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寺—一个有故事的古刹

珠子 🎉

<p class="ql-block">白云寺位于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白云寺镇白云寺村。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大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白云禅寺之所以会在历史上如此著名,其实也与该寺曾掺杂历史人物情感纠葛有关。相传,康熙的父亲顺治,曾得江南美女董氏,甚是宠爱。皇后非常怨恨,便瞒着顺治,将董妃乱棍打死,沉尸河底。事情发生后,顺治怒而弃位,到睢州白云寺出家当了和尚,从此丢下千里江山给自己的儿子康熙皇帝,终日里青灯黄卷,不再理会世俗之烦恼。顺治皇帝此举,显然是极不负责的做法,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的谜团。</p><p class="ql-block">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康熙皇帝与顺治皇帝之间的父子亲情,绝非可以一刀轻松斩断,毕竟父子连心,贫民百姓尽是如此,皇族的情感更不言而喻。康熙皇帝曾三次驾临白云禅寺,寻求父子之间团聚,然而顺治皇帝却诚心不与其相见。康熙一下白云寺,寻父并不说寻父,而是亲自为一千二百多名僧人打斋供众,却没有发现一个与父亲相仿的人。当得知还有一个烧火僧未到时,立即吩咐人,速把他传过来。烧火僧过来后,对康熙说,我叫八×。失望的康熙,回京后把情况如实告诉给了母后。母后说,八×合起来,正好是个父字啊!康熙顿悟。于是,康熙又二下白云寺,烧火僧却外出云游了,去向不明。康熙四十九年春,康熙三下白云寺。这一次来,车马如龙,护从如云,仪仗数里之遥。此时的顺治,已经圆寂,并葬在白云寺。康熙依旧没有承认顺治身份,却赏赐了很多东西,銮驾一副,藏经八柜,如意、扇子若干。大学士马齐写了“庄严清静”。康熙自己留下的墨宝则是“当堂常赏”。皇帝数次拜访而不遇,难免心中失落,康熙为铭记先帝的丰功伟绩,<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是便命人取来一口灾年用于施粥的锅,于其中栽种一颗槐树籽</span>,寓意“举国(锅)怀(槐)念”,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就此挥泪离去,从此再也没有重至白云禅寺。而这一颗种子便在铁锅中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今天的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寺内的这口铁锅,建造于清康熙26年,传说这口铁锅是当年康熙皇帝御赐的。康熙年间,每逢农民作物欠收之时,白云禅寺就会利用这口锅来施粥救济灾民。后来,这口铁锅被(顺治)烧坏,康熙就是在这口铁锅里种下了一颗槐树籽,现今已成为参天大树。树高16.5米,冠幅17米,胸围2.4米,据植物学家推测,树龄已达三百余年。</p><p class="ql-block">这棵百年古槐见证着中原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到新中国建立和复兴的历史,也承载着中国厚重的文化。铁锅槐是白云寺里的一大奇观。它奇在古槐和铁锅的有机结合;奇在和古寺名刹的结合;奇在数百年古槐在口径两米余的大铁锅中生长繁茂而铁锅不腐不锈;奇在它身上发生了无数脍炙人口而神秘感人的故事,从旧中国的皇帝到普通黎民百姓,从皇宫大内到边陲寺院,无不涉及。</p><p class="ql-block">一圈石栏中躺着一口直径两米多的大铁锅,锅里挺立着有三层楼高、两抱之粗的古槐。锅沿有三指厚,在雨水的润泽下闪闪发光,像是一个套在树根上的项圈。</p><p class="ql-block">细看“铁锅槐”的树根别有意思,仿佛一尊罗汉正跪地朝拜。树中间的树苞近看像弥勒佛,远看像观音菩萨。据说之前还长出莲花瓣、娃娃面等图案,更增添了大树的几分神秘。</p><p class="ql-block">400多年来,这棵槐树一直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树根与铁锅交织一体,后将铁锅撑破,根须深入地下。铁锅虽经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没有生锈的痕迹,堪称世间奇观。</p> <p class="ql-block">在民间文化之中,槐树也被认定为是一种“祖树”,如山西地区流传的民谣中提到:“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槐树因其生长年限长,常常被人们视作是故乡的代表,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祖先之树”。有鉴于此,我们也能发现,槐树所代表的寓意,都与顺治、康熙父子之间的情感纠葛相符。当然,还有专家认为,所谓锅中槐树,其实也是“举国(锅)怀(槐)父”之意。</p><p class="ql-block">谈到这里,我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白云禅寺中的锅槐,已然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它本身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自身的价值,成为华夏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p> <p class="ql-block">乾隆听闻皇爷三下河南白云寺,都与皇太爷顺治有关。皇太爷并没有死,而是在白云寺出家当了和尚,还葬在了那里。乾隆就想,朕何不效仿皇爷,也巡幸一趟南方,蠲赋恩赏、巡视河工、观民察吏、加恩士绅、培植士族、阅兵祭陵,顺便去一趟白云寺!</p> <p class="ql-block">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南巡的队伍从京城出发了。出京后走的水路,用船一千多艘,首尾衔接,旌旗招展。从运河转黄河,不日就来到了河南地面的李八渡口。渡口旁侧有一条官道,北通山东曹州,南通河南睢州。乾隆下船后,只带了几个心腹官员和贴身侍卫,改作车马去了睢州,也算微服私访。来到寺前,但见建筑雄伟,古树参天,白云缭绕,景色奇异。清爽宜人的乾隆,仿佛洗去了一身浮华,顿时诗兴大发,随口而吟:春云出各如流,十年一度来游,底识峰台殊胜,今朝名实兼收。乾隆把寺里寺外寻个遍,并没有看见皇太爷陵墓,旋即明白过来,遵化已经有个孝陵,这里当然不可能有任何蛛丝马迹。当他走到铁锅槐前,终于释然,锅为全国(锅),槐是怀(槐)念。全国怀念?怀念谁?皇太爷!莫非,这是皇爷留下的谜题?乾隆也不点破,只是拜了三拜便说,朕累了,想歇息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當堂常賞”碑,这几个字摘开来看,衣服,人口,田地,财宝均有,寓意<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丰衣足食,香火兴旺!</span></p> <p class="ql-block">出家偈——爱新觉罗 福临(顺治)</p> <p class="ql-block">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禹开九洲周伐纣,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落在帝皇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我今撒手西归去,管甚千秋与万秋。</p> <p class="ql-block">白云寺内大钟</p> <p class="ql-block">白云寺内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玉佛寺</p> <p class="ql-block">唐僧</p> <p class="ql-block">黄色的琉璃瓦,代表皇家寺院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