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几日观看“碧江金楼”,游览之后心难以平静,生出几处疑问:苏氏家族为何能长盛不衰?苏家为何能聚集如此大的财富?</p><p class="ql-block">解决这些之前,先还是大致了解下碧江人文历史。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碧江村,现属广东省东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建镇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属顺德四大圩镇之一。碧江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出了26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45名以上。自古繁华,文风鼎盛,素来文人雅集。距今180年前,曾任兵部职方司官员晋赠荣禄大夫(从一品)的苏丕文荣归故里,大兴土木营造出岭南豪宅——职方第,附建书楼赋鹤楼。建成后的书楼屏门、门坊、檐板、厅壁、天花藻井的木质雕饰均以真金镶贴,金碧辉煌,几乎包罗了木雕艺术中的所有手法,故得名金楼。职方第集中了宅第、祠堂、书斋、园林等功能,职方第以金楼著名于世,今人称“碧江金楼”有时指代整个职方第建筑。</p><p class="ql-block">漫步碧江金楼使人心旷神怡,又流连忘返。金楼内古典建筑气势雄伟,文物收藏琳珑满目,精雕细刻的藏书楼,移步换景的后花院,达官贵人及文人雅客的来往与墨宝……这些无不彰显主人的富有。不论真金装饰的赋鹤金楼及只有汉武帝能做的“金屋藏娇”,也不论只有土豪才建的起的蚝壳墙。就算个跬步床(前有屏风,供丫环随时奉命站岗),它另有个叫法千工床,打造这个床要花费一个匠人千个工作日,按现在工价算算价值不菲。再看下碧江24咏铜刻(才子苏鹤根据碧江的人文地理作诗24首,其后人据此把诗中情形画成画,再请能工巧匠雕刻成24副大型铜刻壁画),平常勤苦人家靠捡些破铜烂铁换个油盐钱,尽人皆知宋朝的《清明上河图》是纸张,但价值连城,不敢估计被称《碧江版的清明上河图》24咏其价几何?</p><p class="ql-block">我不禁想起2000多年前的苏秦。他向秦惠王连献十策,遭拒。于是苦读:每当欲睡,引锥刺股,血流至足。终于挂六国相印,“白璧百双,黄金万镒”。苏秦发出感叹:“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具愄,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苏秦对于地位财富的追求,大概对后人具有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苏姓为碧江大姓,尊苏轼之孙苏绍箕为始祖。苏绍箕20岁中武举,曾为宋高宗南渡护驾,官至太尉。1127年靖康之耻,苏绍箕告老还乡。尔后岳飞又遇害,苏太尉便定居碧江,繁衍碧江苏氏。苏氏后人秉承“勤以致富,读以荣身”的观念,勤耕苦读,努力经营。在京城及全国各地有高官厚禄的无数,并有大儒商在番禺中山广值田地,在家乡兴办实业,开设造纸加工大米等近代工业,聚集财富。</p><p class="ql-block">将进职方第,我们会看到“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大门联,此语出自苏轼的《三槐堂铭》。他告诉我们一个家族威望要久长影响要深远,一靠积德忠厚处世,一靠读书,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扩广胸境,并通过国家认证拜官受爵。20岁的苏轼及17岁的弟弟子由同中进士,少年得志。作为“汉室忠臣第,宋朝学士家”的苏氏后人,苏绍箕中武举,成为顺德科举第一人,官至太尉(武举和文举应都有文化考试)。他的两个孙苏之奇苏之才兄弟又同中进士。广东书读得最好官做得最大的,军机大臣戴鸿慈把自己女儿(被慈熙太后认作干女儿)许配给苏家,并用孟子的几句题赠其女婿“论其世也是尚友;归而求之有铮师”……苏家人用自已的行动,真实践行了此语,并验证了此语。</p><p class="ql-block">职方第进门牌坊门额内外有“视履考祥”“退让明礼”八字,这八个字可算苏氏八字家训。“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出自易经,其意思是人要能省察自己走的路,自己的经历,再去推测以后的行动,正确认识自己,这是吉利的贞兆。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也是此义。“退认明礼”告戒后人不负气不张扬,谦虚低调.洞明世事.知晓礼义。苏轼少年得志,但后来官运数奇,人生颠踬。他最后一次被贬到海南荒芜之地,仅次于死刑。但他乐观面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并写信给在京城当官的弟弟,海南的生蚝好吃,千万莫告诉京城那帮人。与土著民打成一片,开一地之教化,海南从此才有人通过科考。苏氏后人或为武官或为文臣,都能激流而退,并施恩惠于人。如创办亦渔私塾及后来的伯韶医馆,对族人进行传统教育,为勤苦人免费医治。伯韶医馆的主人苏伯韶,读书时科举己废除,他能以贵公子身份去学徒,深得老板厚爱。后又学中医,西医。成为广东最有盛名的医生。</p><p class="ql-block">比苏丕文年少的曾国藩对全国各大家族的兴哀进行过系统研究,在他的家书中说:“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勤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苏氏家人秉承“勤可致富,读以荣身”勤耕苦读,并代代相传谦虚低调孝悌等儒家礼义,这也许是其长盛不衰人才济济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到“碧江金楼”内走一圈,好像赴了一次文化大宴,感受颇多。但以涂鸦此些为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