就有充足的时间好好审视审视这个美丽的有故事的地方。 </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帕隆藏布江畔的波密县城<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晚饭后,我们漫步在帕隆藏布江边,一个城市如果有水就显得这座城市有了灵气,波密县城也不例外。<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帕隆藏布江畔的波密县城</h3><div><br></div><div> 说起波密,也许你不熟悉,但要说风靡上世纪六七年代的一首歌,也许你就有所耳闻了,这就是《毛主席的光辉》,所以说波密是《毛主席的光辉》这首歌的诞生地。</div><div> 我们慕名来到了2022年5月才正式开放启用的、坐落在帕隆藏布江畔的“诞生地”红色主题广场。广场右侧是一座高4米的音符,循环播放着《毛主席的光辉》等歌颂党、歌颂祖国以及西藏民歌,让群众沉浸式聆听红色经典;音符雕像的旁边是一座大理石雕刻的石头书,书的上方刻着歌曲《毛主席的光辉》乐谱,下方详细记载着歌曲《毛主席的光辉》创作过程,让群众驻足游玩的同时,能够了解歌曲《毛主席的光辉》诞生在波密的历史。</div><div> 1953年,波密文工队的同志下乡调研,发现藏族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对党和解放军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用当地民歌的形式歌颂党中央毛主席。同志们深受启发,写下了《毛主席的光辉》的第一代歌词,并将该歌词译成藏语,在波密地区传唱。后来,王蓉翰对歌词进行了再创作,由涂青华谱曲,1964年,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赴京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深情演唱《毛主席的光辉》,将该歌曲带到了首都北京,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div><div> 站在石头书旁,看着上面《毛主席的光辉》乐谱,“毛主席的光辉嘎拉亚西诺诺,照到了雪山上依拉强巴诺诺,啊…啊…啊…,……”听着儿时熟悉的词曲,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个激情动魄的年代。</div><div> 离开红色主题广场,我们又慕名来到了波茂文化广场。这里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便成为了欢乐的海洋。男女老少,手牵手,脚跟着节奏,共同演绎着藏族锅庄舞的韵律。他们用舞蹈诠释了快乐与自由,那舞姿,那笑容,无不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那欢快的旋律,那激昂的步伐,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每当看到这一幕,心中总会涌起一股羡慕之情,羡慕他们如此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渐渐地这里也成了到波密必打卡的网红广场了。</div> <div><br></div><div>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波密,千万不要错过这美妙的夜晚。停留一晚,与当地人一起舞动,感受那份来自心底的快乐。让锅庄舞的热情与魅力,也感染你的每一个细胞。在波茂广场上与舞蹈共舞,与生活共醉,让旅程变得更加难忘。我们也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下面发几段我们跟着大家一起跳的视频。<br></div> <div> 开心的一天总是过的很快,我们回到酒店已经十点多了。<br><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6.01 波密</b></h1><br><br> 按照进出墨脱“双进单出”限行的规定,我们今天只能在波密等待一天,明天6月2日才能进入墨脱,这也给我们了一个好好游览波密的机会。<br></div><div> 上午去卓隆沟,一个专门“树葬”不幸夭折的孩子和土葬高僧的地方。据相关权威资料介绍树葬时,只有短短两句话——树葬“流行于西藏林芝,多用于夭折的儿童。用盐水把尸体洗干净,殓入木箱、木桶或竹筐里,然后到大山里选棵大树悬挂起来,以防止家里再有孩子遭不幸”。之所以选择用树葬这一形式,是因为夭折的孩子们还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罪恶或善良的事情,他们是纯洁的。这里的人们希望孩子们在轮回后可以像大树一样地茁壮成长。后来也有很多当地修行很高的高僧可以在此土葬。