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我们一行10人、两辆车,按照旅游达人、金老师胞弟制定的路线,并在他的带领和陪同下,从南京出发,游览了古徽州地区的古城古镇古村及沿途景点,最后穿越“皖南川藏线”,体验了愉快的四天自驾游旅程。 <h1> 第一天——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唐模古村</h1> 徽州古城位于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占地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自唐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br> 徽州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徽州古城保存较为完好,是国家5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包括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 · 鲍家花园、潜口民宅、呈坎、唐模五大景区。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城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古街、古巷等。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覆盖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 <p class="ql-block"> 同行的六位老师在古城外的陶行知塑像前合影。</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1891—1946),籍贯歙县。是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1917年回国后,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7年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以及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我太太从教前就读的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其前身就是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学校。</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现为安徽省文保单位。府衙原址为唐越国公汪华称吴王时,从休宁徙治于此所建府城城池的子城。方腊起义时城池毁坏,宋绍熙年间(1191—1194)府衙毁于大火,后重建。明清时均进行过几次大修。</p> 上图东谯楼,下图阳和门。<div> 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现徽州府衙总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9800㎡。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div> 府衙正堂,用于宣读诏书、接见官吏、公开审理重大案件、举行宴饮、祈雨做法事等。屏风下正位称公座,知府到任,择日上公座,皂吏排衙,报时辰,同知、通判、经历、知县、巡检等所辖官吏皂役按 《会典》规定前来作拜见礼。 正堂前有座戒石碑亭,石碑正面镌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为北宋名臣司马光隶书,字体规整,笔锋凝重。背面阴刻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手书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十六字官箴戒约。字字皆为书法精品,句句都是为官警策。 衙府内正堂两侧分列兵房、工房、吏房、刑房、户房、礼房等部门办公机构,分别行使州府的军事、工程、吏治、司法、户籍和礼仪等相关职责。 府衙建筑屋脊吻中的鳌鱼吻和角兽吻,寓意镇火和辟邪,但据说造型与古代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位于府衙外内阳和门东侧,跨街而立。许国石坊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因又俗称“八脚牌楼”,据说中国仅此一例牌坊。全国文保单位。<div> 许国(1527—1596),歙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十一年(1583)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万历十二年(1584)因平夷云南大小金川叛乱决策有功,晋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赐建牌坊。许国七十岁时去世,卒赠太保,谥文穆。<div><br></div></div> <p class="ql-block">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东,由七座牌坊组成: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乐善好施坊、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鲍逢昌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其中明代3座,清代4座。