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辽沈战役纪念馆(LIAOSHEN CAMPAIGN MEMORIAL),位于辽宁省锦州市,成立于1958年12月,截至2023年5月占地18.8万平方米,是集历史研究、文化传播、艺术博览、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军事主题公园,刘晓光任馆长。</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基本陈列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内容全面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截至2023年5月,馆藏藏品总计19915件,其中文物6248件。</p> <p class="ql-block">1978年10月,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1985年4月29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在锦州修建新馆,于1988年10月31日落成开放。</p> <p class="ql-block">2001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该馆进行全面改陈改造,于2004年11月2日竣工并重新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1954年,辽西省和辽东省合并,成立辽宁省。辽西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更名为辽宁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锦州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1956年4月4日,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正式动工。1956年12月,辽宁省文化局指示:辽宁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锦州办事处由辽宁省文化局划转锦州市,根据藏品情况,命名为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以辽沈战役为中心开展工作。</p> <p class="ql-block">1957年10月1日,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开馆,设在古塔脚下大广济寺古建筑群内。</p> <p class="ql-block"> 其中,辽沈战役陈列室里陈列的有我军的动员令、告指战员书、号召、捷报和立功证明书,有毛泽东奖章、朱德奖章、东北解放纪念章,各英雄团、 连和“塔山英雄团”等奖旗。</p> <p class="ql-block">1957年11月2日,举行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揭幕典礼。塔身前面是由朱德总司令亲笔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1958年10月6日,锦州市人民委员会文化科向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呈送《关于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报告》【(58)锦文字第40号】。</p> <p class="ql-block">1958年12月24日,锦州市文化处向中共锦州市委宣传部呈送《关于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组织机构变革的请示》【(58)锦文字第48号】,建议将现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辽沈战役纪念馆,并建立锦州市地志博物馆筹备处,其组织领导对内统一,对外保持两个名义。</p> <p class="ql-block">同意的《关于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组织机构变革的请示》【(58)锦文字第49号文件】,转发给锦州历史文物陈列馆,指示可即遵照执行。</p> <p class="ql-block">1959年1月,辽沈战役纪念馆正式成立,馆舍设在大广济寺内。辽沈战役史陈列对外展出。</p> <p class="ql-block">1963年9月,为纪念辽沈战役胜利15周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林彪元帅为辽沈战役纪念馆题写馆名。</p> <p class="ql-block">1964年9月,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馆经国家民政部批准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陵园内破土动工。1965年,根据中央下发的关于禁止修建楼堂馆所的指示精神,停止建馆。</p> <p class="ql-block">1972年4月16日,锦州市革命委员会指示:撤销辽沈战役纪念馆,工作并入锦州市图书馆,改名为锦州市图书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974年4月21日,辽沈战役纪念馆从锦州市图书博物馆分出,改名为锦州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974年6月26日,锦州市民政局、锦州市文化局联合向锦州市革命委员会行文,请求恢复辽沈战役纪念馆单位建制。</p> <p class="ql-block">1977年9月,锦州市文化局指示恢复辽沈战役纪念馆建制,与锦州市博物馆合署办公,设立一个领导机构统一领导。</p> <p class="ql-block">1978年,辽沈战役纪念馆副馆长杨美莹等人赴北京,通过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同志转请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同志为辽沈战役纪念馆题写馆名。</p> <p class="ql-block">1978年10月1日,为纪念辽沈战役胜利30周年,中共辽宁省委指示恢复辽沈战役陈列。</p> <p class="ql-block">1978年10月23日,叶剑英元帅欣然为辽沈战役纪念馆题写了馆名。</p> <p class="ql-block">1979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拟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后根据中共中央批复缓建。</p> <p class="ql-block">1983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陈云同志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黄克诚同志召集当年在东北工作过的老同志以及《辽沈决战》一书的编辑人员,就编写此书的指导思想、结构、内容和编辑方法等做出更加详尽的指导,并对如何办好辽沈战役纪念馆做了重要指示。</p> <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29日,中共锦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向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呈送《关于呈请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1984年10月10日,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军区联合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呈送《关于在锦州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请示》。</p> <p class="ql-block">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厅字[1985]139号)《关于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批复》,同意在锦州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p> <p class="ql-block">1985年7月11日,在锦州召开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定组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中共中央委员、沈阳军区政委刘振华任组长。