<br> 虽然这是我第四次来西藏,也知道藏族去世后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和塔葬等五种方式以及各种方式适用的群体,但树葬还是第一次知晓。经查阅资料,树葬这一方式,就连熟悉藏区大部分地方的人之前都从来没有听说过。经过波密县的专家证实,在藏区只有卓龙沟有树葬。出于好奇,我决定要去一探究竟。同行的人听说我要去看树葬,都不愿去,最后只有我一人只身前往。<br></div><div> 卓龙沟位于波密县城扎木镇南六公里的一片原始森林里,“卓龙”在藏语中的意思即“圣地”,由此可见其在波密藏族心目中的地位。<br> 按导航我出了县城不久就上了一条土路,有一个大铁门挡住了去路,铁门没有上锁,旁边是一个简易停车场,那里已经停了几辆车。本想找个人打听一下能不能自行打开铁门开车进去,但看不到一个人,我也不敢贸然开门进去。只好把车停在停车场,从铁门的边门进去。进了铁门以后,沿着一条大约四五米宽的土路往前走,前面还有三四个人慢慢悠悠地走着。虽然是土路,到也平整,只是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我迈开大步超越了前面的那几个人快速往前走,很快就把他们甩在了后面。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突然感觉整个路上就我一个人,前后都没有人,顿时心里有点发慌。资料介绍这里有黑熊出没,我只好捡了一个树枝在手,也许能给自己壮壮胆。<br> 在这寂静的山沟里,除了潺潺的流水声和风吹经幡轻轻的飘荡声。一切显得是那样的安静,安静的让人害怕。偶尔传来鸟的翅膀拍打声或是牦牛穿梭在树林里发出的响声,打破了这种寂静,让人毛骨悚然,感觉头发都要竖了起来。我一边给自己壮胆一边欣赏着着风景,来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br></div> 在这个弯弯曲曲、上坡下坡、崎岖不平的山沟里徒步大约两个小时,看见前面有一个用铁栅栏围起了一个院子,看起来像寺庙又像住户,最后才知道当地人叫这几间简陋的屋子为卓龙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卓龙寺</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这是一个依山而建的院子,推开虚掩着的大铁门进去,院子很大,除了散落着几栋房子外,空荡荡的。见一个喇嘛步履瞒珊地在一个房外行走,这是我进卓龙沟看到的唯一一个人。据说他是居住在这里的一个守灵喇嘛,23岁来到这里,今年已经70多岁了。我主动目前与他打招呼,但喇嘛对我一动无衷,我想也许他听不懂汉语,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吧。我双手合十向他打了一躬,他向我笑了笑以示还礼。我从开着的房门望去,里面是一个佛堂,雕塑着神灵。我便脱鞋进去,给各路神仙、佛主叩头拜了三拜,出来又拜了一拜喇嘛。</div><div> 看到院子的另一边,还有一个铁门,我想门外应该就是树葬群了。我用手对着喇嘛比划着,意思是我能不能进去看看,他给我挥了挥手,我想他在说可以进去吧,我就径直朝铁门走去。走到铁门一看上了锁,但大门上的小门却可以自行打开。出了小门沿着小路往里走,这里的树林更加茂密了。无论是枝叶繁茂的大树还是新生的小树上都有挂着一个或多个不等的包裹物,而这些就是放置婴儿尸体的容器。婴儿的身体被用布单、罐子、箱子、桶等包裹好,再用绳子或铁丝绑在树上。树葬区里是一片大叶杜鹃林,含苞欲放的杜鹃花在积雪中无畏生长。为了表示尊重,我在这里没有拍照和摄像,只是怀着极度沉重的心情看着树上挂着逝去的小生灵。我环视了一阵子,从兜里掏出仅有的几个糖块(我在藏区习惯身上带几块糖,偶尔遇见当地小孩子可以给他们吃)撒向空中,心里祈祷着孩子们早日再轮回到人间,好好健康平安快乐地做一回人。我给这些小生灵们深深地鞠了一躬,退出了树葬区,关好铁门,向坐在经堂前的喇嘛挥了挥手,离开了卓龙寺,离开了那个院子。</div><div> 返回的路上,脑海里始终闪现出那些挂悬挂在树上大大小小、形式各一的容器,每一个容器就是一个生灵,每一个容器就经历着一个家庭的痛苦、灾难与心酸……。</div><div> 我机械地迈着大步走在这寂静的山野里,沉思着,突然一阵叽叽咋咋的声音吓我一跳,猛然抬眼望去,原来是一群藏猕猴在树林里嬉戏打闹。也许是看见我向牠们走过来,就或坐或蹲在地方警惕地看着我,只可惜我事先没有准备给牠们带来任何可以吃的东西,相信牠们也不会说话扣门吧。</div> <br><div> 离开这群猕猴,继续往回走。边走边想,我只身探访树葬群,再怎么也得给自己留下一个记念吧。但在这空无一人的寂静的山沟里,哪来的人帮我拍一张照片或录一段视频呢?办法总比困难多,我就把手机架在一个树杈上,给自己录了下面这段视频。当我把视频的截屏发朋友圈时,朋友还置疑我是不是一个要进卓龙沟的,因为我自己不能给自己拍照,可是他就没有想到视频可以截屏的。</div> <div><br></div><div> 回到酒店已经是中午一点了,吃完午餐后,我们又去附近的桃花沟。