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癸卯年九月十八日清晨,我们离开辽宁省绥中县新台子村的九门口长城,继续驱车300公里,前往河北省承德滦平县,去看看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堪称万里长城的巅峰之作~金山岭长城。</p> <p class="ql-block">金山岭长城地势险峻、建造精良,也因为它设计先进,保存完好,在细节处尤显优势。还因为这段长城有障墙、挡马墙、文字砖墙,这在万里长城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些设置都与明朝著名爱国将领戚继光实战经历相关,在担任蓟镇总兵官时期(1567年—1582年),他倾注了十六年的心血在此筑起并完善了这座闻名海内外的中国最美长城。</p> <p class="ql-block">下午二点半我们进入金山岭长城景区后,沿景区小道前往登长城的入口处砖垛口。</p> <p class="ql-block">步行约20分钟左右,来到金山岭长城的重要关隘砖垛口。这个重要关口,现在是游人登临长城的首选之路。隘口之间,建有一座砖垛楼,这是金山岭长城中唯一一座建于低洼处的敌楼。</p> <p class="ql-block">砖垛楼前的平台上屹立一座戚继光将军策马奔驰的白色雕像。五门大炮瞄准谷口,严阵以待。雕像一侧垛楼下的墙壁上,有一幅大型白色浮雕,再现戚继光1567年调任蓟镇总兵官后在此演兵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从地图了解到,从砖垛口登上金山岭长城,往西可前往西五眼楼,向东则通向将军楼、经沙岭口、大小金山楼到望京楼。为了感受金山岭的日落,我们选择先一路向东上坡,直奔至高点将军楼。</p> <p class="ql-block">阳光下,陶醉在徒步金山岭长城的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边攀登边驻足观赏边拍照,蜿蜒曲折的长城,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山峦上。它气势磅礴之态,让弱小的我们如同身在小人国。</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山脊布满台阶的马道一路向上攀登。城墙分内外墙,在我朋友的左手,面向关外的城墙叫“垛口墙”,又叫“男人墙”。在她的右手,面向关内的城墙叫“宇墙”,又叫“女儿墙”。“女儿墙”略低于外侧的垛口墙,正如男人必须保护女人一样,垛口墙也自然有着对女墙的保护功能。</p> <p class="ql-block">在女儿墙一侧还建有许多通风孔,它不仅起到通风并减少风阻,还能更好的起到保护墙体的作用。这些通风孔都装饰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桃形,箭头形、刀把形、锯齿形等。这通风孔是用箭头形装饰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老顽童到了长城,调皮就像个孩子,爬到高高的垛口,四处张望。妳可知道,金山岭的垛口是不同于其他长城垂直修建的垛口。</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了解到,金山岭的垛口两侧的墙有120度以上的斜角,墙砖呈内外八字形,这种垛口的创新修建,可增加利用垛口作战的打击面积,改变射来敌箭的方向,更好的保护了守城士兵,不至于将身体暴露。</p> <p class="ql-block">如今从垛口往外眺望,今天的长城,已经没有了往昔的生死较量与兵戎相接,昔日荒芜萧索的边塞战场已经成为今天雄奇壮丽的风景,让行走在马道上的游人目不暇接和欣喜!这就是和平!宝贵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目不暇接,仔细覌察垛口墙下面还建有许多洞,据介绍它叫礌石孔,作用是更好的观察城墙下面的敌情,发现敌情可将石雷等投放物由此投放出去,靠石雷爆炸后的碎石块打击敌人。如果遇到雨水量过大时,它还兼有“排水”功能。</p> <p class="ql-block">更值得称道的是,城墙上的马道每隔几米远就竖起一道高出地面的砖,它叫拦水砖。拦水砖关外一侧高,关内一侧低,这样雨水很快就能从女儿墙底下的排水孔流出马道。由于关内墙体大多是向阳的方向,这样雨水排出墙外后会很快风干,起到保护墙体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走出东方台,长城又是另一翻景象。我们这位朋友,到了长城,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只有用肢体语言才能表达她内心的感受,可爱极了。</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矗立于山峰之上的将军楼,猛然看到我们的女中豪杰已率先到达了将军楼。据说登上此楼视野非常开阔,东、西、北三面皆有长城,是拍摄云海和日落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布满台阶的马道直抵髙处的分叉口。