全国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棠樾牌坊群不仅是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也体现了徽文化中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亦为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包含了内涵丰富的人文历史。</p><p class="ql-block"> “忠孝节义”等我国古代奉行几千年的社会道德标准,有其历史局限性和一些糟粕。但其中的普世价值、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因素等,对当下中国的道德建设是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去其糟粕,扬其正义,批判地继承,是践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的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上图左侧鲍灿孝子坊。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牌坊挑檐下的“龙凤板”上镶着“圣旨”二字,横梁正反各有一对浮雕雄狮,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双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持续为母口吮脓疽,终至痊愈。乡里竞相赞颂,文人奏请于朝,立坊旌表。又因其孙鲍象贤(兵部左侍郎)官禄庇荫,被封赠“兵部左侍郎”。</p><p class="ql-block"> 中图、下图为敦本堂——鲍氏支祠,原名“万四公祠”,俗称“男祠”,明嘉靖末年鲍象贤退休回乡时集宗人为八世支祖庆云公而建。庆云讳行万四,年高德劭,族人仰戴,立为门祖。清嘉庆二至六年(1797—1801),24世祖、两淮盐务总商鲍志道与子捐资重修扩建。祠堂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占地750余㎡。最典型的是其“肥梁瘦柱内天井”的徽派建筑特征,屋柱细而高,横梁却很粗,被称为“冬瓜梁”。祠堂建筑气势恢弘,显示着棠樾鲍氏家族的煊赫,为清代徽州祠堂建筑艺术的典范。祠堂内存有义田规条碑和嘉庆皇帝上谕碑等17方碑刻,楹联“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为清乾隆帝所题(棠樾明清属徽州府新安卫衮绣乡)。</p><p class="ql-block"> 牌坊群旁有男祠、女祠各一座,女祠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称女祠),“清懿”意为“清白贞烈、德行美好”。女祠一破“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为国内罕见。该祠建于清嘉庆初年,是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所建,借以纪念为徽商的辉煌同样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清懿堂”三字巨匾高悬享堂照壁正中,出自当时书法家鲍钅珍之手,另一块“贞烈两全”横匾,则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所书。</p> <p class="ql-block"> 上图慈孝里坊。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534),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上刻“御制”、“慈寺里”,为朝廷旌表宋末处士鲍余岩、鲍寿逊父子而建。《宋史 · 孝义传》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让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连乱军也不忍下刀。牌坊上还刻有明永乐帝的《慈孝诗》:“……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p><p class="ql-block"> </p> 上图右侧为骢步亭。明嘉庆年间 (1567—1572) 棠樾人都匀知府鲍献书偕侄元臣同建。“骢步”典出《汉书 · 列异记》中骢马御史之典(东汉桓典为侍御史,公正无私,不畏强权,常骑骢马外出,人称骢马御史)。门额上“骢步亭”三字,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手笔。该亭屡圯屡修,现为乾嘉年间重建。 为争取时间游览唐模古村,我们放弃了参观牌坊群附近的鲍家花园。但在导航的指引下,我们先到了唐模景区的另一个出入口——水口景点。<div> 唐模古村建于唐,始称檀干。公元923年,唐朝受封越国公的汪华后裔汪思立,受父之命娶此地程氏为妻,迁居于此,按风水原理栽植银杏树选址建设家园,并为谢皇上对其先祖及后代的隆恩,取忠君之意,仿效“后唐”营建一个模范村庄,遂改村名为“唐模”。经宋、元、明的逐步发展,至清初达到鼎盛。唐模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div> 左图八角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本名沙堤亭,俗称八角亭,因属水口标志,又称水口亭。<div> 右图同胞翰林坊。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为褒扬许氏兄弟承宣、承家的才学功名而立,坊额刻有“圣朝都谏”四字。</div> 古树景点标识为“槐荫树”, 其实是树龄400多年的樟树,因在1955年黄梅戏电影《天仙配》拍摄中以樟代槐,充当月老,被称“天下第一媒”。