<br> 大家知道林芝桃花节是西藏林芝地区举办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该地区以其广阔的桃花野生种植区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其盛开的桃花和田园风光而被誉为“西藏江南”,每年桃花节期间,这里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文化展示。殊不知林芝地区的波密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等也是桃花节的重要赏花地点,其中波密县的波堆藏布流经的倾多镇—许木乡的桃花沟以其长达30公里的桃花景观而著名,被认为是中国最长的桃花沟。<br></div><div> 虽然现在已经是六月初了,桃花早已凋谢,肯定是欣赏不了了,但去桃花沟感觉一下当地的山山水水,脑补一下桃花节的盛况,相当于欣赏了桃花盛开的季节。<br> 跟随着导航,沿着波堆藏布河逆流而上,这是一条夹在两山之间的河谷,慢慢地路边出现了已经结满桃子的大大小小的桃树,再向两边的山坡上看去,满山遍野的桃树映入眼帘,设想一下,要是在桃花盛开的时候来,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路上基本没有车辆,所以我们走走停停,在一个看似举办桃花节活动的地方停下车,漫步进桃林。<br></div><div><br></div> <div> 从桃子的品相看,这也就是一般的野生毛桃,欣赏欣赏桃花是可以的,要是吃桃子嘛,估计有点乏味了。<br> 傍晚回到县城,准备明天的也是本文的重头戏,墨脱行。<br><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6.02 波密~墨脱</b></h1><br><br> 有关墨脱,在本文开始的时候已经着墨不少来做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只对扎墨公路的通行时间再说明一下。根据墨脱交通管制通告显示:<br> 墨脱县实行“双进单出”(双号进县、单号出县)交通管制,出县车辆须在单号日期上午12点前到达亚东警务站依次排队出县,进县车辆须在双号日期下午15点前到达52K嘎隆警务站,其他时间一律不予放行,此交通管制根据道路交通情况而定,如有其他影响交通通行情况则不予放行。<br> 我们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餐后就出发了。由于今天是进墨脱的日子,对面没有过来的车,也不用会车,各种各样的车辆一辆一辆有序往前。大家都开足马力往前冲,我们也不例外。扎墨公路上风景秀丽,但大家好象都对这些美丽的景色无动于衷一样,基本没有停下来欣赏或拍照,都知道抓紧赶到墨脱县城,那里有很多美景在等着。中午一点左右我们到达墨脱县城。</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办理完入住,吃完午餐,我们先来到果果塘大拐弯。</div> 果果塘大拐弯位于墨脱县德兴乡,大约距离墨脱县城12公里。果果塘大拐弯是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境内流经墨脱时形成的一个自然奇观。这个大拐弯因其独特的形状而闻名,从上方俯瞰,大拐弯像一颗绿色的棒棒糖,因此得名果果塘大拐弯。<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在大拐弯处,雅鲁藏布江水如蛇形般突然转向,形成一个罕见的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峡谷间云雾缭绕,美不胜收。峡谷中植被繁茂,雨季时,云雾掩映的岛屿被雅鲁藏布江深情地拥抱。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奔涌而来的江水围绕山峰进行180度的大转弯。</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大拐弯的周围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形似中国地图,两侧环绕着两座美丽的雪山,其中一座是南迦巴瓦峰,另一座是加拉白垒峰。这里还居住着信奉万物有灵的珞巴族人,他们有着特有的原始文化和森林文化。</div></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果果塘蛇形大拐弯</div><br> 在大拐弯处拍照留念后,我们又前往仁青崩寺风景区,这是一个自驾墨脱必打卡的景点,位于县城东南约六公里处墨脱镇卓玛拉山上的。