</p> <p class="ql-block">行走到此,长城经三岔口分别向左向右延伸。向左是从主墙上延伸出去的一段城墙,人称“支墙”。向右蜿蜒往山顶爬去的是“主城墙”,高处的敌楼就是作为指挥所的将军楼。</p> <p class="ql-block">我们决定先向左拐,前往向山下而去的“支墙”。</p> <p class="ql-block">走进支墙的空心敌楼(也称敌台),它像是刚刚修复完成。据介绍空心敌楼是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时创建的,是金山岭长城的重要防御设施。敌台釆用砖石结构或砖木结构,多数为上下两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修复后的下层空心部分,主要用于作战和存放粮草、兵器,其四周分别开设箭窗和券门。这是个较大的敌台,每面设有五个箭窗。据说上层为台顶,四周围以垛口,中央筑有铺房,供守城士兵遮风避雨用,然而现正已经不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返回分叉口的右边,城墙宽阔的马道用大方砖铺就,宽的地方,可容六七人并行,这是金山岭长城的主墙。雄伟的将军楼海拔475米,是砖拱结构的空心敌楼,四周由远及近分布有烽燧、支墙、挡马墙、坞墙、障墙、炝台,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是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糸的精华。因敌楼为金山岭长城防御指挥的中枢,故称此楼为将军楼。</p> <p class="ql-block">通往将军楼的马道上,你会看到占据了马道宽度的三分之二,一层层随阶梯横砌的短墙。据介绍这就是金山岭长城著名的“三绝”之一障墙。“障墙”顾名思义就是象屏障一样的墙,这是一种很人性化的设计,为防止守城士兵的暴露和免遭来犯之敌的射伤,因而修筑这些像一面面屏障的障墙,用于阻击攻上长城马道的敌军。</p> <p class="ql-block">障墙还设有了望孔和射击孔,便于士兵观察敌情和阻止敌方的进攻。除此之外它还有一层特殊的功能,就是一旦敌人攻上墙来,守城士兵可以依据这种障墙达到“战墙”的目的,层层据守,步步为营。</p> <p class="ql-block">伫立于将军楼前,举目顾盼,重峦叠嶂,无边无际,壮阔雄奇。不禁令人感慨金山岭长城防务体系的精妙绝伦。位于高处的将军楼确保敌我态势尽收眼底,可以兼顾东西两翼,在没有远程火炮的冷兵器时代,是指挥所的绝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从将军楼西面眺望,东方台、砖垛楼、西方台、西梁磗垛楼,西五眼楼、桃春东楼,一笕无遗。</p> <p class="ql-block">佇立在將軍樓的東面,極目遠眺,長城隨回還的山勢向遠方的天際延伸,平添了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p> <p class="ql-block">那群山繁茂翠绿的树木中沙岭口东方台、黑姑楼、一号敞楼、二号敝楼、小金山楼,甚至更远的大金山楼、窑沟楼和髙尖楼由近及远呈现在眼前。据介绍西起龙峪口,东至望京楼,全长10.5公里的金山岭长城沿线共筑有不同形式的敌台67座,关隘5处,烽燧3座。间距从47米到200米不等,密集程度十分罕见。</p> <p class="ql-block">将军楼朝北方向的支墙。听说支墙北面约200米左右的山头之上,各设有一座烽火台,当有敌人来犯,烽火台上的哨兵就会点火报警,报警时夜间点火,白天放烟,夜间之火谓之“烽”,白天之烟谓之“燧”,故烽火台又称为“烽燧”。见到点火报警守墙士兵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准备迎敌。可见支墙上的守军不仅可以配合主墙守军对敌形成犄角合围之势,从侧翼对敌军实施打击,还是指挥所的重要屏障,是将军楼的第一道防线。</p> <p class="ql-block">建在主墙北侧山坡上的挡马墙已不复存,仔细观察还能看到墙基的遗址。据介绍挡马墙是金山岭长城著名的“三绝”之一,是金山岭长城防御体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壕堑”的另外一种形式。因不能挖掘深壕,故釆用毛石垒砌,用以阻挡敌军骑兵接近长城,故称“挡马墙”。挡马墙多修建于关口之外,构成了长城外侧一道坚固的壁垒。</p> <p class="ql-block">从将军楼东面下坡左转,一处断壁残垣的建筑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这是西域楼。西域楼原为砖木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顶层设有铺房。由于此楼为宁夏人修建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西域楼仍然是碎砖成堆,荒芜萧索,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长城修缮者刻意为之的经意之作,目的是让游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沉重。