<div> 我们这代人对这部影片及其两位主演严凤英和王少舫还留有记忆。严凤英是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梅戏传承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和贡献者,但在“文革”中被诬陷为“文艺黑线人物”而遭受迫害,于1968年服安眠药自杀,死时只有38岁,1978年平反昭雪。其骨灰现安放在安庆市菱湖公园黄梅阁,安庆罗岭建有严凤英故居纪念馆。她被国人称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被戏剧家田汉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这位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也在1968年因受迫害死于狱中)。严凤英在解放前夕为生计所迫曾来南京,易名严岱峰,先在舞厅伴舞,后结识京昆世家甘贡三之子甘律之,在甘家大院学习京昆艺术。王少舫也是一位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原籍南京。1972年安徽省文艺团体到省军区礼堂慰问演出,节目中就有他主演的现代黄梅戏。至今还有印象的是,当时虽然我的座位离舞台较远,但他圆睁的双目却依然看得清楚,且炯炯有神;还有配角的一句方言念白:“要想小车跑得快,还得膏点油唻!”。<br><div><br></div></div> <div> 因步行进村来回需一个多小时,我们决定驱车赶往景区正门进村游览。但当赶到时,景区游客中心已经下班关门。其实是有一些小路可以绕过景区设置的两个游客出入口的,但对外地人来说,一时难以找到,而且时间已至傍晚,无奈只得在景区大门处拍些照片,之后前往休宁县城投宿。<br></div> <h1> 第二天——西递、守拙园、塔川、宏村</h1> <p class="ql-block"> 黟县西递镇,因村中有两条溪水东向西流,别称西溪、西川,后因离村三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驿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北宋庆历七年(1047),胡昌翼之五世孙胡仕良由婺源去金陵(南京)途径西递,被这里的山水形胜所吸引,认定这是一块极为难得的风水宝地,遂举家迁此居住,后由胡氏家族几十代子孙繁衍而形成了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西递素有明清古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是安徽省第一批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获得的全国性荣誉有:“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 、“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 。 </p><p class="ql-block"> 在“皖南古村落”项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一共有两个村落,一是宏村,一是西递,同为全国文保单位、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5A级景区。但西递比宏村还多一个名头——世界“最佳旅游乡村”。</p><p class="ql-block"> 由联合国国际旅游组织评选的“最佳旅游乡村”(Best Tourism Villages),我国目前先后有8个乡村入选,总数位列世界第一:2021年的浙江安吉余村、安徽黟县西递村,2022年的广西龙胜大寨村、重庆荆竹村,2023年的江西婺源篁岭村、浙江淳安下姜村、甘肃甘南扎尕那村、陕西柞水朱家湾村。 </p> 明经湖四面环山,胡文光牌楼屹立湖边,是为西递的标志物。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是朝廷为表彰胡文光为官(“胶州刺史”“荆藩首相”)23年的政绩而赐建的功德坊。<div> 西递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12.96公顷。从高处俯瞰,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似一船形。西递的整体布局、环境、建筑风格等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朴风貌,全村有14—19世纪祠堂3幢、牌坊1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224幢,其中124幢为全国文保单位。</div> 村头的长廊形凌云阁(上图左侧),是西递村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正三品通议大夫胡贯三为迎接亲家——一品官员、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曹振镛,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兴建。由于此阁走廊又长又宽,连马都可以通过,后人又称走马楼、跑马楼。<div><br></div> 上图为“追慕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胡贯三,追思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一生崇文尚义、乐善好施而建的一座支祠。屋顶为飞檐翘角,八字型大门楼,檐下三元门外设有木栏,八字墙用整块打磨光滑的黟县大理石制成。但堂内供奉的却是唐太宗李世民,缘由是,西递始祖实为唐昭宗李晔嫡子,因避朱温之乱,由近侍郎胡三公护带至婺源避难,为避人耳目改李姓胡,取名昌翼,并尊胡三为义祖,作出世代胡姓不得更改的家训。