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是墨脱县修建最早和规模最大的寺庙仁青崩寺,又称“莲花圣地”,属藏传佛教的宁玛派,距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寺庙属十二墙角和东西南北四门的石木结构三层楼建筑。寺内有镀金铜佛及珍贵文物,是墨脱当地门巴、珞巴人民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据说仁青崩寺是由达赖干布寺中的活佛甘布建筑而成。相传,仁青崩寺是多吉帕姆女神化身中心“肚脐”的所在地,也是莲花圣地的中心地,是众多佛教信徒向往的圣地。<br> 虽然只有6公里,但我们在盘山路上行驶了大约二十分钟,到了仁青崩寺停车场,那里已经停了许多车,聚集了不少人,有游客也有当地招揽生意的,最坏的消息是仁青崩寺目前在修缮,暂时不开放。<br> 当地人介绍,看不了仁青崩寺,那就去转山,体验在西藏的热带雨林中徒步的感觉。转山道就是仁青崩寺旁边的栈道,顺着走,全程走完大概2h,沿途还有许多景点,景色也非常漂亮。我们一看时间,已经下午五点多了,如果我们去转山,时间肯定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就放弃了转山的念头,其他景点也就没有机会欣赏了。<div>从仁青崩寺返回县城的路上,有一个观景台,可以完整地看到墨脱县城的全貌。在观景台上,我们才有机会来审视这个“一半人间,一半仙境”、中国唯一一个孤悬在喜马拉雅山南坡、风景不输稻城亚丁,水色媲美九寨的县城。<br> 从空中视角来看,墨脱县城建在一块坡地上,坡地下面就是汹涌澎湃的雅鲁藏布江,由此可见墨脱县城修建和发展的难度。几十年前这里是一个只有县委没有县城的地方,几十年后在这块坡地上,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一个美丽的县城发展了起来。由于县城所处的地形,整座县城常年被云雾包围,宛如置身仙境,墨脱也变成了无数人向往的隐秘之地。<br></div> <div> </div><div> 回到县城已经是华灯初上了,晚饭后慕名来到莲花圣地公园,这里是当地居民每日娱乐、休闲的地方,里面有曲廊、有凉亭。每天晚上还有灯光秀,五彩的灯光,店铺闪烁的霓虹,标志性的粉色的莲花,还有湖水中的倒影,让人产生一种梦幻的感觉。广场上有人在跳舞,是真正的“广场舞”,不是锅庄,背景音乐也是内地广场舞常见的网络歌曲。旁边是一条商业街,餐馆、酒吧、奶茶店、咖啡馆一应俱全。<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圣地公园一瞥</div><br><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6.03 墨脱~波密</b></h1><br><br> 墨脱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他们虽然都信仰藏传佛教,但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祖源传说和文化特征。<br> 早餐后,我们去探访一个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门巴族村寨德兴村。该村坐落在果果塘大拐弯附近,是德兴乡政府所在地,村子建在山谷里,规模很大,一条水泥马路从村子的中央穿过,村民的房子沿公路而建。两侧群山环绕,云雾缭绕,胜似仙境,我们到了村子后,基本看不到村民,也没有游人。本想找个村民聊聊天的愿望也未实现,只好拍了几张房屋建筑就离开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离开德兴村,我们来到了背崩乡的解放大桥,去打开墨脱的红色历史之门。这座横跨雅鲁藏布江的大桥,是墨脱县与外界链接的重要咽喉。从这里过桥再往前,就是印度控制的我国藏南地区。因为地处敏感地带,只允许行人在接受边防派出所的警察检查后上桥参观,汽车不允许上桥。</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这里,可以看到两代大桥,见证解放大桥的建设史。1963年,为了解决墨脱政府、驻军和雅鲁藏布江两岸人民群众过江难的问题,西藏军区下令修建墨脱雅鲁藏布江大桥。官兵们在悬崖绝壁上将原来的“猎人小径”扩建成能容骡马通过的崎岖小路,运送建桥材料。修桥用的主钢绳,是75名战士排成一条“长蛇”,扛在肩上在这条崎岖小路上走了整整100天运进墨脱的。1964年,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建起了一座可供人和骡马通行的悬索桥,被命名为雅鲁藏布江“解放大桥”。大桥建成后,便成为了墨脱县城与外界连接的咽喉,是西藏东南边防运输的重要通道。大桥虽然不通汽车,但为当地和驻军物资运输起了重要的作用。2000年,波密县域的易贡湖大溃坝造成大桥处水位上涨15米,第一代解放大桥被冲毁,结束了它36年的使命。