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安江发源于休宁县,经屯溪、歙县东入富春江、钱塘江,是钱塘江正源。干流长373公里。古徽州文明的摇篮,歙县人民的母亲河,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流经歙县的50公里,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以中国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的美妙结合著称于世。2006年被安徽日报社,安徽新闻摄影学会列为摄影制作基地。</p> <p class="ql-block">山是闭塞的屏障,水却是开放的大门,徽杭古道和黄金水道,连接苏州、杭州、扬州这些“天堂”之地的纽带。山水画廊给了诗仙李白灵感,他边游边吟:“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p> 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渴望寻找一处心灵的净土,那么,新安江山水画廊绝对是你不可错过的理想去处。这里,清澈的江水、静谧的山峦、古老的村落,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都足以让你流连忘返。 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全长约50公里,两岸徽派古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新安江穿行而过,泛舟其中,好似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称之为新安江百里画廊。 <p class="ql-block">新安江山水画廊指的是从坑口乡到深渡镇(图中绿色部分)的青山绿水。</p> 漳潭村是新安江第一湾,白墙黛瓦古朴的村落,那高高扬起的马头墙掩映于一江碧水之中,呈现着我自逍遥的画意,书写着新安江这画意般的山水长卷。孟浩然诗曰:“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漳潭村码头。<div>传说,张良离开刘邦,与一小妾隐居漳潭。村中大多姓张,有宗谱记载已传76代。2013年漳潭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div> 这条清江也见证多少徽州男儿满怀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义无反顾踏上征程,只为那心中的梦想。“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流传千古徽州佳句或许道出了徽州男儿创业的艰辛,“徽商”这经久不衰的神话是搏出来的! “深潭与浅滩,万转入新安。”,比漓江还美,比三峡还秀的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的山水画廊景区,这里是起点。 船模来了。 上面亭子也是观景台。 <div>深度镇是新安江山水画廊的终点。</div>“三潭枇杷”是我国枇杷中的一个优良品种,产于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绵潭和渝潭三个自然村,故名。<br>“三潭”一带,群山环抱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冬暖夏凉,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为枇杷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图片右上角我们的大巴车被工程大吊车堵住近一小时。 大吊机为深度这个观景台卸下石板,将来这个观景台即是深度一个漂亮的路标。 <p class="ql-block">去过歙县的石潭村、姬川村、许村,今天来观赏又一个中国传统村落北岸村。</p><p class="ql-block">北岸村隶属歙县东南部的北岸镇,距漳潭村20多公里,自古以来是徽杭线上的交通要道。</p> 棉溪河自东向西流过座北朝南的吴氏宗祠,门前是村民们活动的广场,宗祠占地十余亩,中华吴姓现存较大的宗祠。完整的五凤楼门庭,三进五开间的宗祠,在皖南是很罕见的。棉溪口注入新安江。 一座石桥,桥上盖成房子模样,可遮风挡雨,可休憩闲聊。还可闭目听流水声,捣衣声。枕流、听涛。这样的石桥,叫做廊桥。<div>廊桥最实际的功用,让经过这里的人,有一个落脚喘息的所在,这样的功效类似于路亭。那一抹烙入徽州人骨髓里的人文情怀,歙县境内许村的高阳廊桥和北岸的风雨廊桥。</div> 廊桥系3孔石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廊为砖木结构,高约5米。东侧廊墙上辟有8个大型方窗,窗花均以砖砌成龟纹或梅花纹图案,东侧书“西流毓秀”。 从河边浣衣石上眺廊桥,但见红桥石、白粉墙、青砖窗、乌瓦顶。露出一峰黛青色的秀峦,那景教人依依而不忍去。 <p class="ql-block">桥西侧有八个风洞窗,样式有满月、花瓶、桂叶、葫芦、书卷等,一见奇之,再见亦奇。寓意招财进宝、叶落归根、平平安安、团团圆圆、书香世家。</p><p class="ql-block">北端西侧第二间置一敞窗(图最左边),外装“美人靠”,可同坐三四人,虽不大,却是别有风味的所在。透过此“靠”,河面景物尽入眼底,有凌云遨游的味道了。</p> 这家人的南阳台很古典。 <div>河边浣衣石。<br></div>建廊桥,经济上靠的是亦儒亦贾的徽商。北岸是吴姓聚居的徽商大村镇。徽商喜欢在故里修桥铺路,兴学济贫。往昔,廊桥的冬茶夏汤是免费的,那桥头的风味小吃当然是童叟无欺。徽州文化把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思想敷演得有声有色,北岸廊桥可谓佐证了。 岁月~老人~古桥~过往~曾经~荣誉~成就,拟或一个梦。这些都不重要了。<div>三个老人和他身后的廊桥,能让人们的想象丰富那么多。<div>北岸村是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现有3000多人口,其中90岁以上寿星19人,被称为皖南的长寿村。<br></div></div> 歙县22处国保中(含2019年新增9处),北岸村就有吴氏宗祠、北岸廊桥两处。吴氏宗祠始建于明洪武15年(1382),清道光六年(1826)扩建。<br>《北岸村志》载,为重建宗祠,每丁出钱千文,每男丁出十个小工,每个妇女供十个工匠的饭食。集全族之力集资了2万两。可这些钱还远远不够。当时景隆号长子吴应晟站了出来,承担起了其余的费用,他总出资达22万两,工程长达17年之久。 宗祠大门口两边八字墙底部各有三块明代风格的石雕,是洪武年间始建的。北岸吴氏宗祠最有名的是祠内的石雕。<br>狮象守口和四季平安吉祥。 村里常见到的老人,山区的村庄的留守人。 新房也很古典,新人不知常住否? 廊桥北边大树右边是吴氏祠堂,两个国保文物相距百米。 新建的村委会停车场。