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杨家沟村的算盘记忆<br><br> 马绥生<br><br> <br><br> </h3> <h3> “七子之家隔两行,十全归一道沧桑。五湖四海盘中算,三教九流珠上忙。”这首中国古代的算盘诗,形象地描述了算盘的特点、特征,以及算盘在中国社会应用的广泛。<br> 中国的珠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有关文字和实物记载,算盘发展到宋代,其形制、计算方法己经和现代算盘基本相同,且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之后,它便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计算工具。清代,中国的第一艘铁甲巡洋舰,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其核心数据,都是科学家们用算盘打出来的。算盘,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对中国农、工、商业,科技、文化、数学、音乐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br>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计算机的普遍使用,算盘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算盘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迷人的光芒。<br> 为了使中华算盘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榆阳区人民政府于2021年建成了全世界收藏算盘最多的“中国算盘博物馆”,供人们参观、学习和研究。2024年元月,中国算盘博物馆组织八名具有算盘文化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开展“传承算盘文化,共筑智慧家园万里行”走访调研活动,旨在深入基层一线,寻找算盘记忆,记录算盘故事,整理、挖掘和宣传算盘文化。</h3> <h3> 我们走的第一站便是当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曾经住过一百多天的米脂县杨家沟村。<br> 杨家沟村,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处。村内建有马氏庄园,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是陕北地区最大的地主集团---杨家沟马氏地主集团的庄园。<br> 1940年前后,杨家沟一共有270余户人家,马氏地主就有72户,拥有土地十几万亩。马氏家族拥有的不只是土地,还有智慧,他们很重视教育,马家发家的始祖马嘉乐曾经创办3所私塾,供子孙、亲友和乡邻子弟读书求取功名。<br> 在村里,我们走访了杨家沟革命<br>纪念馆副馆长刘翠霞和一些年纪大的村民和马氏地主家族的后人。他们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讲述了杨家沟村的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内容。<br> 马氏家族以经营农、商为主,注重教育,所以,他们在米脂、绥德等地开设有许多字号,所有的帐目都要用算盘计算,居家务农的,每一家院落都有堂号,雇佣大量的佃农为其耕种或租赁耕种,收取地租,来往帐目也需要用算盘计算。孩子们在私塾读书,开设有珠算课程,每个孩子都要有一把算盘,村里的大人、小孩,大部分都能打会算。采访中,七十九岁的马氏地主后人马均,拿起一把算盘说:后来几十年都不打算盘了,忘的也差不多了。但他拔拉着算盘,背着珠算中难度最大的除法口诀,给我们讲解了除法最基本的打法。</h3> <h3> 纪念馆副馆长刘翠霞向我们讲述了杨家沟村“算盘闹革命”的故事。1941年,中央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掀起了调查研究的热潮。杨家沟作为一个土地矛盾对立非常严重的典型村寨,引起了张闻天的注意。张闻天率领调查组一行九人,于1942年9月26日进驻杨家沟,至11月21日离开,开展了为期 56 天的调查研究。<br> 张闻天在调查中特别强调“只有亲自动手得来的材料,才是比较可靠的”。为获得第一手资料,张闻天不仅召集各阶层人士召开座谈会,还多次走访村内及邻村的农民与干部,与他们促膝长谈。他分别于10月10日、11日先后向农民刘成元、刘树荣等了解家庭生活以及租种马家地主土地的情况。之后,张闻天专门拿出5天时间,向杨家沟地主集团代表人物马维新了解自种、伙种、安种,经营字号生意买卖以及雇工的情况。通过一问一答,马维新主动说出自己经营发家的过程,对话交流中张闻天耐心地听取了马维新关于自己家世的介绍。当他得知村里最大地主马维新家保存着自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直到眼下近百年的大量买地、典地、收租、放租、雇工、经商和日常生活收支等各种账簿以及文约后,张闻天喜出望外,立即让人前去商借,幸运的是马维新是一位开明地主,他把自家所保存的账簿以及文约全部拿了出来给调查团,任凭张闻天他们研究。面对堆积如山又梦寐以求的资料,张闻天如获至宝。张闻天不分昼夜地一本一本地详细翻阅,调查团一道核算。马洪打算盘,张闻天的妻子刘英则帮他抄写数据、材料,一忙就是几十天。除了马维新的“账本子”,调查团还搜集了其他地主(如马瑞唐)的“账本子”、米脂县志、碑记等书面历史材料,他们将所搜集到的米脂县志以及在当地“功德碑”上得到印证的天灾闹荒的历史如实写进了调查报告之中。在杨家沟的56个日日夜夜里,张闻天来来回回遍访杨家沟村的家家户户了解情况。在张闻天的指导把关下,调查团又进行了综合分析、修改补充,全面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生活、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思想动态等。调查报告由马洪拿出初稿,后经张闻天反复修改而定稿。《米脂县杨家沟调查》报告以详实可靠的材料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如何以地租剥削为基础,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与掠夺土地,同时详细介绍了大地主如何对中小地主进行弱肉强食的土地兼并情况。报告深刻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规律,成为国内外研究地主经济的珍贵历史文献。它为党中央制定正确的土地改革政策,夺取解放区和全国土地改革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资政作用,也成为了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光辉实践,被誉为中国社会新的《资本论》。本村的老百姓说,小小的算盘,算清了地主家的所有资产,算清了地主家剥削农民的发家史,也算清了农民所受的剥削,这是本村的第一次“算盘闹革命”。<br> 时间推进到1947年,陕北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土改工作组和贫雇农代表,用没收地主家的算盘,详细清算地主家的田地、资产,又用算盘做计算,把地主家的田地、家产合理地分配到了农民的手中,群众称这是第二次“算盘闹革命”。<br> 解放后,马氏地主成员大都离开了本地,但他们的算盘却一直在本地发挥着计算作用,历经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改革开放初期等历史时期,直至本世纪初才被计算器取代。<br> 老乡们说:我们村原来家家户户都有算盘,有的还有好多把,后来都不用算盘了,有些己损毁,有些被当做老古董,卖给了来村里收购算盘的人。是的,我们了解到,被誉为全世界收藏算盘最多的算盘收藏家赵占明先生,曾于2000年前后,在米脂县杨家沟和附近镇、村收购到2000多把算盘,一部分为解放前的老旧算盘,一部分为解放后的算盘,部分精品,现己展陈在榆林市榆阳区夫子庙“中国算盘博物馆”。</h3> <h3> 马氏地主家的算盘,曾经为盘剥农民,用以发家的重要工具,也曾为革命者清算他们罪恶过往的工具。现在,它带着回不去的过往,抹不去的记忆,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供人们观赏、研究和思考。<br><br> 2024、1、6初稿<br> <br> </h3> <h3>文/图/美篇编辑:马绥生<br><br> 欢迎点评,欢迎转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