故历史上有“真李假胡”之说。<div> 下图敬爱堂——胡氏宗祠。正堂上供奉着一世祖胡昌翼、义祖胡三。正堂两侧题“明经”二字,因胡昌翼曾考中明经科进士,后人尊称其明经公。后裔以此为荣,西递这一支胡氏由此自称“明经胡氏”。明清两朝,西递出仕为官者多达百人以上。</div> 左图“七贤祠”。这座祠堂原来奉祀的是宋元时期明经胡氏胡怀谷等七位经学名家,后来毁圮,现仅存门厅部分。<br> 右图膺福堂,建于清康熙三年(1664),其主人胡尚熷曾官居户部尚书,是西递出身官职最高者。 <div> <br></div> 左图“大夫第”,朝列大夫、知府胡文煦故居。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木刻隶书“桃花源里人家”,为清代黟县书法家汪师道所书。这大概也是西递又称“桃花源里人家”的来由。木刻小额“山市”二字,为清进士祝世禄手笔。楼下边门有石刻隶书“作后一步想”门额,其名使人想起苏州同里的“退思园"。<div> 右图思德堂,建于清康熙末年。主人是徽商中的佼佼者。</div> 花5块钱登上一民居三楼平台,拍了几张俯瞰全村的照片。 左图窄巷里。右图辉公祠。 <p class="ql-block"> 左图旷古宅,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原房主是位“以商入仕,以仕保商”的文人名士。“以商入仕,以仕保商”这样的官商关系,古已有之,在当今社会也依然存在,虽然形式翻新、更加复杂,但实质没变。</p><p class="ql-block"> 右图粮家洲酒坊,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p> 守拙园。景区坐落在黟县赤岭村(陶村)遗址,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裔迁居地。因太平天国战乱和文革时期的破坏等历史原因,该村很多古建损毁严重。当地于2013年实施了古建筑异地搬迁、保护利用的项目,以体现陶渊明诗文意境设计布局,在此兴建了这一占地150亩的新景区,园名取自陶渊明诗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步入这处异地搬迁而建的新古村,竟也产生了如入桃花源“豁然开朗”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 守拙园牌坊,也是景区的入口。虽然上面刻有“圣旨”字样,但据说该牌坊是仿建的,可能其中有些构件是古代的,如同南京溧水的遇园,收集散落在江南各地的古建构件,新建了一座古村落景点。 上图“钟毓处”,取自钟灵毓秀之意。<div> 景区多数古建筑呈半月形环绕在一处宽阔的水塘边。水塘名“故渊”,取自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诗句,是一处人工池塘,占地12亩,水深1.8米。这种依山傍水的建筑格局,体现了《桃花源记》中:“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意境。<div><br></div></div> 2015年电视连续剧《搭错车》(哑父)在黟县和守拙园取景拍摄,剧情感人,插曲《酒干倘卖无》一时广为传唱。 <div> 上图文昌宫。</div><div> 中图文化墙,墙上嵌满从当地民间古宅搜集的清代以来的石刻门额,字体涵盖了行、草、隶、篆等,均为书法家或德高望重人士所题。</div><div> 下图陶氏宗祠。</div> 上图“五柳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宅边池畔植有五棵柳树。<div> 下图“依瞻”酒楼,明代建筑。陶渊明诗酒一生,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出自《饮酒》诗。</div> 培兰家塾,陶氏私塾。 上图观景阁。是观赏守拙园全景、南山全貌及黟县盆地的最佳处,也是黄山市最佳摄影点之一。登阁远眺,世外桃园意境尽收眼底。 景区建有一座七层木塔,但没看到该景点标牌介绍,不知其名。 <p class="ql-block"> 中午停车吃饭地点,恰巧在赛金花故居公路对面,那里的乡村公交车站的站名就叫“赛金花站”。饭后顺便短暂参观了一番。</p><p class="ql-block"> 赛金花一生三度嫁人,又三番沦落青楼,既是清代名妓,又曾为驻外公使夫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皇室仓皇外逃,她却以与德国上层旧有的交情,说服德军停止滥杀无辜,京城百姓因此尊其为 "九天护国娘娘"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个女人有她这般传奇的经历,也没有几个女人有她这么大起大落的命运。她是个集可叹、可怜、可敬于一身的特殊女子,也是那个时代具有象征意义的悲剧人生的代表。明清小说家曾朴以赛金花传奇经历为主要线索著成《孽海花》一书,轰动一时,后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北大著名教授刘半农和学生商鸿逵,根据赛金花本人口述为其作传《赛金花本事》。位于黄山屯溪的新安江滨水旅游区中的大型徽州照壁上,徽州著名历史人物中就有赛金花。</p> 赛金花故居——归园。 归园是一座原由一富商赠予赛金花,2003年在遗址上恢复、修缮成的徽派园林。 途中路过奇墅湖,原为"东方红水库" 。也许是因为冬季少雨,湖水水位下降很多,湖边的河床大片裸露,不像介绍的那样“潋滟碧波,有如处子”。湖边正在建设一座度假酒店,据说酒店项目包括游艇、划船、垂钓、水上游乐园、游泳场及环湖公路等。同时景区正在实施水上《印象徽州》实景演出项目,可谓愿景远大。 <p class="ql-block"> 塔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黟县宏村镇境内,新安江北岸,地处黄山余脉西南段,属中山地貌,整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1000多米,面积21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90%。