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只为遇见你(二)

小雨霏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沿着河西走廊继续西行,下一站便是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p><p class="ql-block"> 边陲烽火照西天,千载狼烟散峪关。</p><p class="ql-block"> 刁斗戍楼催落日,金戈铁马尚俨然。</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见证贸易昌盛、朝代更迭、战火硝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明代万里长城建筑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历史上曾称为河西咽喉,素有"中外钜防"、"天下第一雄关"之称。</p>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关城是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由外城、内城、瓮城、罗城、城壕等部分组成,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形成重载并守之势,构成了一个壁垒森严的军事防御工程。</p><p class="ql-block"> 走进光华门,进入内城 ,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沿东西中轴线排列。嘉峪关外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戈壁滩。</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的城墙高大坚固,高度达到了10多米,采用了堡垒式的设计,城墙上建有多个城堡和箭楼,形成了多重防线。 建筑风格融汇了中原和西域共同的特性,建筑结构精巧、实用,蕴藏了大国工匠的聪明智慧和独特思维。</p> <p class="ql-block">  登上城关,那斑驳的箭楼,见证了往昔岁月中胡夷兵临城下,烽火台上狼烟四起,城墙上万箭齐发,鼓声大作,士兵们怒号着冲出关内 城墙下,金戈铁马,逐鹿疆场,报国守边关;还有那边关戈壁沙漠黄烟四起,外夷商队骑着骆驼慢悠悠地行走在阳关道之上,驼铃声声。</p><p class="ql-block"> 走在马道上,脚下的`岩石上还留下古时马车试过的痕迹,凹凸不平,试想,有多少人马从这儿走过,又有多少人从这儿开始认识了中国?我仿佛看见张骞,玄奘带着各自的队伍走过,从这儿出关,一路西行;霍去病,率领着大军从这飞驰而过,开始了漫漫出征之路;马可波罗东入中原,走过这扇城门,中国展现在世界眼前。</p><p class="ql-block"> 每一块城关中的岩石,看到的尽是历史的剪影,触及到了雄关每一次有力的心跳,上演了往昔岁月中的斑驳兴盛。</p> <p class="ql-block">  站在城楼上远眺,祁连山麓在远方连绵,脚下的戈壁原野壮阔,不禁顿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壮沧桑之感。</p><p class="ql-block"> 望着雄伟的嘉峪关,其中的故事,岂止一人痴。</p><p class="ql-block"> 这一路,梦回千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嘉峪关继续西行,奔向距离三百七十多公里外的敦煌。汽车窗外是一望无垠的戈壁,茫茫的戈壁滩上布满粗砂、砾石,一条条干沟毫无生气地横卧在上面。除了一些麻黄、沙拐枣、骆驼刺等耐旱植物点缀其间,很少有植物生长,动物也远走高飞了。目睹此景,才真正领会到"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意境了。远处时而风猛地刮起挟着黄沙扶摇直上,似平地升起黃色的龙卷风,且勾勒出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形”,此景大概就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雄浑壮阔的边塞景色,这也是茫茫戈壁独有的色彩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两个小时后沿途的风景开始有绿色出现,这是自嘉峪关之后的第一个绿洲——玉门。说到玉门市不禁想起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来。</p><p class="ql-block"> 很快这片绿洲就被抛在后面,汽车再次行驶在荒芜的戈壁滩上……不知谁喊了句“看,大风车!”果然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目之所及是一排排银色“风车”高高耸立,转动的桨叶犹如一只只随风起舞的雄鹰,蔚为壮观。哇哦!到瓜州啦!这便是世界级有名的风库。瓜州,因瓜得名,因风扬名。近年来,瓜州县着力打造清洁能源基地,加快风电项目建设步伐,“世界风库”变身“风电之都”。瓜州是西行途中的第二块绿洲。</p> <p class="ql-block">  随后汽车在茫茫戈壁滩上继续向西行驶两个多小时,准确地说是中午一点多到达目的地——敦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华夏文明,悠悠千年。