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诗文/赵勤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网络下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律·黄梅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歌会串黄梅戏,俚语三腔走四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槐荫良媒仙子配,婵娟险计救君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夫妻踏月赏灯趣,郎姐寻芳俏对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袖晕妆盈步去,书房帘动送香茶。</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黄梅戏的声腔起源与民歌小调,独角戏,三小戏,剧情汇于山间田头流传故事,传说,具有明快活泼,纯朴清新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2、三腔: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此“三腔”意为黄梅戏的唱腔是集多种多样的各地唱腔而成。</p><p class="ql-block">3、四涯:即山崖,水涯,天涯,边涯。黄梅县地势低于江岸,水灾频发。黄梅人灾年逃水荒,将黄梅戏从山区带向江湖平原地区,向鄂赣皖毗邻地区的辐射。</p><p class="ql-block">4、《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对花》、《送香茶》都是黄梅戏传统剧目。</p><p class="ql-block">5、“仙子配”与“救君家”;“赏灯趣”与“俏对花”两处运用了近体诗特殊的对仗手法——“错综对”。</p> <p class="ql-block">格律诗(近体诗)小常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错综对:即在一个词组和另一个词组形成对仗时,不拘泥于它们组成元素,颠倒错综,以交叉相对的形式形成对仗。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这里,“六幅”对“一段”,但“裙拖”和“髻挽”的位置是不同的,因此属于错综对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刘禹锡《始闻秋风》)在这两句诗“君”对“我”“与”对“却”,虽然位置不同,但仍然是错综对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出句后三字是“柴门外”,对句后三字是“听暮蝉”,“柴门”和“暮蝉”,都是前一字修饰后一字,可以相对,但从词组位置来看错开的,故属错综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使用错综对主要是为了适应平仄而颠倒词序。有时也并非为了平仄,是为了文理上的通顺等原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梅戏一说起源地为安徽怀宁黄梅山,另一说为起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调,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梅戏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梅戏前身即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黄梅县地处长江北岸,旧时大部分地势低于江岸,自然灾害频繁,水灾更为突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频繁的灾害,迫使黄梅人纷纷学唱黄梅戏,以适应灾年逃水荒,用打连厢、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这就大大促进了黄梅戏由山区向江湖平原地区的发展,向鄂赣皖毗邻地区的辐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5年2月,黄梅县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黄梅戏之乡”。1995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2019年1月,黄梅县凭借黄梅戏入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9月,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安庆市望江县高士镇被安徽省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野的风】(歌词)</p><p class="ql-block">茶歌飘四方 啰嗬嗬 飘在人心上 你是山野吹来的风 带着泥土香 啰嗬嗬 依子呀子哟 呀子依子哟 黄梅好听乡音甜哪 天上人间 你还在深情的唱 啰嗬嗬 依子呀子哟 呀子依子哟 依子呀子哟 呀子依子哟 郎对花姐对花 一对对到田埂下 丢下一粒子 发了一棵伢 红杆子绿叶 开的是白花 结的是黑子 磨的是白粉 做的是黑粑 此花叫做 呀得儿呀得儿喂呀 得儿喂呀 得儿喂 得儿喂得儿喂上喂 叫做荞麦花 依子呀子哟 呀子依子哟 依子呀子哟 呀子依子哟郎对花姐对花 一对对到塘埂下 长子打把伞 矮子戴朵花 此花叫做 呀得儿呀得儿喂呀 得儿喂呀 得儿喂 得儿喂得儿喂上喂 叫做莲蓬花 彩裙翩翩舞 啰嗬嗬 凤鸣声声亮 你是山野吹来的风 清新又奔放 啰嗬嗬 依子呀子哟 呀子依子哟 依子呀子哟 呀子依子哟 依子呀子哟 呀子依子哟 依子呀子哟 呀子依子哟 依子呀子哟 呀子依子哟 依子呀子哟 呀子依子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相册【黄梅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播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