</p> <p class="ql-block"> 塔川与四川九寨沟、新疆喀纳斯和北京香山并列为中国最美四大红叶观赏拍摄地之一,森林公园面积约100公顷,12000多株枫香和乌桕,分布在海拔500多米的山麓至400多米的低冈和村庄周围, 形成了村落的东南北三面被森林簇拥包围的景观。枫香和乌桕在塔川红叶景观中分别约占三成和七成,众多树龄在百年以上。</p><p class="ql-block"> 但据来过数次拍摄塔山秋景的朋友介绍,塔山的红叶一年不如一年。与观景台上竖立的那张巨幅照片相比,这次我们看到的景象也不似以往,尤老师形容很形象:(红叶)未落先“锈”。不知是不是气候的原因。不过时至黄昏,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塔川的秋色渐渐被霞红浸染,红叶也显得有些鲜艳起来,漫山遍野都呈现出迷幻般的景象,虽然这一时刻是那么地短暂。</p> <p class="ql-block"> 大家合影后返回停车处时,天色已黑,赶紧驱车赶往宏村住宿。好在路途不远,只有3公里。</p> <p class="ql-block"> 在宏村景区中的民宿住下,外出用餐后,我们逛了逛宏村的夜景。上图为景区的西入口——宏村桥。下图为村中的月沼。</p> 位于村边的南湖。 南湖边的民宿和商铺。 <h1> 第三天——宏村、查济、章渡、云岭</h1> 宏村为黟县宏村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黄山西南麓,村域面积19.11公顷。 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 <br>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落,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民居为牛躯,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宏村三面环山,布局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状,基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宏村的古建筑均为徽派建筑,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宏村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 宏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月沼、南湖、古树,以及南湖书院、承志堂、乐敍堂等古建筑。 <br> 2000年以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5A级景区。 “月沼”是牛形古水系的“牛胃”,当地人亦称“月塘”或“牛小肚”。明永乐年间(1403—1423),宏村76世祖汪思齐筹办挖掘水圳和月沼,开凿水圳1200多米,引西溪汇入村中心处,并建半月形池塘“月沼”1200多㎡,以供饮用、洗涤、防火等。 南湖晨曦。宏村南湖位于村南,为牛形古水系的“牛肚”,形如大弓。<div> 随着宏村人口繁衍和灌溉需求的增加,村中月沼的蓄水已不够使用。明万历年间(1607—1610),汪氏81世祖、82世祖等筹办,将村南几十亩良田深挖数丈,四周砌石立岸,引溪蓄水,并仿照杭州西湖“平湖秋月”的形式,建成了面积达20000多㎡、蓄水量达2.9万m³的南湖。<br></div> 下图南湖书院。明末时,宏村在南湖北畔修建了6所私塾,时称“依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6所私塾合并,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占地约6000㎡。曾任清政府内阁中书、民国驻英日公使、代总理大臣的汪大燮,当代著名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的李小鹃等,曾在这里启蒙。 横卧南湖之上的画桥,将南湖一隔为二。是宏村的标志性景点。 右图为古银杏树,位于宏村前街。系宏村的风水树、牛形村的“牛角”之一,树龄500年。当地有村中老人去世,寿棺要绕树三周的风俗,寓意高福高寿、子孙满堂。另一“牛角”在这颗银杏树的南侧,是一株红杨树。 左图承志堂。建于1855年前后,为清末盐商汪定贵住宅,砖木结构,共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9个,大小房间60间,门60个,占地面积2100㎡,建筑面积3000㎡。据传汪定贵是当时宏村的首富,建造承志堂花费白银60万两,其中木雕上贴金100两,全屋所有木雕由20个工匠雕刻4年才完成。 左图敬修堂。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占地面积286㎡,院内两侧还有两颗罕见的百年牡丹。<div> 右图树人堂。汪氏91世祖、清敕授奉政大夫诰赠朝仪大夫汪星聚,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于清同治元年(1862)建造,占地面积266㎡。是宏村现存民宅中仅剩的一座当时高官的宅院。</div> 上图乐敍堂,汪氏宗祠。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由门楼厅、前院、议事厅和享堂组成,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阔24.40米,进深32.70米,脊高10.20米。汪氏宗祠是宏村唯一的祠堂,也是村中唯一现存的明代建筑。<div> 下图望月堂。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占地210㎡,系前后三间三楼结构。