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介绍黔西市民间广为流传的几副孤联</b></p><p class="ql-block">收集整理/胡际春</p><p class="ql-block">第一联</p><p class="ql-block"> <b>残钟终身残,钟声未必残,鸣之尚能警世</b></p><p class="ql-block">出联介绍:黔西市水西公园的前生是明朝正德年间修建的一座寺庙,名曰“观音阁”。自明清以来,观音阁一度被毁又重建。阁内有一口正德年间铸造的大铁钟,它伴随观音阁的历史沉浮而被弄得残破不堪,故名“正德残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十年浩劫”的结束,县人民政府划拔资金重新修缮了水西公园。为了警醒世人,还在园内为“正德残钟”量身定做了一个六角亭子,将残钟悬吊于亭内横梁之上,取名“残钟亭”。</p><p class="ql-block">随着黔西老百姓物质文化生活的普遍改善和提高,黔西县文化宣传部门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三都要在水西公园举办春节联欢游园的系列娱乐活动,本地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在此期间前来水西公园游园赏景,拜谒先贤,吟诗作对。有一次,黔西一中尹绍明老师目视残钟,沉吟半晌,慢慢吞吞的道出了这样一个上联:</p><p class="ql-block"><b>残钟终身残,钟声未必残,鸣之尚能警世;</b></p><p class="ql-block">此句一出,语惊四座,众云大妙也!出句的机巧在于:一是设置了多个同音字和重字;二是揭示了残钟身残声不残的意志品质,颇具哲理性。残钟的这种意志品质能够启迪后人奋发振作,能让人透过残钟看到家乡历经沧桑而始终充满着的希望,这对培养后人具有良好的启发与警示作用。此联集楹联的机巧和思想性为一体,一气呵成,自然形象且生动,是一支创作不易,不可多得而又深受广大楹联爱好者喜爱的佳句良联,它如同美味佳肴那般令人心动不已。</p><p class="ql-block">然而却慨叹于这么多年来,还没有任何人的应对能真正与“尹联”相匹配。</p><p class="ql-block">第二联</p><p class="ql-block"> <b>撞钟山,三撞钟,钟鸣五里坝</b> </p><p class="ql-block">出联介绍:撞钟山位于贵州省黔西市钟山镇钟山街道东路口处。由于此山小巧玲珑,山体圆润饱满,像一口倒扣着的铜钟,有人称之为“扣钟山”。相传又因山上寺庙里每日早、中、晚均要按时撞钟,钟声宏阔辽远,方圆十里八村均能听见,有人因此在山门上写了一副对联:“门哈玄虚蔚毓山英环五里;户纳佛地翠柏阴处藏洞天”,横批“撞钟山”。随着民风民俗的演变传承,人们也就习惯于把此山唤做“撞钟山”了。</p><p class="ql-block">撞钟山的神奇之处在于整个小巧玲珑的山体布满了比水桶还要粗大的参天古柏,而且这么多古柏大都生长于岩石之上,把根系深深的扎进岩石的缝隙之中吸取营养,并紧紧的包裹着整座山体,常年绿荫蔽日,环境幽僻深遂。因此,它集古柏资源与佛教文化于一体,历经几百年而香火鼎盛,是县内不可多得的佛教圣地。</p><p class="ql-block">2015年,因检查学校开学工作去到钟山镇,有老师知道我喜欢研究楹联,便说出了这支当地流传已久的有关撞钟山的上联让我应对。我的应对如下:</p><p class="ql-block">出句: 撞钟山,三撞钟,钟鸣五里坝;</p><p class="ql-block">应对: 打鼓寨,再打鼓,鼓撼七层塔。</p><p class="ql-block">说明一下:五里坝是钟山镇地名,打鼓寨是绿化乡地名,七层塔则不用解释了吧。</p><p class="ql-block">第三联</p><p class="ql-block"> <b>老鹰飞过化冲河,独岩一棒</b></p><p class="ql-block">出联介绍:这是近几天在抖音上看到的五里乡一位自称“管事多”的对联爱好者展示的一个上联。声称这是自已小时候的一位爱好琴棋书画的老师出的对联,多年来无人能应对。自己出门多年,现在回到家乡把这个孤联展示出来,如有能对得出的他定将红包奉上。</p><p class="ql-block">化冲河,老鹰岩,独岩均为五里乡风景点。</p><p class="ql-block">出联解析:“老鹰飞过化冲河,独岩一棒”的意思是:老鹰刚刚飞过了化冲河,没头没脑的就挨了一棒子!我认为本联语的节骨眼就在“独岩”这个点上。“独岩”谐音“独挨”,挨就是挨打。出联人运用了方言土语,把地名“独岩”巧妙的转化为“独自挨打”这样的动态描述,极富农村生活情趣,创意很好。</p><p class="ql-block">这个联这么多年始终都没人能对得了,并且人家敢于制作成抖音视频传播开来,大胆的放言如能对上定将“红包捧上”,的确不是乱吹的,真的不好应对。