</p> <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7日,锦州市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成立辽沈战役纪念馆及定编的批复》(锦编发[1985]83号),辽沈战役纪念馆从锦州市博物馆分出,成为独立单位并定编。</p> <p class="ql-block">1985年11月29日,经中共锦州市委第32次常委会研究决定,辽沈战役纪念馆晋升为县团级单位。【(锦编发[1985]102号)《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晋升为县团级单位的批复》】。</p> <p class="ql-block">1985年12月12日,辽沈战役纪念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在锦州召开。讨论了建馆委员会组成的建议名单,审议了新馆初步设计方案。</p> <p class="ql-block">1986年4月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 《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p> <p class="ql-block">任命建馆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伍修权,副主任:中顾委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洪学智,中顾委委员张秀山,中顾委委员贺晋年,中顾委委员、中共辽宁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郭峰,常务副主任:中共中央委员、沈阳军区政委刘振华。</p> <p class="ql-block">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万毅、王玉清、王首道、方强、左琨、刘震、刘云沼、刘仲藜、李中权、李运昌、宋平、陈雷、林一山、周峻山、张序登、胡奇才、段苏权、袁升平、高克、高扬、梁必业、程子华、曾克林、戴念慈。</p> <p class="ql-block">1986年5月20日,辽沈战役纪念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工作在锦州召开,会议审议了新馆设计方案。</p> <p class="ql-block">1986年7月8日,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锦州北山宾馆开幕。会议批准了戴念慈主持修订的辽沈战役纪念馆设计方案。</p> <p class="ql-block">1986年7月10日,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前举行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建设奠基典礼。</p> <p class="ql-block">1986年10月7日,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正式破土动工。</p> <p class="ql-block">1986年11月24日,《攻克锦州》全景画创作会议在锦州召开,成立了全景画创作小组。由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宋惠民担任组长,组员有许荣初、高泉、关琦铭、孙浩、王铁牛、李恩源、杨克山、付大力。会议讨论了全景画创作的工作计划。</p> <p class="ql-block">1987年6月15日,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锦州北山宾馆召开,会议听取了建馆办公室工作进展情况和工程预算汇报,审查了陈列样稿和《攻克锦州》全景画油画草图。</p> <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12日,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陈列大纲、陈列细目、陈列艺术总体方案以及全景画创作小组的油画草稿。</p> <p class="ql-block">198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为辽沈战役纪念馆题词: “为解放东北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1988年10月30日,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锦州召开,鉴于建馆委员会的任务已经完成,决定撤销建馆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时28分,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典礼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委员、北京军区政委、建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振华主持典礼仪式,中顾委常委、建馆委员会主任伍修权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示祝贺。中顾委常委、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建馆委员会委员程子华,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长春到会并讲话。</p> <p class="ql-block">1988年10月31日下午,经伍修权同志提议决定成立辽沈战役纪念馆管理委员会。随即,召开了辽沈战役纪念馆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由中顾委委员、中共辽宁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郭峰任名誉主任,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长春任主任。</p> <p class="ql-block">1988年12月6日,锦州市政府下发(锦政发[1988]112号)《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移交市民政局管理的决定》。</p> <p class="ql-block">1989年3月24日,锦州市民政局下发(锦民字[1989]9号)《关于“辽沈战役烈士陵园”归属“辽沈战役纪念馆”管理的通知》。</p> <p class="ql-block">1989年10月,攻克锦州全景画馆全面完工,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1991年11月2日,举行朱瑞将军雕像纪念碑揭幕仪式。中共中央委员、原建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军区原政委刘振华为雕像揭幕。原中顾委常委、建馆委员会主任伍修权题写了碑名。</p> <p class="ql-block">1993年11月2日,东北解放烈士纪念碑廊在辽沈战役纪念塔前广场两侧建成,花岗岩墙体上镌刻着在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牺牲的49522位烈士的名字。伍修权同志题写了碑名。</p> <p class="ql-block">1993年底,辽沈战役纪念馆管理委员会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正式撤销。</p> <p class="ql-block">1997年4月14日,锦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锦编办发[1997]13号)《关于调整辽沈战役纪念馆隶属关系的通知》,通知内容为:新组建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为市政府直属的县级事业单位。</p> <p class="ql-block">2001年8月24日,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薄熙来在省长办公会议上指示:沈阳大帅府、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抚顺雷锋纪念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简称“一府三馆”)要进行改造。