</div></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2001年,解放军总部及西藏军区、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重建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光工作人员就超过5000人,马匹超过1200匹。修桥的水泥钢筋全部用人背进去的,一袋100斤的水泥运到背崩就卖到1000元。钢筋不能截断,就每隔三米绕一个圈,由民工翻山越岭连成一串运输,一根直径为4厘米的钢筋运费大约4万元。大桥的核心部件,八根直径20厘米的主钢索,每根长250米,重达几十吨,全靠上千民工跨过海拔4200多米的多雄拉山口,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走过遍地蚂蝗的蚂蝗山,穿越险峻的老虎嘴,一步一步扛过来的,其难度不言而喻。在平坦公路上驱车不到1个小时的路程,在这墨脱的鬼地方运输队伍整整走了100多天。到了背崩雅鲁藏布江边,问题又出来了,既然要架桥,可这钢索的另一头怎么能牵引到江对岸呢?部队运来了一门60迫击炮,弹头上牵引着钢索,炮手的心都在颤抖,瞄准……发射……一声巨响,弹头引着钢索,准确地落在江对岸,第二代解放大桥建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站在第三代解放大桥上看第二代大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代解放大桥(目前不通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走在第二代解放大桥</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2016年,第三代解放大桥建成。这代大桥一改前两代只能通行人员和牲畜的吊桥,而是采用桁架与吊索相结合的钢结构水泥桥,它也是第二条进出墨脱的派墨(米林县派镇~墨脱)公路的一部分,可以双向单车道通行汽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代解放大桥(由北向南)</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代解放大桥(由南向北)</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三代解放大桥,凝练着老墨脱精神,展示着党政军民团结如一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见证着祖国西南边疆新的发展。今天站在第三代解放大桥上,伴着脚下滔滔雅鲁藏布江水,感叹戍边战士建桥的毅力和心酸。<br></div>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解放大桥旁的爱国强边教育基地,了解一代代墨脱人面对恶劣环境,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戍边精神。<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爱国强边教育基地含原有碉楼一座、地堡一座、地道109米,新建“老墨脱精神”广场、入党和强边宣誓广场等。老墨脱精神</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入党和强边宣誓广场</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地堡</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地堡建于1963年,面积23平方米,共计3层,是早期解放军驻守桥头的重要防御工事,承载了解放军几十年来驻守墨脱的艰辛回忆。</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碉楼</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碉楼面积85平方米,共计4层,是新世纪后为改善驻桥士兵条件而修建的新式哨楼。在驻防任务调整后移交墨脱县委、政府管理。</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地道</div> <div> 地道总长109米,宽1.5米,是驻守解放大桥的重要防御工事,是一代代墨脱人驻守墨脱,艰苦戍边和奋力强边的重要承载物。目前是墨脱发展时间长廊。<br><h3 style="text-align: left;"> 离开解放大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了格林村,一个被云雾环绕的门巴村落。它坐落在背崩乡以南,全村只有32户人家,是个美丽的小村落。格林村的缥缈茶园,是茶旅融合的新业态,走在茶园中,空气清新宜人。在格林村,你可以探寻70米以上不丹松巨树群落,还可以看南迦巴瓦雪山与热带丛林同框,看雅鲁藏布江的晨雾在峡谷间荡漾。