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柳侯公园-柳宗元

风光旖旎

<p class="ql-block">初识柳州,因他是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素有“桂中商埠”美誉。</p><p class="ql-block">柳州古属百越之地,是一个多民族相聚而居的地区,壮族和侗族是柳州最古老的原居民族。</p><p class="ql-block">柳州最早得名是因为当地居民遍种柳树成洲而来,后来又因为绕城的柳江河像一个玉壶的形状,所以柳州的别称又叫“壶城”。著名的鱼峰山,马鞍山,鹅山,箭盘山,文笔峰,雀儿山等山峰点缀于城市之间。</p><p class="ql-block">有特色美食-柳州螺蛳粉。</p><p class="ql-block">著名的广西科技大学坐落于柳州。</p> <p class="ql-block">柳州东门城楼 , 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p> <p class="ql-block">柳州文慧桥。</p> <p class="ql-block">柳州柳江一瞥。</p> <p class="ql-block">早就应该拜访的广西科技大学。</p> <p class="ql-block">《小石潭记》</p><p class="ql-block">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p><p class="ql-block">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p><p class="ql-block">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p><p class="ql-block">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p><p class="ql-block">这是53年前,我所学的第一篇古文。在那个语文只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年代,就是一股清流。从此,我认识了柳宗元,喜欢上了他的质朴自然、清冷幽峭的游记。</p><p class="ql-block">至今记得我们的代课老师是北大毕业的才子张永明。1977年,我能如愿考上大学,有张老师的功劳。</p> <p class="ql-block">相隔50多年后,我们跨越千山万水,自驾来到了柳州。方才得知,柳州不仅仅是西部工业重镇,更是与柳宗元有着诸多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因为柳宗元,使柳州这座古属百越之地更增加了浓厚的历史人文色彩。</p> <p class="ql-block">在柳州柳江北岸,有一座建园一百一十年之久的公园,是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园,名叫柳侯公园。而这座公园的兴建是源起于这里的一座上千年历史遗迹—柳侯祠。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州刺史柳宗元病逝于柳州任上。三年后柳州人在此地的罗池边上建罗池庙以为纪念。后来罗池庙更名为柳侯祠,成为历代百姓、文人墨客、行政官员等拜谒纪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柳侯公园南门牌楼,始建于1932年。门额上“柳侯公园”四个字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于1963年所书。门牌楼两侧有两副对联,外联“柳绿柑红流滋玉霈;猿吟鹤舞不绝弦歌”,内联“史誉名城蔚起人文崇柳子;龙腾福地灵钟山水惠州民”,以表柳宗元为柳州人民所做的功绩及柳州人民对柳宗元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柳宗元雕像建于1987年,立于公园南大门广场,通体由花岗岩制作。雕像中的柳宗元背手迎风,面容威严、沉郁而刚正,不由地引人伫立瞻仰。</p> <p class="ql-block">柳侯祠位于柳侯公园内的西隅。柳宗元死后三年,托梦生前部将欧阳翼:“馆我于罗池”。于是柳州地方人士在罗池西畔修建了罗池庙和柳宗元衣冠冢,以作纪念这位杰出的大人。宋代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故罗池庙改称柳侯祠。</p> <p class="ql-block">柳侯祠正门上方的“柳侯祠”金字匾额是当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的手迹,豪迈奔放,苍劲挺秀。 门联为韩愈诗句集结而成,书曰:“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为清末永州知府杨翰所书。</p> <p class="ql-block">在柳候祠大门一角,有一方金石石刻,刻文是柳宗元名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名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体现了诗人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已成为中国诗坛中的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柳宗元衣冠冢,坐落在的柳侯祠不远的地方。