“一府三馆”改造工作由省建设厅牵头,会同省财政厅落实。</p> <p class="ql-block">2001年9月6日,中共锦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明鹏主持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陈改造工作,会议决定成立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陈改造领导小组。</p> <p class="ql-block">2002年9月18日,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陈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立。</p> <p class="ql-block">2002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纪念馆撤展,停止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2003年7月15日,辽沈战役纪念馆园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p> <p class="ql-block">2004年11月2日,辽沈战役纪念馆改陈改造工程竣工暨开馆庆典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广场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2005年8月16日,辽沈战役纪念馆在牤牛屯举行原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复原改造工程竣工仪式。</p> <p class="ql-block">2008年2月29日,辽沈战役纪念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2008年10月12日,辽沈战役纪念馆举行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修复工程竣工典礼。</p> <p class="ql-block">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座落于辽沈战役烈士陵园中轴线北端,辽沈战役纪念馆南侧,是为纪念和缅怀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是辽沈战役纪念馆园区中心建筑物,座落在苍松翠柏丛中。</p> <p class="ql-block">纪念塔塔顶是一座持枪振臂呐喊的青铜铸就的解放军战士全身塑像(锦州民间俗称“大铜人”),铜像高达6米,重约18吨。塔身正面镶嵌着朱德元帅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塔身两侧是长8.8米、高2.4米的花岗岩浮雕群像,表现的是锦州攻坚战和辽西围歼战的战斗场面。</p> <p class="ql-block">纪念塔北侧4.2米处立有一座纪念碑即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高2.3米 、宽5.2米,灰白色大理石上镌刻着辽宁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p> <p class="ql-block">纪念塔塔顶是一座持枪振臂呐喊的青铜铸就的解放军战士全身塑像(锦州民间俗称“大铜人”),铜像高达6米,重约18吨。塔身正面镶嵌着朱德元帅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塔身两侧是长8.8米、高2.4米的花岗岩浮雕群像,表现的是锦州攻坚战和辽西围歼战的战斗场面。纪念塔北侧4.2米处立有一座纪念碑即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高2.3米 、宽5.2米,灰白色大理石上镌刻着辽宁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p> <p class="ql-block">朱瑞将军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1948年在辽沈战役攻打义县战斗中牺牲,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p> <p class="ql-block">辽沈战役纪念馆朱瑞将军雕像建于1991年11月2日,坐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西侧60米处,占地面积95平方米。由鲁迅美术学院贺中令教授设计。通体由花岗岩建造,长8.4米、高3.6米、宽2.1米。</p> <p class="ql-block">炮车式的纪念碑正面镶嵌着2.4米高的朱瑞将军高浮雕头像。头像下方镌刻着伍修权同志题写的“朱瑞将军”四个金字。碑体背面铭刻着朱瑞将军生平简介。 </p> <p class="ql-block"> 三层踏步的石台阶基座,将炮车碑托起,雄伟地象征着将军指挥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压倒敌人的气势。将军头像背景大面积窟窿凿痕,内涵将军殉职的意蕴。</p> <p class="ql-block">烈士墓位于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东侧60米处,在西侧的是梁士英墓、在东侧的是张士毅墓。梁士英、张士毅是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两位著名烈士。两位烈士墓的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为花岗岩结构,长3.2米、宽2.4米、高0.7米。北立墓碑,记述烈士生平及贡献。墓地呈扇形,周围环以苍松。梁士英墓为衣冠冢,张士毅墓为尸骨墓。</p> <p class="ql-block">辽沈战役纪念馆烈士名录墙坐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南面两侧。主体由花岗岩方石砌成,碑面镶贴黑色磨光花岗岩板,烈士碑廊高为2.5米,长为258.99米。分首碑、主体碑、尾碑三部分。主体碑铭刻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英名。</p> <p class="ql-block">按《东北解放战争烈士名录》共有5万多名,去掉当年牺牲重名的烈士,实刻47100多位。名录为魏碑体。</p> <p class="ql-block">名字总体按1945、1946、1947、1948年和姓氏笔划顺序排列,外国籍和女同志有标注。尾碑为彭真和伍修权的亲笔题词。“后记”为捐资单位名称及损款数额。</p> <p class="ql-block">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的主题是 “ 决战决胜” 。设计的基调和风格是庄重、凝练、舒展、大气。基本陈列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 4 个专题馆。</p> <p class="ql-block">辽沈战役是20世纪中期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一个战役。</p> <p class="ql-block">1948年秋,东北解放战争经过三年艰苦奋战,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9月12日至11月2日在华北人民解放军配合下,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规模空前的辽沈决战。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举行辽沈战役的战略决策等一系列方针,是取得辽沈战役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东北人民解放军不断发展壮大,英勇奋战,为辽沈战役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土地改革、生产支前与爱国民主运动,为辽沈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辽沈战役胜利暨东北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其功名同山河长在,与日月同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