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有风的地方

迷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玉津桥,大理沙溪的网红景点。因为电视剧的热播,而愈发红透了半边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冬季,北方大地一片冰冻,然而彩云之南却依旧暖阳高照。为了不辜负如此难得的时光,于是决定到滇西茶马古道上的几个重镇,来一场有深度的体验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首先来到了喜洲,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白族重要的聚居地。这里保存着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这些民居有着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庭院格局,房屋翘角飞檐、斗拱重叠,门楼、照壁、山墙上的彩绘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历史上的喜洲是南诏国的经济、文化重镇,工商业较为发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踏着被踩得光亮的青石板路缓步深入,街道上人头攒动,两侧古朴的店铺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商品,有民族服饰、扎染、小吃等等。镇子中心建有学校,因此不时有家长骑车送孩子上学的身影。走到中心广场,有一家传世五代的喜洲粑粑手工作坊。我们让店家每个口味拿了一个。当牙齿咬下粑粑的那一瞬,历史的厚重感就从唇齿间弥漫开来。为了让马帮能够走到更远的地方去,人们发明了这种简易而便携的食物,在不断革新中最终成为了经典。</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街继续前行遇到一座转角楼,楼的一层是喜洲照相馆,里面有许多喜洲的旧照片,记录着这里的时光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主街的尽头有一片开阔的田野,估莫秋天应该会有金色的麦浪。可惜现在是冬季,田野里只有肆意生长的野草。正举目四眺时,田埂上的一家四口引起了我的注意。父亲在前面带路,母亲举着手机为孩子们拍照,两个孩子夹在中间儿,绯红的小脸微笑着回望母亲,手里的气球被风吹拂得随意飘摇,和蓝天下的田野相映成趣。我快速举起手机记录下了这个温馨且和谐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喜洲,我们并没有选择景色单一的高速路,而是选择了包含国道、省道甚至是乡道的混合道路。路过洱源县时,我们去打卡了茈碧湖,这里天高云淡、山清水秀,湖边一排排水杉映红了水面。一幢幢白族民居掩映在树丛中,平静而安详。</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茈碧湖,沿河边小路缓慢前行。路两边的滇朴叶子早已黄透,随着微风片片飘落,一些落在道路上、田野里,还有一些落到小河里随波逐流。走着走着在金黄的世界里又增加了一抹红,原来是村民在一片方形的水塘边种了一排排黄连木。一棵棵红、黄、绿夹杂的黄连树加上天空的蓝,都倒映在水塘里,如此浓烈的颜色让人觉得很不真实,仿佛坠入了油画中一般。我一直认为,风景在路上只不过是人们的说辞。直到在路边偶遇这样的景色,从此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虽然手机是无法重现眼睛看到的画面的,仍然不甘地留下了许多影像和视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依依不舍地继续前行,沿着九曲十八弯的道路翻过一座山峦就来到了目的地。沙溪的民宿整体面向东南方的湿地公园,土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很古朴,房间里的设施却很现代。楼前有个小院子,地面铺着鹅卵石和青石条,地板上、窗台上种满了多肉植物,非常雅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恰逢赶集,主街两侧绵延数里摆满了小摊,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有尽有。寺登街两边是饭店、咖啡店、木雕艺术馆等等,游客很多。转入人烟稀少的小巷子,时光仿佛也跟着慢了下来,窄窄的巷道、古朴的民居、别具一格的庭院,也许这才是古镇的原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戏台、东寨门斑驳的墙壁和装饰,都在诉说着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整个下午的闲逛,咖啡是没时间细品了,挑了一家当地土锅菜用餐。店主是一位带着娃的小妈妈,本地人。前些年去省城读了大学,毕业后还是选择了回家就业,盘下了这家店,一边做餐饮,一边带孩子,言谈举止真诚质朴。晚餐后太阳慢慢落下,入夜的小镇别有一番味道。于是又乘兴游览了一番。</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说冬日清晨的河面上会有雾气,于是未等闹玲响就起床赶往玉津桥。到了桥下,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在晨曦中用手机取景构图。只见天色泛青云层闲静,桥体青石黝黑,青石间的白泥为石桥勾勒出了若干线条。桥身倒映在静静的江面上,似一个圆形的取景器,右下角草地上的石头让这个取景器有了一个天然的缺口。桥上一对男女正在交谈着什么,桥洞中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树影婆娑,河滩上八、九个人或蹲或站,正在欣赏着风景。在水面的倒影作用下,俨然是一幅对称的水墨画。我迅疾轻点快门,让这一刻定格下来。太阳慢慢升起来后,光线为江面、河滩镀上了一层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开沙溪沿国道路过了剑湖,然后转到高速路,不多时就到了“琵琶弦上说相思”的大研古镇。这里是比较熟悉的地方了,但它的溪流边、青石上、依然在无止境地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晚上到了束河,这个玉龙雪山下的古镇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在镇子中心的特色餐馆品尝地道的菜肴十分惬意。从青龙桥上石头的光滑程度足以看出此地历史的悠久和人马往来的频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我们来到了白沙古镇,这是一个很小的地方,只有南北和东西两条干道,游客们也主要集中在这两条街上。我们刻意离开主街转入小巷子后,气氛瞬间就冷清了下来,不再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只有当地的特色民居和朴素的村民。“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们生怕打扰了他们宁静的生活,稍稍地退了出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