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米刻字,是微雕艺术的一种,就是在一粒普通的大米上雕刻上名字、心愿、祝福语等,然后把它装在造型别致的水晶瓶里,注入芳香防腐剂,加上薰衣草、干花等,制成精美的米雕工艺品。米上的字不用放大镜就能看清楚,让人称奇叫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米雕工艺操作起来很难,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对细节的要求也十分严谨,没有相当高的微观雕刻技艺和书法功底是很难完成的。有人为米雕艺术做诗曰:一颗米内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因为米雕工艺的难度之大,从事这门艺术的人很少,而以此为生的则更少之又少了。在山东庆云,有一位米雕艺人,他以米雕创作为乐为生,在国家4A级景区海岛金山寺摆摊,为来往的游客包括新加坡、美国、马拉西亚以及阿拉伯国家的游客刻字,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谁又能够想到,能够熟练掌握米雕这门高深技艺的艺人竟是一名肢体二级残疾的人,他叫张国华,现在已是知命之年。他也曾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父母的骄傲,但人生真的不会是一帆风顺,处处如意。在庆云一中读高三临近高考的重要时期,他突发类风湿,无奈与梦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之后他又报读了上海的一所技校,也是因类风湿再次复发而放弃了申城之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类风湿是一种不死的癌症,后续的反反复复,病而残,残加病,如此反复循环中,终于把张国华这个堂堂七尺男儿变成了二级残疾。也因为病情的反复,使他的生活也很难正常维继。在身体好的时候他也曾在工厂打过零工,也曾赶集做过生意,但更多的是求医问药,生活过得窘迫而拮据。在他而立之年,正是病情最严重的时候,竟瘫在床上近三年之久。“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重生”,只有跌到从未经历过的低谷,才会跃上从未有过的高峰。在近三年的卧床生活中,他又重读了很多经典文章,重温了一个个唤之猛醒的事迹。是呀,在疾病面前,除了身体的免疫力,精神免疫力也是支撑人战胜疾病的强大力量,当身体中的细胞在与疾病作斗争时,书籍给予的精神力量和希望,能使人更加淡定从容。于是,《四书五经》《群书治要360》《道德经》成了他案头的无言老师,练习写字成了他静心养气的养心方式。屈原被放逐,写下《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撰写《孙膑兵法》;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现任残联主席张海迪,身残志坚,创作了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这些生动而感人的事例,也激励了张国华,只要心中有爱,胸中有光,便会脚下有路,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病是需三分治七分养的。久病成医,张国华善良贤淑的妻子成了他的家庭医生和护士,他打针、输液、吃药的工作都是她来操作,不用再去医院或门诊室了。同时,庆云县残联也帮他妻子在残联安排了公益岗,缓解了一些家庭负担。党和政府的关心、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社会各界的关爱、志愿服务者的爱心,使他鼓起了战胜疾病的勇气和毅力,还有一颗复苏了爱的感恩的心。他决心用知识改变人生、创造美好生活,用知识回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打针吃药,静养身心是张国华的主要选择,一个偶然的机会,放在床头的用过的针头和做饭时掉在衣服里的一粒大米,居然也成了他练字的工具。那时,他还不知道微雕,只是在大米上面反复练习雕刻自己的名字。练习过程中,他的眼前豁然一亮,每个人的名字都有意义,都承载着父母的恩情和美好愿望。戴上刻有自己名字的米雕不就是不忘恩吗!自己的名,不就是父母的愿吗!父母不就是希望儿女一生平安,本分做人吗!多美好的感恩的工艺品!无独有偶,那时,为了女儿的学习,张国华东拼西凑,借钱给女儿买了台组装电脑。上网一查,果真就有米上刻字这一门技术,说干就干,他托人买来专门的刻刀笔、镊子等工具,没有老师指导,他自行钻研米雕工艺。用坏了数百支刻刀笔,苦练了半年时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国华练习米雕艺术非常刻苦,患类风湿发作时先从眼睛上开始,严重时眼前白茫茫如浓雾般,伸手不见五指,双眼看不见东西并且疼痛难忍,但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刻苦练习大米刻字技艺。他曾描述过,在专心致志的情况下,小小的一粒米,他能看成西瓜那么大,这使我不由得想起“纪昌学射”的故事。古代有个名叫纪昌的人练习射箭时,先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远远的看着它,三年之后,小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中犹如车轮那么大,再看其他的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于是他便一箭射去,没想到竟然穿透虱子的心,而牛尾巴毛都没有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高手。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不怕苦,不怕累,只有经过困难的磨练,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有所成后,张国华牛刀小试,推着自行车去出摊儿,好在挣的钱能够勉强维持生计。后来他听说国家4A级景区海岛金山寺可以租摊位,人流量也大,于是,他便到金山寺租赁了摊位,金山寺管委会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也给他减免了不少租金。从此,张国华就每天出摊,米雕也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每当看到人们把他刻有名字或是祝福语的米雕作品装在精美的水晶瓶里,戴在脖子上,反复欣赏,脸上洋溢着开心和喜悦表情的时候,同时,又看着手里不断增加的收入,往昔的苦和累,在这一刻,早已荡然无存,感觉值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国华喜欢读书,尤其喜欢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陶冶了他的美好情操。我在一次探望他的过程中,期间一个小小的细节看出了他刻在骨子里的那种修养和礼貌。有人倒完茶水后,茶壶嘴对着了客人,他看到后,马上挪动不便的身体,把茶壶嘴对着了自己。他摆摊刻字时,每次都是一边刻字,一边向人们讲述每个姓氏、每个名字的由来和传统意义。因此,很多人刻完字后也不走,都在听他讲传统文化。有人问过张国华在雕刻大米的过程中,会不会觉得非常苦和累,张国华说,当然不会,因为这是一种坚持,一种信仰,一种重新找回自我的方式,一种如醉如痴的爱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由于疾病的困扰,张国华现在腰部已经完全丧失直立能力,使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身体弯成了90度,脖子也不能转动,上下电梯都无法按按钮开关。但即使这样,他仍然靠顽强的精神一直坚持着自己所热爱的米雕事业,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他还极富爱心和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很乐意将米雕技艺义务传授给残疾人抑或是正常人,使之成为一个人们喜欢的艺术门类或是养家糊口的谋生之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央电视一台曾播出过一部电视连续剧《人生之路》,里面有这样的台词:世事无常,茫茫世界,我还能往哪走,“放弃”十五笔,“坚持”十六笔,选择只有一笔之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必须义无反顾,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底往前走。张国华的人生之路就是选择了坚持从而获得了成功。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残志不残,体弱意更坚。张国华靠顽强的精神一直坚持,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成为了残疾人的榜样,被庆云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残疾人“自强模范”,被庆云县海岛金山景区管理处评为“四德模范”。他庆幸自己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庆幸自己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面对未来,他信心满怀。他现在正接触网络直播,尝试在网上卖货,使之成为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庆云县残联在第33个助残日上,为全县的1万多名残疾人签订了意外保险,张国华知感恩、懂图报,他希望把米雕技艺义务的向更多的残疾人传授,让他们多一条谋生之路。他坚信米粒之珠,亦放光华,他愿意用自己微薄之力,在逆风中飞扬,激流中奋进,与所有残疾人一道乘风破浪,守正创新,共赢未来,同享蓝天。在此,也相信他们一定能有业可作,有梦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