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没有一个城市让我如此喜爱,除了厦门,因厦门岛古时是白鹭栖息地,顾又名鹭岛</p><p class="ql-block">由集美跨海大桥入岛,满眼翠绿,绿树掩映中是红色的建筑,行道树是高大笔直的棕榈,入住海景房,走到海边只有三分钟路程</p><p class="ql-block">环岛路全程不到五十公里,岛内面积之小,只有158平方公里,据当地土著说,岛内三分之一的面积是填海而成,现在的国际会展中心以前是海,小的时候经常在那里摸鱼,会展中心正对着的环岛路上,醒目的标语,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据说五公里之外的金门岛上,望远镜清晰可见的标语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蚍蜉撼树,不自量力。</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榕树,地面上树根密密麻麻盘根错节状若虬龙,只一眼就喜欢上了,小时候小学语文课本里,学习过一篇课文《鸟的天堂》,讲到榕树之大,在胡里山炮台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都说独木难成林,确切的说这确实一颗榕树,树冠有好几百平米,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垂下来的枝干和藤蔓扎进土地,枝上生根,根上又生枝,这些藤蔓叫作气生根,它们的根往往周着在树干或石壁上,有的悬垂在空气中,一方面帮助呼吸,另一方面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独木成林,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岛上有凤凰木,花开火红,状似凤凰,红色或白色的鸡蛋花,恣意泼辣的三角梅,最常见的是棕榈树,高大笔直像水泥电线杆的是大王椰,叶子像蒲扇一样的叫丝葵,结果子的是海枣树,又称伊拉克椰枣,家家户户窗台阳台庭院养花种草,行道树亦有芒果树,芒果成熟时节,任人采摘,一不小心就有熟透的果子砸到行人头上</p><p class="ql-block">坐在海边,吹着凉爽的海风,捧着新鲜的椰子喝汁,看不远处金门大桥上灯火通明,早两年来厦门,办张通行证,坐轮渡可以去金门岛看看,回来可以带限量的台湾烟酒,和当地人吃饭,听他们讲去金门钓鱼,金门大桥上骑着摩托车的,人来人往清晰可见,岛上特别干净,一个厦门土著说金门岛非常干净,那是一种怎样的干净啊,厦门已经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城市,据说每年元宵节,两岸同根同祖同文化,互放烟花已经沿袭了三十多年,成为传统</p><p class="ql-block">来厦门一定要品尝当地特色小吃,海蛎煎,花生汤,四果汤,姜母鸭,沙茶面,面线糊,烤生蚝十块钱二十个,吃最新鲜的海鲜盛宴,亦去了香港餐厅,各种吃食口味清淡,需蘸了汁吃,付了餐资百分之十的小费</p><p class="ql-block">厦门人是不守时的,约定的时间吃饭,总是姗姗来迟,主人亦不等候,先行吃喝,席间陆陆续续来人,只添酒不添菜,酒至三巡,菜至五味,留下一句我先走了,不管散不散席,还有谁在,自行离去,厦门人是散漫的,喜欢养花,喜欢喝茶,厦门是功夫茶的起源地之一,厦门人喜欢喝乌龙茶,尤以安溪铁观音为最,无论大街小巷还是店铺前,庭院门口,早餐后,三三两两的闲人围坐茶桌,有讲究的,亦有不讲究赤膊袒胸露背的,从从容容的闲坐喝茶,工作留给外省人吧,河南人开出租,吃苦耐劳的四川人干建筑,湖北人开民宿,安徽人开餐馆在鼓浪屿做导游,厦门人只是小资的品茗赏花</p><p class="ql-block">去鼓浪屿的轮渡,每条船可以容纳800人,十几分钟的航程,昼夜不停,一张船票可在二十日内返程,面积超过两平方公里的称作岛,以下的叫作屿,可见鼓浪屿面积之小,鼓浪屿四面环海,素称海上花园,西南部有一岩洞,潮起潮落,浪涛撞击,发出如鼓声响,故得名鼓浪屿,岛内取消各类机动车和人力车,进岛一律步行,因而恬淡静谧,无车马喧哗,岛上居民喜欢钢琴和手提琴,因此鼓浪屿又称为琴岛,登上日光岩眺望,鼓浪屿尽收眼底,蓝天碧海绿树红墙,风景美不胜收,最好是在这里住上一天,慢慢的走走看看,夜晚隔海与厦门市区灯光互相辉映,犹如仙境</p><p class="ql-block">漫无目的走在街头,无意中路过厦门五中,围墙上是知名校友照片,开国大将叶飞,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嘉锡,外交大使黄桂芳,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但凡只有其中的一个,已足够让母校引以为傲,小小的校园藏龙卧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去厦大参观是免费的,每天放行五千人,需提前三天预约,约不上,只好去校门口碰碰运气,专职黄牛收了我们150元,带我们从植物园翻山下去,站在山顶,鸟瞰厦大校园,中国最美大学校园之一,依山傍海,背依山脉,面朝大海,下山根本没有路,蹲下身子手脚并用,踩着一个一个脚窝挪下去,累惨,终觉值得,下来就是湖边,一男生在湖边垂钓,说自己是博士生,暑假没有离校,肃然起敬,笑说厦大有什么好看的,这么美的校园,居然说没什么好看,果然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校园依山而建,校内一条芙蓉隧道涂鸦墙,院系介绍,毕业留言,文艺而浪漫</p><p class="ql-block">在厦大校史展览馆,有幸看到我热爱的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手迹,之前只知道余先生毕业于金陵大学,不知道先生亦是厦大校友,在这美丽的校园,他亲手续写乡愁第五段</p><p class="ql-block">小时候</p><p class="ql-block">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p><p class="ql-block">我在这头</p><p class="ql-block">母亲在那头</p><p class="ql-block">长大后</p><p class="ql-block">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p><p class="ql-block">我在这头</p><p class="ql-block">新娘在那头</p><p class="ql-block">后来啊</p><p class="ql-block">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p><p class="ql-block">我在外头</p><p class="ql-block">母亲在里头</p><p class="ql-block">而现在</p><p class="ql-block">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p><p class="ql-block">我在这头</p><p class="ql-block">大陆在那头</p><p class="ql-block">而未来</p><p class="ql-block">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p><p class="ql-block">你去那头</p><p class="ql-block">我来这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