</div> 去往查济的途中路过太平湖,下车休息拍照。 查济为泾县桃花潭镇辖村,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保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并号称中华写生第一村。位于黄山山脉北部,东临桃花潭,南靠太平湖,西北与九华山毗连。在保护规划中,划为核心保护区的面积达48公顷。查济古村落现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还有村门、宝塔、牌坊、庙宇等,年代从元至清。 左图财神桥。桥体建于明朝中期,以前桥头有座财神楼。查济人说:“财神桥上走一走,荣华富贵年年有”。 下图宝公祠,又名敦素堂,是查济保存最大的祠堂。明朝时为纪念中兴五世祖查宝源而建,太平天国时毁于兵燹,清同治年间重建,建筑面积1737㎡。 花10元钱登民宿三楼平台俯拍全村。 右图红楼桥,因桥头有一飞檐翘角的小楼而得名,这座高拱桥始建于明朝。<br> 上图广源楼为一家民宿,也是一处登楼拍照点。<div> 下图柳新生艺术馆。柳新生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水彩、粉画艺委会委员、安徽水彩画研究会会长。馆内藏有40余幅柳新生不同时期以查济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水彩画精品。改革开放初期,柳新生等画家在查济写生时发现了这座古老山村的艺术魅力,通过他们的积极推荐宣传,及在省文联和当地县镇的支持下,查济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村”和写生基地,每年都有很多艺术院校的师生和美术工作者来此写生创作。为保护水质,村里专门设置了颜料水收集点。</div> 洪公祠又名“树滋堂”,始建于明朝,背依岑山,前临许溪、红楼桥,是一座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杰作。现为泾县家风家训馆。 泾县是“汉家旧县、江左名区”,文化灿烂,历史厚重,其中王、朱、吴、查、董姓等历史传世家风家训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该馆收录了泾县历代先贤圣哲、当代领导人、泾县大姓、新四军将领等经典家规家训和好家风故事,成为集家风家训传承、廉政文化宣传、新时代家风展示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该馆展出了50件与家风有关的馆藏藏品和《泾县好家风好家训故事》、《茂林吴氏宗谱》、《泾县志》及泾县本土作家的出版书籍100余册。 <p class="ql-block"> 上图王稼祥(1906—1974),泾县桃花潭镇厚岸村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优秀的外交家 。文革前被诬陷为修正主义外交路线的代表人物,遭到严重政治迫害。1943年7月5日,王稼祥为庆祝建党22周年而作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并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含义。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了党章。</p><p class="ql-block"> 下图“茂林三吴”:艺术大师吴作人、大书法家吴玉如、著名作家学者吴组缃,同为泾县茂林人。</p> 查济邮局和美术馆。 章渡,古名漆林渡,坐落于泾县县城以西20公里青弋江北岸,是皖南地区唯一的一处“吊脚楼”建筑风格的古镇。据章渡乡志记载,“吊栋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元末明初,因靠青弋江,明清时期,章渡一度成为皖南山区通向芜湖、南京、上海等地水上交通线上的重要埠头,也是泾县第二大商埠,至今尚存“转运道”的石碑。章渡镇始建于何时,无确切资料可考。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古镇,或缘于李白游泾县来章渡时曾赞誉其“西来第一镇”的记载。古时章渡沿青弋江20多公里长的江边均建有吊脚楼,所用木柱逾千根,因有“江南千条腿”的比喻。如今这些吊脚楼随着岁月和风雨的侵蚀,很多都已坍塌和破败,无人居住。据悉,当地政府已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开始启动章渡老街开发保护项目,进行吊栋阁文物修缮保护性开发。<div> 1974年部队冬季野营拉练时曾在这里驻训,至今留有印象的是下图中的临江吊脚楼,当时江水水位很高,直到吊脚楼的柱脚。还看到有村民以送水为生计,赤脚担桶去渡口浅滩舀水,再送往村中,往返不歇。<br></div><div> 站在暮色蔼蔼的青弋江边,望着远处渐渐西沉的夕阳,眼前的景物忽然迷离起来,心绪一下子回到了近半个世纪前的那个冬天,那个冬天里的章渡。那时,我十九岁。</div> 新四军军部大会堂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共有司令部、军部大会堂、中共中央东南局、修械所、政治部、教导队、战地服务团、烈士墓和叶挺桥等,均在泾县云岭罗里村。<div> 我们部队曾在罗里的四顾山下驻扎过几年,新四军军部旧址当年我去过几处。很多战友离开部队后都曾回罗里寻旧,我转业后也同战友们故地重游一次,那次我们参观了新四军军部司令部旧址和新建的纪念馆,并在叶挺军长的塑像前留影。</div> 新四军军部大会堂原系建于清康熙年间的陈氏宗祠,1938年8月新四军进驻云岭后,将此祠堂作为大会堂使用,周恩来视察新四军时曾在此多次作报告。<div> 大概是部队驻在云岭时的1974年,我曾在这里遇到过一位皖南事变后被打散、后未归队的新四军老战士,当时他在祠堂晒稻看场,面庞黝黑,身体佝偻。有战士向其询问当年,他却怔怔地看着我们。