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1986年3月22日的解放军报。看到这张报纸,当年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记得3月24日这天新到军报没有分发,在收发室被团里扣了下来,官兵不解,到了晚上全团集会,政委万斌涛读了报纸上的这篇报道,大家的心一下子变的沉重起来,心中的“迷团”也解开了。</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扣发报纸,是消息来的太突然。6天前,也就是3月18日13时47分赴老山轮战的八连(当时编为侦察二连)在老山前线成功完成了一次破袭战斗,在回撤时,越军炮火打燃了阵地上2米多高的茅草,指导员张新奎为救战士光荣牺牲。当天解放军报刊登的原文是:</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老山前线某部指导员张兴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救战士出火海英勇献身</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本报老山前线3月21日电 记者徐文良、范江怀报道,老山前线某部二连指导员张兴奎为救护被烈火烧身的战士郭万福壮烈牺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3月18日,十三时四十七分,越军一排炮弹炸燃了二连阵地前二米多深的茅草,火借风势,瞬间燃成火海。二连十名干部战士被大火吞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张兴奎立即冲进火海,跑到腹部受伤的战士霍建平面前,他顶着五六米高的火焰,背起小霍就往外冲,冲出第一道火墙后,昏倒在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烈火迅猛地向北扩展,一位战士用匕首揭开仅有的一瓶桔子罐头,往张兴奎嘴里灌汁水。张兴奎苏醒后,又指挥战友往火墙外突围。烈火中,高温、缺氧,张兴奎又一次昏倒在地。"快把指导员背走!"连长袁辉的喊声惊醒了张兴奎,他再次撑起身子,手指火海对要搀扶他的战士武红说:“你们快冲出去,别管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走在最后的张兴奎在冲第二道火墙时,听到一阵紧促的呼唤: "陈军医! 陈军医!"当他看到全身起火的战士郭万福边喊边扑向全身着火的陈军医时,张兴奎踉踉跄跄扑到了小郭身上,用自己的身体压住了小郭身上的火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张兴奎1976年入伍,去年8月被上级任命为股长。但他舍不得离开连队和战友,一直带领二连战斗在第一线。张兴奎牺牲后,二连指战员人人泣不成声。</b></p><p class="ql-block"> (“ 张兴奎”应为“张新奎”记者采访有误。笔者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是1986年3月22日的解放军报刊登的原文。张新奎等战友牺牲后,驻地青铜峡镇的厂矿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干部群众积极向烈士遗属捐款捐物,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拥军热情。</p> <p class="ql-block"> 记得,在这之前,3月7日领导安排我去兰州送材料,张新奎的妻子郭喜梅要去兰州参加军区三八表彰大会,正好一路,出发前,政治处主任姬文战让我把张新奎妻子照顾好,并交代一定要送到会议报到处。</p><p class="ql-block"> 当天乘44次特快硬坐车厢,到兰州后又换乘公交我将郭喜梅送到了军区第一招待所(后来改名西北宾馆)。没想到10天后她丈夫张新奎就在前线牺牲了。</p><p class="ql-block"> 郭喜梅在丈夫牺牲后,精心照顾年迈的婆婆和4岁的儿子张平,并随陕西省慰问团到前线慰问看望张新奎的战友,主动给连队的战士拆洗被褥,洗衣服,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当年被陕西省评为“陕西省十大新闻人物”排名第四,我写的新闻稿被《宁夏日报》刊用。</p> <p class="ql-block"> 那场战斗连队有13名官兵牺牲(不含大队及外单位抽组到8连的7人)。他们是陕西眉县张新奎、西安市金小军、陇县薛治勇,甘肃宁县王勇,渭源县李永强、辛挺锋,酒泉市曹立国,兰州市杨建平、杨柏宾,四川大邑县孟永超(安)、会理县曹光荣,河南通许县贠明尚、王树林。今天见报思故人,再提他们,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连队回撤后居功不傲 ,大力开展向张新奎等烈士学习活动,感人的故事非常多,二等功臣王建林,脊椎骨里还留有越军的三块弹片,战士牛永强腹部被越军子弹穿了个孔,伤愈后,都有后遗症,遇到恶劣天气就发作,但他们照样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搞训练,王建林说:"在3.18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他们轻伤不下火线,在身上几处烧伤的情况下,仍然闯雷区,战火海,救出了一名名伤员,比起烈士,我们这点伤又算得了什么?万元户子弟、新战士段红军深有感触地说:"我家有大彩电、有小洋楼,没有的就是班长这种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自豪,我有一个经过战火考验的班长。</p><p class="ql-block"> 连队居功不傲,从零开始,一步一步抓建设打基础,在新任连长邓林,指导员徐世平的带领下不断取得新进步,在支援青铜峡铝厂扩建工程中完成任务出色,赢得了军区首长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好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7年7月12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的(1987)军字第24号命令,授予某集团军步兵第63师第184团八连指导员张新奎烈士“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7月29日解放军报在一版头条发布了中央军委授予张新奎荣誉称号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 1987年9月6日,中央军委授予张新奎烈士“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甘肃平凉师部礼堂举行。命名大会由兰州军区政委李宣化主持,司令员赵先顺出席,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林祥到会宣读中央军委命令,集团军军长裴怀亮代表部队讲话。张新奎的父母及妻子郭喜梅、青铜峡市市委书记朱立清、宝鸡市眉县领导应邀出席命名大会。在平凉参加八七校阅的张新奎所在八连及师直一千多人参加了命名大会。</p> <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的命令指出,张新奎生前是某部侦察大队二连政治指导 员,陕西眉县人,1976年人伍。1986年3月18日,他和连长带领连队执行对越战斗任务,一举歼敌60余名,炸毁敌火炮六门。战斗中,连队突遭敌炮击,周国两米高的茅草燃起大火。全连被围困在烈火之中。张新奎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先后五次冲进大火,救出五名伤员。当他最后冲人大火中抢救一名战士时,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的命令说,张新奎同志对党的事业有 着 强 烈的责任感,人伍前,他担任生产大队党文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样样工作走在前面。入伍后,当班长时,他所带班是先进班,当排长时,他所在排荣立集体三等功,当连长,连队出色地完成了军区赋予的特种营试验和沙漠地演训任务,并在全区推广了他们的经验。1985年 8月任团直政股股长。不久,他主动请求到本团八连任职执行作战任务。他先后参加战斗40余次,每次都冲锋在前。他心中时刻想着战士,关心战士胜过自己。牺牲时双手仍紧紧抱着负伤的战友,身上还替战士背了四支冲锋枪和背囊。</p><p class="ql-block"> 中央军委的命令指出,张新奎是祖国的好儿子,我党的好党员,我军的好干部。全军同志要以实际行动向张新奎同志学习,把他的崇高思想和宝贵精神在全军发扬广大。</p> <p class="ql-block">林云安修改于2024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