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说病 (随笔)

鲁凤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因病说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文/鲁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铜陵180家政公司总经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术后15天,拆线了。晚间坐在床上我小心翼翼地把后背靠向枕头上,嗯,只是有点轻微地痛感了,心头感觉轻松且愉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后背做手术纫了几针,15天睡觉都是侧卧。侧卧累了,坐起来,再摆好姿势趴卧调剂会儿,然后再侧卧。因而这些天极少出门,除了母亲和几个公司骨干来开会,我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谢绝了朋友的来访,甚至谢绝了朋友们的电话慰问。一个年轻的小妹说,你不可以这么要强。类似于我这样独居人士,遇到生病了应该是心底最虚弱的时候,但勇敢和坚强也正锻炼于此时。扛过去了,就会更加上一个心理境界。我曾经凌晨两点因痢疾上吐下泻疼痛难忍独自从乡下开车勇闯人民医院急诊室,折腾到天明精疲力竭回来给自己灌了水捂又睡了一整天。我曾经被误诊重疾,拉着行李箱去南京、去上海接受检查,一个人面对命运的裁决时内心出奇地冷静,那个过程,竟然头脑里一片澄澈,没有书上描述的那些天崩地裂山呼海啸的感觉。一样一样地接受检查,就像小时候新学期开学了自己去学校报名一般。发现没有问题时,也只是找了一个饭店点了爱吃的菜、大口喝了几杯酒。然后拉着行李箱回来,又家政家政的四处吆喝着干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真的没有变化吗?不是。表面生活的毫无二致背后应该有心理的不断建树。首先,冰箱里剩饭剩菜我是极少吃了;家里也常备了些药品;工作之余更喜欢独处和清雅;拒绝说“不”的速度更快了。其次,对人生的思考更深入了,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当下空巢、独居的家庭有很多。即便现在二胎、三胎政策放开,地球业已成了地球村,高速度的经济发展会持续带来人口的高速度的流动,养儿防老的既得利益者也会越来越少。庞大的养老问题,不止步于政府重视,养老问题当事人的心理建设和经济储备也相当重要。六十岁后的我们,离生活不能自理只是一次中风和心梗的距离,只是一次车祸和意外的距离。一旦“中标”,简单的吃喝拉撒睡就是天大的问题。一般的退休工资,一般的儿女,是难以去奢望为你承载托管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很多的中年人会笑着说,今后我们报团养老吧。我说,这是一个梦,能实施的人微乎其微。我们不能回避人性中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是人性的共性。能和睦久处的,除了经济的相当、习性的相当还需要情怀的相当。说,再找个老伴吧,病时可以相偎。对有些人可以,对有些人就不可以。通常,二婚比一婚更挑剔,包容度更低。尤其对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的人,更不愿意被别人“套”住。只是为了病中那一个端茶倒水?宁愿,不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有些问题,是无解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受它的存在。比如,一个人的老去。比如,很难去鱼与熊掌兼得。比如,人生的不完美,世界的不安宁。在得与失间,找到那么一个心理平衡支撑点,把不完美的人生活出足够的深情和骄傲。呵呵,如斯,方不失为通达人生的一种智者姿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4年1月6日夜,鲁凤随记于小城乡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