使我至今难忘的还有,深秋的一天,在从山下光明水库洗衣回来的山路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处荒草丛中的无名烈士坟,低矮的坟冢堆石已经散乱,其中立着一块条形石块,上面隐约可见“新四军□□”的模糊字样。......</div> 大会堂前建有“新四军文化园”。<div> 中图“军民齐上阵”:1940年4月和10月,新四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取得了两次抗击日寇反扫荡胜利。</div><div> 下图“托付”:1941年1月,新四军离开云岭时,忍痛将幼儿留予当地百姓抚养。皖南事变后,这些新四军后代遭到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搜捕,当地百姓为保护他们作出了牺牲。据说当时留给百姓抚养的新四军后代共有7人,只有1人活到解放后,被亲生母亲找到,其父亲早已牺牲。</div> <p class="ql-block"> 项英,抗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1941年1月,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皖南事变中,军长叶挺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身负重伤,为不当俘虏开枪自尽,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在泾县茂林蜜蜂洞被叛徒(副官)同时枪杀,项英时年仅43岁。1955年,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的遗骸迁葬于南京雨花台陵园西南的望江矶,时称“三将军墓”,1982年改称“三烈士墓”。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将以往对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片面定论,修改为“负有责任”。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p><p class="ql-block"> 虽然部队老营房早已废弃,这次原打算趁自驾游机会还是去看看,但因时间太晚,即使赶去天也黑了,遗憾放弃,很是不舍。</p> 晚宿泾县原县委招待所——泾川宾馆。宾馆面临的明堂池,原为学宫大门棂星门外的一处泮池,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因池中植有荷花,又被称为荷花塘。十几年前,县政府重修了石雕护栏,在池中建了喷泉,并对周边灯光系统进行了改造,使明堂池成了县城里的一处异彩纷呈的夜景景点。 在“皖楠小镇”饭店就餐。 <h1> 第四天——皖南川藏线</h1> 皖南川藏线又称“江南天路”。该公路线东起宁国市青龙乡,西至泾县蔡村镇,其中精华路段全长120公里。公路盘旋于险峻的悬崖峭壁,道路狭窄,坡陡弯急,对驾车者极具吸引力和挑战性,很多自驾游爱好者将此路称为此生必驾的路线之一。公路也是一条自然景观大道,沿线经过古朴的山村小镇,碧绿的湖泊湿地,绵延的森林竹海,并串联着月亮湾、水墨汀溪、储家滩、青龙湾等景区,加上来此观光的游客一般还会游览附近皖南的其他景区,因此每年除了冬天,皖南川藏线都是自驾游的热门路线。 我们从蔡村进入,到储家滩结束,穿越并游览这条公路及其几处景点,用了一个白天的时间。下图为中午吃饭休息地点。 月亮湾。很多影视剧都把这里选为外景取景地。这条名为汀溪河的河流,在群山间蜿蜒流淌至一座叫狮子山的山脚下时,形成了一个如月牙形的深潭,故名月亮湾。此时冬季的汀溪河水位很低,月亮湾也没体现出来。但从河边建有面积较大的房车驿站看得出,夏季这里是旅游热点。 “九里云海”位于郭冲村。 据介绍,这里的最佳景观是云海浮现之时,村庄和梯田在云雾缥缈中若隐若现,如入仙境。 右图漕溪花海观景台。 漕溪花海位于丁溪乡内,如在映山红、油菜花等春花烂漫的时节,这里的山村风光可能更加令人陶醉。 <p class="ql-block"> 桃岭六道弯。桃岭公路海拔在800米以上,连续的“U”形发夹弯,对于自驾或摩旅爱好者来说,很是刺激。这样的盘山公路,我还没有开车走过,加之所驾车辆是7座的 GRANVIA,长宽大于一般的SUV,整个驾驶过程我精神高度集中,经过弯道会车时更是极为小心。因为一路上目不旁顾,行驶中所遇旖旎风光也只感觉了一个大概。</p> <p class="ql-block"> 桃岭六道湾观景台,此处的景观是皖南川藏线上最为精彩的。因来往的车辆游客都会在此停留观景,而路幅只够会车,又无工作人员维持交通秩序,这里便成了最拥堵的路段,泊车也较困难。途中遇到两次堵车和互不让路的纠纷,我都加入了交通劝导。当地交管部门是否考虑过单向行驶的解决办法,以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p> 落羽杉湿地公园位于青龙湾腹地,面积2000多亩,由6大片杉林组成。 在绵延青山和蜿蜒碧水的映衬下,红杉林的色彩显得极为浓郁,十分张扬。 落羽杉湿地公园观景台。 等驱车到达储家滩景区时已至傍晚,没有时间游览了。彼时距离南京尚有190公里路程。 我们在景区门口附近转了转,并稍作休整,过桥加油,启程返宁。 <p class="ql-block"> 四天游程里,我的最佳感受是,徽州古村落所体现的悠久而丰富的人文历史,皖南自然风光中落羽杉湿地和塔川的醉人秋色,“江南天路”尤其是桃岭六道湾的驾驶体验。留下的遗憾是,因所到景点大家逗留时间较长,唐模古村村里、皖南川藏线上的几处景点未能安排游览;诗仙李白诗中“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以及永明体代表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修建的“高斋”即谢朓楼,也未能到访。留在以后弥补吧,这样还有个期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23年1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