</p> <p class="ql-block">拍了一段西域楼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借用阳光照射到的一角,我们请工作人员帮我们与残垣断壁的西域楼拍张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逆光中神圣而幽静的西域楼。</p> <p class="ql-block">朦胧逆光里,筚路蓝缕的西域楼变得非常独特美丽。尝试逆光拍照,令人在寻找和感受美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的兴趣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前方是沙岭口西方台,过去应该有一座高大的垛楼屹立于此。现在垛楼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块宽阔的平台和两组残墙。我们没有往前探访的计划,在此终止了东线之旅,折回将军楼完成我们此次欣赏金山岭长城夕照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金山岭长城的秋日夕阳,是不容错过的天空美景。返回三岔口,黄昏中的将军楼已镀上金色。期盼着日落的摄影人,早已在炮台上架好了三脚架。那份期待,那份向往,那份执着,只有攀登上金山岭之巅,才能体会到那份激情! </p> <p class="ql-block">据说每年的九月中旬一过,这里便成为了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和家园。很多著名的有关长城摄影作品便来自金山岭长城。</p> <p class="ql-block">秋到金山岭长城,没有如织的游人,也不见燥人的喧嚣,来的多是摄影爱好者,外国游客,徒步穿越长城的执著者。</p> <p class="ql-block">高山之巅,一览众山小,期待的日落如约而来。这是对我们忙碌了一天最好的褒奖!</p> <p class="ql-block">当那份橙黄,如鎏金般夺目的霞光弥漫我们的视线,那份激动在胸中澎湃,它是潜藏在我们心底对长城的浪漫情怀。</p> <p class="ql-block">太阳渐渐西沉,暮色也渐渐浓时,晚霞的颜色开始慢慢加深,原本灿烂的金黄色被镀上一抹浪漫的橙红色。</p> <p class="ql-block">原本就很美的景色,当夕阳照向长城,霞光下的雄关漫道又是另一副全然不同的光景。</p> <p class="ql-block">西斜的太阳收起那耀眼的光芒,萶色温柔,我们仍静静的望着天空,从心里感谢金山岭长城让我们邂逅一场醉人的晚霞。</p> <p class="ql-block">当天我们入住金山岭长城脚下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晨,我们再次与金山岭长城相会。</p> <p class="ql-block">我们借助游览快捷工具索道,坐上全程17分钟的览车直达小金山。</p> <p class="ql-block">山髙云淡,天朗风轻,连绵起伏的长城如一条金色巨龙沐浴在阳光下,迎着秋天的脚步展现出一片自然秋景。</p> <p class="ql-block">登高远眺,神情欢悦。一抹晨光照耀着远处的窑沟楼和高尖楼。窑沟楼里五颜六色的小点点,估计是天未亮就上山覌日出的游客。此时正是户外出行,感受凉爽秋季的好时节。</p> <p class="ql-block">下览车后,需要徒步几百米的山间小道才能到达小金山楼。小金山楼是建在小金山上的一座敌楼。小金山并不是金山岭长城的最高点,但它山壁陡峭险峻。</p> <p class="ql-block">小金山楼的地形决定了它建筑的特殊,高髙垛墙,楼西侧的长城与敌楼不直接连通,想要进入敌楼或到长城另一侧去,必须通过城墙内侧的券门绕道关内才行。</p> <p class="ql-block">站在小金山楼顶层,可以了望金山岭西线的长城,远处的山峦叠嶂,近处的树木葱郁,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可以欣赏长城的雄伟和壮丽,感受它历史的沧桑和深远。</p> <p class="ql-block">小金山楼顶层的东面。金山岭的名字源于叫大金山楼和小金山楼的两座敌楼。这两座敌楼的修建,与戚继光有着很深的渊源。</p> <p class="ql-block">从這個角度覌望,青砖黛瓦的小金山楼和门前髙筑的「石拱桥」儼然就是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官之后,发现北方的士兵,纪律松散,作风拖拉,战斗力较差,于是上书朝廷,把自己在南方抗倭时训练的三千精兵调遣至此。部队到达的那一天恰逢大雨,戚继光为了整饬军纪,故意让三千勇士屹立雨中,从早晨到傍晚,岿然不动,北方的士兵看到此情此景,方知什么叫做军令如山。这一招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此,军纪严明,令行禁止。那些去国离乡的南方士兵把一大一小的两个山峰,命名为大小金山,筑起了两座江南风格的敌楼,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这就是“小金山楼”和“大金山楼”。