这里远山如黛,四季长春,是一个隐匿在峡谷深处的“世外桃源”。沿着木栈道蜿蜒向上,茶园笼罩在云雾中,一排排青翠的茶树将观景台层层围住,仿佛层层花瓣。站在莲花峰观景台上,茶田和山峦尽收眼底,阴天可以观赏升腾雾气,晴天抬头可见南迦巴瓦峰,低头是奔腾的雅鲁藏布江。游客们抵达村庄后,都会不约而同到茶园打卡。赏茶园、品香茗,再选购一些村企合作加工的高原生态茶,这是很多游客的选择。这里的风景真的太美了,西藏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br></h3></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鸟瞰莲花峰观景台(网络照片)</div><br><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中午12时许,我们到了格林村。停好车就朝着观景台方向急匆匆赶过去。返回的游客说,他们刚才看到南迦巴峰了,这个消息着实让我高兴了一番。这个时候,满脑子都是南迦巴瓦峰,根本无心去看栈道边一垅一垅的茶树,以致于连张观景台的照片也没来得及拍一张,只好到网上去下载一张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峰观景台(网络照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到了观景台,三步并作两步地上到顶层,架好相机支好手机,在云雾笼罩着的青山绿水之中寻找羞女峰的踪影。然后老天总是在作弄人,南迦巴瓦峰始终躲在云层后面不肯与我们相见。</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蓝天下的白云前赴后继般的一片一片飘过,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而我们没有预订今晚的酒店,所以今天必须离开墨脱。一算时间,从墨脱到波密需要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加上格林村到县城还有一个小时,况且我们还没有吃午饭,扎墨公路沿途的风景还没有欣赏等等等等,时间不允许我们在这里再等下去了。我们只好收起相机手机,依依不舍地离开观景台,回到停车场。</div></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迦巴瓦峰躲在正对着山头的后面</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隐约可见的南迦巴瓦峰<br><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依依不舍地离开格林村,回到县城吃完饭就开始返程。下午两点多我们到亚东警务室,这里已经没有排除出城的车辆了,想必大家都早就在返回的路上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人都说风景永远在路上,扎墨公路沿线的风景完全可以印证这句话。一路上雪山、森林、寺庙,河流、溪水、瀑布,冲毁的道路等等那一个都可以让你呆上一两个小时。虽然时间比较紧张,不允许我们在那里细细地品味慢慢地观赏,但我们也没有放弃欣赏美景的机会。遇到好的景色就停下来拍拍照,其余时间就一直在赶路。好在车辆少又是单向行驶,时间还是够用的。下面展示几张扎墨公路沿途的风景。</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说句扎心的话,目前的墨脱只有三分之一土地在我国管辖之内,还有三分之二的土地被印度占领者。相信有一天完整的墨脱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到那时再去墨脱要多住几天,把墨脱能看的美景看个够,能去的地方都走到。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加强,相信这一天会很快会到来的。</div></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奔流不息的溪水<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冲毁的道路</h3><div><br></div><div> 至此,这篇介绍墨脱的游记算是画上了句号。与其说是介绍墨脱,实际上是记录了从察隅到墨脱的所见所闻。等到219国道察墨段和派墨段贯通后,去墨脱就可以从丙察察直接过去。那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看到不曾见到的美景,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二O二四年四月十八日完稿与厦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