可若想找一个地方能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穿越千年。那一定是敦煌!</p><p class="ql-block">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取意盛大辉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即使不熟悉丝绸之路文明的人也知道它的独特与重量。中原通往西域乃至欧州的唯一通道,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古老文明的在此交汇,可谓是汇多元文化之璀璨,集丝路文明之大成。</p><p class="ql-block">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为甘肃省四大绿洲之一。自2100多年前汉武帝“据两关、列四郡”起,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中西交通中转站和西域门户,曾有“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更有《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天宝年间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到达敦煌之后匆匆吃完午饭便直奔莫高窟!正所谓“西有卢浮宫,东有莫高窟”,莫高窟是每个到敦煌游人的梦想。而在此次西北之行中所有的风景里,莫高窟——是我唯一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倏然想起一句情话:今生,我为寻你而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它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也是世界上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p><p class="ql-block"> 走在通往莫高窟的林荫大道上,远远就能看见附岩而建的红色的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塔。我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一路快步前行,那时心情只有一个词“迫不及待”!当我站在岩壁前方,举目放眼望去,便见洞窟建在三十多米高的岩石壁上,分上下五层排列,那鳞次栉比、重重叠叠的洞窟如蜂巢般密密麻麻毗邻,窟前栈道蜿蜒曲折,规模浩大,雄伟!壮观!我愣是站在那儿很久不曾挪动,因为我被眼前这一切所深深地震撼!</p><p class="ql-block"> 一梦入敦煌,一眼望千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开凿于1500多年前,至今保存了735个石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2415尊彩塑。但由于它在漫天黄山生存上千年,黄沙烈日的侵蚀,窟内的壁画一点点氧化,颜色逐渐暗淡直至消失。</p><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护脆弱又坚强的石窟,每天随机开放几个洞窟,我们参观的是96号、100号、138号和148号洞窟。随着人流往前走,每个洞窟前面有一个身穿蓝绿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手持话筒对洞窟的开凿年代、何人开凿、洞窟构造和造像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解说。这个解说是循环的,每聚集一批游客 解说一遍。</p><p class="ql-block"> 而且洞窟内不允许拍照,在很短的有限时间里你必须同时调动眼睛、大脑开足马力去配合工作,快速用记忆去记录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闻名于世的九层楼塔在莫高窟的正中央,是莫高窟第96窟,也是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岩而建,高33米。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据介绍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p><p class="ql-block"> 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干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这尊佛像和通常的弥勒佛外型彻底不一样,体形丰满圆润,气量严肃崇高。两腿下垂呈倚坐之势,双目仰望,一手上扬,一手平伸,原谅一切众生罪过,授予无量福寿。</p><p class="ql-block"> 游人不可进入里面绕佛全方位参观,只能在外仰观,虽有遗憾但不影响那份虔诚之心!