初来柳侯祠的人,一定会感到不解:为什么仅仅是衣冠墓,那么柳宗元病逝后安葬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原来历史上的情形是这样的: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任上病逝。按照落叶归根的遗愿,经过八个月之后,柳宗元的灵柩运回他的出生地长安,归葬于少陵原先人墓侧。魂归故土,其情可鉴!</p> <p class="ql-block">罗池素为柳州名胜,与柳侯祠及柳宗元衣冠墓唇齿相依。唐朝时期的罗池就已经很有名气,当时的罗池夜月更是被誉为柳州最著名的古八景之一。据说,柳宗元经常在此邀请文人雅士聚集罗池,赏月吟诗。</p><p class="ql-block">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刺史,在柳任职时间不长,因政治上的失意,又贫病交加,公元819年病逝于柳州。韩愈《柳州罗池庙记》写道:柳宗元死后三年,托梦生前部将欧阳翼:“馆我于罗池”,此事经韩愈渲染,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由此名声大噪,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柑香亭:位于柳侯祠东罗池畔。因柳宗元曾在此种植黄柑,所著《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广为流传,后人兴建“柑子堂”以颂其事,屡建屡毁。原址无考,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罗池上另建,柳州知府孟端改为“柑香亭”,寓柳侯种柑余香犹存之意。</p><p class="ql-block">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p><p class="ql-block">唐·柳宗元</p><p class="ql-block">手种黄柑二百株,</p><p class="ql-block">春来新叶遍城隅。</p><p class="ql-block">方同楚客怜皇树,</p><p class="ql-block">不学荆州利木奴。</p><p class="ql-block">几岁开花闻喷雪,</p><p class="ql-block">何人摘实见垂珠。</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这是柳宗元赞美柳州马鞍山《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中的诗句。雄峙柳江南岸的马鞍山,前临江流如带,后倚一山蹲居名狮子山,东与驾鹤相望,西和立鱼峰毗邻。东西走向,长约600米,主峰海拔270米。因其东西两峰突兀而起,中间凹下,形似马鞍。当云海出现,山雨欲来时马鞍山犹如天马奋蹄,在云雾间若隐若现,人们就称为“天马腾空”,也是柳州古八景中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马鞍山东道山洞中柳宗元石刻《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对柳州的山山水水作详尽的描述,后人评价他所写的游记中最精彩的就是对马鞍山的记录,由此可见其对马鞍山的喜爱。现今,马鞍山上亭、台、楼、阁、绿树掩映,楹联石刻赏心悦目,"思柳岩"遍刻柳宗元诗文及咏柳诗章,登临极顶,"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龙城秀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鞍山上俯瞰柳州城:</span>“城在山水园林中,山水园林在城中”这句口号简洁生动地概括了柳州市特有的城市景观,站在马鞍山顶上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一江碧水蜿蜒绕城而过,形成一个天然大盆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鞍山的旁边有小龙潭立鱼峰。柳州老市长柳宗元称其“山小而高,其形如立鱼”,故得名立鱼峰。</p><p class="ql-block">山上树木葱茏,亭台楼阁遍布其间,有翠松亭、冠山亭、观美阁等建筑。半山腰有崖刻“柳江砥柱”四个大字。山中清凉洞、玉洞、盘古洞、纯阳洞、阴风洞、螽斯洞、三姐岩七个岩洞彼此贯通,习称“灵通七窍”。</p><p class="ql-block">明代徐霞客来游,盛称诸洞景奇:“是山透腹环转,中空外达,八面玲珑,即桂林诸洞所不多见也。”</p> <p class="ql-block">南潭鱼跃:相传刘三姐在此山唱歌而羽化升仙,故山上塑刘三姐像。从小龙潭东南岸观看鱼峰山,山峰像一尾鲤鱼跃出水面,为此,人们在潭中立一鲤鱼雕塑,即“南潭鱼跃”。</p> <p class="ql-block">马鞍山与鱼峰山东西呼应。</p> <p class="ql-block">柳宗元到柳州之前,柳州和柳江的名字就已经存在,并非因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后更名。但是因为他在柳州任上四年,因此还得一个称呼:柳柳州。柳宗元在柳州任上时带领百姓植树,趁兴做诗一首,首两句非常风趣:“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非常巧妙地连用四个柳字,体现出柳宗元与柳州的关系融洽之至。柳宗元还有一个名字,这是现在的柳州人都知道,外地人不知道的称呼:老市长。怎么样,这个称呼是否很有些穿越时代并包含着感情色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