</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些江浙籍三千精兵都是部队的骨干,所以他们命名的大小金山敌楼就成为这段长城的标志,这段长城就被命名为金山岭长城。</p> <p class="ql-block">来自台湾的游客与我们互不相识,他们非常礼貌地请我们为他们与长城合影拍照。之后,他们又热情的为我们拍下这张洋溢开心笑脸的照片。同宗同族同語言的两岸人不约而同聚在古老的长城上显得挺亲切。</p> <p class="ql-block">巍峨的大金山楼形状与小金山楼相似,它始建于1569年,1987年对铺房瓦件进行过维修。</p> <p class="ql-block">据说,江浙籍士兵所修的大金山楼,楼上层仿木制的小铺房,它的椽、擦、檐、窗都是用青砖磨制而成,酷似木制,给人以精巧、细腻之感。正是江浙籍士兵以南方人特有的细腻,作为骨干指导长城守卫部队把金山岭长城修缮成构筑坚固、攻守兼备的牢固防线。</p> <p class="ql-block">我率先到达大金山楼。站在古石门前,使劲向陡坡上的同伴挥手示意。</p> <p class="ql-block">小金山楼与大金山楼相距不远,但是从小金山楼通往大金山楼的地段山坡陡峭,长城也随之陡峭起来,我的朋友正在高陡的马道上缓慢地移步下行。率先赶到大金山楼就是想记录这段场景。</p> <p class="ql-block">透过大金山楼的箭窗,拍下远处漂亮的小金山楼。</p> <p class="ql-block">给大、小金山楼拍合影留念,没想到把远处的将军楼也拍进来了。是呀,一个都不能少。六百多年了,它们始终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筑就万里长城的钢墙铁壁。</p> <p class="ql-block">厚重的城墙随着山势的起伏,顽强地向前爬行。</p> <p class="ql-block">越往前走,长城六百多年风雨的侵蚀痕迹愈发明显,马道上坑坑洼洼,忽高忽低。支离破碎的敌台窑沟楼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满目疮痍的窑沟楼,彷佛在向我们低诉着朝代的更迭和时代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当年去国离乡的戍边将士默默无悔地守卫在这片“雁去无留意”的苍莽边塞,他们虽然常起乡关之思,然而军功未建,燕然未勒,无以返乡,直至马革裹尸,滞留忠骨。直到1644年满清入关,长城才逐渐失去了军事堡垒的作用,并日渐荒芜。</p> <p class="ql-block">感受原汁原味的長城,徬彿穿越時空。</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高尖楼长城最高处的垛墙,远看真像巨龙的脊背。那是一层层砌筑的非常讲究规范的障墙,它让人感到整个长城看起来既坚固又美覌。在金山岭长城总能看到军事防御与建筑艺术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这个残破不全斑訤的敌楼叫高尖楼,很少有游人游览到这个高处。</p> <p class="ql-block">高尖楼位于金山岭长城重要关口后川口西侧山顶的制高点上,战略地位十分突出。</p> <p class="ql-block">高尖楼建筑形式也为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一层与顶层用木梯连结,现已坍塌,仅剩四周残破的墙体。</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是通往后川楼、花楼、拐角楼、冰道沟楼、车道沟楼、四眼楼、东五眼楼⋯⋯。在高尖楼,我们要给此次金山岭长城之行划上一个句号了。虽说有许多的不舍,再往前走就是未经过多修复,我们酷爱行走的古朴原始的“野长城”,尤其在金山岭长城最东侧的东五眼楼,有一段万里长城上独一无二的用文字砖砌墙的长城,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城砖上面都刻有记载着烧制城砖的单位和时间,非常的独特珍贵,是金山岭长城“三绝”之一。在此只能借用网上的照片展示它。</p> <p class="ql-block">文字砖在绵延万里的长城上其实并不罕见,但一整段500米的城墙上全部用文字砖来建造,却只出现在金山岭长城。这些文字砖上的字迹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很多都已模糊不清,</p> <p class="ql-block">登临长城的游人常常喜欢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虽说我们十几年来多次登上不同地段的长城,但从未体验到与“好汉”有丝毫关系,充其量我们只是一个覌赏风景的过客。真正的好汉,无论在哪个时代,依然是那些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將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