</p> <p class="ql-block">  向左行几十米便到了第100洞窟</p><p class="ql-block"> 此窟是五代敦煌地区统治者曹元德的功德窟。是为纪念其父,河西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所建造。此窟中的供养人是单独塑像的,绘画中的内容也有了对供养人生平的纪实,全覆盖的壁画色彩繁复,既反映了五代时期佛教文化在民间和统治阶级中的信仰之盛,也展示出曹家统治时期的稳定和平繁荣。</p><p class="ql-block"> 这个洞窟的珍奇不仅在于满满的壁画,讲述佛国的故事,更在于对供养人生平的纪实壁画,说明洞窟的开凿,部分上已经摆脱了佛教教义的束缚。</p><p class="ql-block"> 据导游介绍敦煌这样的供养窟很多,一大半都是私人开凿的,根据窟的规模和精细程度,能够看出供养人的财力。所以,敦煌不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政府行为,而是民间信仰的集成,这样的窟群更具有代表性,更能真实的反映从政府到民间的政治、经济、信仰情况。有一些家族窟,至今仍然是家族后人拜祭的庙堂,这也是一种民间文化的传承。这就更应了余秋雨的那句话:“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138窟本身修建于晚唐时期,后代有多次修复的痕迹。这个窟就是敦煌遗书中所说的“阴家窟”,也就是阴氏家族的家庙。阴氏家族一直是敦煌历史上最重要的世家大族之一,不管是吐蕃占领敦煌时期,还是归义军统治敦煌时期。到晚唐时期,张承奉建立金山汉国,阴氏家族成为名副其实的母族。</p><p class="ql-block"> 主室中心设有佛坛,一组塑像都是经过清代重修,主尊趺坐佛是晚唐塑的,清代经过重修。其余的送子娘娘及其眷属、六臂观音均为清代塑造。因为清代在佛坛上塑造送子娘娘像,此窟又被俗称为“送子娘娘殿”。</p><p class="ql-block"> 佛坛背屏正面及窟顶,四披都绘制着菩提宝盖、卷草佛光、花卉,千佛,垂幔卷草,化生,伎乐飞天等等。真可谓是惟妙惟肖,赏心悦目,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眼睛和大脑有时候都步调不能一致。</p><p class="ql-block"> 这个洞窟今天香火依旧旺盛,主要原因是洞窟中供奉有清代重塑的送子观音。这一情况从清末就开始了,据说当时群众徒步走数十公里,有走上百里,来到此处求子,往往得偿所愿,之后,再步行回来还愿。直到今天,仍然有群众来此求子,所以,阴家窟已经没有几个人记得了,但这个送子观音庙却年年有人祭拜。这也再次印证了莫高窟所承载的信仰,并没有成为历史,而是依旧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148窟位于窟区的南端,洞窟形制属于涅槃窟。是敦煌大族李大宾家族开凿修建的一个大型涅盘窟,也是涅槃窟的代表。窟内佛教造像均为唐代宗大历年间同时制作。涅槃是梵语的音译,意为"灭",即佛的肉身虽已入灭,但精神却达到了一种不生不死、永不轮回的境界。涅槃是佛教徒们追求的终极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长形券顶的洞窟主室中,释迦牟尼右卧于佛坛之上,长15米,面型丰满、双眼微闭,左手自然放于左腿之上。衣纹柔软,随身体起伏而变化,一副安然入睡之态。涅槃像后塑有佛弟子、天人、各国王子、佛姨母、菩萨等举哀像七十二身。</p><p class="ql-block"> 西壁绘有莫高窟规模最大的《涅槃经变》。</p><p class="ql-block"> 南北壁佛龛内存有清代塑造的过去佛和未来佛。</p><p class="ql-block"> 窟顶绘有盛唐时期的千佛,东壁门南北两侧分别绘有《观无量寿佛经》和《东方药师变》,绘画规模宏大,尤其是殿堂、角楼、院落、回廊水榭等建筑结构复杂,布局严谨,绘制细密,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的确,莫高窟以它创建年代之久、 建筑规模之大、壁画数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艺术价值之博大精深而闻名天下。</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的佛龛和壁画承载千年的历史文化,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灵魂的感动,还有心灵的洗涤。</p><p class="ql-block"> 一座石窟,一个世界;一孔洞穴,一截历史。壁画、雕塑、藏经、传说……</p><p class="ql-block">莫高窟,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p><p class="ql-block">莫高窟,是一支悠远回旋的古曲;</p><p class="ql-block">莫高窟,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p><p class="ql-block"> 听讲解,进洞窟,观雕像,看壁画,悟佛理,思艺术,不知不觉中已两个多小时,心中更多的是不舍,735个洞窟啊,只看了四个!莫高窟,我们还会再相约再相见的,一定!!!</p><p class="ql-block"> 尽管心存万般不舍,但不得不离别莫高窟奔赴下一个目标——鸣沙山月牙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