</p><p class="ql-block">第四联</p><p class="ql-block"> <b>五显台上开百花,朵朵有把</b></p><p class="ql-block">出联介绍:这是曾经在素朴镇工作过的一位同事介绍给我的,据说多年来也无人能应对。</p><p class="ql-block">我对素朴不熟悉,查了一下资料:五显台,百花箐均为素朴镇村寨名,“朵朵有把”实则是指“朵朵坝”,是素朴镇曾经使用过的旧地名。</p><p class="ql-block">我试对了一下,难也!难点在地名“朵朵有把”的“把”字。本联语要表述的意思是:五显台这儿各种野花都开放了,每一朵花儿都是带有“花把把儿”的。“坝”的谐音“把”,“把”即是方言中讲的“花蒂”,现实生活中哪儿去寻找“朵朵带把儿”这样的地名呢?不要说在黔西范围内找不到,把范围放宽到其他省份去,也不知能不能找到这样的地名来应对了。</p><p class="ql-block">第五联</p><p class="ql-block"> <b>浪风台脚三重堰,登台下堰重重新</b></p><p class="ql-block">出联介绍: 这是我受在六盘水工作的一个挚友之启发创作的一支联。我挚友大学毕业便被分配到重新中学教了3年的书,之后便调到六盘水市工商局去了。这么些年,他始终对曾经工作过的重新怀有深深的情结,想方设法的都要抽空去重新走走看看,会会当年的同事和老友。也爱写一些诗歌对联怀念那一段难忘的岁月。这次他出了一个三重堰浪风台的有关重新镇的应景对联,作品不是很理想,也便激发了我的创作兴趣,整理出了这支下联。但是,我实在是应对不了,多次发进朋友圈,朋友圈又有同学朋友帮助转发求对,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均无人能应对。</p><p class="ql-block">出联解析:登浪风台,是第一个境界,下三重堰,是第二个境界,这些都不难。难就难在“重新”变成了“重重新”!这样就把登台下堰所看到的一个层面一个层面的动态美景象幻灯片似的一一展现出来了。要试图找到这样词组的地名来应对,就很不容易了。浪风台,三重堰均为重新镇地名。</p><p class="ql-block">第六联</p><p class="ql-block"> <b>杜鹃哀啼弟子规,杜鹃花瓣雨</b></p><p class="ql-block">出联介绍:这是我在2018年春下乡参加扶贫攻坚工作时创作的一个联。当时的情况是,分给我包保的一户人家其致贫原因是两老年龄太大,唯一壮劳动力的儿子是个好吃懒做的赌鬼,离家出走两三年了音讯渺无。妻子与他离婚远嫁,遗留下一儿一女两个读小学的孩子,靠爷爷奶奶照顾。两个老人经常是以泪洗面却毫无办法。了解了此情况,我心情比较沉重,走在乡间小道上,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杜鹃鸟的叫声,路边林子中小杜鹃花也开得正盛,我一下子来了灵感,从心中涌出了此联:</p><p class="ql-block"> <b>杜鹃哀啼弟子规,杜鹃花瓣雨</b></p><p class="ql-block">出联解析:前一分句的“杜鹃”指的是鸟,后一分句的“杜鹃”指的是花,这种花鸟同名的事物还真少见。况且,“子规”又是杜鹃鸟的别称,指的是同一事物。第二层难度:第一分句里还含有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的《弟子规》书名。第二分句也含有流行歌《花瓣雨》歌名。整个上联要表述的意思是:春天来了,杜鹃花开了,孤独无助的老人多么盼望失踪已久的儿子能早日归来,从头做人啊!野外的杜鹃花在雨中,也在潸然落泪。</p><p class="ql-block">这个联,如果要全部满足解析中的要求来应对,那肯定是比李白登蜀道还要难的!有一次我们毕节师专82级中文班的同学聚会,大家纷纷出联助兴,我就趁机给出了此联,我同学们包括几个学霸纷纷应对,较好的几联如下:</p><p class="ql-block">出 联:杜鹃哀啼弟子规,杜鹃花瓣雨</p><p class="ql-block">应对1:促织扬须挑蝈蝈,促织文章意</p><p class="ql-block">应对2:鹦鹉假唱戏八哥,鹦鹉洲边声</p><p class="ql-block">应对3:布谷密唤催斑鸠,布谷钟摆声</p><p class="ql-block">应对4:凤凰急飞扇火鸟,凤凰岭南风</p><p class="ql-block">应对5:贵妃懒妆卸玉环,贵妃枕边香</p><p class="ql-block">但是啊,但是,还真没有一联称得上满意一点的。</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胡际春,男,60岁,中学语文教师,喜爱新诗创作,偶有新诗和楹联作品发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